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中国节庆产业年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 09:06  新浪财经

  2009中国节庆产业年会在于7月25日在成都世纪城召开,以下为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全体参会代表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节庆产业年会秘书处向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参加2009中国节庆产业年会表示最真挚的谢意。2009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从预备到召开,各项准备工作得到了各位专家、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和极大信任,为此,我再一次由衷的感谢今天到会的全体与会朋友们。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嘉宾。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女士;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蔡东阳先生;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庆先生;青岛市啤酒节办公室副主任、青岛市崂山区旅游局副局长温远胜先生;内蒙古艺术家藏金龙先生;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局副局长郭长青先生。

  接下来介绍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们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先生,湖北省节庆会展研究会会长王重农先生;拉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拉萨雪顿办公室主任扎西平措先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界中心总裁陈圣来先生;青岛市啤酒节办公室首席顾问、北京大学节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林醒愚先生;北京国际旅游艺术节总策划、总导演李继诚先生;大连国际服装节晚会总导演杨道立女士;宁波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宁波市节庆联合会秘书长陈文飞先生;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戴光全先生;上海师范旅游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王春雷先生。欢迎你们!

  我们知道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多层面信息交流,多角度观念互动,是我们每个行业追求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证,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当前国内节庆行业理论研究久负盛名的专家们,他们为大会带来了独具匠心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观念,让我们一同分享。首先有请青岛市啤酒节办公室首席顾问、北京大学节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林醒愚先生做主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节庆危困中的机遇与提振。有请林醒愚先生。

  林醒愚:这个稿子成稿于4月份,一听说这个论坛,我就开始准备,现在上半年过去了,我觉得这个稿子的基调有点变化,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或者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有一点触底反弹的味道,所以这个稿子有一点不合时宜的味道。正像许多经济界的人士预测的那样,2009年虽然已经过半,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仍未停歇,从物质到精神,都能感到一种压迫,并且深刻的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危机的时刻,节庆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式,应该以创造怎样的业绩来驱散困惑,这是节庆的同仁们急需破解的课题。今年我参与了5个节庆活动,这5个节庆活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无论是政府的财力还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包括一部分国外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我的演讲就是从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展开的。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危困的时刻,首先没有任何理由忘却和淡化节庆,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即使面临畏难的险情对待节庆的态度也从未发生游移。我们遥想上世纪20年代末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国家的圣诞和新年是在绝望中度过的,相反,当时危情最深的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逆势而升,既是对危机的反叛,也是对危机的终结。危机依然来临,生活依旧继续,太阳照样升起,因为节日是民族文化之魂的传承载体,也是城市个性和精神的最好代言,不管是浸染娱乐之美的聚会,还是充满信仰追求的欢腾,都可鼓舞人们祛除恐慌,迎接希望的曙光。没有任何力量能迫使节庆之美断档,现代奥运会是人类共同参与的最大节会活动。比如1944年的第13届伦敦奥运会因二战而停办,但是1948年战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并非继续重办13届,而是自动顺延至14届。如此盛大的奥运都诊视精神的承续,当今的许多活动自然没有理由因暂时的窘迫就放弃文脉传承的使命和续演精彩的权利。那么像这样遇挫不馁,遭折更坚的事例比比皆是,二战期间,当纳粹德国的铁骑兵林莫斯科城下的生死关头,斯大林依然在红场检阅三军,为不久后的大反攻奠定坚实的信心基础。其实即使两军对垒的战场,也不乏利用战事间隙引吭高歌,甚至于敌方士兵战壕共舞或展开球赛的事例,以此消减、打破战争的残酷和沉闷。

  我再举一个奥运会的例子,1972年德国奥运会,恐怖分子袭击了运动员,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让慕尼黑备受指责,但十月的啤酒节依然如期开幕,万众欢腾的宏大气势让这座城市再现往日的光荣与梦想。人类学家特纳在《象征之林》中对仪式作出了深刻的分析,认为节日是人类发明最大规模的仪式,仪式不仅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更是人类创造意义的行为,作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围绕特定主题而产生的公众聚集行为,节庆的举办有利于冲淡经济寒流的袭扰,重新塑造信心的基石。我们知道美国是这次金融海啸的源头肇始,自身也饱尝箫条困苦,但其节庆活动的人流却有增无减。电影和戏剧的票房竟能出现飙升,据统计2008年美国电影票房比上年猛增17%。今年元旦洛杉矶搞玫瑰花车大巡游,载歌载舞的人群在那一刻忘却烦恼,尽享欢乐,艳丽绽放的鲜花和情态肆虐的。还有今年的奥斯卡典礼,同样深陷经济持续不振,消费愈加拮据的日子里,但显眼的红地毯仍然在延伸,华丽的众明星照样炫目,向全球传递出最鲜亮的时尚符号。让处于彷徨中的世界再次分享娱乐时代什邡的美好情景,尽管最终斩获大将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个名字本身充满反讽之意。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46亿元,比2007年净增13亿元,增幅近40%,2009年上半年全国应援票房收入达到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仅情人结当日,收入高达500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66.7%。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证明,就是今年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他创记录的聚会了200万民众,花费了7500万美元,所谓太平盛世的布什就职典礼,仅有40万民众参加,花费也不过1700万美元,因为在这样一个危机的时刻,人们试图通过这个既是仪式也是庆典的聚会来表达鼎新变革、重塑信心的强烈愿望。

