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飞:管理模式演变不能从故纸堆里找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3日 11:40  新浪财经
李飞:管理模式演变不能从故纸堆里找答案
  2009年8月13日,“东方管理思想国际研讨会暨第22次中日企业管理讨论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研讨会。图为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飞。(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2009年8月1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日本经营行动研究院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东方管理思想国际研讨会暨第22次中日企业管理讨论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东方管理思想的企业现代化实践”,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研讨会。图为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飞。

  李飞:

  我要研究的题目是中国式企业管理基础研究的副成果,我和薛镭教授是中国式企业管理技术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这个课题研究这几年的时间使我们的收获颇多,在这里感谢这个课题发起人和领导者陈主任、蒋主任和赵院长。

  这个课题得到中国式企业管理基础研究的资助,但这不是我们研究主要的课题,因为这次研讨会我们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个问题是由于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呢?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参加这次研讨会,关于这个问题有那些文献,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研究方法最后和大家汇报一下结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从实践方面,二十年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高速成长和超高速成长的公司,他们有没有一些管理的一些成功的共同规律,这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解答,第二个从理论方面,经典管理理论难以提供现成的答案,这几年关于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研究主流发生了偏差,以曾仕强教授为代表,影响最大的这些研究都是在翻阅旧的转动的文献,用传统的文献回答中国二十年来的高速增长这显然不可能得出理想的答案。所以,在实践方面需要我们给予回答,仅仅从故纸堆寻找答案,不可能给我们得出相应的答案,变化环境下中国企业高速成长的共同管理特征就值得我们研究,我们需要回答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式管理,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中国式管理哪部分,以及如何进行中国式管理。

  由于对中国式管理概念的理解不一样,有很大的不同,就导致了后边的很多问题的不同。所以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思索。

  关于这几个问题有很多的文献,我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回顾,第一什么是中国式,一种观点认为,是管理哲学,认为管理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管理科学和西方没有差别,管理哲学和西方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管理哲学是中国式。还有一种认为,从管理方式角度,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全世界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对人的管理中国有中国式,所以中国式管理应该是对中国人的管理。第三,管理体系。管理是一个系统,包括方方面面,还有的人认为,管理包括科学艺术和哲学三个层面,中国式在科学方面没有中国式,在艺术有部分中国式,在哲学方面主要是中国式。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式代表性的基本上是原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对今天和未来中国管理都有借鉴意义。第二,总结中国的成功规律。第三,多重的研究目的,反映现实、分析判断、引导实践等。

  研究什么呢?当然主张中国管理是管理哲学的人就主张应当研究管理哲学,这里面有很多丰富的成果,认为中国式管理主要对中国人的管理的特点,主张要研究关系管理,主张中国式管理包含管理体系,它应该主张对中国整个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基本上有两大部分内容,一是一部分学者专注于文献的研究,还有一部分学者专著于案例的研究,这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式企业管理课题设立了以后,它的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取得了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起到推波助澜,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吸引了从案例的视角对中国式管理进行研究,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式管理非常好的路径。在这里还需要引起关注的就是《管理世界》杂志这几年一直连续开始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后来改为和人民大学商学院每年一次案例研究研讨会,也推动了学界对案例式研究规范的方法应用,也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这是简单的文献回顾。

  对于本文的研究方法,我们设定了一个理论框架,中国式管理是什么,为什么研究中国式管理,研究中国式管理什么,我们建立一个框架,按照框架逻辑进行相应的文献回顾。第三按照理论框架逻辑评估已有的文献,第四按照理论框架逻辑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第五提出未来的研究方法。中国式管理我们认为这是回答什么是中国式管理,究竟应该研究中国式管理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方法。目前我们国家这几年过分依赖于西方定量研究方法,所谓的规范方法,我们认为现在这些规范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反而对问题的捕捉发生了一些偏差,大量的研究实际是用规范的方法验证西方国家已经得出来的结论是不是在中国存在。研究中国式管理不能这样研究,不能研究别人已经有了什么样的结论,中国的管理实践已经大大超出了西方的管理实践和西方已有的管理理论。

  下面我简单和大家汇报一下研究结论。包括四个方面,究竟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式管理?应该研究中国式管理什么?应该如何研究中国式管理?

