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冬吴相对论第七期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 20:11  新浪财经

  2009年9月24日,由《21世纪商业评论》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联合主办的“冬吴相对论”第七期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期活动的主题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新浪财经全程报道。以下为活动现场实录。

  晓菲: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第七期录音间里的商业思想沙龙的现场,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持人晓菲。今天我来到这里感觉挺像我们直播间,有主持人、还有这么多嘉宾,我们挺难得一个节目请到这么多嘉宾捧场,很开心。另外大家还有一个身份都是来自各大商学院同学们,好像回到课堂的感觉。希望大家在今天下午时间有收获。我代表主办方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诚挚的欢迎,欢迎大家的到来!

  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录音间里的商业思想沙龙是每两个月一次聚会,今天已经第七期,是由《21世纪商业评论》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共同举办,每次围绕商业话题进行讨论。我们今天讨论也非常轻松。上午是打球身体运动,下午是头脑的运动。

  首先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来自各大商学院几位领导,也非常高兴请到大家。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MBA)、长江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腾斌圣先生;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吕巍先生;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先生;

  另外就是各大商学院代表们,不过通过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们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我们隆重介绍一下今天另外一个主持人,就是《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社的主编吴伯凡先生。

  吴老师是《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观察员,同时他跟梁东共同主持的冬吴相对论节目,这个节目非常火爆。吴老师曾经担任环球管理杂志联合主编、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策划、美国INC杂志主编。

  吴伯凡:我们今天因为都是来的各商学院的学员、EMBA学员,所以设计一个大家比较感触的话题。我们想到“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

  因为这个话题不是纯学术的探讨,我们最近一些企业的时候,这个话题非常热门。前不久见到格兰仕常务副总经理,他跟我讲我们现在国家教育劳体倒挂,学位教育、尤其博士授予几乎有几年比美国还多,大量的本科生现在在校生是2700万,中专、技校学生是2500万,相差倒挂的。他有一次演讲的时候,下面就问。假如MBA到你们公司给多少钱?他说给1500块钱。中国普通的教育、还有职业的教育、包括专门管理教育都有一种有可能跟实际工商业这种经营、管理、实践相脱离的一种可能。

  当然做的优秀商学院,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在核心能力它能够提供比较好、跟实际经营和管理相对接的教育。所以我们作为都是EMBA学员,大家肯定在这方面既是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一定在这方面有很深的感触。既是管理别人,也可能教育过程中自己基本诉求在商学院学到、希望学到、没有学到肯定有细致的感受。所以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大家一起分享来自几个商学院EMBA学员。

  晓菲:今天我们在座有北大国际EMBA同学、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同学们,接下来大家通过我们话题进行观点交流和探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这是一个挺大的命题。

  吴伯凡:这个大题可以小作、可以细作,我想每个人观点可以各异,但是都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晓菲:我们掌声欢迎来自长江商学院腾斌圣教授给我们讲一下。

  腾斌圣:大家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商学院战略问题,我简单谈两个问题,然后请其他来讨论。一个问题管理教育到底为谁服务?我们做商学院到底给什么样人群提供教育?这个在目前中国环境里边相当多元化,既有在座EMBA非常高端的人群,也有相对中端,有相当管理经验、在企业处于中层,但是也需要管理提升。同时也包括走出校门不久、很有限管理经验的这些人群,对他们提供管理的教育。所以我想从我们出发点来看,我们是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学院能够为这三个人群都能够提供有效管理培养和提升。当然从时间段来说,我们采取一种“灌顶式”的打法,高举高打的做法,这个跟欧美商学院有所不同。在欧美的话,一般商学院EMBA规模非常有限,几十个一年规模。我们EMBA规模往往超过MBA规模,这个也体现中国国情,我们有大批成功的商业人事,他们有获得管理知识进一步提升的需要,所以我们高举高打、从上端做起来做法还是行之有效。这是最高端的人群来看,中间我们很多通过中高层管理培训,我们提供定制服务。走到企业里去,根据他们定制我们制定培训,更加切合他们的需要。再往下走,我目前在长江负责MBA项目,对于相对管理经验不是很丰富,年龄可能28、29岁这样人群,他们也是到了关键点上,工作若干年有的稍有点经验,怎么把经验提炼出来,再往前走。

  我们对三个不同层次人群,我们有不同的产品迎合他们。这就是我们的大的思路。

  晓菲:非常好的开通,首先管理教育为谁服务?走到企业贴近他们、还有年轻人规划提供建议。项院长有补充吗?

  项兵:其实“灌顶式”打法,首先是思维和管理灌顶,当时创建学校的时候,西方已经有非常优秀的学校。西方顶级学校研究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如何在美国比较成熟的市场进行合作,这是第一个方面。打个比方达芬奇的空间,这么多名校作为后起之秀怎么超越他们。

  所以我们学校成为第二个,蓝天式的追随,如何把西方东西用到中国,我们争议比较多中方媒体还是西方媒体,我们很难成就一流的东西,我们想也没有想到咖啡能做星巴克,想都没有想到做微软。第一个盒子追不上,第二个国有企业如何做到有效合作,我们可以做到引领。第三个盒子中国企业未来如何实现全球信息化,顶级跨国公司像IBM等如何整合中国,我们不仅吸引中国最优秀的顶级企业家到我们学校读书,同样可以有世界500强老总到咱们学校读书,这是靠视野、思维领先。

