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20:53  新浪财经
图文: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发言
  2009年9月15日-16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峰会在英国伦敦西敏斯特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赵镜波摄)

  2009年9月15日-16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峰会在英国伦敦西敏斯特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发言。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隆国强:

  主要是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中国的对外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什么这么快。第二个就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第三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第四个前景是什么样的。

  在08年的时候,中国的对外投资当年是559亿美元,那么增长率是111%,其中非金融类的投资是418亿美元,金融类的投资增长的特别快,虽然它的份额只有25%,增长了740%。到08年年底,中国有8500家企业在海外投资了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大概有12000个海外企业项目,累计的投资净流量是1839.7亿美元,总资产超过了10000亿美元。从这长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增长的非常快,这个数据从02年开始,02年我们只有27亿美元,到去年增加了5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了54%。为什么这么快?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外部的原因我想是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经济全球化不断的深化,特别是跟跨境投资相关的从多边(英文)的协议到区域贸易投资的协议,以及双边协议的签署,大家会看到东道国在不断的提供越来越有利于投资的计划,这是双边的大家看这个双边的投资保护协议和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在逐渐的增长。东道国在修改自己关于投资的法律,大概有80%左右都是使外国的投资者更为有利的政策。那么从全球来看,尽管经过上一次IT泡沫的破灭,投资快速下滑,但是反弹的非常强劲,到去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8万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全球的投资的快速反弹是一致的,那么这场危机,百年一遇的危机会对全球跨境投资形成严重的打击,据有关国际组织的估计会下降50%,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场危机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另外从内部来说,也有很多的推动因素,一个就是中国从98年以后陷入全面的产能过剩,那么企业要对外寻求市场机会。第二就是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导致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是在全球来配置资源,而中国企业它不能局限在国内配置资源,需要在全球来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第三个就是中国国家的外汇储备大幅度怎样,使得作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投资能力大大的增强。第三个就是我们对外部自然人员能力的依存度在快速的爬升。除此之外也有基于这种国内国外的因素,中国政府制定了走出去的战略,不断的在修改自己关于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从以前的严格限制对外投资,逐渐的转向了放松管制到有限的支持,当然人民币的升值也是推动对外投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对外投资?一说到目的,海内外媒体都是关于资源类的投资,说中国为了到海外去拿资源。当然获取资源是其中的目标值一,但是远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如果我们看一下统计,大家可以看到按大类来分,第一大类是分销,占了四分之一,第二大类是商业服务,第三大类是运输和仓储,矿业的投资是排在第四位只占15%,后面是制造业的投资占8%,金融业的服务站6.3%。也就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目的,实际上是非常多元的,不是像大家所误会的说主要是为了到海外去获取资源。

  第三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其实这么多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我今天不想讲成绩,我就讲一讲还有什么问题。很多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路上,已经碰到了困难,失败的已经失败了,没有失败的我们还不能说他已经成功了。那么在企业也好,在政策层面也好,都存在种种的问题,在企业层面上我们说企业在硬实力方面和在软实力方面同样的存在问题,在硬实力方面我们会看到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私人企业的规模总体来说就比较小,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海外又遇到了种种的歧视,我不断的找机会在跟国外的朋友在解释说,中国之所以有相当多的走出去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这是计划经济的一个遗产,因为我们的私营企业还没有成长壮大到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对外投资。但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不是政治目的,是商业目的。那么我们还看到中国的企业在企业的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着种种的缺陷,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我们的民营企业,都有我们不足的地方。这几年在全球繁荣、国内经济繁荣的形势下,中国的国有企业盈利状况大幅度改善,这并不意味着说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提高已经取得了非常完美的结果,实际上传统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他的管理是不能适应一个跨国公司的要求。那么我们会观察到很多中国企业,由于治理结构和管理上的问题,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决策比较草率,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的很多案例。那么中国的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在对外投资的时候不愿意或者不善于去利用一些中介的机构,比如说海外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行等等。当然在座这些大企业都已经知道它的重要性,而且做的非常好,但是从全国来看,有很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候,是不善于利用中介服务的。那么最关键的是我们中国企业当它对外投资的时候,它感觉到缺乏国际化的人才,所以在并购结束以后,如何把并购的对象能够有机的整合成为公司的一个部分,就遇到了种种的挑战。在软实力方面,刚才熊总说的非常好,就是我们有少量的企业已经充分的认识到,要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是成功的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面,刚才隆永通秘书长也讲了,中国的对外投资必须坚定不移的秉持互利共盈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必须学会尊重东道国的法律、文化、习俗,要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就会带来我们以前中国企业不熟悉的对这些非法定的规则的尊重,这是中国企业在国内经营的时候一个很重大的缺陷。那么在政策层面上我们会看到,尽管中国的政策已经从过去的严格管理,逐渐的转向放松管制、有限的鼓励支持,但是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就是说还存在着非常烦琐的审批,审批的时间长,要求的材料很多,有时候会让企业丧失掉一些海外并购的机会。同时审批的规则还不够细致,这样审批的官员有的太大的审批的随意性。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支持力度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是不足的,在中国企业并购成功以后,如果说它把它的总部放在国内的话,进行国际化的经营还面临着种种的约束,包括外汇自由的调动,包括人员的出入境等等,那么在政府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协调方面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点对未来的想法。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的深化,就像刚才垄永通秘书长讲的,尽管有这次危机,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会更加坚定。那么随着这个战略的深入,我们各种各样的政策、法规、管理会相应的改善,对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将会进一步的改善。这样中国的对外投资将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同时越来越多的非国有的企业会成长起来,在中国的对外投资里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那么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不需要经过香港、××群岛、××群岛来作为一个对外投资的中介,现在你看看中国的统计,对这三个地方的投资占到我们整个对外投资的78%,其实这三个地方只是中国对外投资一个中间的跳板,它反映出中国国内的政策环境对外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还不够适应。当然了在未来中国企业对欧洲甚至对非洲的投资,也许会选择伦敦作为一个新的中介,这也许恰恰是中英两国在中国对外投资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机遇。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