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工程师方书甲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 14:14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工程师方书甲演讲
  2009年9月2日-3日,“2009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暨中国船舶产业振兴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工程师兼科技部主任方书甲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9月2日-3日,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商务周刊》杂志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暨中国船舶产业振兴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工程师兼科技部主任方书甲演讲。

  方书甲:各位专家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研发拓展新产品,调节控制船舶制造能力过剩》。

  在船市需求旺盛的时期,船舶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船市急剧走低的时候,船舶制造能力相当一个时期会呈现能力过剩。中国造船业目前面临着过剩的时期,但是一些大船厂还没有显现出来。因而,能力过剩的造船企业不能单纯的等待船市回暖,应该分解自身的制造过程能力,通过自主研发进行产品生产的战略转移,以产品结构调整的措施,以船舶和配套相近,产品适应船市的低迷期来渡过艰难岁月,并寻找机会求得新的发展。

  我们造船业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定的份额,也扩大了经济交流和贸易振兴。国际上也有不少海洋大国崛起也是造船业先行,形成了大国崛起和区域的繁荣。造船业是有波动的发展状态,从发展到成长到提高到壮大,有的时候壮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市场又萎缩下滑,然后进入再发展的循环。直接的原因是市场的需求冲击和社会状态的变化,船舶类型随着产业技术和运输业发展变化,当今的船舶业采用了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装备,提高船舶通信导航能力,智能驾驶,海洋环保,安全管理,船员生活等方面,并且重点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船舶工业的设计,制造,配套管理水平,来提高造船业效率和效益。用高技术,新工艺,新方面来建立新的造船模式,减少造船业对劳动力和大投资的依赖,使造船产业成为古老不衰老,传统又创新的长青产业。

  我国的造船总量和造船水平,造船能力在这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和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上午黄理事长专门讲了,我们去年的造船吨位完成了2880多万吨,应该说虽然处于第三位,但是跟前十年的第三位的含量是大不一样的,占的比例已经明显提高。现在我们造船吨位快速的向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冲击,我们手持定单2亿多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我们与世界第一位手持定单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我们接单量大幅度下滑。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造船业快速发展中,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投入性增长和产能扩大增长,造船的产能发展有余,科技引领和支撑不足,全国配套落后于全国总装,现在叫做本土化的达到60%,完全国产化还不到50%,国产化就是不靠外资,完全是中国的企业所占比例还不到50%。应该说对国外的依存度比较大,特别是海洋工程配套上依存度更大。

  船舶及配套业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以新产品拓宽市场服务面。我们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都有各自的主导产品,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也赢得了长期的信誉,有的企业已经有了品牌和商标,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我们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目前长期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船型,某一个配套产品上,要想高科技,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占领市场,来适应用户需求从而取胜就必须进行创新,对主要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主业相关的技术,市场竞争对手的发展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和分析。

  我们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具有科技认知能力,才能引导我们企业朝哪个方向研发。同时,我们科技高管人员,要提高科技认知能力,才能在指定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新产品研发计划,产品策划方案时,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综合权衡。在开发新产品之前才能引领重点,谋取技争,创制结合,才能取得科技注入,产品提升,市场认可的最终效果。

  随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力度的加大,亚洲工业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加上世界金融危机对市场带来的巨大波动,产能过剩是目前一个时期世界工业的主要特征。使得市场上以加工型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的区域保护主义,国家保护主义必然抬头,要用新产品占领市场,高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挤占市场,要求产业增加新产品的同时,主动分析市场,制定我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增加产品市场范围,加大战略合作,克服瓶颈环境制约,减少对单一国家和集团的依赖。

  我们现在认识到产业有一定的过剩,我们的技术市场发展适应性不够紧密,所以我们船舶业搞解决产能过剩的时候,一是要改进本企业的船舶产品结构和性能,而是要促使产能向新兴的产业转移,这应该是举足轻重的问题。