  第四个盒子我们不仅研究财富如何创造。真正赢得世界同行发自内心尊敬和尊重,挣钱取之有道,同样财富怎么使用、财富处置整个流程需要我们关注。我前几天到柏林开会,碰到一个博物馆,所有展品都是一个德国家族捐给德国博物馆,下面小小字写着谁捐给博物馆。这个不是作秀,我捐了钱恨不得全国人都知道这个事。财富创造、财富使用、财富处置我们都要关注。我们在很多很多行业,我们消费是走在全球前列,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商学院关注。我们走的是颠覆路,全球引领一定从月球看地球,颠覆式的打法,这是我们学校战法最核心核心的东西,在全世界范围颠覆式打法。

  晓菲:非常有趣的盒子战略。我平常挺关注项院长博客,前一段时间你写花心和专注,通过日本企业家他们管理企业,我们在造富遇到的问题?我们怎么向日本企业家、或者企业员工专注事业也好、怎么经营它。待会儿我们更多交流。请朱武祥先生发言。

  朱武祥:我想从普通教授谈点几个看法。我觉得中国管理教育一定适合中国本土需要,从MBA开始从无到有,从有到扩大规模、品种扩大,现在全国都在做类似的服务和教学,再往下一步就是细化。都知道战略、都知道基本框架,下一步我们企业怎么解决问题?这个在商学院还没有考虑到,中间企业怎么扩展?怎么出现规模经济而不出现规模不经济?怎么打造产业链?怎么多元化?比如专注和花心,这无所谓。只要金融体系发达,花心花的有价值也是投资。比如韦尔奇就说我就善于五大集团,人和人不一样。

  我们管理学院一是合作、又竞争。下一步我们相信各个商学院都会针对企业内部情况,各个企业都有内训项目,我们管理教育暂时受到企业规避,只要我们商学院把自己当成企业一样,把企业家当做客户,我们倾听调整,我们这么多商学院一起努力会做出令企业家逐渐满意的管理教育服务内容。

  晓菲:谢谢几位老师非常精彩的点评。

  吴伯凡:都讲的非常生动、而且很权威。希望就他们精彩发言,有哪些地方更细化、哪些地方更有个人感触的东西,大家一起来分享。

  晓菲:我们话筒已经传递到大家中间,大家可以示意一下我们,有哪位想发言。下面我们进入引玉阶段,肯定有很多企业家真知灼见。背景看到前几期沙龙的场景,今天下午时间也比较宝贵,大家踊跃讲一讲各自的看法。这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学院副院长吕巍教授。今天我们主题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刚刚几位院长和老师抛玉,接下来也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吕巍:很开心来到这个场合,特别开心成绩单上交大成绩今天领先。(笑)我第一次参加我们七所EMBA高尔夫比赛,今天出一个很好的课题,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有件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过去大部分时间想着怎么向西方好的管理教育学习,办EMBA,所以无论从课程设置、老师聘请、管理模式几乎向国外学习。但是今年3月份我跟项院长一起开过一个会,在新加坡。这是一个非正式院长论坛,它两边一边来自欧洲最好的商学院,伦敦、西班牙等商学院都是最好的。

  其中有一个主题,我觉得很愿意跟大家分享。最好一批商学院在会上提出的,像项院长、像我其他中国人提出问题,经过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商学院能不能总结中国企业管理经验?能够来给世界管理教育界进行分享,这种呼声我觉得是我第一次听到,因为我以前跟项院长所有商学院院长年会上边,我们抱着很谦虚精神向别人学习的。我也不是说今天我们有多少成绩,但是我觉得更重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需要什么样管理教育。不仅向国外最好的商学院学习,关键问题怎么把我们企业管理经验反过来与世界教授、学者、学员一起分享。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现在正在做努力。

  我们今年做几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在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创办中国企业研究院,这个是纯研究的机构,这个机构希望第一开发中国企业的案例,更多为我们MBA和EMBA教学分享。第二我们对中国成功企业经验,成立中国企业历史库,来总结我们东方企业成功经验、管理思想,这个我们已经在起步,今年已经做几个论坛,这是我觉得我们很骄傲的一点。

  第二,我们在各个项目中强调一定进行中西合璧、中西结合。我们引进很多项目,比如我们三年前引进MTA制造领袖奖,明年三月份会在交大召开制造业高峰论坛,我们要把西方制造业经验总结起来,更重要把中国经验放在这个论坛进行交流。

  其次我们EMBA也去留学,过去我们留学大部分听国外教授讲,但是现在我们也让我们EMBA在美国最好的商学院课堂上,让我们EMBA也站在讲台。我们已经走过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过去以学习为主,今天我觉得站在平等舞台交流管理经验。这是我们商学院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促进我们研究、促进我们教育发展。不能仅仅看我们商学院是不是发布几篇文章在国外顶级杂志上边,也不能光看我们EMBA和MBA在世界排第几,更重要在世界教育中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我们在座EMBA完成这样宏伟的事业,我相信这是我们要做的。谢谢!

  晓菲:希望你不仅在球场取得好成绩,在和世界分享经验。

  朱武祥:我们商学院都想培养产业领袖,这个远景很好。商学院发现商业智慧,智慧在各个企业身上,去发现商业智慧、提炼商业学说、培育商业精英、推动商业进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培养产业领袖。从本科到现在基本没有培养一个产业领袖,难道我们失败了,我觉得这个口号太高了点。

  晓菲:我看到现场有和吕院长一样颜色的球衣,是不是一个队,首先恭喜大家。黄球衣你们是哪个队?

