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 16:57  新浪财经

  青岛港是具有117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多年来,在中央省市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青岛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肩负“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港口吞吐量从上世纪八十代末的2000多万吨增至去年的3亿吨,跃居世界大港前十强。集装箱吞吐量从2万多标准箱增至去年的1000万标准箱,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自1995年以来,青岛港一直是全国交通系统的典型和全国港口行业唯一的示范“窗口”。多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企业重大典型,连续三次被中宣部、中组部等六部委选为振兴国有企业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巡回报告。并获得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全国爱心捐助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富企业等100多项国家级金奖。

  ——引领了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的方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青岛港就准确分析把握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五大核心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方向。青岛港的这两大方向成为新世纪沿海主要港口的建设发展方向。

  ——建设了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港。青岛港坚持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加快港口建设改造,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区, 建设了二个现代化的新港区,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建成投产了世界级的集装箱、原油、矿石码头、铁矿石等大码头,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实现了青岛港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根本性转变。

  集装箱吞吐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2万多标准箱增至去年的1002万标准箱,2002年超过了日本所有的港口,2007年又超过美国所有的港口,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第十位。港口吞吐量从2000多万吨增至2008年的3亿吨,居世界大港第七位。外贸吞吐量成为仅次于上海港的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今年1-4月份,完成港口外贸吞吐量完成6992万吨,超过上海港,居全国第一位。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进口原油居全国港口第一位。被世界港口大会认定为“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之港”。

  今年4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第二次亲临港口视察,接见许振超,看望码头工人,对港口工作高度鼓励、殷切期望:“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进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你们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一季度显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继续努力。”今年3月7日全国人代会期间,吴邦国委员长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高兴地说:“去年青岛港集装箱超越了1000万标准箱,这可是个大事,了不得。”2004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视察青岛港时指出:“青岛港作为全国的基础原料港口,地位很重要,很有战略意义。要看全国的煤电油运情况,到青岛港来看就行,青岛港这儿就是晴雨表。”今年1月1日,温家宝总理到青岛港视察时高度评价:“去年是很困难的一年,我们港口还能实现13%的增长,不容易,来之不易。”

  ——建设了亲情和谐的港口大家庭。二十年来,24000多名职工没有一人下岗回家,人人有岗位,人人创效益。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坚持“三个不动摇”(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造福职工不动摇),职工不下岗、不降薪,转岗分流1555人,包括9500多名农民工在内的24000多名职工没有一人下岗,而且还新招7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积极扩大就业。近5000名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共享港口发展成果。

  ——忠诚地履行了共和国长子的责任。港口资产由不足5亿元裂变增值到207亿元。“十五”以来上缴国家各种税费114.7亿元,其中上缴青岛市税金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2008年上缴国有资本收益5580万元。集团和广大职工捐款645万元支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捐款1826万元、衣被近3万件支援抗震救灾,被青岛市授予突出贡献特等奖。为国家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从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先后组织指挥了“华海一号”油轮、新基轮、北拖710舰等十几次海上、陆上港外灭火抢险,次次成功,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海上灭火专家”。

  ——培养造就了以金牌工人许振超为代表的高素质员工队伍。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被评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七大主席团成员,十一届全国人代会主席团成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民工徐万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省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农民工皮进军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院校毕业的邵泽山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技师;港口公安局局长隋振坤被评为全国29位任长霞式公安局长之一。9500多名农民工在青岛港生活上受关心、工作上受重用,同工同酬,带薪休假。已有258人入了党,1627人入了团,540人担任了班长,34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成为港口生产新的主力军。

  ——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青岛港模式。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亲情和谐型的科学发展之路。2005年7月5日,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青岛港时高兴地评价说:“青岛港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

  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2007年7月15日,中宣部、全国总工会、交通部、山东省委、青岛市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高层研讨会”,中宣部欧阳坚副部长亲自主持会议并讲话。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界元老90多岁高龄的袁宝华同志亲自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交通部李盛霖部长代表五家主办方作了长篇主题报告,总结了青岛港科学发展八个方面的主要经验。来自中央机关、高等院校、中央主流媒体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青岛港的科学发展模式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评价:“青岛港成功地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青岛港模式”。

