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总经理张勇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7日 14:11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总经理张勇演讲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09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投融资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总经理张勇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09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投融资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总经理张勇在分论坛“从创业投资到创业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演讲。

  以下为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总经理张勇演讲实录。

  张勇:在印刷材料里没有我做PPT材料,但是我的资料涵盖的内容历史跨度很长,先介绍一下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的背景,它成立于1989年,是中国国内现存的最早做风险投资的一家公司,以前叫做科技投资,不叫风险投资。

  我接到命题以后先看,我把题目先分解,实际上这个题目很大,反正是如何想办法的问题,发觉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很精细的行为,比如说常常说的考古发掘,需要很多特质才能做好这个工作,其实投资也一样,用这个词儿也需要很多很特殊的特质来做好这个工作,比如说经验,比如说发掘当中的纪律问题,然后必要的节奏,每天挖掘多少,还有取土和发掘过程当中的标准,然后出现新情况时需要有判断力,比如说三星堆挖掘过程中,我那时读初中经常会看,就有很多判断力,尤其是遇到原来没有遇到的气侯时,那肯定要采取很多紧急措施做保护做新的研究,所以我会把问题分解研究内核东西。目标是中国成长型企业,按照我们这么多年对企业的看法,要找投资企业和企业本身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和实力,这是作为投资对象选择的时候最基本的标准,这么多年我们在选择可投企业的时候,可持续很关键,像这两年很多朋友问我们公司怎么样,我说没有问题,我说我们对经营性现金流控制的非常好,这种情况下我们所管的企业反而更好,危机的情况下有这种准备的企业反而更多是一种机会,所以说企业一定要可持续经营,这是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许也是标准。

  成长性狭义的理解就是财富的增长,数据要增长,要有微笑曲线,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这只是叫增长,但是成长有很多事情,比如说健康这个行业是走平台的,为什么?因为多一个品种会多一分销售收入,但是多一个品种之前是需要很长研发投入,所以不是很光滑的,当品种很多时会变得很光滑。但是走平台的时候不能说它没有成长,因为我们有一个863十多年的药就是这样的。所以成长这个概念不能简单的从财务指标判断,因为那样会错失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内核的一些东西。

  这个为什么放在这儿,通过20多年经验我们失败很多,教训也很多,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因为以前没有创业板也没有资本市场,所有投资设计都是叫科技成果产业化,回报就是靠分红。现在我们手头的项目基本上主要还是靠现金分红为多,但是有些重新设计结构要做上市计划,有了标准之后就好办了,外资最擅长的就是这个,现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有了之后也可以根据标准设计上市企业,比如一个销售合同,如果说法律查时有道德风险可能合同不能干了,但是以前不是,只要有钱赚就可以,尤其历史越长的企业这个麻烦越多,我的意思是说创业板市场出来以后实际上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特别好的机会,以前没有是历史的局限性,以前没有任何资本退出的设计,全靠在国家的863星火这个圈子里找,因为设计初衷就是成果转化,就是通过一种经营公司的方式来投资推动这个事情,那么尝试了这么多年,中创是最早一家,但是向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走了,我们就是一直老老实实的干的,一直在专注这个,如果过程当中有任何一个投机行为,这个公司价值也不是这样了。因为跟招商银行、平安保险都是同期的,但是那几家做的非常大了,我个人认为就是历史的机遇没有他们好,而且董事长的要求你就是碰的头破血流也要把经验积累下来。

  这个也是当时的一个背景,国家考虑这种科技成果转化是这两年的事儿,当863最早成立时已经按75计划里的10个亿里面拿个1亿做这个时候,863写计划的所有专家委员都是这个公司的顾问。把历史还原到那个点考虑我们现在的事情,应该感慨现在的机遇、条件和资源真是好的太多了。这个是我罗列这20年这个公司投资标准演变的我个人分的情况。第一阶段是在国家的科技计划圈子里选,反正技术好的先进的就投,没有其他更多标准,请的专家顾问都是各部委的首席科学家判断,没有市场概念的说法,只要是技术先进,高科技的进入计划的就投。第二阶段为什么会出现市场?就是因为在所投的项目里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前面标准的都很难做的很辛苦,但是个别投的一些市场导向的项目反而收益特别好,当时管理层在思索,觉得不能这么干要调整,从96年开始调整,慢慢知道市场的重要性,知道以市场反向考虑的技术你有没有需求。我查公司档案,袁董在上海去看员工,他说你做的项目一定要进入千家万户有需求就成了,这句话对这个人后面创业非常的有益,他很早意识到做的东西有需求才有存在的价值。第二阶段是在实证当中。

