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7日 16:40  新浪财经
图文: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演讲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09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投融资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09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投融资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分论坛“从主板、中小板到创业板——中小企业投资机会讨论”演讲。

  以下为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演讲实录。

  曾刚:谢谢主持人,我用比较短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和碳交易相关的一些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发展时间不长,不仅仅在国内是比较短的,大家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或者说很系统,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它也是一个很新的东西。首先强调一点,碳交易它其实并不是说其中某一个产业,石波先生刚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它实际上改变了整个的经济运行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话,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低碳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所谓节能减排,或者说在能源领域,实际上它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应该是每一个行业,今天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一个行业都会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我现在讲的主要是一个机制,就是目前我们讲碳排放的交易机制,这个东西它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交易原理是什么?这个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对于中国来讲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变化阶段,有什么样的选择?或者说未来我们的发展前景是怎么样的?

  第一,首先讲碳交易的发展现状。我们主要讲碳交易的基本概念其实是指碳排放起来的交易,这个排放起来的交易,以前我们经常讲的,因为它和气侯的变化有关系,主要就是使气侯变暖这些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把这个排放型市场叫做一个碳交易的市场。那么,从一般情况看起来的话,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东西,一直没有用起来的东西,一个废品的东西,这个跟我们碳交易的机制有关,我们完全用一种机制的方法设计出来的一个市场,里面有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涉及到的就是经济学里面对基础的外部性的定价问题,大家如果学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人都会知道关于外部性的讨论有它的税收方法,也有外部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是用来减少碳排放的最主要的方法,一个是碳税,还有一个是碳交易,这两个目标有是一样的,就是在我们经济生产过程当中能够降低碳的排放。

  最初的产生是1997年,90年代末,《京都议定书》,目的就是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想对所有参与的国家施加一些二氧化碳排放上的限制,每一个国家有这样一个配额,然后有一个实现减排的路径。那么,在那样一个《京都议定书》里面规定了,发达国家需要接受二氧化碳配额约束的,有一个目标,每年要减排多少的减排目标,实现了以后可以参与什么样的机制,在这里面,发展中国家并不受排放权配额限制的,但是我们也参加了《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这里面规定了几个机制,如果像一个大额度,开始进行减排的话,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美国这样的国家它是一个高排放的国家,高能耗的国家,这样一个强制性的减排活动是不是会带来很大的经济结构上的调整,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所以当时一个负责谈判的代表,他提出了三种补充的机制,用来降低发达国家在减排时候的成本,这个成本,一方面我现在分一个配额,但是如果我确实降低二氧化碳需要付出很高成本的话,我是不是有一个可以选择的其他机制来完成我这样一个任务,那么这个里面就形成了一个交易。如果说我实际最后排放的规模和比我持有的配额要多,而我要降低我的实际排放要付出很高的代价,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花钱买其他人帮我实现我的配额,这样会导致二氧化碳的降低,同时通过市场提供排放减排这样一个机会,这样的话就形成我们今天碳排放最基础的一个机制。它涉及到三个机制,第一个是排放型交易,还有不同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易,大家都受约束,但是有的国家可能有富余,可以把它卖给其他的国家,叫联合实施机制;还有一种是不受约束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提供一些可交易的排放权卖给发达国家,这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清洁排放机制。

  那么,设计的结果,《京都议定书》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大家也知道,因为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尽管美国在《京都议定书》加入了条款,试图降低它的排放成本,但是到最后它依然没有加入这个协议的,大家知道过去两届美国政府都是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当时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也是没有参与到这个里面的。所以,《京都议定书》尽管在1997年就已经签署了,但是它正式生效是2004年底,俄罗斯签署加入《京都议定书》的时候,在2005年6月份的时候,《京都议定书》才开始正式生效的。所以它生效的时间这么晚,它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相关的框架,但是市场没有发展出来,因为这是一个要求所有国家都统一行动的这么一个框架,并没有因为主要国家不参与,或者说发达国家不接受约束的话而开展不起来。但是在04年底的时候,俄罗斯的加入使《京都议定书》正式通过了,有一些国家为了应对《京都议定书》正式实施带来的影响,率先在它所管辖的范围之内开始实施自己的排放权交易体系,先在一个地区或者说国家层面上推行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个体系原本是为全世界设计的,但是全世界都没有加入到这个里面,所以目前是欧洲先行了一步,从强制的角度先行了一步,其他的国家有一些企业自愿尝试的。市场的类型目前大致就这两种,一种是由政府来推动的,为其管辖区内的整体设定一个排放的限额,那么把这个配额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目前所受管制的企业范围应该已经是比较广泛了,大概占到75%到80%的产业都接受约束,未来会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大家过去一段时间也知道,上个月的时候,欧盟试图把它2012年以后扩展到航空业,所有的飞过欧盟领空的航空公司都要为它的排放付费的,这是它对产业上的扩展,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航空也面临着碳减排的问题,所以这是两个,一个是强制减排,另外一个是份额分配给企业,企业可以分配交易,降低成本。同时很多企业在里面发现了投资的机会,因为这样交易的话,市场是有价值的,刚才石总也讲了,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08年上半年的时候,碳的价格是很贵的,一吨钢量二氧化碳的价值曾经到24到26欧元之间,这是很贵的。但是这些人在中国采购CDM的时候,价格大概在8块钱欧元之间,这样的话,因为它在这个市场上有巨大的利差空间,尤其是做一些CDM项目的话是有很大的盈利前景的,这是我们讲的配额交易,在配额交易过程当中,因为配额交易产生了配额价值,由此大家通过CDM的机制去开发新的排放权,然后把它卖到配额交易市场上来,它大致的机制就是这个样子的。

