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论坛一:大规模风能开发的挑战与应对(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 11:21  新浪财经

  第三个到底一个电网能够接纳多少风电,现在谈的最多的风电并网问题。我的观点不能简单的认为是风电厂和电网两家的问题。风电并网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也是需要各方努力来逐步解决的问题。

  周大地:这几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真正要讨论大规模风电开发的挑战与应对的话,我觉得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但是一些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技术是经济的一个基础,没有好的技术,经济也弄不好。但是真正来讲,大规模发展的话,我们想不是一千万千瓦或者两千万千瓦,而想的是1亿。2020年会不会搞1亿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我们就拿1亿到1.5亿这个数来说,1亿多的时候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我觉得必须是要提前考虑的。

  第一,大规模发展首先要考虑资源问题,我同意风电资源是丰富的,但是风电资源也不是无限的。新的评价陆上可用的资源大概有7.5亿左右。但这7.5亿,真正好的部分有限。不同的地方虽然有风,但是这个地方如果山地很多,装机很困难,大的风机就运不到山头上去,不可能为你一个60米长的东西修一条特殊公路,这很困难,这样成本就上去了。所以真正好的风电资源不是随便到处可以做的。所以真正风电资源认真的调查和选址,对风电的生存也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很多风电厂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除了技术以外,可能也是对风电资源预估更高。所以资源问题还是制约条件之一。

  第二,地点上也很重要,有些地方资源很好,但是离消费中心很远,对于风电最后达到的经济效果就不怎么好了。就像新疆煤炭很多,但是拉到内地,基本上就上去了,这也是很大的制约。所以这个问题也要提到议事日程,想到底怎么办。

  第三,技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跟电网的关系问题。从电网的想法来讲,只要你给钱,什么条件都可以想办法克服,另外有些对风电做国际比较的人认为,有些国家风电供应接近20%也可以干,无论如何你先搞了。但是中国的电力,因为风电分布并不像火电,愿意在哪儿盖就在哪儿盖,把煤炭拉去就行,但是风电资源如果集中在西北,集中在人少地大的地方,用电的不在这个地方,那就要建大量的长距离输电,而且这个输电还是可间断的,不是人为控制的。当然,你说电网是不是没有技术手段,我想只要你肯花钱,技术手段是可以想法解决的,但这就有经济性的问题。最近电价是5—6毛多,上网电价大约是当地其他裸电上网电价的一倍,甚至是接近70%—80%。现在因为风电少,所以电网是在原有电力基础上,想法克服一下就行了。但是风电真正搞到一亿、两亿、三亿的时候,电网如何适应,就要考虑非常强有力的所谓备用能量,甚至随机待用的能量。所以从现在电网和上网之间,卖到用户的价格和上网价格之间大概要增加50%多的成本,为什么?电网要经营和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的成本。如果5毛—6毛,再加上从西北长距离输送回来,而且要为这种诉讼建立非常强有力的非稳定性的、可间断性电源的支撑,用户实际承受的风电价格要大一块钱一度,我算了一下,一千瓦风电大约,一年算2000小时,每一度电就要成本大约5毛钱,也就是说一千瓦的风电,一年用户要多掏一千块钱,25年的寿命,就要25000块钱,成本要高这么多。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真正降下去,我想这个负担还是非常重的。也就是说你搞一亿千瓦风电的话,寿命期就是2500亿元附加成本。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环保的成本省出来了,二氧化碳的成本省出来了,的确可以抵消相当一部分,但是经济帐不算的话还是不行。所以对于风电来讲,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更好的运用资源,使它的发电效率更高,它的目的是什么?最大的目的是把成本降将来。所以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成本降不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真搞多的时候,其他替代新的能源就要跟你竞争了,甚至传统能源有更大的优势,你把它替代掉就有困难了。所以降低成本,大家要认真算经济帐,在资源利用上非常讲科学,把风电发电时间争取做到2780小时,因为在国际上2780小时是做的比较好的,如果我们只能平均做到2000小时,那经济性就下来了。真要把风电搞好搞大规模,我想现在是真正要动真功夫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了。

  主持人:刚才台上几位嘉宾都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更多的提出问题。

  胡学浩:我给杨总提一个问题,首先我很同意你的观点,我们现在为什么搞风电呢?机遇两种可能:第一,非可再生能源的枯竭,我们要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二就是环保。以前煤炭有污染,所以我们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现在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很多。我们国家风能发展最快,原因可能就是价钱最便宜、技术最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大家都首先搞这个,太阳光比较贵,生物质能还要收到生质数量的限制。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风能是不可控不可调。前两年我在上海参加一个日本公司的介绍,它提出来,它用一个300千瓦的电池补充400千瓦的风电机组,可以使输出是平的、稳定的,它用这样一个补偿的办法,补充到可控了。一般像中国5000千瓦的投资煤电,风电千瓦是两倍投资的话,电池是25000,这就是5倍。煤电不是不好吗,它对保护环境有影响,就要强制性脱硫、脱硝,这个钱就要厂家出,你负责发电也要解决环保问题。对于核电来说,核电只能做极核,不可调。对于核电站来说就要建纯水性能,那是它的责任。那风电有没有责任去搞一个补偿装置?为什么不希望这个东西呢?就是不可调、不可测,变化又很快,但是这个责任到现在为止没有搞清楚的,煤电是清楚的,核电也是清楚的,那风电由谁管?调节由电网承担吗?刚才王所长提了几个方法,那其他配比,比如煤电机组多了,电科院跟美国的一个专家交流,美国专家就说了,将来如果风电机组多的地方,我们煤电的备用容量要提高,这是它的解决办法。风电是一个厂家,煤电是一个厂家,我为什么要提高备用呢?我不知道补偿办法或者稳定它的稳定输出办法是由谁承担?是用其他的热电、火电承担,还是你自己解决?这个我不知道国外怎么弄,也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杨校生:谢谢你的提问,你的提问非常好。首先说它的不可调度,不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是说它的资源,它就是如此,你想用就要适应它。可再生能源,没有煤炭、没有石油的时候还是用可再生能源,那是粗粮,但是现在细粮吃习惯了。只有可再生能源是持续化的,核电也可以,那核电能持续吗?不可能。