  试想在电视和网络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如此之众的各色人等拥挤在一起,显然不仅为了观赏和庆贺一个人的当选,而是共同需求那个经典仪式和浓烈的气氛来相互慰藉,彼此问,这或许就是节庆活动的能量和魅力所在。还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就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些国家在逆境中表现出了超级的文化机智和娱乐源自当时韩国的影视公司纷纷摄制反映人迹关系、情感眷恋和婆媳之间等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心情郁闷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和精神的温暖,找回以往的尊严和做人的体面。中得到了心灵的休憩和温暖的感觉,1998年韩国政府就发现,影视剧等文化产业具有超强的功用,于是他们就确定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韩国文化产业由此得以繁荣,韩流也得以风行亚洲。文化经费提升到国家总预算的1%。所以在经济箫条时,往期是文化产业得以繁荣,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我昨天看到一个材料,就是第7期的读书杂志说的,登了一则消息,我觉得很振奋,就是说的文化产业,它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从1990销量,柏林墙倒掉的那一天,资本论的销量就处于消化,2008年资本论一共卖出多少?具体数。我忘了,是1990的100倍。还有一个例子,它说的一个日本的作家,这个作家是一个左翼,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歇工船(音),这本书在2008年卖出50万本,就是经济危机的时候,比他生前和生后卖出的还多,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文化的慰藉、节庆的慰藉。节庆的内质是文化成果的体现,其外延极易生成标志性的旅游产品,而且是对举办地原有旅游和产品的重要替代或提升,在现今的形势下,国内许多节庆作为灵验的消费诱导正在扮演启动经济和扩大内需的重要角色。例如,上半年多个城市在积极派发旅游消费券,其中发放力度最大的长三角地区券值逾10亿元,现在应该不止10亿元,正在发挥撬动和激活市场的有效作用。再如,今年许多省市纷纷试图将五一劳动节的短假,再度恢复扩张为黄金周的长假,也是利用节日效应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我们知道,节庆活动是丰衣足食的产物,许多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往往在稻粱入仓的秋冬闲暇之时举办。所以从消费意义讲,古往今来的节庆都具有淡化理性和铺排张扬的特性,而当今的节庆活动更具体验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典型特征。作为经济形态的一种,节日不仅创造精神意义的喜庆气氛,也不单创造自身的快乐消费,还能超量发挥巨大的消费拉伸作用,为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以国内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为例,每届都间接拉动全市综合消费30多亿元,经济贡献超过“五一”和“十一”两个旅游“黄金周”之和。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盱眙龙虾节,是经济创收的典范之作,每年由节日带动的龙虾产值高达10亿元,既满足了农民兴业增富,也隆起盱眙良好的形象。欧陆的慕尼黑啤酒节,16天汇聚600万之众狂欢,每届创造的经济收益高达9.5亿欧元。闻名世界的英国诺丁山狂欢节,每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万人参节,为伦敦增加1.5亿美元的收入,并为3000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大节如此,小节亦然,就是普通的商场促销也常常借助节庆的形式,诸如电脑节、化妆品节之类,可见节庆活动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之大。国内现有近万个有名有姓、有声有色的节庆活动,无名无声或有名无声的小型节会更是无以估算。如此数量众多的节会遍布各省各市,且在全年的不同时段上演,若能在经济低迷之际各显其能地发挥张扬之能事、消费之功力,必将呈现满盘皆活、精彩不断的壮观局面。

  四、艰难时应体现节庆的社会责任。或许,此时提倡继续红火的办节会引来不同声音的评点,因为节俭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会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再加上中央前些日子发文,要严格控制庆典和节日。其实,国内许多节庆的贵族化倾向和奢侈之风,本来就当力戒,与眼下的经济形势没有因果关系,而提倡以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为目的的办节,与中央文件精神并无矛盾。红火与节俭并不冲突,应做两个向度的分析。节俭不是眼下的必须,也应成为办节的常态,不能一提节俭就消极对待,更不能只多虑投入而忘却节庆丰厚的产出。由此想到,不少节庆活动在顺风顺水之时浓墨重彩、倾情渲染,遇有困局便轻描淡写、无为处置。如今,一些企业因开工不足而裁减人员,由此导致社会闲散人员明显增多,不安定因素有所抬头。在此情形之下,节庆可以将人们聚会起来,以忘情的欢愉消却闲来的空虚和烦恼,有助于人们在欢乐祥和中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节庆的策划和承办者应在危局中寻找机遇,发挥节庆在提振信心方面的独特作用,即使遇有“老百姓过节,办节人过关”的困境,也没有退缩和推辞的理由,只有勇于担责、亮出精彩,才能笑蹈风险、无愧当前。

  五、反季、反思和反刍中呈现的机遇。首先,要反思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为什么办节”。国内的多数节庆活动,未必能很好的回答这个起始点上的问题。如果按照大多数节庆的初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一贯流行却难说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现在经济不景气了,文化是否还要为经济搭台,还要为经济抬轿?如果遇到经济困局,文化就不能亮开嗓子唱戏,那这样的文化就是伪文化,弱势文化,无本之源的文化。两千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多少灾难的洗礼,但春节文化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险也未曾中断。中国有句俗语:“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就是躲债到了年根的杨白劳,还要扯上二尺红头绳带给喜儿,这都是年节文化和情结无以割舍的最好诠释。中国的传统节庆是文脉,更是命脉,是饱蘸民族情感和集体记忆的传承之脉。例如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即使日常工作生活早已融入异国他乡,语言习俗也已难分中外,但在春节的特殊日子里,往往身着唐装、舞狮舞龙、吃饺子、送福字等等。一个不能少,即便一年只有一次,也不能失去对自己特定的文化身份民族基因的确认,也正因为具有华夏文明特性的节日绵延不绝和特色彰显,才使得中国文化特有的元素和符号为世人所识别和欣赏。

  当下真正的危机在于:一方面是经济的萎靡,一方面是文化的困顿。其实,经济越是蹒跚,文化越应帮扶和力挺它;文化若要衰微,经济也应哄抬和支撑它。从而让经济成为文化的“粉丝”,让文化成为经济的根系,而不是相反。所以,应当从上层建筑的宏观视域来考量节庆活动,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为节庆的走势定位,而不是以腰包里盘缠多少来为节庆量体裁衣、谋划前程。节日的经济功能和利益指向可以隐性化地索取,而不必时时处处显性的追求,文化必须是节庆永远的主角。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很难定性为节庆而只能定义为展会,因为展会的直接诉求便是经济效益。节庆关乎文化之魂的承递,在当下的情势里,不能完成这个使命的节庆就应该被弱化,甚至淘汰,国内近二十年来一哄而起、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节庆活动太多了,多到需要一场危机来清肃的时候了。我想起温总理的话“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今年元旦,温总理是在青岛度过的,在视察海尔集团时提出,面对当前的经济境况企业要学会过冬,海尔领头人张瑞敏充满机智地回答“不仅要过冬,更要学会冬泳”,显然,以冬泳的方式挺过严冬是更为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也是节庆活动应对当前之势应有的姿态和必须的气度。毋庸讳言,时下的困窘使许多节庆深受影响,规模越大,外向型越强,开放程度越高的受伤越大。为此,要辩证地分析得失,哲学地思考命运,理性地面向未来,因为身处危境反而有利于赢得喘息之机,积蓄发展后劲,尤其对于二线和三线的节庆,机遇更为明显。其一,回味与反思的机遇,其二,借鉴与调整的机遇,其三,策划与规划的机遇。

  其一,回味和反思的机遇——即便每届节日闭幕之时都会总结表彰一番,但那多半是形式上和新闻化的,缺少根本性的认识和实质性的检讨。现在,终于有较为宽松的空闲,可以全面梳理、综合分析节庆活动创办以来的得失优劣,找寻妨碍节庆快速递升的困惑和症结所在,为自身做一次系统而透彻的体检;其二,借鉴与调整的机遇——节庆活动之间的横向交流的机会不多,相互严谨切磋的程度不够,许多先进的办节理念和有效的运作方式未得到充分传播。完全可以利用眼下相对闲散的时机,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深化主题,调整板块,充实内质,强健肌体;其三,策划与规划的机遇——虽然每届节日都是策划先行,但所有的节日几乎都在忙碌中开场,在嘈杂中落幕,年复一年,无以超脱,缺少足够的闲暇与清醒,来为节日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规划。节庆作为一项事业,虽然有较强的时限性和时效性,但这个特殊的文化成果和旅游产品,也必须有长线规划。