  现在我分几个方面谈一下观点,一个是产能过剩,加速船型的改进,扩大产品适应市场。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以来,造船企业接单减少,船价下滑,高品位,高质量,高性价比和特种功能船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油船,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受影响小一些,近海和运输船成交量有所增加。今年湖北省、安徽省的造船业统计上来还有所增加。这就说明产能在船舶行业内部转移还有一定的空间,就是说我们的船型要发生变化。大型油轮从需油地到产油地的航程中没有装载有效负荷,比如特大型油轮在探讨做改造,从中国需油地到中东产油地中间,去程中是带了十万吨压载水,而且压载水处理以后才能排放,这样对节能减排也是不利的,对船工来说耗时耗能耗材,如果把30万吨油仓和10万吨压载水仓中间的刚性隔板换成柔性隔板,油轮的仓总量是40万吨,30万吨油仓10万吨压载水仓我们就可以把仓容的总容量减少到30万吨,尽管可以装压载水,但是总容量减少。

  这样可以减少船舶的建造成本,又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因为40万吨仓容的阻力会大得多,我们从油船开来开去,40万吨和30万吨所需要的燃料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完全取消压压载水才开辟出15万吨左右的货仓,从中国到中东的航程中我们满载15万吨的干货和集装箱,而不装压载水这样会加大有效运能。这样保证了30吨运油能力,提高了单船的运输效率,这对节能减排非常有利,减少成本也非常有利。

  远洋渔船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又一个历史悠久的产业,但我国拥有的远洋渔轮,远航状态和技术水平较差,仓储能力和加工能力弱,难能离岸较远的捕捞,围网的渔船少,拖网的船较多,到2015年逐步把钓船和拖网取消,因为拖网捕鱼的时候,进网里面的鱼有三分之一拖伤了,现在国际趋势要用围网渔船取消拖网渔船。远洋渔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大,我国主要依靠近海捕捞,近海养殖,远洋鱼类面向很小的消费群体,质量难以提高,我们现在吃的海鱼相当一部分是近海养殖的。我们到西班牙和日本考察,这两个国家特别注重海洋鱼类资源发展,他们这方面的消耗比较大,远洋渔船这两个国家掌握的技术也比较成熟。

  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远洋渔轮的发展,使鱼类保鲜设备和深加工设备上船,使仓储和电力能力提高,对海情应对能力增强,使渔轮做围网操作时间内不能因为海情的变化丢弃价格昂贵的渔网,或者错过捕捞金枪鱼的机会,改善渔轮保鲜的性能,增加鱼产品的加工能力,减少对海洋鱼类的损伤,用围网代替拖网。我们到非洲和西班牙,跟中国的水产总公司领导和同志们探讨,认为我们造船业有能力,有时间了,帮助渔业发展,我们渔轮厂接了几条渔轮,4000多吨的渔轮达到1.2亿左右。现在我们要开发鸟类的探索雷达和鱼群探测雷达,现在有一些渔老大说,我们到深海去没有探测雷达,我们跟着日本的渔船跑,因为他们有鱼类和鸟类的探测雷达。

  向大型建筑钢结构、大型煤矿和地下工程等工程领域转移,特别是武昌造船厂,受长江大桥的影响,超大船舶造船能力受到影响,由于长江大桥的影响现在不能造大船了,他们一边造特种船的同时制造桥梁,现在武昌造船厂成为中国刚结构桥梁的第一大出口商,超过了宝鸡造船厂。年产值达到30亿左右,奥运会上大型场馆建筑,团体操支撑架构,江南武昌造船厂为钢结构作出特殊贡献。

  目前,一些煤矿液压支架的钢结构也有船厂进入,一年接单达到十几亿,随着煤矿安全性的要求,钢结构支架需求量很大,今年一年可能达到13-15亿。还有很多地下工程,地下隧道都是造船界可以作出贡献的地方。

  第四,谈到海洋工程,要谈到海洋人工岛工程,比如南沙海区是我国蕴藏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最丰富的区域,离大陆比较远。根据岛礁分布,建立多个人工岛是非常需要的,在军事海洋领域正在论证,越南在南沙,菲律宾占了十几个岛,台湾占了五个岛,中国的海军占了几个岛礁。南海形式上没有存在的标志,我们非常希望在南杀建立大型的人工岛,以钢铁为主形成平台,可以浮动,可以与岛礁连接,可以建立飞机场和码头,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污水垃圾处理,人工的配置房,卫星通讯,适当的配置警戒和自卫装置,支援海难,可以与附近地区交流。

