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东琪:中国经济起稳回升进入复苏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3日 10:02  新浪财经
陈东琪:中国经济起稳回升进入复苏阶段
  2009年8月22日-23日,“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湖北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8月22日-23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上海浦东发展机会、联想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湖北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逆市成长新动力”。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演讲。

  陈东琪:各位朋友下午好!现在对形势的看法都很乐观,我个人去年11月前是很悲观的,11月后比较乐观。我的看法是中国经济起稳回升进入复苏阶段,经济周期有三个阶段:复苏、扩张、繁荣。现在正在进入复苏阶段。中国经济一季度触底,2季度是7.9,我预计3季度、4季度还会回升。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开始进入回升。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亚正增长、二季度继续加速增长,中东地区的经济体都在增长,这是中国有关资源型的经济体加速回升。

  德国出口占47%,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三各行业;而中国市场非常大;英国最近的二手市场交易价格、制造业的经济活动都在转好。

  美国可以提到五个指标:

  1、逆差规模减小,也就是说出口在增加。

  2、制造业(包括汽车)开始回暖。

  3、房地产市场的竣工、销售开始转变。

  4、美国的失业率(除加州)在6月份9.5以后,后来没有向上发散

  5、美国一季度负6%的GDP,今年二季度是负1。

  预计美国三季度会出现2以上的增长,大致可以预计美国八九月份触底。

  大家没有必要担忧经济的复苏,复苏段本身就是波折的、容易反复的。从中国的经济来讲,至少三个层次可以肯定:

  1、微观。

  (1)消费者行为几乎在每一个市场都是比较好的,汽车市场头两个月平均月销量80万左右,后五个月都在110万辆。美国从去年的二季度开始到今年二季度都在100万辆以下,今年预计可能超过100万辆,但是不及中国。

  电子消费产品可能是中国八十年代依赖电子消费市场的第二次浪潮。这里面有政府政策的加快,还有家电换代,另外是城市消费品的提高带来新一轮家电高品位、高质量的普及。除了汽车、家电以外的消费市场,出境入镜依然不好,但是最近的出境游在增加。餐饮等消费都是非常好的,事社会销售消费品总额超过7%,这是三十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之上。

  (2)投资和企业。投资信心增强,股市由去年十月底到今年8月5日上升118。资产市场,房地产4月份以前不好,7月份以后明显的转好。

  2、中观。

  刚才武汉市市长和湖北省省长讲了湖北的情况,今年排在第一的天津和内蒙少有的GDP15.2%,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二月份开始转好,尤其是七月份,不仅是GDP当中的非工业,而且工业也在转好。

  3、宏观。

  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都有所好转。财政收入四月份以前负增长,五月份开始以后就是正,连续三个月正增长。财政收入是很重要经济指标的后行指标。

  1、2月份城镇新增就业每个月80万左右,3月份超过100万,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的会实现。企业,银行、商业、证券变成跨全国性的企业,扩张在加快。国际收支平衡,会比去年少,但是依然保持顺差。

  第三,最近经济出现了一些反复,这里面有几个重要信号:

  1、信贷。1—6月份63000多亿,后五个月会减少,不会像前六个月那样,超过太多会影响长期动态均衡增长。大起大落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太大,后面的信贷软着陆是必然的。8—12月份估计不会像七月份那样的信贷量,是属于自动式的微调。下半年依然会保持比去年2月—10月平均信贷量高很多的水平。

  不会嘎然而止:

  (1)信贷依然会保持一定的规模量。

  (2)IPO会增加直接融资。

  (3)证券融资增加。

  (4)创投看好中国,去年撤出一块钱,今天增加一块钱是两块钱的效应,今年科技型的企业,尤其是预期成长比较好的企业,中小企业创投环境改善,尤其是国内也开始有创投。

  (5)促使非信贷资金增加的依然是改革。应该给中小企业更多的赚钱机会,包括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政策环境的改善,甚至包括信贷的结构调整。

  2、股市调的,期货市场也在调,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在减少,但是这是不会改变大势的,这样的调整是微调。前三十年是十年一次,用七个季度完成了上一轮调整七年的时间,及时有调整也是微调。

  3、调整也是调结构。尤其是服务业、短版、下一轮经济将要对中国经济作出贡献的新增长因素和主体。

  带动经济回升的因素:

  (1)前一轮的增长是由于公共投资带来的快速增长,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全部的概括所有事实。我个人认为这一轮经济的带动,在救急、做手术时这是一种快变量,中小企业投资有一个导引因素是有效需求。没有有效需求是不敢投资的。理论上大家会说公共投资持续了会有挤出效应,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保持了公共投资稳定增长调动下来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增加私人资本投资。从投资主体来讲,占中国企业数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下一步的投资与生产会加快,不得不加快,不加快就错过了时机。在下降的时候你不下降是顺利,在上升的时候你不增长是失败。医院、学校、民生事业等软设施依然要改进,社会体系所需要的公共投入依然要增加,10年之内都不会改变。中国进入城市化过半以后将会带来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从现在开始来解决。公共投资不会因私人投资和民间投资上来了而要减少,只是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让民间投资更多。

  (2)消费,这一次基础增长之所以能够回升,很重要的是在外需大幅下降的条件下。美、欧、日虽然在复苏,但是复苏并没有给我们增加多少的出口,还要等到四季度或者是明年出口才能增加。内需当中除了公共投资带来总受到固定资产投资以外,更重要的是消费。消费增加15%,实际增长17%左右,是否不能持续呢?我认为也该担心,担心我们的收入、担心我们的就业,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粮价带来的因素,从而对大众消费里能不能增加的问题。

  (3)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增长因素的出现。比如说新能源、低炭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GDP增长快主要是靠非工业。未来企业占比的部分应该是未来的、新型的增长因素的那一部分企业,中国的靠未来企业推动,未来企业推动靠未来的新兴产业,上一个三十年是过度的资源依赖,下一轮一定是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

  中国经济进入到这样的上升通道只是现在有一些小波浪,大家不要因为波浪而影响对大方向的评估和对大趋势判断,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