  嘉宾:长江。

  晓菲:各位同学从球场归来,除了刚刚打球很喜悦之外,接下来就几位嘉宾发言可以展开讨论。刚刚几位院长说了,我们提供什么样管理教育、为谁服务?你们作为学员需要什么样教育?大家有没有更多体会。

  吴伯凡:我简单发表一下自己感想,听了几位院长、教授发言以后,我觉得有一个很明显的一种倾向,就是以前我们总是在跟着别人后边追赶、模仿,这几年这种势头不仅仅安于模仿、安于追赶心态,不仅仅在商学院领域,在其他领域都表现出来。甚至有人提出来,中国学徒期结束了。因为中国过去一直在学,学苏联、苏联倒了东欧垮了,学四小龙,四小龙也不行,学日本、日本长期衰退。好像学谁谁倒霉,我们干脆学我们自己。这是一个倾向。

  还有一个我们除了强调学以外,更多是要关注中国企业,真正来自实践的智慧,而不是说在这些纯理论上奥林匹克得一个金牌,这也是不仅仅商学院、很多领域都出现这样的趋势。我觉得这是好的。同时我们今天话题我们“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这是一个,如果在五年前、两年前、和今年提是不一样。我们三十年过后中国企业在奇迹般增长,陷入一个困惑,有的企业是焦虑。当然有些企业的确已经开创一条新路,比如深圳几家阶级。比亚迪开创那种模式,我不知道丰田生产模式到91年才有命名,我不知道比亚迪方式有没有人给他命名。前一段我跟平安老板聊了四个小时,我觉得平安远远不是一个学生,它在网络、网络经济时代基于中国资源、金融市场特有一些特性,它设计出来产品和服务,在很多地方我觉得其他世界顶级金融企业也应该向他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确实有自豪、感到骄傲的地方。

  但是我们更多企业遇到困惑和焦虑,就是企业尤其对管理教育一个需求很大、第二个对目前教育状况的的确确有不满意的地方?我希望更多学员站在企业角度、站在学校地方能够提出更好的想法。

  晓菲:大家可以尽情来发言了。

  俞春雷:我是中欧,代表中欧09届新生学生。题目也看了,也听了领导报告,球也不是打的很爽。我们现在想着题目,要怎么样商学院?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不是我想的问题非常担忧,担忧什么?我们现在追求观点都是以财富累计、账上现金多衡量这个人勇敢、有能力、或者值得尊重,这样导致目标方向朝前走的东西。我身边很多朋友为了上市而上市,弄到钱、钱多了。我觉得商学院带的学生,钱不是我们目的,我们考虑社会弘扬的正义、正气。这次暑期回来很得意洋洋报告,50块钱在重庆待五十天怎么活下来,台下学生非常高兴。这么多天活不下去?找工作,贴小报,贴到警察墙上非常骄傲。我觉得像浙江大学优秀学生,他脑子里觉得他50块钱下去就会做,不知道正确还是错误。我严厉批评他。我觉得我们商学院,不管其他国家多么富有、多么强大,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我们做人正义、做事要正气。我是做塑料泡沫,我做环保工作。

  吴伯凡:你又反对泡沫?

  俞春雷:我是浙江九鼎,以前做泡沫我替代,PE可以回收。

  吴伯凡:节能建筑需要你大量的材料。

  俞春雷:我身边朋友很多做房产,一个项目50亿赚了,想我搞泡沫,利润算半天也就是一两个亿,但是他们所创的东西房产搞一个,一走留下巨大的社会问题,他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我在想为了环境,我相信我们是对的。我读书目的也是这样,让项兵老师告诉我们这样做对不对?

  晓菲:各位学员、老师可以给刚才发言的同学提建议。我们要走向世界及走向世界可能需要很多东方企业的案例,这个案例可能来自大家,大家实际操作遇到什么困惑?都可以在这样场合和我们学院老师一起交流。

  吴伯凡:做企业就是做企业公民,我们说做好好企业到做好企业,我们通过做好企业,来做好企业。不要追求没有目的的绩效、不要追求没有意义,先问对错、再问成败。前三十年很多企业先问成败、不问对错。

  晓菲:而且对自己有信心。昨天我们讨论《建国大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韩三平前几年学习日本影片怎么做,几年以后我们也拍出这样的产品。今天我们在现场也可以更多交流大家实际遇到的问题。

  赵富春:这个题目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因为今天都是EMBA学员多一点,从我个人来讲我倒是想提出一个想法,就是对我们毕业的学生一种什么方式继续教育模式呢?我们非常有兴趣。实际在毕业之后,北大国际也搞过留学,我们去印度一个礼拜,如果我们平时因为和印度也没有业务交流,也很难得有机会。后来组织我们已经毕业同学在一起,25个人到印度教育所、到了IBM很多公司,确实看了很多东西、中间也有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我觉得对我们收获特别大。后来又到东欧四国转一下,我觉得这种模式,对于我们已经毕业的学生,因为上学期间我们学很多东西,现在怎么离学校更近、离老师更近,我们想有些形式。

  一个建议,有没有企业走段的方式,比如我们毕业的学员,针对他企业了解、学习也好,最后提高建议,多种多样教学形式对我们来讲很有兴趣,所以我想把这个问题提给各位院长,我们已经毕业的学生也是非常渴望能够有更好的方式。

  晓菲:这位是来自欧美同学会企业家副会长赵富春先生,掌声送给他!

