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财经对话SWIFT北亚区总经理张志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5日 00:2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对话SWIFT北亚区总经理张志伟
新浪财经对话SWIFT北亚区总经理张志伟(右)

  访谈嘉宾:张志伟  SWI.T北亚区总经理 

  主持人:

  首先请张总介绍一下SWIFT在国内的业务情况,相比其它市场来说,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张志伟:

  可以这样说,SWIFT在国内的业务量是很大的,在国内的统计上是全球前26位,如果把所有的业务都算起来,是全球的第17位。国际贸易量是全球第一位,这个量是蛮大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上。现在我们有一些新的产品,是关于国际业务的,在中国推广是最快的。

  主持人:

  刚才听了您很多的介绍,在亚太区支付领域标准不是特别统一,作为一个第三方怎么去看待,或者说提一些好的建议?

  张志伟: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都不一样,特别是在东南亚,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也不一样,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去解决,当然这需要时间。有一些情况下,由于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他们会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现在他们的系统也没有什么神秘,很多人都可以比较容易拿到一些技术。这些技术都可以带到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在推动统一化、标准化的层面上用了很多的力量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在背后是提供一些协作,比如说在标准上的,在国内,我们在金标委,在银行方面帮助一些标准的制定和推动。

  主持人:

  在亚太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内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张志伟:

  国内主要是推动标准的使用,如果人民币是将来主要的货币,或者说在区域内流通,人民币的支付方式要跟国际接轨。接轨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比较简单可以自动的转换,或者收到后进行非自动的转换。如果我们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支付效率上会有帮助。

  主持人:

  现在随着互联网和3G的起来,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这一块也在不断的兴起,您怎么看待传统支付如何应对新兴支付的兴起?

  张志伟:

  科技和人类是进步的,那些都是渠道去帮助人生活上的便利,银行也会进入这个市场,如果没有第三方的服务者,也会有其他新的银行去投入这个事情。这个市场不会没有竞争的问题,不是银行去竞争就是其他者去竞争。SWIFT提供的是一个支付的服务,我们在支付系统上等于是推动这个标准化,银行间的付款还是通过SWIFT。刚才说的网络技术只是影响前端的渠道,但是银行跟银行之间最后还是通过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那不可能通过手机。

  主持人:

  在一个支付计算比较统一的支付结算中,什么样会更好一些?如果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提升?

  张志伟: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些大的银行,他们都有一个中心处理的概念,但是很多银行是在某一地区,或者说全球,只有几个中心,这样才有一个经济规模。如果说对于这些银行来讲,每一个国家都是用同一套标准,基本上他的系统就会变的很简单。如果说有五个不同的标准,他可能在全球只有一个中心,但是有几套系统,对他们来说成本、效率、安全都是不太理想的。如果说他可以统一在一块,对他们的成本跟风险都会降低很多。

  主持人:

  听您的介绍,跟香港管理局也在做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如果内地来做的话需要做哪些投入?

  张志伟:

  投入不会太大,上海那边已经有SWIFT的投资、投入,基本上不需要另外的投入。在中央银行上,比如说有投入,从银行收进来新的投资,做投入主要是在中国的银行系统中。但我们所说的投入,他的核心系统是不用改变的,他只是说接受要改东西,只是把应有的东西传输到他们的系统中来。每一个中央银行都有,比如说香港,我们从2006年开始,现在2009年选择上线,中间有一个实施的阶段。可以看到有一些是上线的,有一线是在实施的,实施中有一个好处,基本上所有银行都有SWIFT系统,所以他上线实施的时间可以大量的缩小。

  主持人:

  在全球的支付体系,未来得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做什么?

  张志伟:

  当然是全球化的一个趋势,但是这会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看到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但现在压力越来越大,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市场,所以我们现在推行的ISO20022标准,这个是帮银行业务统一标准。

  主持人:

  之前看您说的ISO20022向另外一个标准转变?

  张志伟:

  不是,这是一个最新的金融标准,是国际认可的标准。在这边,如果我是另外一个银行的一台电脑,收到ISO的报文,就需要按这个标准里处理。即使不同的业务也可以使用这个统一的标准。

  主持人:  谢谢!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