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汽:发展源自不断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 17:53  新浪财经

  作为中国最早进行自主创新的汽车企业,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两大代表品牌——“红旗”和“解放”的诞生地。从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50多年过去了,一汽从一家年产3万辆卡车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年产130万辆、多品种全面发展、具有世界工艺水平、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现代国际化汽车企业集团,实可谓沧海桑田,历史巨变。今天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8家,其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分布在14个省、市、自治区的19个城市,资产总额近1100亿元,员工13万多人。去年销售汽车116万多辆,销售收入达1486亿元,实现税利163亿多元。一汽名列2007年“世界最大500家公司”第385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一位。一汽不仅代表着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过去,也寄托着人们对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希望。

  而现如今,一汽自主创新的总体思路是依托中国市场,传承50年历史经验,集成世界先进技术,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特征是“规模自主、高端自主、体系自主和持续自主”。其中,规模是基础,高端是引领,体系是支撑,持续是目的。规模自主,就是必须要有一个自主的广阔市场,这是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高端自主,就是追求高端技术和高端发展,在高端上形成对材料、装备等工业的拉动;体系自主,就是具有完善的自主研发、零部件配套、制造体系,能够实现国内外资源的自主整合;持续自主,就是要形成“生产一代,准备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格局,通过10年时间,形成有完整体系能力的竞争优势。

  一、技术创新

  一汽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汽车制造企业,改革开放后,一汽相继从国外引进40多项整车和零部件先进技术,并通过对这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80年代中期完成了以中型车换型为中心的工厂技术改造,在90年代又完成了轻型车、轿车的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一汽经过“六五”技术改造和“七五”、“八五”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中、轻、轿全面发展的格局,在产品结构调整中抓住技术创新这个龙头,走了一条具有一汽特点的道路。

  在研发体系上,自2000年以来,一汽集团研发共投入一百多亿元,相继开发了17个平台58个系统的920种车型,其中申报国家专利180项,专有技术55项,目前一汽卡车方面已是完全自主创新,一汽集团投入12亿自主研发的奥威发动机,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一汽准备将这一经验延伸到轿车开发上,增强轿车自主开发体系建设。这几年,一汽集团每年产品的70%是创新取得的,销售收入增加到上千亿元,也是创新推动的。可以说,创新是一汽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营销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产销体系到如今现代化的营销网络,一汽营销体制、机制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营销体系的变革带来了营销水准、营销观念的变化,使一汽的各大品牌在科学、规范的运营中获得了高增长。纵览一汽旗下各个品牌:一汽轿车通过营销策略和政策的不断调整,控制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性价比关系,推出特装版、年型车、探索量价平衡点,销量不断创出新高,年销量突破8万大关;一汽—大众深化营销变革,把先进的国外的理念引入本部,强调快速和有效市场对策。销量连续7个月保持在4万辆水平,连续11个月领跑车市;一汽丰田营销体系通过三部联协整合,提升整体作战能力。2007年定单达到31.53万辆,成为中国乘用车主流企业;解放营销着力提高重点品种需求变化趋势预测的准确率,建立计划管理双线流程,通过为经销商提供培训、商务政策支持等提升了经销商获利能力,使体系能力和技术潜力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了高基数下的高增长。

  三、人才创新

  企业创新成果的取得,是和企业培养知识型工人,倾力打造创新型人才分不开的。统计数字显示:近3年来,一汽集团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有88191人(次)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创新成果110278项,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争做“知识工人”,打造技术创新平台的热潮正在一汽集团掀起,并辐射到全国。

  培训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一汽有5592个基本生产班组,直接从事操作的生产工人有80909人。为此,一汽集团公司建立了班组长培训模块,每年选送数十名优秀班组长到日本丰田公司进行高端式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这些优秀班组长又带动了其他员工的技术提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大力开展岗位技术创新活动。岗位技能大赛是一汽职工的奥林匹克盛会,集团各级工会精心组织,每年都开展各种岗位大赛。近3年来,共有10万多人次参加了岗位技能练兵比武,评出业务系统排头兵2.3万人次,评出岗位技术状元1200人次。

  命名先进操作法,为技术工人著书立说。一汽大众公司焊接车间车身调整工王洪军发明了《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集团公司工会就以王洪军的名字命名了这一操作法。集团公司工会还总结优秀技术工人的先进操作法,为他们出书,如全国劳模春胜的《第一操作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向远的《汽车冷冲压模具调试与维修》等。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宣传,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因此人才辈出,创新硕果累累。

  如今,一汽提出要实现自主100万辆。这一宏伟目标表明“一汽发端于自主,成长于自主,赢得未来也靠自主”!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一汽汽车审时度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始了自主加速的新里程。十年播种、十年耕耘,一汽蓄势良久,必将在第二个10年全面发力!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所说的:“自主创新是一汽的责任和使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