  总之可以借此良机实施六项策略的谋划:一是品质策略,二是竞争策略,三是人才策略,四是跨越策略,五是管理策略,六是品牌策略。

  女士们、先生们,再过66天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新中国是以鲜艳的红色为信仰和基调的国度,相信在这片洞穿岁月、无往不胜的红色魅力的感召下,通过各位慷慨陈词、建言献策的高见妙论,一定会给中国的现代节庆活动,带来更多发人深省的启迪、应对危机的智慧和拥抱未来的勇气!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精彩,谢谢林醒愚先生,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国际旅游艺术总策划、总导演李继诚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节庆活动驱动城市旅游经济,有请李继诚先生。

  李继诚: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各位朋友们相聚在成都,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在做节庆活动中间的一些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一些体会。我觉得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非常好的机会。我自己在这几年主要是在做两个活动,第一个是第一到第十届的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以及7届的北京风情舞动世界的活动,前者我把它称之为请进来,就是把全世界的民间文化请到北京来。每年的9月都会在北京的平安大街上,许多著名的大街和北京市许多的地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让这些来自世界的民间艺术家们和北京的市民们进行狂欢,后者我把称之为走出去,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带到国外,每年的春节在国外,比如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的著名的繁华街道上,与外国的朋友们共同度过中国人的新春佳节,这两个活动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形象,它确实为促进北京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在我们旨在宣传北京的几十次国内外的大型活动中,应该说称得上是对北京的形象做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广告,几乎用尽了我们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各样的软硬资源,从现在的多媒体到最简单的平面广告,从最华丽的服装秀到最纯朴的秧歌表演。每一个被我们宣传浪潮席卷的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北京、认识中国,享受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我无法统计具体有多少外国人听说参与了这些活动,但是从每次活动前后境外来京的游客数字看,以及所到之处的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媒体热烈的追捧盛况情况下看,我们的活动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我分别从两个活动为例来谈谈节庆活动在驱动旅游经济方面的特征。我讲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北京应该有一个狂欢节。对中国人来说,最早期的节庆活动——庙会,是最主要的大众娱乐方式,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集文化、娱乐、商业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除了庙会,中国民间的另一个狂欢形式就是宴饮的形式,饮食文化与民间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饮食为中心的节庆活动。想想看,几乎所有的大众娱乐都离不开吃,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吃饺子,围绕这些在举行赛龙州、赏月等活动,直到现在饭局还是人们聚会和娱乐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吃饭、喝酒是最民间化的活动,节日宴食形象是民间狂欢形象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我一直在琢磨,中国人的户外活动太少,缺少广场文化,在每年一次的国庆游行活动停止后,北京一年365天就没有一个在大街上进行狂欢的活动。我们在国外看到的各国的狂欢节就是大众的节日,在狂欢的日子里,人们穿着华丽的服装,戴着奇异的面具,在面具和狂欢的背后使我们的地位差别暂时被淡忘,生活与劳作的艰辛也被暂时淡忘了,成千上万的人载歌载舞尽情嬉戏,释放着压力,在充分展示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类寻求快乐的天性,世界上各种娱乐文化五花八门,不仅娱乐自己的老百姓同时也吸引了外国的游客。我们拿摩纳哥这个小国来举例,它的领土只有1.95平方公里,非常小,这是声名远播的旅游胜地,这个袖珍的国家并不仅仅靠着赌场来招待游客,他们一年一度的杂技艺术节和国际礼花节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各国的游客,人家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呢?有人说我们民族的性格是沉稳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被压抑的浪漫因子,我曾经构思过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叫做“空竹与太极的对话”。就是想用大型空竹夸张的响动、飞行的弧线来反衬出太极表面的温柔行进,并进而认识太极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本质特征,其实这就是我对我们民族性格的理解,我们既应该有杜甫的平实,也应该有李白的豪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过去压抑的激情也不可截止的表现出来,让我们的生活节奏有张有驰,张弛有度,让我们的性格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觉得北京应该有一个狂欢节,中国人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狂欢节。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照办国外的狂欢节的模式,但是狂欢节活动所表现出的人性化的特征,以及释放压力、宣泄情感,展示民俗,通过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应该成为我们在设计活动中的核心理念。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但哪些可以拿来,哪些我们要把它抛弃,哪些要合理的改造,哪些要创新,选择各种元素如何组合、如何融合、如何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我们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论证。我们提出了一个盛装前进的全新的概念,我们的活动是展示多元文化的,是五彩缤纷的,是愉悦老百姓的,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深层次的考虑。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我们觉得北京应该提供一个展示世界文化的大平台,那时候就产生了塑造北京形式形象的考虑,想让这个活动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一方面加强北京和全世界的交流,另一方面就是要靠节庆活动扩大北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借以驱动北京的旅游经济。1998年的秋天我们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的晚会,当具有异国风采的盛装队伍出现在北京亚运村大街上时,北京的人大开眼界,国外的媒体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走向开放的一个信号。电视台和电台和平面媒体都做了全方位的报道。当时北京的旅游业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按照游山玩水的路子走下去还是通过发掘文化的旅游资源来进行转轨变形,何去何从需要判断,需要权衡,需要抉择,我和我们的同事们面对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危机的意识,旅游业的竞争态势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唤醒创新意识,建立长啸机制,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创办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北京著名的大街上举行盛装行进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挑战性的尝试。多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中国的信息经常被西方的媒体误读,导致那里的老百姓对我们心存隔阂甚至有异议。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可以说欧洲文明对世界贡献最大,现在该是亚洲文明、东方文明做出贡献的时候了,可怎么才能够让人相信你的善意呢?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就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一直认为旅游工作也是民间的外交工作,应该是大有学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逐步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我们创办这样的一个节日,就是搭建一个营销北京的平台,通过对北京有计划、有步骤、有创意的营销,借助中华文化的神奇力量,不仅仅要实现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更要实现塑造北京良好国际形象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目标。我认为对于一个节庆和活动来说,在一开始,绝不应该也不可能赋予它太多太多的功能和责任,世界上一些火爆的节庆活动,它其原始的动机都是非常非常单纯的,就是好玩,但是单纯的动机往往却导向活动步入了健康发展之路,取得了始料不及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举一个例子,慕尼黑啤酒节,现在已经举办了170多届,它提倡和强调的是带给人们欢乐与享受,一旦人们从中真的获得了乐趣,其实它隐藏的商业目的——赚钱,也就变得水到渠成。我们拿出盛装行进表演的方案后呢,当时有关部门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主张把活动只限制在奥体中心的院子里,可是如果把大家圈起来,活动就远离了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很难有广大民众亲身参与的那种欢乐气氛,当然我们没有辜负广大民众和热情领导的希望,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的筹办活动中,当穿着草裙、披着羽毛,顶着高帽的特色民族服装的外国表演者出现在北京的亚运村大街上,北京京城动了,正是这种浓烈的仪式,主导策划思路,主导活动的方向,当时的贾庆林书记后来的市长刘琪,以及王歧山市长的亲自指导和安排下,盛装行进活动,从最初的亚运村走向了平安大街、永定门大街,朝阳门外大街,海淀中关村大街等等,就是为了深入更多的普通百姓,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精板狂欢节。国际大都市的胸怀和气度应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只有不断的注入新的文化才会永葆活力,才会让民族文化的这棵大树叶茂根深,四季常青。