  嘉宾:我是清华EMBA,08级学生。我很感触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谈到中国需要什么样管理教育?我之前工作的行业在金融业,在一家经纪管理公司,今年6月份我离开这家公司。想上EMBA,给我一个很大的触动,上了EMBA把工作丢了?这是我思考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管理教育?刚才中欧、长江、包括清华老师也在谈,我想读EMBA每一个学员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来接受EMBA教育是不同的。有些人是为了挖第一桶金寻找创业的机会,有些人为了寻求规模、寻找更多的商业伙伴、打造产业链。有些人解决聚集财富以后,如何处理财富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这里头我感觉大家有一个地方都很迷失,到底一个人活着为了什么?一个企业生存为了什么?我最近也在思考,就从基金管理行业,我们是待客理财,我们发行最火是市场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发行基金怎么为投资者规避风险?这里头有一个矛盾,你的商业道德和商业利益如何平衡,当中国企业在为牛奶里添加三聚氰氨,还比较谁添多的时候。国外企业站出来说他有投资了,他说这个事必须披露出来。这是我作为一个清华EMBA同学,我觉得EMBA聚集中国企业很多领袖级人物,国有的、民营的这种。

  是不是可以考虑,在EMBA院校里头,大家一起探讨商业道德精神。小学有青少年修养、中学有政治修养、大学有马列,商学院是不是可以不开展?我觉得这个时候恰恰指引EMBA同学事业发展中,需要点燃一个明灯。随便说一句打高尔夫是很好的选择。高尔夫它有精神、交流、共赢。

  吴伯凡:我简单回应一下,其实刚才几位谈到这个话题,关于道德、商业伦理的问题,我们曾经推过一个概念,企业家德尚,这是国外一本专注,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很多年,它对企业家道德尚数,他对研究给出很细致的研究。而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为了社会做一个好人,你德尚低的以后,在其他方面数很高,最后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认识一个朋友,他经常伴神秘在说,哪个企业会出事?他就强调一个德尚,这个人道德很重要是持续性的问题,所谓不道德就是不能持续。那么企业的德尚实际上对于可持续这种因素考虑和反映敏感这样因素。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希望在下面还有同学就这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晓菲:同学们也想在EMBA上思想品德课。

  嘉宾:我是中欧MBA,92级。当时中国EMBA引进的时候,我们名片工商管理硕士,这是我们当年学EMBA过程。我觉得今天谈的话题很好,我想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看法。

  第一,目前全世界管理模式,假如以西方管理以体系,相继欧美出来。日本也上来总结自己的管理模式。

  现在我在想,中国目前无论经济规模在全世界影响力,我们中国管理模式在哪?外资企业将近40万家,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所有学院无一另外教材大多数是西方,有些管理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所有东西并不了解所有成功理论条件,理论体系跟中国不符合。比如(英文)模式,确定我们竞争程度?在中国根本不可能这个理论可行,中国政府根本不考虑进入门槛。但是我们很多人就像对神一样,我们能不能批评方式看待西方管理模式,我们商学院需要大量的研究,我们教材里边如何进行适合中国国情。这方面稀缺。我们大部分在商学院教授做学术,很少企业经营。但是我们企业家在座很多各位,很少静下来写理论,能不能毕业学生里边既有实践经验、又做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当前中国管理教育期待解决最重要的课题问题。

  所以目前为止,希望大家怎么把这个,促进中国未来管理教育放在国家角度考虑。这是想的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目前社会导向,包括商学院学生。基本根据他销售额多少人、企业规模,然后确定招生。这个是明确误导,很多时候弘扬投机心态。我在国外大部分企业里边看到,尤其专业性很好的企业他们根本不考虑上市,在中国凡是任何一个企业有条件就上市,并不想上市为了什么。我们公司经营36年,当时很多人希望上市,我们合作伙伴不上市,假如我上市以后根本不能把我的企业使命感、责任感把企业推进,因为上市以后都要满足股东的利益。如果在西方你的企业增长不能达到25%,第三次就不可能。这样情况下西方企业才能脚踏实地不断研发、不断创新。这是我讲我们能不能在商学院教育当中,引导我们学员不要为大而大,不要为广而广,要脚踏实地在这个领域做成最专,并且企业并不是所有钱都可以赚,一定跟使命感、责任感符合才能赚。

  第三个方面是国际化管理。我目前领导18个国家不同人士、也是负责30多个国家市场营销和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人如何管理国际化,这是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深有感触,作为中国人在世界舞台第一我们形象被折扣,一直以来我们形象很多都是负面,所以当你领导欧洲企业的时候,他心里有点不服气。第二我们这样文化如何和西方文化对接?我们跨文化管理这个软实力,很少展现我们企业当中。我们做很多实验,如何作为中国人管理英国企业、乃至兼并英国企业,我们通常做法中国做大到国外投资。我们利用外国网络再去做,而淡化中国国籍,这样对中国走向国际化有很大的改善。

  第四个方面刚才他谈到我们企业诚信问题,员工使命问题。现在很大问题,多少人面临诚信?本来月底和皇家协会谈一件事,引进中国真正高尔夫哲学、高尔夫精神、高尔夫理念、以及高尔夫规则。我们引进海外任何一项管理、技术、包括运营过程当中,我们因为不了解真谛往往走斜。如果我们企业按照高尔夫要求做企业,我们企业做的很好。

  晓菲:你的企业名称是哪一个?

