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14:34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张平

  现任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经济所副所长,江南信托首席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曾任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资本理论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课题“我国重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理论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很多论著。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增长、宏观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曾获中国经济学奖。

  张平:非常高兴跟大家在这里分享一下宏观政策分析和见解,中国的硬启动使得中国经济处于复苏,资产价格处于上涨,那么中国的硬启动可以说堪称世界第一,尽管全世界联手,但是中国的4万亿占据GDP高达7%,其实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从历史来看,中国这次启动也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叫做双宽松,以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头一次使用,而且这个政策一启动就启动极大的值,很多人都说3千亿、4千亿是不是少了一点,05年前,年新增贷款从来没有超过2万亿,而后是3万亿、4万亿-5万亿,而新增贷款也是一年多于一年,从来没有见面过前一年比以前少了多少,明年还要有这样的超过,中国大幅度使用了投到基础设施,说明中国还是有的放矢,而欧美国家,它启动的力度远不如中国,也难找到余地,这就是硬启动的结果,其结果马上就产生了效果,这个启动的效果就是我们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恢复到了7.8%,10月份还会出现第一次复苏性确认,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达到7%以上,而且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希望能够经济增长回到潜在增长率以上,就是复苏性确认。我们现在的经济形态,加上可预计的第三季度经济形态,加上可复苏性,这就是统计学意义上讲的复苏特征。我经常跟大家讲,中国的经济政策很多人,这个经济刚一转好,中国很多人就在探讨中国政策会不会转向,我用一个中国历史多年总结下来的这张图,大家有了这张图就可以大致理解政策转向在什么时候组合是合理的,这张图两边的红线是说明的我们认为的经济增长可能采取新的政策了,那么在绿的范围内,通货膨胀在1%,经济增长在8%-9.5%期间,通胀率在1%-4%之间,这个时候中国经济是进入它最好的潜在增长率阶段,这个时候中国政策是非常平稳的,包括做新闻的人都知道,9.5%再加一个1%,达到我们说的10.5%,而且通货膨胀逼近或者是超过5%,大量的时候,就会受经济已经走向偏热,如果再加1%,通货膨胀达到8%的时候,我们就说已经全面加入过热的时候,所以偏热和过热都是在上可以看到物价是决定性因素,经济增长快中国是无所谓,但是只要是物价水平上涨过快,超过5%以上,甚至超过10%的时候,宏观政策全面调整开始。向下,看到7%,政府将采取强烈的启动政策,这就是我们说的不管世界经济是什么,中国政府在低于7%以后,都会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这次恰好碰到危机,所以我们才更看到所谓的硬启动的道理,就是不但是货币超常规的增长,而且国债也是超常规的增加,原来建设性国债大致是1千亿,现在正常性的国债发了9千亿,而且就像货币政策和国债政策一样,那么都有他的本身的惯性,货币贷款也是,新增贷款也不会像人们想象的一样,马上就要降了,国债也是一样,一发少则4年,所以这么一个态势,经济增长激励本身有它的过程,我们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三季度可以预期的是可以回到潜在增长率,我们看到绿范围的水平,物价仍还处在通胀紧缩,因此,政策转向,从政府来表述还是从学者来看绝无可能或者是更深层次一些政治结构上的问题,政策的转变从内在来看都是不太可能的。政策再无惊喜,如此硬启动的策略都是在避免更大危机时候采用的,这个政策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刚才已经给大家举了几个数据,逐步把经济推回正规,如果我们认为政策要继续激励的话,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政策不能用最峰值的方法来刺激,而是保持长期的激励状况,这个激励状况与抗击金融危机的硬启动的超长值相比一定要下降,所以惊喜就没有那么大了,惊喜没有那么大的一个结果就是股票市场第一波人要兑现政策红利,强启动的政策红利这个时候要兑现。刚才采访我的时候说,第一季度去上市公司看,没有一个公司告诉你我现在经济好的,都告诉是一塌糊涂,本来还有点希望的研究员跑到企业调研之后马上打电话说不行了,那时候我们所有的投资,博弈的是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对于中国经济那时候占能不能启动经济的90%的决定力量来自于宏观,这么强烈的启动到现在,逐步成为正常启动以后,人们一定要兑现红利,为什么会变成正常的激励呢,就是中国经济逐步被确认到了我们所说的正常的潜在增长率,这个时候在调研企业问题完全不一样了,企业有的说很乐观,所以不管是投行也好,经济学家也好、政府也好一直认为复苏已经能看到苗头,但是政策变成了更为平稳长期激励,这个政策已经开始了。应对危机时候的硬启动政策逐步要结束,所以我们要理解整个宏观政策与资本市场理性过程。但是我也跟大家讲了,政策转向还为时过早,一个典型的事实现在基本靠投资,而且中国的复苏快于国际,使我们的净出口不可能不脱离经济,我们进口的量一定会比出口的量大,是因为我们率先复苏,我们重要的弥补净出口的下滑主要靠投资,所以政府不可能轻易的转向。再加上说贷款数据是不是下来不正常呢?我说很正常,从微观考察,没有人说货币吃紧,这些都证明,有的企业都是把贷款先存起来慢慢用,所以货币政策依然处于积极状态,当然有很多技术性的操作,可能会对于市场波动影响比较大这是我想讲的一个比较我认为重要的问题,硬启动,到持续性的政策激励过程当中,大家应该理解的出发条件是什么。如果到什么条件需要紧缩了呢?当我们真看到了东张西张,在这个前提下可预计的通货膨胀发展了还可以。从现在来看,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你还不能够认为现在通货膨胀上来,而且现在处于通货紧缩,所以明年10月份,由于同比性的因素,到明年第二季度,由于同比物价上升,那个时候要二次确认在宏观激励政策在逐步退出的情况下,经济是不是自主复苏了,所以整个经济增长的确认,可以说还要分成几个步骤,这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我对政策的一些理解和解读。