  我们北京是一座文化历史名城,文化根基厚重,具有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特征,向外部世界宣传展示好北京,也是旅游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节日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展示各国文化风情的平台,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自己的别样风采。经过10年的努力,这个节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北京的社区、农村、厂矿、学校、幼儿园、孤儿院、敬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甚至消防队的营房里,到处都活跃着外国民间艺术家和普通百姓们的身影。

  盛装行进活动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以下的优势和特点:一是盛装行进这种街道的露天的娱乐形式,电视、网络信息传播的结合,会产生信息逐渐放大的效益,具有着狂欢节特色的盛装行进活动,凭借着电视、网络的同步反映,将以开放的亲和的、也是最具人气的姿态呈现在亿万电视观众的面前。现场活动、电视直播和网络参与的三个连动,比将吸引民众的眼球和各种媒体的注意力,从而构成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10年来,我们发现开掘了一个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就是自费演绎游客的市场,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吸引了114个国家的和地区的27800多名民间的艺术家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他们是自费演绎游客,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许多民间的文化艺术的传染和爱好者,已经不满足于在本土本乡展示自己的独门绝技,他们想拓宽表现自己的空间,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风采。他们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中国来到北京,一边旅游一边演出,其实他们既是旅游者也是传播文化的使者。对旅游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我们切不可低估,更不能丧失机会,反向来看,我们国内也有许多的民间艺术家、艺人也愿意成为游客到异国他乡展示我国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如果说美国的夏威夷是休闲度假型的,那么我们北京的旅游业和中国的旅游业应该是如何定位呢?简单的说主要还应该是文化两个字,从精神层面分析,我们旅游业的灵魂就是文化,支撑北京乃至全国旅游业的是什么呢,就是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现在,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在向深度的旅游转变,所谓深度的旅游就是指旅游者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对旅游的目的地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旅游者需要寻找对文化遗韵和民俗渊源深厚的感受,追求自然风光和民间艺术的切身体验,并进而探索不同族群不同时空中的生命本质和生活方式。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就想通过主题旅游、深度旅游为中国旅游开辟出更加光明的前程。

  我讲的第二个题目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春节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国际旅游节已经成为中外交流的一个巨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向世界展示了北京美好的城市形象,也增加了解了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机会,当外国的大众娱乐出现在北京街头的时候,我强烈的感到了异国风情的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请进来的基础上又想到了走出去,为什么选择春节出访呢?因为春节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符号,是一个最能唤醒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的民族认同的节日,春节风俗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积淀而成,不仅深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出去走访,可以说对宣传中国、宣传北京,时机最好、方式最好、效果也最好。今天的文化有两种文化,一个是专业文化、一个是群众文化,从现状来看,两个文化都各有需求,各有特点,都有很高的水准。我曾长时间的从事群众文化的组织工作,知道我国的群众文化有着坚实的基础,我们带着群众文化的出访,就是想通过这个窗口,让外部世界进一步认识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开始这样一个叫做北京风情、舞动世界的系列活动,这是每年的农历新年,带着我们春节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春节开始。温家宝总理也提出,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包括巡游、巡展、汉语教学、学术交流和互办文化年等,进一步推动中华应用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的影响力。

  2004年的春节,我们组织了北京1千人参加了中法文化节的重头。2004年的1月24日的下午两点,近万名华人,包括我们北京市1千多人的表演团体在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举行了盛装行进表演,为法国人民奉上了一份自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大餐。04年的巴黎之行取得巨大的成就,极大的鼓舞了我们,我们找到了一种正确的途径,一年之后也就是2005年春节期间,我们又组织了200人的精锐队伍,前往了英国伦敦,举办了名为北京风情、舞动伦敦的大型活动。2006年恰逢华人到澳大利亚淘金的150周年,我们又举办了魅力北京、奥运北京的系列活动,组织了400多人把春节生活闹到了澳洲最大的华人聚集地——悉尼。2007年的3月3日起,也就是中国元宵节的前一天,我们组织中华民间艺术访问团亮相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洛杉矶,在好莱坞的明星大道上,举行了以元宵圣火为主要内容的星光大道2007年的春节大游行。2008年我们组织的团队是有180年历史的俄国狂欢节上第一次出现了外国团队,也就是北京的民间艺术团,我们在全世界各地以文化的形式,实现了三重效果,文化宣传、节庆助兴和舆论促销,中国灿烂的文化除了给人以精神享受外,还给国内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的旅游业在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应该主动的承担起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国灿烂悠久文化的神圣职责,不论去哪一个国家,我们更多要做的是通过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拉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让世界了解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中国。我们用旅游文化做支点,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美好形象,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我们搞活动的场所都是世界瞩目的地方,一次次经历的事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春节已经叩开了西方主流的大门,春节正在成为越来越外国人庆祝的节日。从旅游经济的种类看,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应该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4年春节我们在巴厘岛活动之后,来华的法国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三成,2005年春节在伦敦举办活动之后,中国驻英大使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有1200多人办到中国的旅游签证,比平时多了10倍,活动后来华旅游的英国人比上年同期也增加了30%左右。说到春季经济现在是以旅游为代表新的春节消费迅速发育,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今天我们古老的文化面临着继往开来、重塑辉煌的挑战,中华文化的个性培养显得十分的重要,中国文化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旅游资源,旅游的本质是对不同文化的体验,因此要确立文化多元的新思维,还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平衡和生动性,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象。

  以上是我在做节庆活动中间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实事求是的说,当前中国的节庆活动的发展还应该说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节庆活动,最多也不过是20多年的历史,相比国外的著名的节庆而言,我们的节庆活动还正面临着把品牌做大、做强、做精的迫切要求,中国的经济越发达,群众对节庆活动组织者,对节庆活动品牌发展的要求就越强烈。节庆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就越显著,这也激励着我们这些节庆活动的组织者们,必须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努力奋斗,才能把中国的节庆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旅游业也一定会成为这个成功节庆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