  嘉宾:我们是企业(英文)公司,一生要奉献,不断发明创新,把开发最新的技术,从而降低少使用员工,然后做到安全,从而得到环保。这是它的整个理念,在36年当中这个企业40多亿销售额。世界很多领域第一,中国煤炭领域86%。咱们中国找到几家家族企业很难。

  晓菲:还有哪位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下自己情况。我们要不然休息一下!我们今天给大家安排一个环节,请帝王洋酒品牌经理,给我们介绍洋酒鉴赏。

  (休息)

  (洋酒鉴赏)

  乔丹:大家好!我叫乔丹,我是帝王威士忌品牌经理。我中文说的不太好,会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原谅。接下来五分钟,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苏格兰威士忌。咱们看它的品质,在苏格兰有很多威士忌,你们都喝过混合威士忌,每个人都有三杯混合威士忌。这三杯威士忌都是12年混合威士忌,大家有人知道什么意思?在一个混合威士忌里边,我们有很多不一样,比如我们阿爸地(音)等等,是一个酒厂做的,另一种很清淡。比如在我们帝王12年,我们有四种不同的威士忌,让我们威士忌如何舒服一点,这上面都是12年混合威士忌,就是最年轻威士忌里边18年。

  我知道中国人很喜欢喝酒,我一直陪我们客户去KTV,很麻烦,因为他们都让我喝醉。第一杯是最后面的,然后第二杯、第三杯,当我们喝第三杯威士忌你们觉得什么感觉?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有什么味道、有什么口感?因为我们做三杯威士忌,可能觉得第一杯子是我们帝王,另外是另外。你们选最喜欢的威士忌。大家先后看一看三杯的颜色,因为我想看一看威士忌颜色。我们苏格兰人如果威士忌颜色深一点就是丰富,浅代表威士忌时间长一点。虽然它们都是混合威士忌,但是时间可能不一样。所以大家看一看,哪个颜色最深?

  你们觉得第一杯最清淡。大家拿起第一杯威士忌,我们晃一晃酒,我们想看一看流下来的酒,如果流下来酒很快,就说明这个威士忌很年轻。等一下有流下来的酒,如果这个速度很慢这个威士忌时间长一点、丰富一点。大家第一杯流下来速度怎么样?很快。

  拿起来第二杯和第三杯它们的流下来的速度。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影响你们的看法,这个重要。你们需要自己给我评价,你们大多数觉得第二杯、第三杯比较慢。我们再一次拿出第一杯威士忌,我们轻轻闻一下,辣不辣?有点辣,舒服不舒服?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大家喝一点感觉怎么样?喉咙感觉柔和不柔和、辣不辣?所以你觉得第一杯比较清淡,不太复杂。大家现在喝一点水,大家不要忘记第一杯威士忌的感觉。

  拿起第二杯威士忌,轻轻闻一下,第二杯威士忌鼻子感觉辣不辣?好一点。有什么味道?你们觉得比第一杯热、有点辣。有什么味道?烟熏味有没有?一点点。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会有人觉得有咖啡味、会有人觉得有菠萝味。威士忌有三千多种不同的口感。大家请喝一点水。在桌上写上不一样的味道和口感,这样会让你们记住。

  大家拿起第三杯威士忌。它的味道怎么样?和第一杯比较起来怎么样?鼻子感觉舒服不舒服?好一点。喉咙感觉呢?微辣。你们现在差不多是威士忌的专家,等一会儿会结束,你们最喜欢哪一杯威士忌?威士忌颜色有什么意思?对苏格兰来说这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我们威士忌非常重要。就像中国人一样,我们苏格兰人发明很多东西,电话、电视、高尔夫、威士忌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大家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最喜欢第一杯的请举手?一个人。这里四十多个。第二杯呢?一个人。第三杯呢?剩下的人。为什么第三杯受那么欢迎?好喝一点。

  你们会很惊讶,因为第一杯、第二杯在中国非常著名,它的广告非常好,但是你们大家觉得它的品质不太好,因为这里只有一个人喜欢第一杯、一个人喜欢第二杯,第一杯是哪个牌子?他们都是苏格兰威士忌,第一杯是(英文),它很久以前打进你们市场。第二杯是哪个牌子?(英文)39个人喜欢第三杯,第三杯是哪个牌子?当然帝王威士忌。(笑)我告诉你们,我们每次做这个比较品尝,我们做了很多地方,每次做比较品尝,大多数人觉得帝王最好。为什么?因为我们品质高的多,虽然这个上边威士忌价格差不多,但是我们品质好的多。我们是230,我们价格高一点点。

  所以虽然价格差不多,但是我们品质高的多,因为我们酿造过程,我们多一个步骤叫二次成酿。别的牌子把很多威士忌放在一起然后装瓶。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把很多威士忌放在一起,混合以后再放小木桶里,这让我们威士忌如何舒服一点、丰富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世界上获得奖项最多。我们在美国第一品牌、在很多国家第一品牌。因为我们品质好的多,我们历史很美丽。这是帝王威士忌,我们是刚刚打进中国人的市场,三年以前。但是我们发展最快,因为中国人现在需要高品质的东西,我们帝王威士忌。谢谢!最后拿起第三杯威士忌,请大家干杯。

  嘉宾:前两款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喝完会头疼,如果帝王喝完不头疼我想销路会更好。

  乔丹:我帝王喝了很多,因为我习惯,高品质的洋酒第二天头不会疼。大家还有问题吗?