  当然了,这个配额的话,在强制减排的市场上,资源减排的市场上都有这样的配额,但是相比较而言,强制减排的市场有更多的价值保障,因为它可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市场其实它从根本上讲它是附属于这样一个管制的,碳有一个最基础的价值,最基础的价值在于什么呢?在于当你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时候,你受到惩罚的能力程度,如果说你达不到这个标准,受到的惩罚越高,碳价值可能会越高,如果比较低的话,碳的价值也会比较低。目前欧盟的标准是没超过一吨的话,罚款是100欧元,目前离这个价钱很远了,这说明是什么问题呢?这个市场上对管制或者说惩罚的敏感程度是很高的,这也意味着在一些资源减排市场上发展的规模相对来说会更小一些,因为资源减排市场上不在存在这样一些措施。这样的话,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三年当中,从05年开始欧盟市场推出以后,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那么,在05年的时候,它的交易规模很小,到08年的时候,全球的现货交易到了1200多亿美元的规模,最主要的是欧盟市场,达到了920亿美元。

  这里列一下目前主要的市场,一个是欧盟的市场,一个是芝加哥的市场,还有美国地区东北部地区的市场,澳大利亚的市场,这几个市场是目前交易量相对比较大的市场,大家很明显的看到,第一个市场是强制的,政府推动的市场,明显的规模大很多。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碳交易对政策的依赖性其实是非常高的,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去看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关注政策性的问题。

  第二,碳交易的基本架构。

  刚才讲的时候已经简单的讲了这个问题,核心的基础是从配额交易开始,有了配额交易,排放权本身有了价值,有了二级市场的价格,就想到一级市场上开发相关的产品,开发相关的排放权。那么,这个过程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价证券市场其实是非常相近的,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排放权看成是二级市场流通的股票,CER的开发类似于IPO的过程,投资者投资到某一个项目,产生低于标准的排放,那么这个排放经过一个机构的审核,这个机构目前是由联合国来承担的,那么,联合国有一个CDMEB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像证监会一样,接收到了每一个项目递交过来的材料以后,对涉及到的减排规模进行审核,具体的项目情况进行一些审核,进行登记核实之后,最后核实产生一个经核实的单位,这样的话就可以到市场上进行流通了,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的类似于我们有价证券的发行量,一个过程。

  所以由此来看,在这个市场上,目前的主要参与者都是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前,它是市场上很活跃的投资者,但是很不幸它在另外一个市场上遭遇到不幸了。因为它涉及到项目投资和融资的问题,涉及到项目的注册问题、咨询问题,还包括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时候流动性的保证问题,涉及到不同市场的时候还有一些风险的问题,还有开发相关的风险管理,其实也是它创新的重要内容。所以这个市场结构看起来非常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金融市场,证券市场,这里面所涉及到结构,和所涉及到的参与者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证券市场是非常相近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今天把它拉到一个金融的框架下看待它,它其实就是一个金融框架,只不过它的产生跟我们原始的金融工具有一些不同。

  下面是我们基本的参与者,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衍生交易市场、中介机构、投资银行、最终的使用者,资金的提供者等等。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个是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整体、国际层面上看到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对于目前来讲,中国所涉及的范围是什么呢?因为配额交易市场包括说我们看到的上交所或者说深交所在中国有这样一个配额交易的机制,这个市场目前主要是在欧洲,欧洲的人到我们中国来采购一些,我们现在CDM的机制有一点类似于我们本土的企业到境外的资本市场上上市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现在做的CDM各种的项目有一点类似于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我们目前看起来的话,中国现在主要是一个原始的CER公司的排放权,一个主要的提供者,因为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配额交易方面的机制。