  究竟什么是中国式管理?刚才赵教授在一开始就讲到,关于中国式管理问题研究,从八十年代以后开始提出来,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是由于在美国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日本式的管理和美国式的管理。我们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和高速发展,我们是为了回答中国为什么30年来或者20年来持续发展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大家在讨论日本式管理的时候,常常就归纳的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工会,在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作风和共享价值等七个要素中,比美国企业更重视四个软性因素,形成共识性领导以及精益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式管理重点还是管理方法的研究,同时我们也要回答30年高速发展的问题,也是针对于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提出来。这种方法的行成于管理哲学有关系,但绝不仅限于管理哲学或者主要不是管理哲学,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对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研究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研究者一个共同的目的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只不过有些学者从传统文化当中寻找灵感和理念,有些是从中国目前成功实践中探索管理的规律。我们说它的研究成果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从中国式研究的起源来看,主要还是为了回答中国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这30年来留给世人成功的独特管理遗产是什么?从而找到未来中国企业管理可以借鉴成功经验,更重要的还是工具和方法。

  如果是这样的逻辑,应该研究中国式管理的什么?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中国式管理是当代大陆成功企业的成功管理科学,管理艺术和管理收益,这是明茨伯格重新的定义,包括管理科学、管理艺术和管理收益,这三个方面都值得我们研究。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回答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层长,我们要研究的应该是不是所有的华商,而是大陆成功企业,港台也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研究的是中国高速增长30年来背后的东西,也不是中国古老的企业,近代的企业,古代的企业,对于我们这个问题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研究的是当代大陆的企业,失败的企业是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重点研究的是当代大陆成功的企业,我们要探索出成功的管理规律,失败的企业也可以研究不是重点。从空间来看,着眼于大陆,不是全球的华商,从时间来看,着眼于当代,不是历史的回归。我们要回答30年这是把握的前提。从方向来看着眼成功,而不是失败的分析,即使这样,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可能不是系统的管理模式,而是在某些方面形成成功的管理特色,为未来建立中国式管理科学,如果有的话,奠定一定的基础。

  如果是这样子,不难得出第四个问题,应该如何研究中国式管理?我们不能从2000多年前古代文献入手,而应该着眼于当代的成功企业,比较适合采取案例研究方法,直接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第一步需要深入探寻成功企业的成功管理实验,以及指导管理实践的理念和理论,发现成功的管理规律,这是第一步案例研究要做的。第二,注意研究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变化,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特色也是不断变化的的,管理变化成为中国式管理特征之一。我们处在一种变革当中,这种变革这种变化本身就是我们研究中国式管理的特色,这是在国外这是找不到的,中国很多的管理实践超出了西方的管理实践,超出了西方的管理理论,超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文献,但是我们不排除那些研究,但是重点还是对当今企业的研究。

  第三步研究其他国家企业管理的验证,进行比较研究,以判断是否存在着中国的管理特色,也可能研究成功的规律和美国对比,和他们完全一样,如果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没有中国式的管理,这是我们研究得出结论,我们比较有不同那就成为中国式,案例研究大概要分三个步骤。

  总结成功管理规律应该成为中国式管理的重点,传统文化没有成为管理理念,特别是现代管理理念仅仅是传统文化,不能成为中国式管理的研究主题,成为现代管理理念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管理的一个主题,这个地方怎么样发现,不是读《易经》,而是深入到中国企业调查,他们的管理理念他们的管理哲学究竟是什么,哪些给他们带来正向的影响和负向的影响。即使管理理念成为中国式管理的研究主题,也应该从研究中国成功企业案例当中发现,而不是直接翻阅古书摘抄,我们无权否认摘抄和解释的价值,绝不是今天在这里所说的和中国式管理。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