  各位嘉宾、各位同行,今天在成都举行这样的盛会也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去年四川遭受的那场灾难,5.12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在此期间,四川人民在各行各业的重建中展示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英雄精神!在此,我也借今天此次论坛的机会,向英雄的四川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敬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继诚先生的慷慨演讲。下面我们有请大连国际服装节晚会总导演杨道立女士做主题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开幕式是大型活动的重中之重,有请杨道立女士。

  杨道立:感谢大会,感谢主持人,选择了这么多生动的题目,刚刚两位先生的发言内容充沛,但是我觉得时间有点紧张了,我就把更充足的时间留给下面的发言者,做国际时装节的时间比较悠久,但是中间有一段相隔,给大家讲讲我做服装节是从首届开始做到10届,我给我们市长也是现在的重庆市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我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说在同一个空间,用同一个主题,来演绎这样一个盛大的开幕式,我担心自己无法超越自己,所以我想是不是让我离开这里去做别的,我实际上脱离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总导演的时间比较久,特别这两三年比如说金鸡百花电影节到大连举办,中国航海日到大连来举办,就相当于这两个节就是有各个城市轮流办的全国的活动,我还是在政府的指令下也积极的响应,比如说做了一些总策划甚至总导演这样一些工作。我7月11日刚刚结束了中国第五届航海日大会一系列工作之后,赶到这里来,特别跟大家说明的是我的PPT的能力是非常差的,不能像刚才林醒愚先生的一样,只是我是从技术层面上给大家讲讲我的一些体会而已。

  我对于开幕式的理解,古往今来凡人类的祭祀、庆典、纪念等大型活动都由开幕式来集中张扬主题诉求,开幕式是跨国界、跨时代的人类文明的行为,是沿革已久的群体文化活动。新兴节日和大型展览活动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热点,更将开幕式理解为大型活动的重中之重,因为开幕式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公关作用在媒体的放大之下,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开幕式成功即全部活动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已然举办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约定俗成的考量标准。所以说把开幕式交给谁,开幕式办成什么样子,是所有主办单位的一把手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的是生死存亡。

  下面我自己讲一讲开幕式的基本特征。开幕式我认为具有浓缩活动规格、规模、品位诉求的功能,举办者或者是活动者会形成一种默契,看了开幕式便对活动的总体情况一目了然。规格,你是全国的还是省一级的,还是市一级的。这个规模是数百人还是数千人还是数万人,你投多大的资,你有多大的手法,开幕式一目了然,品位,这就要求做开幕式的团队,特别是做总导演的很重要的,包括主办机构的要求是什么,他到底要什么诉求。今天上午龙永图说了,你确定一个主题,你要说什么,你要记住什么?昨天晚上有一位女士问我,大连国际服装节其实不只是说的服装,很多的是说的大连的这座城市,很多人都谈到这个问题,我说这跟它诞生的它的文化有关系,因为大连服装节诞生的时候,只是把服装节作为一个源头来包装城市,让全世界为这个城市睁大眼睛,而不是用服装节来发展服装工业和服装事业,这是它的产物不是诉求点。所以服装节从第1届和第11届比较紧密的,它是一个一束花的,也是这个城市对全市人们的文化的内敛的凝聚和找到一种价值标准,把大家的意志集中的表现出来。所以服装节的开幕式曾经一度中央电视台和我们之间有很默契的关系,大家说夏天看大连的服装节的开幕式,冬天看春节晚会,就是说它已经占据全国口碑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是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和四频道做城市形象。如说今天这个会议,我认为它不是来完成这个任务,它是对把业界的东西团结起来,是为展览业提振信心,诉求也是非常集中的。

  第二点我谈大型节庆活动开幕式应当有明确的主题,节庆的流程、设定的高潮,如果说你这个开幕式非常成功,我认为今天的这个开幕式不知道有意是这样设计的还是怎样的,但是我觉得高潮点在龙永图的发言,请来的嘉宾,很放松的做了一个不那么官样式的发言,构成了今天很特殊的高潮,这个高潮也许并不是这个会议的主办人有意识设定的,是这个开幕式给龙永图先生营造的氛围,他才能够那样轻松的,很不拘一格的,很生动的发言。开幕式既然要有明显的主题,完整的流程、设定的高潮,那么奥运会为什么会邀请张艺谋当导演呢?为什么媒体会大造舆论,将公众的兴趣引向对开幕式的期待?奥运会是最大的典型,我后来不想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已经无法上街去砍价了,当我穿着便装到街上买菜的时候,砍价的时候,别人会说你是服装节开幕式的总导演还砍价。我们的倒计时,我们所有行为都把开幕式作为一个标杆、一个结点、一个辉煌沸点,就是老百姓说话,你水烧开了吗,该下饺子了吗,就是把饺子煮好最后端给大家。开幕式的镜头,都是很多人在意的,我请过来一线的首长,我要请二线的告退的国家元首,我请不来省长我要请来政协主席,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当然全世界的国家,为什么贵宾集中在开幕式亮相呢?开幕式分会议和助兴表演两个部分,今天大会的组织者就是把会议和文艺表演完全切割开来,当然也有这样的开幕式,我们现在就为了节俭,我们就尽可能的把开幕式表演结合起来,比如说这次的中国的航海日的开幕式,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放在开幕式上,为什么郑和下西洋600年,为什么航海日要让大家记住航海、海洋、海洋国土是如此之重要?为什么航海日对推动中国的经济方面起到不可低估、决定了国家是弱是强的作用,像这些东西都通过开幕式有机的巧妙的给它表现出来,当然我们的手段也是非常多的,市内有一个比今天的规格还要高的会议,但是大屏幕把大家引到了户外,我们让捕捞队的飞机,让军舰让游艇让滑轮都集中在航海边上,有各个航海和物流和造船和渔业和林海经济等等有关的各个单位的形象的展示,就是立体化的乐趣。开幕式就是让会议本身的人、行业内的人和广大的国民能够参与,扩大影响。那是一种把会议和助兴表演有机的组合在这里,今天这个切割的很清晰,今天我们的开幕式很有价值,包括几个签约。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没有定论,没有哪个大哪个小,开幕式应该以写实、新颖、沸点集中,嘉宾满意、受众呼应热烈为追求,比如说李先生是奥运会的参与者之一,但是我想作为奥运会的总导演,开幕式最大难点就是我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在哪里,我究竟采取什么手段才能让美丽的奥林匹克在中国是最美丽的,后来我们通过媒体通过一些业内人士,张艺谋采取了先进的技术,超大屏幕LED和最有中国符号特征的文艺节目,千人击缶、舞蹈水墨画、集体朗诵论语、队形表现“和”的哲学等等来诠释他的构思。应该说把龙永图请来,让开幕式非常非常的成功,高潮能否实现,是评价开幕式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多的奥运会,至少在我和我的朋友圈里,我们都认为最好的点就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射箭点火。我可以很大胆的告诉大家,第一个、电影导演就是电影导演,去年奥运会,让李宁飞起来点燃火炬的时候,他把威亚需要后期处理的东西,按照我们的行话就是肠子肚子都是在外面,让大家看。再一个就是动作的设计,让我看到不轻盈,飞,中国这个繁体字飞多美丽啊,飞在天上不轻盈,但是奥运会我个人的体会是劲使大了,使拙了,而不是没有水平,有时候水平太高的结果就是溢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国内开幕式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求大、过分奢侈和过分依赖所谓的高科技、缺乏独特个性,今天我马上回去要跟有关方面谈,我说你看也是全国的会议在成都,人家也是非常好的会议,我觉得还是很简洁的。还有就是我们缺少这种像巴塞罗那射的箭,我们少了这种东西,还有一味的效仿和炫技,让开幕式应当具有的形式美感地域点被异化,在我看来你有多少个电脑的钻头,你有多少个这个,每个人领导抱着器材是吓死人,我是美国的,我是巴克的,我是先锋的,我认为这个东西作为组织机构是要比智慧,比材料的有机组合,比用的恰到好处,刚才龙永图同志谈到了,中国的文化还是有很简洁的东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开玩笑的说,我是乙方你是甲方,签合同的时候我就谈了一个问题,他说你要多少钱,我说两种花法,你给我多少钱,还有我要多少钱,你给我5千万,我办5千万的事,你给我5万我也能办5万的事。但是让大家觉得这个是有心血有个性的,你到底较量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个就是在设计嘉宾讲话和助兴展演上的失衡,或头重脚轻,或淹没主题,或程序繁杂,或气氛紧张、消减美感。大家不轻松,不快乐,不享受,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的时候是后台工作没有做足,凡是你看前面的开幕式及其干净,就是一点瑕疵都没有的地方就是后台的工作做得太细了,就是詹天佑的火车,一个火车一个火车都挂了上,现在我们很多做大型活动特别做开幕式的人,每个人都积极热情的给自己的车箱放东西,每个人的车箱都放满了,但是每个车箱这么轻轻一撞,有的时候使的拙劲也会劳民伤财,开幕式的策划专业性很强,今天没有大领导我就不说,我每次都跟大领导说,专业性非常强,组织工作量非常大,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和理性的主持,不是艺术家加上一个局长,或者是一个大艺术家加上一个城市的市长,或者是张艺谋同时加上北京的一个秘书长就能够完成的,这个之间,两个人之间的角色转换,艺术构思同会务流程有机化、交融化是很重要的。过分的彩排会提前释放兴奋,组织的无序又会丧失隆重与神圣。这是一种美学观念,也是一种操作智慧,很多时候提前检查时领导非常满意,最后正式体现反而衰减效果,相反彩排时暴露许多问题,检查清楚,紧急加工,众志成城的一搏,会有超水平发挥,这既是对总导演功利的考验,也是对组织管理能力的检验。