  第三个阶段慢慢意识到被投企业的团队了。最典型的项目是跟浙大合作的,当时各大领导都去了,项目也很好,工程也很好,但是这个团队是学校的教授,一出问题这边就派人去弄,包括后面融资引进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来都发觉这个问题很严重。

  第四阶段是目前这个阶段,就是大家投资要更加有特点,更加有自己的风格,更加有自己研究的基础能力。那么每个投资主体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就是标准化的排序或者行业当中形成自己的一些更专的东西。

  从前两年到现在推IPO的项目更多,更愿意投,为什么?跟我们投资圈子的主体有关,我们跟美国不一样,大部分学金融、搞券商和投行人出来的,最熟悉的就是IPO项目。不是我们早些年拎着汇票到全国各地认购股票一样。那么有这种关系有这种渠道,甚至能给好的价格,这个跟我们资本市场的周期有关,这个我觉得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的投资行为,效率是很高,但是可持续性不行,对投资人能力培养没有太多的帮助。就是财富报表和一种感觉,就是关注数据,同时也关注这个行业的感觉,但是去年和前年高峰期时这种感觉往往会害人。数据是真的,但是数据的拐点会出现是大环境造成的,他还是感觉好,比如投太阳能早期投都很好,但是后面跟投的就不好。

  这三种从成长性来看都是在成长,只不过说根据成长的不同阶段选择进去的点而已,包括已上市的其实也在成长期,比如一些金融业的公司,比如中金证券,像招商银行也是一样,上市之前觉得好象很大,但是在金融公司里还是小的,所以还有很长足的上升空间。

  从前面的标准演变,我自己理解,实际上做投资,因为每投一个对结果永远是不确定因素下的决策,总是想提高自己在这个决策的成功概率。那么他会进行标准的演变,进行标准的细化,不停的总结,就跟医学一样总要找证据,其实投资也跟这个有内在联系的东西,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环境也必须再调整再实践再总结,所以标准的演变就是降低风险,提高成功标准,越能理解你投资成功概率肯定会高,这个是需要你前面必须做长期积累,以后才会有这种结果的。

  第二个标准是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个公司做业务时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都会占有。比如我们国家的稀土资源非常好,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行业的好项目就没有,随着稀缺性控制也好体现价值以后,第一个定价权慢慢就显现了,资源稀缺性引发的定价权一样要关注的。比如说现在跟咱们吃的有关的,好山好水生产的农产品价格越来越贵了,一定会这样的,而且好的水源也一样,大家对水感觉还不大,但是慢慢意识到要喝弱碱性的水,当意识到反过来再找这些资源时,在需求的抬升下一定会涨价,就是说控制资源的人一定有定价权。所以第二个标准是要看做这个业务的基础是有没有稀缺性的。

  第三个是我们自己体系总结和实践的标准。后面会有PPT来展现给大家。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现在归到招商局系统的投资平台,这个系统有三大团队在做,第一个是跟国际标准完全合伙制的,第一期跟复兴合作的,办公室在上海。第二个团队在深圳,它是属于国外那种企业集团做投资的团队,它是以产业的一种指导来找项目,就是这个项目本身能做成大集团然后做成产业投资的,产业投资做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做风险投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有幸我们有一个叫做生物降解的材料估计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会出现,在山东邹城已经建立这样大的产业化的建厂。

