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论坛一:大规模风能开发的挑战与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 11:21  新浪财经

  新华网、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拟定于2009年8月13日举办“驱动环境和谐•实现绿色崛起—2009•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对话”。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以下为风能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很荣幸今天来参加新华网和中国再生能源学会共同主办的对话会,今天这种形式很好,可以面对面的进行对话,共同讨论一下当前在发展当中的各种问题,大家面对面的提出问题,请台上的嘉宾一起回答问题。采取这种互动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比大的论坛更富有实效,影响也更大,也能更加深入的讨论一些问题。今天对话会希望广开言路,大家自由的发表意见,不要受到某一种或者主流意见的左右,大家各抒己见,充分围绕当前我们国家能源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能源环境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在这种重大背景下,再生能源这一段时间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也在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在这当中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注,特别是媒体的朋友,以及业内的人士,各有各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个主题还是围绕着风电的发展,在再生能源发展当中也是新崛起的再生能源产业,这几年每年都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在发展。这个发展速度在国际上、在世界上也是很罕见的。这样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同时也会存在这样那样值得注意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把这样一些问题提出来。会议主办单位给我们提了这样几个问题,我想台上嘉宾和台下的同志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杨校生:关于风能开发有两个优点、两个缺点。为什么说两个优点呢?第一个优点,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蕴藏量是用千瓦表示的,开发的越早得到的越多,开发的时间越长得到越多,但是它取之不尽。第二个优点是无污染。这两个特点构成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能源的要素。

  关于缺点:第一个就是力度比较小。需要大尺寸的设备和大量的占用空间,一个千瓦要占到一个平方公里,密度小,大设备,造价也高一些。第二个缺点,它不听呼唤、不听调遣,我行我素。这个不叫缺点,是它的自然特性,这个自然特性不能改变,只能适应,只能用技术和管理的方法适应它,而不能改变它。就像人两条腿一样,怎么也长不出三条腿,那不是缺点,我们就是这样,风能也是如此。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发展风能是很缓慢的,我是80几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到本世纪之前一直是发展很缓慢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所谓争论,是作为替代能源还是作为补充能源,因为能量比较小,设备也比较小,当时补充能源这个说法占了上风。从本世纪以来,大量的风电厂建设,大量的电量进入电网,而且资源也非常丰富,马上就表现它作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现在正在变成现实。变成现实的原因。

  有四个:第一,化石能源的枯竭已经看得见,过去说煤炭能源用200年,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说法,那时候耗费量很低,过去说石油能用50年,但是没有几年就没有了。第二,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扩大,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个人都不觉得环保不是我的事,过去是环保不是我的事,现在环保压力很大,环保的代价比开发能源的代价还要大。第三,风能技术的长足进步。过去我们是小风扇,现在是变速的,所有技术全部完成,以后当然要改进,那都是完善化的过程。第四,可再生能源法的及时出台。这四方面的原因使风能发展大大加强,大大有替代能源之势。去年装机容量是894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1.5%。风力发电量占全国电力发电量的0.3%。所以潜力非常之大,希望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我觉得非常荣幸,我作为一个老兵,大家有意见多提。

  余丹柯:金风科技是一家做风电设备制造、开发以及服务的风电集团,在国内从事了20年风电的历史。

  我非常同意杨总对整个风电形势和发展的判断,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具体来说,风能现在还处在发展的早期,虽然很多人说是不是已经过热了,装机容量增长是不是太快了,但是我们看几个数据。风能2004年做的一个全国风资源普查,在国内陆地上十米高空的风速储量大概是10亿千瓦,全国电力装机容量2007年才6亿千瓦。整个风资源的储量是非常巨大的。到去年底为止,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可装机容量风能仅仅实现了1200万千瓦,在整个10亿千瓦中间只有1%多开发出来,所以未来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现在在制造行业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呢?关于问题我讲几句。我们做制造公司是很久的,大概十多年时间,现在风能设备制造行业已经有五六十家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是风能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首先,风能行业有很多它自己的规律,在设备的制造、稳定运行、技术方面,很多企业在做的时候还是要充分考虑这当中的风险,因为金风科技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年,从开始做以往的风机,然后并网,300千瓦、500千瓦、750千瓦,经过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机组还没有稳定运行很长时间就大规模销售了,这个是有一定风险的,我们在这个行业当中感到风险还是很巨大的。

  第二,风电行业的发展,进一步要推动的是技术的进步。我特别谈到风机并网技术,在这方面我们原来也做过很多工作,现在跟电力科学院、电网公司在做的,从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来讲,要提高风电机组并网的性能,这样能够提高风机对整个电网的适应能力之后,供电才容易被接纳,我们认为这是风电企业应该努力的一些方向。

  第三,成本的问题。风电到底是作为补充能源还是替代能源,我们认为在21世纪,替代能源是毫无问题,我们的任务是把它变成一个常规能源,就是它的成本最终要能和脱硫煤电价保持在一个水平上,现在高出40%—50%,风机的价格从设备制造来说现在是下降的,我认为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风力的发电技术还在突飞猛进,成本降低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所以风力发展从成本来讲,比如在2015到2020年,能够成为和普通脱硫煤的水平,那样才能让风能成为大规模开发的常规能源。

  第四,从整个风能行业来说,前一段时间关注主要是在零部件制造和整机制造,但是随着行业的进步,下一步是向行业链的下游转移,从重点关注以及盈利水平,以及投入的资源、力度。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看看现在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发电设备制造,比如说火力发电,他们也是要进行零部件的突破,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发展100年以后已经是后期的维护和服务,他们的电力部门从服务得到的利润都是超过整机的,整机销售是一个平台,通过设备的保养、维修以及长期运营,能够提高服务盈利水平,这也是下一步风能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深挖效率,从服务和开发当中提升效率,而不是从简单的零部件和制造。我相信风能从制造到开发,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

  主持人:感谢余总从具有自主创新开发的企业的经验来看,提出一些值得发展的问题,我想达到一定很关注。

  王伟胜:根据刚才列出的问题,我想主要谈几个。第一个就是有关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应该大力发展风电的,因为我们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这是刚性的。还有就是环境约束、能源约束,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风电。

  装机容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或者一个产出,但这只是阶段性的,因为发展风电最终是要发电量。因此,现在很多专家呼吁,把发电量这样一个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风电发展成绩或者规划的指标。我们国家有很大的风电开发潜力,多少多少千瓦,以这个千瓦来衡量的,但是风电的发电量至少可以反映三方面的因素。第一,风电厂是不是选择在风比较大的地方。第二,风电厂是不是设计的比较合理、比较高效,选择了正确的机组以及风电机组发电性能是比较好的。第三,发电量也是跟并网条件有关系。因此,发电量统计或者说是评价,可以更好地的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个有关风电进一步发展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厂是不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某一个控制区来讲,风电的容量已经占到最少需求的20%—30%,在这些地区而言,风电已经成为主力电源,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风电成为主力电源的时候,它势必要具备主力电源的特性。第一通过预测,可以降低随机性,预测风电的出力。第二,风电机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控制的。我想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