  刚才周所长讲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个变化的问题,在不断发展。过去污染不值钱,随便污染,现在污染值钱了,成本上去了。这个成本谁承担?是社会承担,现在没有说哪个污染,哪个电厂所有责任都承担了。风电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它是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的很多工作是社会做贡献的,它需要社会对它进行配套,而不是风电厂一个人配套。一个标准的风电厂,4.95万千瓦,大概5个亿的投资,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听到有人说不行,你得配套,你自己要把它搞平了,你要建立大量的储存设施,如果这个给风电,那就是判了风电的死刑,你让它补充,等于让它不发展。所以要社会化的配套。风电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度,你想让它发展就是调度了,本来发10万千瓦,那我发8万,也可以调度,只能往下调度,不能往上调度。这种资源应该是社会化的大配套、社会化的大协作,包括在那儿建大型的储存设施,这都是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要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办法解决,而不是让发电厂自己去解决。如果让它自己解决,没有一个发电厂能够起来,而且现在风力发电也是很困难的。我希望是社会化的配套。国外来讲,基本上你要调度,你掏钱的。

  提问:请问现在风力发电的制造业是属于国家保护的产业,尤其对国内的制造业有一定的保护性政策,这个政策会是持续性的吗?将来如何面对国际自由市场的挑战?打算迎接这个挑战吗?其他的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保护性政策呢?

  余丹柯: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我非常同意杨总的观点。政策推动因素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认为以后不会这样,经济性已经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成本在下降,技术水平在提高。周所长的讲话也是让大家感受到有这么大的压力,让行业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个也很好。

  风电行业的发展,除了刚才谈到的风资源本身情况外,还有国际竞争的问题,我们怎么应付?之所以风电行业是现在这样的模式,没有进行另外的补充,基本上走过的就是国外风电行业发展的模式,最早是用政策贷款做的点厂,运营模式也是和欧洲、德国、丹麦、美国这些国家大体类似,包括把价格更加明确化了。在这个过程当中,风电发展肯定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因为这方面中国政府也承受很大的影响。昨天温总理还在讲,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其中有一条是可再生能源要增加到10%,这是政府从社会责任以及全球竞争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目标,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所作的努力就是帮助国家实现这个目标,肯定需要得到社会上的支持,包括对于一些高成本,我相信高成本分摊到大家以后,对未来是一个有利的事情。这个行业本身也是在和国外进行竞争,无论是风电开发企业还是风电制造企业,我恰恰认为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从企业本身来讲,在过去的两年中间有很多国外大的开发商找到我们要签长期的批量采购合同,每年采购200台或者300台,安装到欧洲去,安装到美国去,这是我们自己应对气候变化外,在世界市场上也是发展的动力。我们现在走出去,收购很多欧洲发展公司,很多国内企业也在搞自主研发。所以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产业的升级,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一个行业。

  提问:目前风电投资主题是五大电力集团,但民营资本和外资都处于参股的地位,请问周所长和石理事长,怎么评价这种投资结构?

  周大地:风电投资现在还不能说有比较好的保障和利润空间的行业,风电从资源的掌握和市场真正发出电来以后,到底能发多少电,这方面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民营投资,我们也欢迎他们积极投进来,一个风厂需要几亿甚至更多,回报又不能像风险投资给你保证15%等,所以这不是投资人的决定。风电既然是现在这样的状态,它的电价比其他电价要高,风电在短期内也很难成为具有很好的投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有经济实力或者一定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方成为风电投资目前的主要部分,我看也是很自然的。当然随着风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或者风电利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完全上电网再回去,就是分布式电源进一步大发展起来以后,分散风电资源利用部分,我想民营资本投入就会更加踊跃,可能有这个发展过程。

  主持人:我想今天关于风能的对话仅仅是对当前风能进一步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开始,大家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回答的人在某种程度也做了一定回答。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当前基础性的工作,这是政府该做的。现在很多风电厂效益不高,在于跑马圈地比较快,匆忙决策、匆忙上马,就像煤矿,没有把地下煤炭探测出多少,就盲目上规模。所以需要做大量工作,这些工作还没有被各级政府所真正认识,在这方面的投资就更少。包括标准体系、检测、认证,这些工作都没有上去,这是属于我们基础性的工作,政府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政府不光要给政策,政策是一个配套系统,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很大的努力。从厂商的技术进步来讲,也要根据现在的技术进步情况提出一个技术进步路线图,我想这方面潜力很大,所以要从政府、制造商、研发、投融资各方面加强,这样才能把这个事情更好的发展。今天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希望大家把问题留下来,我们经过梳理以后提交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

  今这一节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台上的嘉宾,也谢谢各位听众。

  主持人:很多行业人为风能的开发和利用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风能的存在已经不是概念了,就像嘉宾刚才所说到的那样,风能大有可替代之势。随着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能源政策的出台,我相信风能将会展现自己独有的魅力,最终实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