  第四个标准投资选择成长型企业不是固定的,一定根据大环境变化优先排序调整,这个不能纸上谈兵。回到我们历史上案例的对比,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成立时可以投曙光也可以投联想,曙光是863计划的,毫无疑问当年比较倾向投曙光,但是结果大家很清楚我们曙光没赚多少钱。第二个也是863的一个基础,很早做镍镉充电电池的,由于当初设计时就是一个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其实这个目标对于投资初衷来讲早已经实现了,但是从现在来看为什么做的不如比亚迪,因为当初就没这么想。因为这个公司后续的技术其实都不比他们差,包括生产线的设计都是一样的,有标准化设备有人,不是像日本所谓大批量标准化,那个在中国没有前途,基本上都一样但是结果不一样,这个就是跟你投资时你的目标有极大的关系,就是说你初定的方式是这样最后结果也是这样。

  第三个是褪黑素,后面的脑黄金实际上也就是褪黑素,这是典型市场运作和拿技术考虑问题在中国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第四个是清华大学的比扫描,这也是863的项目,历史上都接受了,但是这个好的结果跟你没有关系,原因还是跟你刚开始投资的目标、标准跟你的设计都有很大关系。现在863的还在的就是三元基因,这个是一个药,在科技部的地下室做到现在,一直支持了10多年,现在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但是还有很多事儿需要清。这个跟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因为有技术门槛,做好了就有他自己反周期的因素保障你这个项目的成功,跟其他有竞争性的不一样。最后一个叫浙江圣达,他的现金分红倍数是30倍,这家公司很有意思,他经历了中华鳖精以后还能够做到全球老大。他知道市场的重要性,他知道成本的重要性,他知道怎么控制上游的原材料控制它的成本,他知道怎么设计障碍跟浙江医药抗争。他会跟下游企业做更多的联盟,现在都在做,把这种竞争的核心力量保证的很好,这家公司我想说它的团队很关键,就是他靠市场历练出来的,就跟炒股票一样,你也赚过也被套过。

  这里我想说一下东红制革,他是做层皮,给耐克和锐步做皮的原材料。现在我们每年项目分红按20来算的,因为是跟台湾老板合作,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做二层皮的供应商,而且在环保的投入也非常大,去年金融危机前光污水处理就投了三千万,换句话说他现在排放标准比国家高三个档次,而且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这个案例也是十多年很典型,包括现在越南建厂准备在印尼建厂,产品很普通但是国际化分工以后做了该做的事情,然后控制了质量、成本,跟上了环保,所以当危机发生时优势的单都会向你集中,因为成本控制好会主动降价,其他供应商不想降价但是单少了还要降价。危机时这种优势企业可以赚更多的钱。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不能小看这个事情是不是含技术的,就是很普通的跟大家生活有关的产品,但是只要有定价权,只要做的比别人好,你一样有可持续成长的空间。

  四通电力这个是我想说明近两年的一个案例,它的产品是生产电网的高压绝缘纸,一个瓶子大概好几万块钱。这个是典型的从行业来考虑的,因为当时项目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原因必须要把资产包拿出来,但是为什么能做?第一电网欠帐太多,必须要大量投入,你们想做这样的瓷瓶毛利有50%多,就是他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和定价权的。这个项目也是比较成功的。换句话说这个属于你从行业的角度理解了它的位置以后,对公司进行产品调整以后重新梳理他,把他的成长性挖掘出来。

  我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21世纪创投这也是跟我们招商有关的,在2000年的创投热时设立的一家创投公司,大股东是东北高速,当时我们开玩笑,我说我们中国科招高技术公司犯的错误别犯完你就可以很好,结果他犯了一半就清盘了。我们的特点就是当热的时候显得比较保守,当市场冷的时候我们反而比较积极,就属于有自己节奏、自己想法、自己方式来做的一个平台。

  后来在经验的传递方面就特别的注意,所以在我们一些投的项目里像联通等都是不错。我想说明的是投资经验在沟通交流当中是非常有益的,像我们跟联想沟通时他们也是这样,因为他们是从产业出来的,失败的教训能够让大家少走弯路,少去交学费,然后能够提高自己的成功业绩,投资说实话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尤其这个命题也是挺大的事情,也是所有投资人的目标和梦想吧。我们还有很多在上市准备当中的。我还是想用袁总的话说,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当中尽量的去摸索去做去总结,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