  还是一句话开幕式昭示着精彩度,重视开幕式、科学的策划、有机的组织、从容体现一场好的开幕式,不仅会收获事半功倍,口碑远播,也是大型活动有可能做成品牌并持续发展下去的先决条件。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道立女士真诚的主题演讲。下面有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王春雷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欧洲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互相的关系,有请王春雷先生。

  王春雷: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们这个选题得益于我们学校正在做的项目,我们今年一月份到4月下旬,到欧洲应该是考察了3个多月,当然还有跟一个院校谈合作,另外就是做这个项目,我们试图能够探讨出欧洲重大的节事活动跟城市的发展这一块的关系,前面三位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从文化包括我们的李继诚老师从社会责任,包括杨道立重点从开幕式,我们主要是从城市发展角度来分析。首先我感觉尤其是城市节事负责城市旅游,城市做节这一块有两个问题,第一,节庆是我们为邀请赛办节,而是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节,因为每个活动的目标是不一样,从重大活动到城市这个级别的活动,还有一个社区的活动,这次到欧洲考察的三个多月,我们觉得非常兴奋的一点就是节庆活动尤其是社区的活动,可以说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我觉得这些东西才是更加重要、更加实在。因为节庆活动毕竟是在少数,更多的还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二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欢庆?因为我自己是世博的参与者,当时做了很多的国外的研究,但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到国内没有办法操作,当然跟很多因素有关系,但是越来越多的节庆活动有一个就是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因为毕竟绝大多数的节,现在都提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都可以,无可厚非,这些都是一种结晶,并不能代表全部。我们来看一看鹿特丹,鹿特丹应该说是欧洲著名的节庆地,也是座年轻的城市,他们在回答为什么举办节事活动的时候,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个从组织者的角度分析的话,应该是对人们把文化当做是日常生活,日常的体验以外的这样一种消费方式来看待。我们的节庆的组织者是对这样一种文化消费观念转变的回忆,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第二个对于观众,对于居民来讲,鹿特丹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口号,就是我们为什么办节庆,对于居民来讲,要让我们庆祝这个事实,我们是鹿特丹的市民,这个是他们站在市民角度来讲。最后一块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目标,大节庆和小的活动的目标是不一样,有些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有些是为了给老百姓带来欢乐,所以节庆我们不能总而言之的讲,可能还分了门类,因为每个节庆的操作规律是不一样,我们以青岛啤酒节为例,我也做了一些研究,我也参考了一些采访,我觉得用鹿特丹这样的模式来套,应该说是相吻合的,因为时间关系不具体展开讲。我们就说一点,如果青岛没有啤酒,青岛人不喝啤酒,我想青岛啤酒节就没有办的必要,所以青岛这一种文化,包括青岛在山东的地位,青岛啤酒节就是一种营造欢乐而且走贫民化的路线,让当地人参与。当然青岛啤酒节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一点,他们啤酒品牌有90%以上是国外的。而慕尼黑我后面要讲到是不一样。这里我们引用了中国社科院马玲聪老师的一句话,他说我们的节庆一定要有坚实的群众心理基础和文化认同,缺了这两点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我们再回到欧洲,鹿特丹他们策划任何节庆活动,出发点有几个:第一个是社区的性格、社区的人口结构,社区或者说这个地区区域,举办的初衷。第二个是市民的参与,你知道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个意义,还有一点就是说它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组织,尤其是对于那些城市范围的节庆活动的话,有一个非常好的组织能够把利益的需求还有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是绝大多数城市办节的时候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上面,我们来看国内的组织者和国外的节事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面。比如国外的组织者像刚才的杨道立女士讲的,她就讲了开幕式,已经非常专业,实际上国际上的组织者把这些方面现在是深入的研究,还有研究社区怎么参与进来,研究如何为观众创造一种独特的、经久不息、永生难忘的体验环境。这些是国外节会的组织者他们正在深入研究的一些话题。那么下面我来加快进度,有些幻灯片我会放得比较快,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各位同行各位专家进行一个交流,首先我想谈一下城市发展,它的目标和节事活动的关系,第二个我想简单说一下欧洲在举办比较大型的节事活动面临的问题,第三个我想介绍一下欧洲城市举办和管理节事活动的一些经验。

