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部李勇副部长致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11:15  新浪财经

  2009年8月29日,由《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CFO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以下为财政部李勇副部长致辞实录。

  李勇: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

  “八月流金”的夏秋之际,由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CFO年会”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此,我代表年会组委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这里,我主要和大家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为本届年会开个头,破个题。

  一、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的关键期。

  当前,世界经济虽然仍“寒意难消”,但“春芽”已经频现。各国资本市场普遍触底反弹,资源价格逐步回暖,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给实体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全球经济正随着信心的提升而有所改变。特别是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回头来看,中国的财政政策在五个方面着力甚大并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第一,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大力促进消费需求。第二,促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第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第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应该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初见成效,对提升世界经济的信心和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在,世界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多变性,要有足够的估计,做最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部需求急剧减少;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二)世界经济复苏将是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世界经济以什么样的形态复苏,复苏的路径是什么,还需要冷静观察。

  (三)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的新特征。发达国家消费模式有所改变,国际市场萎缩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全球货币发行短期内大幅度增加,给未来发展带来变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能源等产业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和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越是危机当头,越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政府部门而言是如此,对企业同样如此。我认为,政府部门与企业要把握以下政策重点:

  (一)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这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立足点。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着力点。历史上,世界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往往引发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形成新的发展平台。

  (三)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广运用绿色技术和产品,是刺激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切入点。

  三、穿越危机的关键在于主动调整。

  弄潮儿向涛头立。全球经济处于关键时期,企业和CFO们在危机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纵观企业的发展与兴衰,穿越危机的关键在于主动调整。各行各业只有加快行动,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危机,穿越危机。

  因此,本次年会确定的“穿越危机、赢在主动”这一主题在当前就凸显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经受危机考验,走出危机,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掌握主动。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环境,主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如何既抓住机遇,整合产业链,做大做强,又防止盲目扩张;如何掌握经济周期,准确把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经济信号,提高做好决策预警;等等,都是CFO们的长处,也是CFO们履行职责,大展宏图,积极提高自身地位的有利时机。

  希望大家在年会中充分探讨,发现穿越危机的企业策略!

  最后,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工作顺!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