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国务院参事石定寰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 09:54  新浪财经
图文:国务院参事石定寰演讲
  2009年9月2日-3日,“2009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暨中国船舶产业振兴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战略研究组组长石定寰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9月2日-3日,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商务周刊》杂志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暨中国船舶产业振兴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战略研究组组长石定寰演讲。

  石定寰:各位嘉宾早上好,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面貌一新,最近我到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一些能源装备,重型装备制造地,无论是企业的面貌,企业的素质,装备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一些尖端的新兴的重点行业努力进军。今天重点谈一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和相互关系。

  大家知道,在当前全球高度关注有关能源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应该说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这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神话,而是一个现实的摆在全球、全人类面前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剧烈的表现,包括两极的冰雹,格陵兰岛冰雪覆盖面积缩小。很多专家预言,过不了多少年,北冰洋将会通航,南极洲大的冰架将崩塌,中国的情况也很明显,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是亚洲重大河流的发源地,我从80 年代到现在去了五六次西藏,感受到现在的面貌和80年代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藏大量的冰川在缩小,大量的冰雪覆盖,3000多米以上的冰峰越来越少,裸露的岩石越来越多,西藏很多湖泊在减少,包括台湾最近的大灾害也是超常规的,频繁的灾害已经表明了世界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是一个挑战。

  全球非常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对策,中国也不例外,所有的对策中很重要的是针对引起气候变化的来源,就是多年来,历史上几百年,发达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大量的使用了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来源。从能源入手世界各国在研究未来的替代能源的战略,到底什么是我们未来的能源。

  现在除了核能,大家关注核能,要大力开发,世界各国对核的看法不完全一样,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在重新调整战略,核能应该是没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我国在大力发展。还有可再生能源,充分的利用太阳,大自然,宇宙所赋予人类的持之以恒的,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具体表现为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最重要的是风能和太阳能,蕴藏量最大。美国发布的资源信息有一个数据,目前除了太阳能以外其他包括风能、水能等等已经开发的能源在内,不到200个太瓦度。就太阳能本身带给我们的能量,可以利用的能量是600太瓦,远高于其他各种资源所赋予我们的能量,应该是我们未来最可好的,最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和能源的最重要的资源。

  目前,由于技术的问题,资源本身的特点问题,现在还不可能像常规能源,像化石能、核能那样大规模的、稳定的商业化的为我们提供能源。但是,这是技术进步的问题,随着这些年全球在这些方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应该说使得这样的清洁能源大规模的进入人类社会生活,这个时间不远了。过去我们可能认为要推到本世纪后半叶,现在看来最近十年二十年将会大规模的进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能源。要完全替代化石能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想不会是很快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中国能源结构70%是煤炭,这样的结构,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行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我们要从70%的化石能源逐步的转移到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局面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今后几十年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会逐步的提高比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有几个具体的方向,一个是建立节约社会,实现循环经济,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我们消费当中的比重。最近,中央又作出一系列的决定,包括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国务院前不久刚刚讨论通过。方案中明确确定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施方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措施当中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就是包括绿色能源,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首先要从能源入手。

  最近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是在世界各国当中作为议会来讲,最先发布这样决议的国家,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调整中国能源结构的任务当中,可再生能源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们的比重还还很小,加上水能、太阳能,今年还不到10%,力争到“十一五”超过10%,2020年达到 15%,这是2007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目标。现在来看,15%的目标还是太低了,国务院正在组织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基础上,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振兴规划。在这个规划里面,将会比现在的规划目标要大大的提高,我想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体现中国的大国责任,体现我们良好的国际形象非常重要的举措。

  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再生能源在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是以更加快速的形象在发展。比如说我们的风能,2000年以前,几个部门,几个委联合实现发展目标,要实现100万千瓦,2000年的时候达到70万千瓦,2005年过百万,达到120多万,从2005年到现在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快速的翻番。今年初已经超过1200万千瓦,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今年就有可能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德国、西班牙、美国之后第四个风电大国,这些发展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几个大的装备基地都在向风电发展进军,我们进一步的向海上风电进军,因为海上风田是世界风力比较的重要战场,对中国来说我们的沿海,特别是滩涂地区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陆上加海上大概十几千瓦,陆上6亿多千瓦,海上3亿多千瓦,这个资源量在进一步的估算,因为塔架高以后风力会更加丰富,现在都在10米。