  这张图片是在埃森,这是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面,在举办交响音乐会,它实际上就是促进这些传统的工业区的更新,还有一个能够改善当地的人们对文化的一种需求,甚至对文化的一种诠释的认可。下面的图就不具体说了,虽然城市管理作为这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讲实际上就是应该利用一种整合的手段,利用可持续的手段,把各种各样的资源能够整合起来,从而为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的集约,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从理论上来讲,它也有一些发展的变迁,但是我这里想侧重的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城市理论的话,现在我们所关注的东西,应该是值得国内的一些城市借鉴的。

  任何一个城市发展无外乎几种目标,可投资性、吸引商家、吸引投资,要把这个城市打造成为市民服务,然后让市民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的一个地方,还有可旅游性、还有可发展性,实际上都可以跟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可以说结合起来,第二段我们看一段相关的,这是北京的奥运会,这是埃森举办的以爱情为主的大游行,这个是在荷兰的王宫门口(PPT),大家采用临时的现代化的娱乐设备,他们的嘉年华等等。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这里有些东西不能够详细的跟各位展开。实际上前面我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节庆,每一个节庆活动的规模、目标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某一个节庆办得好还是怎么样,实际上分析节庆的具体的东西,而且每一个节庆的东西不一样。我觉得从重大活动来讲,实际上依托了这样的四个发展阶段,我们说现在包括上海办世博会,早就不是说要保证活动的正常的举行,还要考虑城市的品牌,还要考虑到整个城市长远的发展,要和整个城市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还有一些比较小的社区类的活动。像这一个这个是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拍的,因为当时正好碰上一个自行车的节,就在市政府门前,我想在国内早就被抓起来了。因为很多东西有一个过程,这个在赛尔斯堡拍的,到处都是莫扎特,当然这个也不一定很好,当然它围绕音乐之声做的专题,我们到了罗马就没有,罗马假日知名度远远比音乐之声要高,这是额外的东西,这个是曼彻斯特。最后看箭头的结点一个是吸引投资、提高就业,还有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最终也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契机,还有能够增强居民社会的自豪感,还有就是包括城市重建,包括旧城保护与持续发展,这些都比较适合一些重大的活动。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我想通过这样一张表进行说明,就是我们办一个节庆活动总的来讲就是从六个方面,城市尤其是社区的一种网络联系,包括我们城市对外的联系,还有居民以及投资者还有我们的旅游者对这个城市的感情,包括城市的知识,就是它的知识体系,还有就是基础设施。从这样六个方面都可以产生影响,这个节庆的规模不一样,功能不一样,从而各方面影响力也是不一样,像上海世博会,当然一块是促进城市的更新改造,还有人做房地产,可能包括现在的创意产业园区,当然也是做房地产的东西,后来给这个创意产业发展初衷带来一些制约的因素。我想这里借用应该是瑞典的专家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地理位置要素,或者说地区要素,就是我们举办节庆活动就是改变了这些不同的要素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从而能够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新的会展目的地,或者成为一个产业的聚集地,或者成为我们某一种乐于生活的地方,或者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成为一个节事之都,它最终能够给我们城市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最重要的——促进就业,要能够给城市带来收入,带来税收等很多的方面。

  第二我想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这次考察得出的结论,欧洲在举办节庆活动的时候,我想欧洲遇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举办的目标,欧洲很多城市回过头来在反思,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个活动?第二个很多大型的节庆活动包括世博会包括奥运会。实际上重大的活动,能够对整个城市的物理结构产生变化的,究竟老百姓是不是需要这个活动,真正的这个企业是不是需要这个活动,这些我们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个就是长期的规划,第四个是如何让公众进入进来。就是欧洲现在意识到纯粹为了活动而建设。慕尼黑的啤酒场地是非常有意思的,现在在座的还有一些学者和高校的老师,我们说的影响研究在,整个影响研究里面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国外现在也意识到了,当时的学术界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一些重大活动它的经济,而没有深层次的挖掘背后的社会影响,还有我们所说的遗产的管理,还有我们所说的包括从人文地理学这些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包括我们刘会长的民俗学会,很多还从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从民俗的弘扬,扬弃来认真研究。因为后面还有一些,这里就是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的一些专家,他们提出来在对重大的节庆活动进行分析的时候,就是从环境、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每个领域都是可以定量的,从经济的方面,从社会影响方面,从环境方面都是有一些测度可以测量的。

  第三个是我要跟各位汇报的一个重点。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这一张就是欧洲举办节事活动的分析框架,就是说这个活动的主题的确定,以及活动各种各样的参加者,或者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一定要摆在社区,摆在城市的长远发展位置里面去,这样才能够科学的算出节庆活动的投入产出,这是鹿特丹,当时和我的同事一起去采访鹿特丹的节庆,他首先告诉我们一个分析的框架,他作为一个鹿特丹市政厅下面的营销处,下面的一个子机构,他提出来我们办节庆活动首先考虑三点:第一点对于节庆来讲什么是重要的?第二点每一届节庆活动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广大的节庆参与者真正需要什么?第三点这个节庆活动举办的初衷是什么样的,从更新这个目标的角度来讲,城市要更新改造,获得很多的活力、有很多的目标,比如说为市民提供一种更多的聚会场所。第三个保护和发扬传统,第四个通过开拓新功能,恢复市中心的活力,包括促进公私的合作,包括我们讲的政府的指导,还有市场的运作,背后有很多的东西在里面,不是简单的政府一定要退出,政府退出有一个度,政府退出这个节庆就完了,就垮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退出,政府要做政策方面的制定去做规划,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包括建立积极的城市身份,这些都是一些不同的目标。我想从三个方面再用五分钟的时间,跟各位说一下,我的案例研究是为什么,是怎么做?各取一个案例,实际上这里面有三个层次,第一个,一系列节事活动对城市的意义,还有城市对整个活动的宏观的管理,从单个节庆的运作方式,我们要明白单个节庆的运作方式和单个节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些政府不退出,有些就是要政府来指导来做,这个是巴塞罗那,应该是巴塞罗那从奥运会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市民也觉得自己参与了进来,我们应该说巴塞罗拉创造了奥运会的形式,最大的就是打出了巴塞罗拉这个城市的牌,在没有举办奥运会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巴塞罗那这个城市,实际上几个方面做得好,有效的政府领导、战略规划、公共机构之间达成共识、城市对高品质的要求。我们看这张图,这张图是巴塞罗那古建筑上贴了一个标签,形成了一个遗产,形成一种永久的联系。他们当时就是为了申办应该是1932年的奥运会失败了,当时由于内战失败了,所以停止申办,有一句话很好,整个奥运会的体育馆不仅仅是体育场地,而是一个为所有人建造的。