  2008年4月25日、12月14日,中央政策研究室两次在中南海召开青岛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一致认为:青岛港的科学发展实践是党和国家、社会的宝贵财富;青岛港是国企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榜样,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代表。

  今年2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青岛港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实践与《常德传论国企》管理模式高层研讨会”。4月25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新闻出版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济南山东大厦联合举办“信心、责任、使命——青岛港的成功实践暨《常德传论国企》管理思想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广青岛港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青岛港科学管理模式。4月30日,山东省交通厅召开厅机关及厅直各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省属交通企业负责人400多人参加的“青岛港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典型经验报告会”,贾学英厅长总结了青岛港科学发展6个方面的经验,并号召全省交通系统掀起开展向青岛港学习活动的热潮。

  创新管理,跨越发展。青岛港决策者既积极吸纳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既面向世界,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又立足现实,一切从青岛港、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博采古今中外管理之长,实现政治力、文化力、经济力的有机结合,凝结成具有青岛港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

  二十多年来,青岛港确立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青岛港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的发展思路;“对国家的贡献要越来越大,港口发展后劲要越来越强,职工生活质量要越来越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要越搞越好”的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发展与造福,决策与风气,承诺与责任,信念与求实,班子与队伍”六大关系,根据国际航运业发展趋势,先后组织实施了青岛港的四大发展战略,即实施夯基战略、做好青岛港,实施超前战略、做大青岛港,实施中心战略、做强青岛港,实施创新战略、做久青岛港,同时进行了青岛港核心业务结构、市场结构、港口能力结构、生产布局结构大调整,保持了青岛港的又好又快发展,使青岛港由一个吞吐量只有两千多万吨的普通港口发展成为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的世界第七大港。

  青岛港坚持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以“全国质量管理奖”和卓越绩效管理评审标准为大纲,带领青岛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并在全国交通行业率先建立起一体化的安全质量环境管理新体系。

  青岛港根据港口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进行资源集中整合,实现了港区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特别是“十五”以来,在港口通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快速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常德传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员工深入开展“管理挖潜”活动,向创新、管理、练兵要能力、要效率,积极开展大练兵、“练绝活儿”活动,全力打造“平安福港、效率快港、实力强港”。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八次打破世界记录,铁矿石装卸“孙波效率”十次打破世界纪录,开启青岛港生产效率“秒的时代”。用1亿吨的能力先后干出了1.2亿吨、1.4亿吨、1.6亿吨、1.8亿吨、2.24亿吨、2.65亿吨、3亿吨的吞吐量;集装箱用225万标准箱的能力干出了300万、400万、500万、600万、770万、946万、1002万标准箱,创造了具有特殊含义的“1>2”发展奇迹,即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创出了两个青岛港的业绩,相当于挖潜再造了一个亿吨大港,用占全国港口1.8%的码头泊位干出了6.9%的吞吐量,实现了“建码头发展,不建码头管理挖潜照样发展”,走出了一条节约型、内涵式的科学发展之路。

  青岛港不仅高度重视港口吞吐量和经济效益等预期性指标,而且高度重视安全、节能和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十五”以来,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近三倍,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交通运输部先后三次召开会议,推广我们的节能减排做法。长年实施“蓝天、绿地、碧水”三大工程,港口空中不见黑烟尘,地上不见沙尘土,水中不见漂浮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等多项荣誉。

  强强联合,共赢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强强联合,共赢发展”,内引外联,成立了20家合资企业,已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青岛港。其中2003年7月21日,与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当时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中国最大航运公司中远集团,三国四方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签约,共同出资8.87亿美元,打造了世界级集装箱码头公司,温家宝总理、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率两国多位部长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在国际航运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今年1月,青岛港又与迪拜环球集团、马士基集团、中远集团、香港泛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三国五方成功合作成立新的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前湾四期3408米码头岸线10个世界级的大型集装箱泊位。

  2007年7月23日,青岛港与冰岛EIMSKIP在冰岛总统府隆重签约,合作经营中国最大的单体冷库青岛港前湾新港区5.5万吨新建冷库,联手打造亚洲最大的冷藏物流中心。冰岛总统格里姆松亲自主持了签约仪式,并当场表示要在给胡锦涛总书记的信函中特别强调此次签约活动是发展两国经贸关系和两国企业合作的一面旗帜。10月6日,冰岛总统又偕夫人率300多人政府高级官员和企业家代表团参加了在青岛港举行的冷库开业典礼,并作了讲话。