  嘉宾:明天可以免费供应我们上场用的。

  乔丹:可以,大多数EMBA,如果我们到处跑,如果你们要的话我们可以到你们地方品尝,一般来说很受欢迎。最后跟你们说,你们现在是威士忌专家,从现在开始你们必须买帝王,好不好?(笑)谢谢大家!

  (下半场)

  晓菲:非常感谢苏格兰小伙给我们带来愉快的气氛。接下来继续给大家探讨,在这里探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我们也请院长和各位总裁、各位管理者坐在一起对话。通过大家探讨,已经有管理教育和管理需求对接,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意见。

  吴伯凡:活跃一点,自由发言。现在只剩下一个院长了。

  吕巍:需要什么样管理教育,最重要听我们学生需要什么。

  晓菲:有没有现场女同学也谈一谈。

  潘铜:我是环球财经研究院的。我叫潘铜(音)。大家都抛着玉,所以我把我砖咽下去。那位老师讲的几点我非常赞同,中国关键词就是中国特色,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看到国家飞速发展。刚才俞老师谈中国放心奶的问题,也是发展以后民族爆发表现,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调整,就EMBA学习来说。我作为门外看热闹的人,第一个肯定中国特色,第二个我觉得它的实用性。怎么样有中国特色?通过采风、总结我们中国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尤其这次经济危机,很多客户企业在经济危机重创,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受影响。大家需要总结。

  我觉得以前崇洋内外,大家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当成社交平台。当然现在比较理性了,我们要什么?就是要到这里学实用的东西。其实案例我觉得非常实惠的东西,包括《21世纪商业评论》把案例作为媒体发展方向,我觉得非常实用、非常好。

  另外中国谁来总结这些事情,现在应该是一个大问题。另外一个中国人喜欢窝里斗,少一些窝里斗,把总结工作做好、把EMBA学习变着实际、更加有积极的东西。谢谢各位!

  晓菲:谢谢这位同学。一般EMBA班里边女同学比例是多少?

  嘉宾:10%。

  吴伯凡:你觉得她们上EMBA主要动机有哪些?

  嘉宾:找老公。开玩笑(笑)。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行业涌现非常优秀的人才,尤其女性企业家,像长江张楠女士,各行各业涌现优秀人才、包括女性企业家,她们跟我们男性一样在各行业中拼搏,也想有机会大家共同坐在课堂当中,把这么多年经验和教训跟大家分享,为以后发展找到新路。这是跟我们男性同样的需求,在中国传统来讲,女性作为几千年传统,改革开放其实也把女性思想解放出来,所以他们现在也有锐利的思想、敏锐的思想,刚才那位她说抛一块砖,其实真是是一块玉。包括我们北大国际有非常优秀的女同学在这里。

  吴伯凡:说一下代表女性学员。

  女嘉宾:我去还真不是为找老公去的。

  嘉宾:我们知道。(笑) 

  女嘉宾:因为我的经历比较简单,之前是央视新闻记者,也是采访当中碰到很多优秀企业家,我觉得他们非常智慧,我需要系统的学习,不仅向教授学习、也向优秀同学学习。我们觉得女性现在在中国相对独立,为什么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不能做?所以我决定挑战自己,然后考商学院。很简单。

  晓菲:其实喝酒的时候我发现那位同学喝着不比男人少,其实在很多领域我们女同胞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们管理教育在三个方面,从高端到企业中去,还有为青年创业者企业做规划,现场有没有80后、90后企业代表,他们来到现场是不是给我们带来比较新鲜的想法。你们最希望到EMBA课程学习什么东西?有什么期待?都可以现场跟我们学院院长、老师交流。

  女嘉宾:其实在创业过程当中是有很多感受的,我想问的就是说像我们这个阶段,因为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很多人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读过EMBA、也没有多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同样他们做的非常好。你说西方经验这么丰富,为什么中国平稳度过这个危机?你可以说中国没有优秀管理方式,但是凭着勇敢、勤劳、智慧双手企业家做的非常好?这是我当时对老师的质疑,我们现在做是不是应该少走很多弯路,我怎么管理我的团队,我怎么能够成长迅速,然后更快让自己更优秀的经验管理更优秀的团队?我也想问吴老师的话题。

  吴伯凡:我不是老师,我私下回答你。我特别想问吕院长一个问题。我们学很多管理教育都是从美国来的,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他们管理教育是什么样子?我印象不太深,我觉得他们也非常强,特别想了解这个情况。

  吕巍:谈不上专家。德国和日本我都去过,但是有点走马观花,不是很深入。因为在日本,很典型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整个管理训练,更多依靠企业内部训练产生。这跟他们雇佣制度有很大关系,也没有那么多人跳槽,所以企业有非常好的训练体系,这几年有很大的改变。我记着我是99年、02年分别两次去过日本,那个时候我在日本走了半天,各个好的大学基本上只有经济系,找不到管理系。