  整个宏观政策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首先它是要注意需求,需求一定要恢复资产价格,恢复了才有带动性,但是要传递到通货膨胀,重要是要重新燃起经济过热,这个还为时过早,所以现在重要的还是持续推动对资产市场的推动,这还需要有一个重要过程。中国是不是有带动经济继续前进的动力呢?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依然是中国推动经济最重要的动力,中国现在处于整个30%-70%世界公认城市化的加速期,这是中国经济增长也是大规模积极财政和货币激励着力点,如果这个着力点没有了,中国就成了发达国家,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没有办法搞基础设施投资也不知道贷款给谁,而中国积极是恰恰需求资金的时代,跟世界相比,我们也不做太多的比较,因为很多都知道这些数据。举例来讲,我们根据世界城市化的计算,我们系统低于城市化水平,一直是6%的水平,而拉美他们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们是很高,我只想说我们的城市化有极强的发展余地。根据我们计算的城市化情况,我们能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城市处于加速阶段,这是我们计算的它仍处于加速的阶段。到了2013年-2017年才达到增长速度的顶部,并不是说它达到城市化的位置,这么高的一个增长区间,我们认为中国有自身强劲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很多人说,价格高抑制了房地产,这个无疑是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城市化说的可持续的问题。但是大家也要知道,中国有自身强劲的发展,所以对所有房地产的价格弹性是高度敏感的,只要你降低价格,削减价格马上就要刚性需求。举例来讲,我们都知道,危机以后,我们的价格下降一点,然后使得我们一下子到2008年中期5、6月份突然放量购买,一个是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利率水平下降以后,使得购买者月供收入比从07年接近80%现在下降到了50%以下,达到38%,所以一下子引发了很强的购买,都是与前期供给不足有关,随着国家保障型住房的积极推动,城市化率还是有它的可持续性,这是中国持续推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加速期逐步走向向大城市集中,就像很多报告来讲说,2025年欢迎10亿中国人走进城市,大量的人口会进入城市,巴黎的消费、投资、支出,将会大幅度高于他们在农村的状态,这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叫做结构性贡献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所以中国还有其增长的强力内在动力。

  第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后金融时代的有两大动力,现在是非常的明显,一个就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过了复苏的压力测试,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的图形,新兴市场国家率先于全世界反弹,三个人口大国,2010年增长速度都超过6%,这三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占26%,他们带动的主要是城市化的带动,西方也提出一个叫做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化的一个模型,他们认为,你增长速度最快,你的危机金融体系保障很好,宏观政策比较连续,你的利率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而所有发达国家做了这么多量化性的扩张,现在那么多的资金由谁吸收,新兴国家显然提供了一个吸收的场所,所以新兴国家利息升值一直是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现在只是初步的苗头,但是新兴市场,希望用3-5年城市化资产比较大的泡沫来带动经济,这也是一些人构想的目标。

  第二个大的趋势,我们能看到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我们可以看到,从京都议定书到碳预算等等一系列政策都在形成,这些认为低碳经济带来的全球化设备更新周期,在未来3年后甚至5年后会发挥出它的极大效用,会是5-10年的大型设备更新,这是所谓全球对后危机时代何为动力讨论的两大动力来源,当然像是中国,确实也是城市化高潮,中国城市化过程当中第一件事情就是缺钱,包括基础设施、大量的重建、大量的住房建设,但是一个最为挑战的问题,钱来了,你能不能配置好这成为中国未来政策的核心,而配置好的程度这些政策能不能成功,又很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都知道,银行主要管的是总量性扩张,配置性的调整交由资本市场来做,但是现在资本市场还处于未成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才能够吸纳大的资金配置到我们需要发展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吹起泡沫。那么我认为,中国整个经济,第一政策的持续激励将继续。第二中国有它内在的城市化的需求。第三,中国会融入到新的趋势,不管是城市化,还是低碳经济以后的设备更新改造,其实中国的制造业都有它发展的余地,所以这些东西并不是对中国的挑战,而是中国如何拥抱这个世界,成为世界最好的发展。

  最后这张图,我预祝大家可以经过这轮调整,小牛可以插上翅膀,预祝大家一路发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