  风力发展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们掌握核心技术太少,过去大型的风力主要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包括买国外的图纸自己加工生产,而缺乏自己核心的制造能力,特别是关键技术,现在大量的核心控制系统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设计技术,新产品开发技术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如果进一步向海上进军,将来在海上建立风田大型的装备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几个兆瓦,一个风机叶片四五十米长,国外是陆上安装整体拉到海里,几公里,甚至是达到十公里,二十公里的海里面。我看到挪威一个公司,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海上浮动的风力发电方式。国外进一步的发展高温超导,可以把体积减小,进一步的大型化,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太阳能方面近几年产业有了发展,但是因为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大量的光电板主要是出口到欧洲,自己国内的应用很少。但是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超过了欧洲和日本。在光能电池,原材料在外,生产在外,我们生产电池的主要装备,主要来源于国外,包括现在大量的建设很多都是来自于国外,最近几年有所变化。进一步的发展到新的电池,高端的设备目前仍然是要向国外购买,装备在成本中占很大部分,包括生产原材料的设备,核心设备都是依靠国外。我们的再生能源发展当中,我们对新能源,对装备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这方面是今后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大力进军的行业,我最近到哈尔滨,三大动力之一,三个动力基地每个基地具备三千瓦以上的能力,一年装机1亿千瓦,将来从能源结构调整讲,肯定是不可能再有这么高的装机量,工厂这么大的能力做什么,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除了向风电进军,新能源其他领域的进军中,新能源,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政府要有稳定的政策,我们在2006年实施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依法行政,依法发展产业,我想法律的基础是重要的。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对策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要长期奋斗的目标。加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需要我们调整产业方向,政策上稳定性,连续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是促进产业发展很重要的条件。

  最近全国人大在进一步修订再生能源法,如何加强可操作性,特别是上网电价政策,欧洲的主要发展是通过上网电价政策,通过上网以后分摊高比例的电价,认为现在电价高,成本高,目前技术进步的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随着规模的扩大,随着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特别是光复电池成本会逐渐下降的。德国预测到2015年,随着火电价格的上升,随着对环保的措施,要把外部成本计入本市的发电成本,包括二氧化硫以外,二氧化碳的问题。将来会引起火电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再生能源是下降的,这个交差点可能会出现在2015年。如果说我们做得更好一点时间会提前,那个时候我们再生能源可以平价上网,可以和火电,常规电取得竞争力,这取决于了政策,取决于我们的投资,取决于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是核心创新能力,新能源发展当中,特别是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调整能源政策,把大的投入投向新能源、再生能源。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又会形成外国人吃肉中国人喝汤的局面。就是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我们基本复制别人的道路,买别人的装备,用别人的知识产权,我们只是赚到加工费。如果可以打造新产业的制高点核心的问题是要掌握知识产权,发现国外相当多的装备公司在向这个领域进军,致使这个领域的装备每年有大幅度的进步,过去25兆瓦的生产线占地很大,现在可以至少生产70到80千瓦。现在硅材料很薄,将来甚至可以达到100以上,这需要工艺的发展,实现了这个目标成本将会大幅度的下降,这就给装备业提出了挑战。目前中国没有多少装备研发机构进入这个领域,国外非常的敏感,大量的公司朝这个方向进军。

  目前中国只有少量的民营公司在做这个工作,东莞一家公司自己开发形成了一条生活线,但是力量很单薄,如何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提升我们对核心设备的掌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对我们产业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中国能不能占领制高点,我们不仅喝汤,还要吃肉。这是产业给我们的巨大利益。

  第三,人才缺乏,需要通过大学的培养,通过企业的培养,不断的向这个领域集聚人才。产业要大幅度的提升,不是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几十,火电超过了8亿千瓦,再生能源的比重很少,如果实现替代,哪怕20%的量也是很大的。我们的产业刚刚发展,距离长远的目标差得很远,问题是我们怎样做好科学的规划,加强科学的引导,健康的发展,不可能都靠政府投入,都是靠市场,怎样更好的协调使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目前来讲这个产业远谈不到过剩的问题,只是某些环节没有形成平衡。有一些材料说已经过剩了,是正在建厂的产业加起来比较大,高峰电池一半以上的材料仍然需要进口,谈不到过剩的问题,如果把目前在建的加起来将来可能会有,但是将来的需求量还会增长,这是产业链目前暂时的不平衡,而不是一个整个产业的过剩。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应该有更加科学,清醒的分析,来指导产业能够更加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今天在这里主要把这些情况向各位代表和专家介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得到。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