  认为在海上建立漂浮的城镇比填海造地建城区更有利于人类生活,这也是不同的专家在会议上呼吁的,我们现在也是说这是努力的方向。人工到的面积是比较大的,都是以平方公里计的,可能达到2平方公里以上的面积。

  新型的风电产业与造船业关联度很密切,技术覆盖很多,生产工艺有的时候相似,而且世界上陆用风电和海上风电装备的标准规范几乎都处于各国的船级社。我国的标准现在已经出来了,海上的标准风电正在研究中。我们风电的高度是60-120米,重量超过百吨界,海上五兆瓦的风电重量是300吨,叶片单跟长度30-60米,直径60-126米,重量超过10多吨,风电的传动轴,变速齿轮箱,发电机,机电控制柜,系统控制柜,放火材料等都与船运功能相当,尺寸相近。

  目前造船业和造船配套业进入风电是我们很好的能力转移方向,世界上海洋风电快速兴起,仅仅海上风电安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英国的海上风电安装船就是中国制造的,今年我们到丹麦等国的30多家大学研究所,风电设计,设备制造公司,风电策划管理公司,陆上和海上的大型工程进行了考察,了解到不少的船舶业和海洋工程业的技术人员和单位在搞风电。而且,他们认为搞风电由于技术含量高一些,利润也比单一的造船高一些。

  我国风电去年底有1200万千瓦发电能力,形成的产业趋势是很大的,我们从650千瓦到2兆瓦有很大的配套工程,船用发电机厂,太原的发电机厂从1.5兆瓦发电机,从船用发电机改为风力发电机,可以供应其他配套厂。成立海装风电公司,开发了2兆瓦的发电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8月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亲自带队到风电公司考察。充分肯定我们自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配套实现了80%,在集团内配套实现了60%。我们现在风电不是过剩,前一段时间说风电过剩了,现在风电业是远不够社会的需求,现在我国的电力发电量风电只占不到1%,丹麦已经占到20%多,目前是因为电力传输问题,网络不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配套,而不是风电过剩。现在风电制造业向海边转移,江苏省马上要发展沿海的风电,从盐城、连云港、南通一线发展海洋风电。

  造船业进入风电应该说市场是很大的,这个风叶叶片集团的725所也搞出来了,轮毂也是自己建造的,塔架都是自己建造的。我们预计近两年海上风电发展,海上运输作业船,自身安装平台船,斜拉起动吊机,安装台,海上风电配套设备为造船业提供了新兴的市场,这类市场技术高,概念新,技术投入大,长期效益好,非常适合造船业进入的。

  丹麦、德国、荷兰众多风电科研院所及公司中,有不少从事船舶业和海洋工程的技术人员和单位。这使我们搞船也的队伍进入风电制造更有信心。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研发与科技产业制成项目发展的情况我简单的介绍一下,集团这几年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8年已经实现了翻三番,原来140多亿的年产值,去年达到1445亿,集团公司建立了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分别做指标量化,评价了排序,适当的激励,调动成员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认真实施了自主产权推进工程,在员工内部建立了自主产权的意识,使得集团公司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平均按75%增长,四年累计专利达到2000项,仅仅2008年发明的专利申请量668项,授权102项。申请以后发明专利才能下来,我们前面申请得少,2008年就有102项授权,但是当年的申请量是668,我们争取在中华总工会的指导下,集团创新工作争取成为创新集团,而且我们在过程中间,一直是按照创新体系建设支撑发展。使得我们集团去年产值15%是民船,17%是军品,38是非船,就是船业的能力转移。通过强化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军工武器装备和国内领先的船舶设计建造计划,以及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产业技术,争取在2010年成为国家级创新企业集团。

  我们军工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级船运计划,我们现在计划2010年成立。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给予中船重工的支持,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