  那么,目前看起来的话,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是从中国来说,04、05年开始有了一个比较迅速的发展,目前的话有很多的投资者,包括刚才石总他们都在相关的领域有很多国际的PE也好,中国自己的PE也好,相关领域做了尝试,所以对中国市场上过去几年的发展推动是非常快的。08年我们看到这个数据,在这个市场上,中国所提供的原始排放权这种开发规模在全世界市场上占了80%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份额。那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主要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CDM这个投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涉及到比较大的风险的,它有一点类似于风投,或者说类似于一种投资的概念。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很多时候会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对产业政策或者说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会有很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发展应该说是非常好的,而且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对此类项目的发展有很大的支持,所以这一块领域我们很轻易的占据很大的先机。所涉及的领域,所涉及的行业现在很多,大家如果关心的话,上市公司里面像3F这种都是有CDM项目通过的,都是经过认证的,它每年产生的排放权都可以到欧洲卖钱的。这是第三个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我们目前并没有碳交易的平台,目前更多的是处于一个最低端的,产品提供的一个阶段,所涉及到更多的是一些项目的投资等等一些东西。

  第四,未来发展方向。

  那么,从长远看,未来这块市场到底会有多大的发展?或者说中国未来会面临怎么样一个挑战?这是大家目前谈得比较多的,因为今年年底会有一个哥本哈根会谈,会谈相关的问题,因为《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期到2012年就结束了,我们是要考虑2012年以后全世界在相关的减排方面的合作,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那么是彻底的抛弃以前的方式,还是沿着过去的一种方式来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存在很多的猜测。首先我们看欧盟已经在8月份的时候做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战略,因为欧盟的机制分了三期,第一期是05年到08年,08年到12,然后是12年以后,因为12年是《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的时间,目前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了,对未来做了一定的安排,一方面是分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就是如果哥本哈根能够谈出一个比较不错的结果,那么它未来对发展中国家在CDM项目资金上的支持规模会比较大。如果谈不出一个好的结果,这一块的发展空间不会很大,这是欧洲的。而且欧洲现在也考虑,刚才我也讲到了,它扩展了新的行业,去扩大它碳配额交易机制的约束能力。那么,这样的话会对其他不过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影响,我们也知道,前面有一段时间我们针对美国法案里面提到的(贪官税)的问题提出一些质疑,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我想欧盟这样一些未来签订的方向,可能对其他国家会产生一些影响。那么第三个是美国的市场,现在很多搞相关行业的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我刚才讲了,过去的十年中,美国是拒绝加入的,拒绝承担义务的。但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弯,决定彻底的接受这样一个东西,而且它也把这样一个转型,或者说一个方向转变当成树立未来一种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战略层面做这个事情。不管怎么样它现在提出了修订能源和安全法案,在6月28号已经通过了它们众议院,这个月的时候,参议院会对它的修改进行审核,如果通过的话,今年它就会变成一个现实的法案,这个法案要在美国引入配额交易机制,跟欧洲一样,设定一个排放的限额,在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允许他的企业在配额之外采购这样碳排放权,碳排放权现在规定是可以向外采购200亿吨的规模,初次规定是在国内一半,海外一半,各100,如果国内成本比较高的话,可以考虑把海外的量扩展到150。现在欧洲碳排放的价格是10美元左右,会产生一个150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单单从它这样一个转型过程,它这样一个法案的推出过程,能够产生1500亿美元碳的提供市场,这对我们很多经营的投资人,私人投资者,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了,已经做了很多的分析了,我想这是一个短期内可能会产生的影响。长期来讲,我们这样一些大国,主要国家在战略上的转型不可避免对其他国家的战略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最后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进行调整,这可能对我们做未来的一些产业研究可能都会有一些深刻的影响,我想这个是从国际方面来看的。

  国内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类似的提法或者说一些实践想去做这方面的东西,在前两个月的时候,北京做了一个碳减排的交易,天津也搞了这样一个碳减排的计划,这些尝试是中国做起中国自己的二级交易市场,在未来相关定价上为中国争取一个比较好的有利地位,但是目前还都在起步当中,未来国家战略会怎么样,可能要到今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谈到底谈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可能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这是我今天讲的简单内容,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