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 16:50  新浪财经
图文: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
  2009年9月2日-3日,“2009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暨中国船舶产业振兴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9月2日-3日,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商务周刊》杂志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暨中国船舶产业振兴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演讲。

  高粱:大家下午好,装备制造业本身包含七大类,若干小类,非常的复杂,行业千差万别,如果讲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生存题目非常大,我只能就面上的情况做一个分析。

  我们现在看发展态势,在90年代之前我国的装备工业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90年代经济一方面通过紧缩,一方面是国企改革,国企的结构调整力度非常大,从2001年以后,我国经济复苏,2002年以来以11%以上的速度增长,从2003年到2007年装备工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同时,在高速增长的时期,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了缓解,国企内部所有的结构调整大体完成,这样给我们装备工业的结构集团化调整,企业结构调整带来好的时机,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技术创新进一步增长。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实现了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支持了我国重大的基本建设和国防战略。

  我国是国家装备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集中,为了基本说明问题,我挑了七大行业中来进行说明。从总产值看,2007年五大行业产值达到了7.58万亿,等于我们国家当年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从业人数占工业六分之一左右。从企业结构看,私营企业迅猛发展,总的规模不可想象,三资企业发展非常的迅速。产值结构分行业看,在通用设备,第二类是专用设备,这两个行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三分天下。交通运输包括车、船,经常是国有和三资各占一半。电器机械主要是电力供应和仪器仪表是由外资企业占绝对优势的。

  这些年来国有、私营和三资三种经济成分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私营和三资企业远高于国有的发展情况。行业汇总来看,可以看到国有大体占30%,私营26%,三资42%。如果从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来看,本国是56%稍占优势。就是说我国现在对装备工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竞争态势,一方面是世界,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把传统农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他们在担心本国的企业发展情况,而我们这边是什么态势呢,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膨胀,包括其他几个发展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支持本国国营和私营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给欧美发达国家的装备工业,传统工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时机。也就是说我国在国内正在面临的城市化带来的激烈竞争。

  影响装备制造企业的若干长期因素,可以分四个方面来说,第一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一般来说我国(公私)企业技术力量/研发投入不足。单机/主机集成技术进步快,关键零部件滞后,工程系统能力弱,相当部分“短版”核心/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受制于人。由于本国的装备工作技术存在差距,在改革市场中,生产资料市场更加开放,总的来看我国国产装备的市场占有率是处于不稳定成长阶段,一旦经济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会带来良好的机遇,一旦经济紧缩就会出现比较麻烦的局面。上半年我到宁夏调研,国有的机床厂一季度接单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就是说装备工业,特别是机床工业面临的状况非常严峻。不仅是民用市场对国产装备不信赖,国有和军工对国产装备也是不信赖。00年到05年有大量的研发资金,装备条件得到了发展,大家生产线多数是进口的。特别是冶金,石化等行业的装备,国产新设备订购情况非常严峻。  是价值量非常高的,对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企业愿意购买稳定性更好的设备。这就为我国装备行业怎样提高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些老的国有企业的包袱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情况下,有预谋些重要的国有装备企业已经在改革开放中长期下放地方,承担了国家的战略性配套任务,在陷入经营困境得不到支持,成为地方政府率先推向市场进行产权改革,甚至欢迎国外的大企业并购。从地方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国家的全局角度看是危机,对国家的战略布局有一定的损害。

  我们多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在精简的过程中首先是精简工业行业的管理单位,其次是精简工业的综合管理,这样的结果给我们带来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装备工业的振兴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如果在地方并没有真正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市场体系,还是需要由地方给予关怀,而地方的管理往往趋向于普通的一般的竞争性企业。

  装备工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现在装备工业的情况看,除了少数大中型企业之外,多数的中小型企业缺乏技术进步,技术研发的实力,不一定是没有技术研发的意愿,而是没有实力,有实力的科技企业缺乏市场和政策的支持,面临少数点状的先进技术被国外跨国公司收购的前景。这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的损失。就目前的情况看,工信部成立之后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好的前景,但是工信技术的研发是需要积累的,目前200多家应用型科技企业,原部委地方的科技型企业多数面临经营困难。如果广大的中小企业需要行业级的,国家级的共性技术支持,装备工业会有整体的很大水平的提高。

  我们从2008年、2009年以来,世界的金融危机可能带来更深远的后果,随着世界各国工业产能的过剩,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保护,更加注重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就是说一方面要对我们的出口形成压制,另外把他们的资金和技术拿到发展中国家,抢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对我们装备工业来说,今后的竞争形式是非常严峻的,而不太可能像前几年高速发展的态势,对我们怎样提高自己的技术竞争能力,提出自己的管理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和任务。

  近年来,国家重视支持装备工业,2009年产业规划,给装备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得到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我们现在应该在这样良好的情况下,加紧结构调整。作为技术追赶型国家,核心的战略振兴繁荣不能单纯的寄托于一个行业,我们搞了30年改革,我们下一步要深化改革指导思想上,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两者要统一,不要意识形体,要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技术形态特点,所承担的国家任务来确定行业对企业的改革政策。我们的改革不能一根筋的一大篇的进行,这种面上的改革阶段应该已经过去,下面应该是比较细致的分析。

  我们党的文件反复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装备工业已经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现在国有部门的企业基本上是各行业的垄断企业,他们的作用就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四个创新的主体,而且是国防安全的屏障,这方面如果进一步的推向私有化,就会面临进一步的新一轮的问题。

  我们的改革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胡总书记讲的三句话,不动摇,不松懈,不折腾,我们这次首先违反了这一条。我们很多私人企业,民营企业在变成了私人控股的私人管理的企业之后,他们的管理水平并不都发生了升级改进。相反的有的出现了反面因素,有的叫做粗放管理,甚至是野蛮管理。我是根据我在国有企业工作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在中国的企业,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把职工和老板的收入差距拉得过大是不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和谐,不利于凝结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团队,来推进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动不动就把工人用下岗来吓唬,这是不可取的,不利于企业的凝聚,我建议企业家们要吸取教训,重温当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鞍钢宪法。

  第四,要加强工业的部门管理,加强工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要发挥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官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任何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在高新技术发展中,凡是取得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的过程中,无不形成官产学研结合。我们不要闭会官和政府,政府要纠正垄断倾向,纠正随便干预的倾向,但是没有政府前瞻性的技术规划,国家的产业进步也是很难的。国有企业加强管理是三方面,第一企业管理的严肃性,不要以权谋私。第二是不仅要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第三,要注意扭转收入差距无限扩大的现状。开放和自主创新我只有提出这样的原则,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我个人的看法,开放是一个工具,开放是为了把国家做大做强,推进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升级。不管是改革也好,开放也好,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实现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实现我们的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科技进步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基本功能,也应该是有利于我们的产业结构。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