  当时我唯一找到管理学院是日本最好一所私立大学。这几年我发现有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新的日本商学院独立冒出来,不依附于某一个大学,像我们长江、中欧一样独立的。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以美国为代表工商管理教育,它确确实实为世界商业管理创造平台和创造一些标准,以及创造共同的语言,大家可以进行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总结前人经验、发展创新都有,所有人基本用的工具是类似的。

  随着国际化进程,哪些原来自己有很好训练体系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和德国,也越来越冒出跟美国接轨,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所以中国也是一样,一方面中国从来不排斥、甚至非常强调传统、家族师傅带徒弟经验的不断传授,今天依然非常重要,另外我们融入这个环境当中,MBA和EMBA还是非常重要,因为它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更多管理工具。

  吴伯凡:我觉得你的观察非常敏锐,我问这个问题,提一个问题在经济非常发达,尤其在日本和德国,他们没有特别著名的商学院,但是他们教育、不能说他们商业教育不太好。实际上中国现在应该学,作为制造大国应该学日本和德国,他们教育里头可能有值得我们借鉴地方。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如果有制造企业领导人和经理人,在这方面跟大家分享经验我觉得非常好。

  晓菲:虽然日本国家资源非常匮乏,但是他们生产出很多全世界喜欢的商品。中国有没有伟大的商业机构诞生呢?我们很期待,同学们还有什么真知灼见也可以在现场和几位老师互动一下。

  朱武祥:中国很大。比如江苏和浙江省产业机构就相当于德国和日本,但是北京、深圳硅谷味道,所以中国应该多种学习。另外有的同学讲泡沫问题,如果你企业空间足够大,你的财富远远超过40亿,按照今后概念你是可持续增长。我今天炒一把地产,下一步怎么办不知道。你的财富比他的大,如果你空间太小,比如香山这么高海拔才五百米,你就做到头。如果你空间五千米,一定做到空间最大、效率最高。

  晓菲:大家可以继续踊跃发言。我们今天主题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教育”,我们想通过这个主题找到中国真正需要什么样管理者,大家都是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各自角度分析一下。

  高翔:我是负责中欧北京关系包括一部分校友事务,当时我跟吴老师讲,这个题目起的非常好。我们现在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周年大的背景下,我们都在回顾国家发展、以及经济改革历史的时候,我们反思工商管理教育其实是非常短历程。谈到这个我们前一阶段我们组织小的沙龙,当时我们一个主题让大家讨论我们在商学院课堂学不到什么,主要和今天课堂反向讨论。当时大家集中讨论几个核心焦点,一个道与数、一个东方与西方、一个理论与实践。

  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很多人觉得我们现在在中国商学院课堂上,教授更多讲数的东西,回到企业会遇到道的问题。东方和西方,很多同学、老师都提到,目前教育理论更多来自西方,怎么把西方先进管理知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是大家遇到现实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怎么把教授讲的框架,应用管理实践当中。说到具体说法,很多商学院都在关注来自同学、来自客户实际的需要,做出我们一些调整。

  比如对于中欧来讲,我们很倡导第一个追求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包括EMBA、MBA培训课程共同倡导一点,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第二个我们会比较关注,大家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在课堂以外同样也是管理教育提供给大家。我们组织活动在商学院课堂学不到的东西,虽然从学校来讲并不倡导每次上完课就喝酒,但是我们非常愿意组织大家校友活动,建立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校友做成很多生意,这方面在座校友都有体会。当时学的知识点已经忘掉,但是很多已经融入你日常当中,这些是课堂以外逐渐形成的。

  第三个理论与实践。中欧教授除了拥有全球一流商学院、或者相关领域博士教授以外,我们都要求教授有企业管理、或者咨询的经验,这样才能跟EMBA、MBA学生有平等教育的平台。所以在这方面无论师资聘请、企业诊断等等活动,都是希望回到我们提供大家工商管理、管理教育能够帮助大家实现,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

  吴伯凡:很好,提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商学院能够教什么、不能够教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教育,有些教育注定提供不了,他需要在别的地方养成,中国还没有商学院的时候,有一本书很流行,叫《哈佛学不到》,这是美国体育产业开创者他写着,他认为真正商业是在哈佛学不到。前不久我们在节目讲一本书《报童瑞恩》。我们今天讨论该提供什么样教育,有哪些我们觉得商学院应该提供,但是没有提供。既然你如此聪明,为什么你发不了才?做生意这么成功根本不是按照商业模式来的,是事后总结出来好运气,把运气合理化。这样说有点极端,但是我觉得商学院不可能提供所有的东西,有时候是点化、是一种催化剂。我看的出来大家很想说话,有点不好意思说。

  我是中欧99级EMBA,我觉得今天议题非常好,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管理教育?可能这边有院长、有EMBA学员,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不知道。因为这个也是随时变化的,我想讲几个观点,第一个我的经历。

  我98年在成都做销售工程师,那时候在外企里边做,可能销售做的可以,公司选用两个人做EMBA培训,培训一个星期。培训完了我回到成都,跟老婆说我要到中欧学EMBA。因为中间休息有一个老师推荐这个课程,那个星期我回去学到很多东西是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那个是销售经理,那时候对管理一点概念都没有,但是听了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太过新的东西不知道,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我说要读EMBA,想了解什么其实没有这个概念。