  2005年12月,与威海港共同投资成立了“威海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2007年与日照港共同投资成立了“日照日青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分别与威海港、日照港共同经营两港的集装箱码头,实现了青岛港发展从青岛向外地扩张,合资合作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面对金融危机给港口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青岛港积极与船东、货主、兄弟港口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与日照港、烟台港三个亿吨大港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赢发展。牵头开通内支线,既增加了港口运量,又降低了货主的成本。积极寻求与世界著名大船公司、大货主合资合作,把资源变成财富、变成货源,增强青岛港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发展后劲。

  一心为民,造福职工。二十年多来青岛港以建设充满亲情、人气旺盛、幸福和谐的港口大家庭为目标,做决策、办事情都以“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将“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作为决策者和中层领导的办事原则,“一心为民,造福职工”。

  集团视岗位为职工的命根子,坚持“只要愿意干,好好干,就决不撒手不管,决不推向社会”的原则,转岗分流上万人次,没有一人下岗回家。而且对合同到期的职工也全部续签了合同。

  十几年购建了近7000套房子,在住房改革以前实现了“八个全部解决”(解决了129名住房“特困户”、240名离休老干部住房不达标问题、440户港内临时住户的住房问题、280户“团结户”问题、1600多名职工结婚无房问题、岗位工龄满20年人均居住面积不满6平方米的装卸一线职工的住房问题、单身职工宿舍改善问题、棚户区改造问题),圆了几代海港人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现在又采取措施,解决新入港职工暂时买不起住房的问题。

  年年为近3万名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提高收入、健康查体、跟踪治疗、赠送生日蛋糕、节日物品等。始终视离退休老同志为宝贵财富,“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时时关心,念念不忘。坚持利益同得,共享港口发展成果,宁肯在职职工少长点工资,也要保证给离退休老同志足额发放港口特别敬老补贴。职工人人有岗位,人人创效益,摆脱了贫困、摆脱了落后、摆脱了愚昧,过上了富裕美满的新生活。

  面对港口生产一线主力由城市工为主转变为以农民工为主的新形势,提出推动农民工加快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转变、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转变、由普通打工者向产业工人转变,并实施了选拔优秀农民工转为合同制工人的新用工制度,9500多名农民工在青岛港受关心,受重用,宿舍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待遇年年提高,与城市工同工同酬,共享港口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保持了农民工队伍的稳定,培育了港口生产新的主力军。

  以人为本,造就人才。青岛港提出并始终坚持“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德才兼备”的育人观,“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选人观,“以能力论英雄、谁干得好就叫谁干”的用人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港。

  积极建设青岛港特色企业文化,培育红色文化,不怕苦,不怕死,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培育忠孝文化,爱党报国,敬业奉献,上尊下爱,诚纳四海;培育乡土文化,重品德,讲情义,纯朴实在,吃苦耐劳;培育时代文化,求真务实,竞争创新,节约环保,和谐共享。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信念和文化保证。

  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港口,争做知识型员工”岗位“五学”活动(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使青岛港成为人才辈出的大学校。凡在青岛港工作的,无论原先是种地的、扛包的,还是院校的、军营的,人人都大有作为。“扛大包”出身的许振超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农民工皮进军被评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 、十大“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农民工徐万年担任了西港公司副经理,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今年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技术工人邵泽山、徐青荣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港口公安局局长隋振坤被评为全国29位任长霞式公安局长之一。培养造就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忠诚员工队伍。

  今年4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第二次来港视察时,看望码头工人,接见许振超,并对许振超说,“振超,要感谢你啊!一个是感谢你在这个技术上,提高我们装卸的效率上所做的贡献。另外一个重要的是,感谢你在我们广大的职工当中,倡导弘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的精神,发扬了这样一种拼搏奉献的精神。”2004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专程来港看望许振超、视察青岛港,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振超精神、振超效率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向许振超同志学习,我也要向振超同志学习。”并两次亲笔给许振超回信。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王乐泉、王兆国、刘云山、李源潮、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专程看望许振超、视察青岛港、对学习宣传许振超做出重要指示。

  员工队伍结构由十几年前全港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变为以5000多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60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员工队伍。76%的技术工人都成为了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