  但是读完以后,差不多毕业有七八年,我觉得很多是开眼界,不一定学的东西是有用。我觉得有时候不是说商学院给我们很多工具,我们都要拿来用,每个阶段也是不一样的。至少在我们决策的时候,脑子里有很多东西让我们可以想,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第二个现在很多企业对中国商学院管理教育不是很满意,我觉得肯定是一定的。其实管理是一个体系,这个东西我觉得用在一个企业里边去,再明白的一个人管一个企业,很短时间管理这个企业不大可能,中国很多企业比较急功,我们需要长期的规划,有的时候短期不一定看到效果。这样做毕竟西方总结很多年经验。中国确实有大的公司、成功的公司,但是很多公司靠垄断,真正做起来,中欧也有专门做中国案例的团队,应该把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案例总结起来,我觉得中国前途还是看广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我过去十多年在外企做,可能有一点点看法。我觉得德国做的成功,不管大的跨国企业、还是很小家族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做什么产品,都是在这个行业做的很好,可能前几名。这里边很重要的因素,我觉得他们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应用,第二对质量、最高质量始终追求目标。这个可能是中国企业最应该借鉴的,因为很多中国企业靠价格竞争,不太注重质量。成功是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中国经济发展这个饼太大,很多人跟着做大,并不是他有很成功的东西。我们应该做精品、高质量,不能始终靠价格竞争。

  日本除了商社成功模式,我觉得有两点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第一点日本首先拷贝欧美好的东西,日本汽车拷贝的时候,西方人看不上觉得是垃圾,丰田一家汽车厂赚的利润可能是美国几大家加在一起的利润。拷贝是比较快的模式,韩国也在走这样模式,中国现在也在做。西方有些企业觉得中国模式不好,我跟我们公司高层探讨,其实他们有些人观点,他们很理解。人家有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拷贝?我们拷贝目的要在这个基础上改进。

  日本人不断改进的理论也好,这点需要我们中国人学习。中国人不注重细节,不追问说话也好、包括我们法律大家都知道,都是模糊的东西太多,不是非常具体、很细,每一个细节很清楚的,这个可能是我们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

  吴伯凡:我问一句,你觉得你上商学院最有用一堂课、或者一个方法、或者一个工具?

  嘉宾:有很多语言可以跟高层谈的。我进中欧的时候是一家瑞典公司一个部门的经理,毕业以后是总经理,想着跳槽去做美国公司大中华区的总经理。因为我学了很多东西,你的思路比较宽,不光做销售,对其他专业基本了解。你一定有想法,这个时候结合中国实际,我原来在设计院做,技术背景比较强。接触行业比较多,商学院是学让你知道很多东西,可能没有学懂。

  吴伯凡:你提供商务交往、商务沟通的语汇,这也是商学院教学功能之一。

  嘉宾:我来自复旦管理学院,03级。我刚刚听了各位同学讲了很多观点,我看了一本书特别观点出来,美国人写的《伟大的博弈》,讲它发行货币整个过程。

  美国一直创造新的游戏、制定新的标准、并在全球推广的这样一个国家。商学院模式最早从美国开始,根据我个人了解,美国人商学院模式需要找到一批人,在他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案例方式进行推广。所以复制中国来以后,中国目前是学习、交流平台。这个方面我觉得跟美国商学院有大的区别。

  吴伯凡:商学院目的是统一思想、统一语言,使商务世界沟通交流变着更顺利。

  嘉宾:我听了大家刚才主持人讲到,EMBA学到什么?我谈谈自己感受,我上EMBA有一堂课对我感受很深,是人力资源管理课,虽然不是清华自己的教授,外聘一个教授。可能那节课我听的很认真,所以有很深的感受。其实也很简单,只有三个字“不一定”。他有很好的案例,就是拿三维画在合适角度对焦你才能看到鲨鱼。这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沟通、由于你所处位置不同,那么你看到问题表象是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另一方面,因为不是你的视觉所能发现的问题。单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讲,甚至到大的范围,经济学理论来讲,不确定性我觉得是我们所面临很重要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自己有一个前瞻性眼光和视觉,来做到相对准确的判断,这个也是需要通过商学院的培养和教育来获得一个理解。

  那么我们学过很经典讲价格,商品的价格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原油在短短三个月里头,由100美金到30美金,再回到70美金,因为涨到70美金我们减少开车吗?没有,价格影响是怎么来的?我讲这个例子如果我们紧紧盯着商学院老师给我们传授这些理论和知识来讲的话,是不行的。那么商学院老师告诉我们不一定,所以你从管理角度、不同的视觉学会要否定它,看到鲨鱼,体会其他更突出性的。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创造问题,所以商学院教会我,同时也教会我要使自己成为持续学习的人。谢谢大家!

  晓菲:我们时间也差不多,吴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

  吴伯凡:不用总结。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总结很好,在一个不确定时间里头,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不断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断反思自己做的事,真的应该这样做?才有今天的议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管理教育,我想这个是一个开始,这个话题可能是很长时间大家都会思考,而且引起很多人思考。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我们聚会,提供非常精彩的思想交锋,谢谢大家!

  晓菲:今天下午大家收获很多,我们也感受到大家使命感,包括曾经的基金经理责任感,谢谢大家参加我们今天录音间里的商业思想沙龙,来分享大家的想法。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