  我们来说一下啤酒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详细的展开,这是相关的图片。我们在这里就看得到任何地方的洗手间,都是女士排队,这个地方就是男士排长龙,还有在慕尼黑表演上还有一些独特的服装,这个就是WIESN广场,占地42公顷,慕尼黑啤酒节期间,其实慕尼黑没有啤酒节这个说法,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组织机构上来讲,慕尼黑旅游节有自己的办公室,具体来讲,它是由一些活动的运营商来操作,这是它的举办意义。主要内容有开幕式队列入场,就是全面的杨女士讲的,确实开幕式非常重要,慕尼黑啤酒节市长一榔头下来,开幕式开始。表示着长达16天的啤酒节正式开始,有很多欢乐娱乐的东西在里面。当然它啤酒节也遇到了问题,但是这里我想跟各位强调的一点是什么呢?慕尼黑啤酒节直到今天,它为什么仍然只是出售优质的慕尼黑本地啤酒,只有6种,而整个德国有多少种呢,02年的时候就有1200家的,但是德国啤酒两个标准,就是德国纯度的爱国,还有慕尼黑有一个单独的纯度的要求。这是巴伐利亚的人占了大多数,(PPT)还有外国人,尤其是慕尼黑、比利时、瑞士等等周边的一些国家,这一张因为超过时间了,还有两分钟。

  那么这里我想跟各位说一下,欧洲城市有几种常见的节庆组织模式,第一就是会议观光,节庆主要的职能,上面都有。第二个就是城市的大型节庆办公室,非常有代表的就是鹿特节庆是设在市政厅的部门下面,第三块就是独立的非遗组织,包括巴黎的经费可以有不同的来源,还有一块就是由公司来运作的,包括各个方面的支持,有的是建议,有的是当地场馆的信息,还有负责协调不同的节事活动之间的关系,保证这些节庆活动在地点上合理布局,整合公共部门之间的服务,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公共区域举办的节事活动。

  最后有这样几点建议,我想只说两点,第一个节庆活动的管理体制,节庆活动的市节庆的进程同城市的旅节庆的营销体制,就是旅游和节庆活动至今有内在的一些联系。第节庆就是说一定要深度的挖掘这个地方文化,努力的给观众给参观者制造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个是节庆活动的本质,而且这里还有很多节庆西,要明确每一个节庆活动,尤其是大型的节庆活动的节庆,来采取一些组织模节庆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春雷先生的主题演讲,下面我们有请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庆先生,他演讲的主题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大力推动节庆节庆会展产业,实现新发展。有节庆节庆长。

  王庆: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第五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首先,我谨代表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63万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都江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都江堰灾后重建给予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都江堰市节庆会展业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震前的都江堰美丽富饶,为发展节会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以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其中市区人口23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市域内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森林公园、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还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都江堰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为都江堰市节会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我市的节事节庆活动异彩纷呈,并造就了一批文化特色浓厚鲜明的传统节会。那么这是我们有关的相关的民俗活动(PPT)。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节庆会展产业发展,将节会业与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策划,倾力打造,全市节会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07年,我市共举办都江堰清明国际放水节、都江堰国际啤酒节、龙池冰雪节、道教文化节、演唱会、歌舞会、运动会等大型节会15次,其中都江堰放水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商品交易会、房地产交易会、花木展、兰花展、汽车展、水利展、服装展等展销会18次;优越的自然和区位条件还吸引国内外许多较高规格的工作会、研讨会在我市召开。节会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个是我是今年以来举办的相关的节会活动。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受损严重,三次产业遭受沉重打击,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成为极重灾区之一。地震发生后,世界的目光聚焦都江堰,全国的爱心汇集都江堰,社会的力量支持都江堰。全市人民满怀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聚精会神抓重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城乡住房重建、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等各个方面的重建工作全面、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通过一年来的艰苦努力和扎实工作,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6月,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4亿元,同比增长185.4%;全市接待游客367.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8亿元,分别是2008年同期的137.5%和119.1%,旅游业呈现强劲恢复势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绝不是简单地恢复、草率地建设、盲目地复制,而是功能的恢复、结构的优化、发展的升级。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市作出的“都江堰灾后重建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指示,本着“对历史负责,向世界交代”的精神,我们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统揽灾后重建工作,围绕“塑造国际性旅游城市,打造安全宜居典范城市,建构优势产业与宜业城市,建立城乡统筹资源共享城市”的发展定位,变压力为动力,变灾难为机遇,加快提升式重建和振兴式发展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和成都试验区建设的示范。随着我市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重建工作的完成,特别是通过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的引进和重建、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我市节会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改善,为节会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第三个方面,重建的都江堰活力四射,为壮大节会业带来了契机。我们紧紧抓住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机遇,大力抓好节会业的恢复发展。5.12地震后,我市已先后成功举办了成都国际美食节都江堰分会场、都江堰乡村旅游节、都江堰国际夜啤酒节、都江堰虹口国际漂流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对全市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恢复、市民精神的振奋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合灾后重建,我市目前正在加紧编制《都江堰市节会经济发展战略企划》,并已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商贸旅游文化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工业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房地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三次产业恢复振兴拓宽了空间,为会展业发展创优了前景。未来都江堰市节会业发展将紧紧围绕打造“成都高端会议首选地”和“节会中心城市”,以“水文化”、“道文化”为根基,以现代“度假文化”为突破口,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市场化原则和国际化、社会化、本土化的节会策略,以清明放水节、国际啤酒节、道教文化节“三大引擎节会”为支撑,重点打造民俗节会区、旅游节会区、山地休闲(运动)节会区、亲水休闲(生活)节会区、产业节会区、国际休闲旅游商务区六大核心节会区域,努力把都江堰市节会打造成展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窗口,成为都江堰向世界呈递的一张城市金名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重建中的都江堰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来自四方宾朋到都江堰投资兴业,居家旅游,共谋发展。在废墟上重新挺立,是我们越挫越勇的信念;重建美好家园,是我们铿锵有力的承诺。在这浴火重生的大地上,我们正信心百倍,阔步向前。我们深信,一个更加美丽的都江堰必将在川西大地上重新崛起!都江堰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都江堰的明天也必将更加美好!

  最后祝第五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胜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庆市长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信心的都江堰,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议程《城市对话》,我们知道开展节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城市的节庆与发展,因为本次对话的主题是节庆活动与城市发展,有请国家非遗办副主任刘魁立先生,有请都江堰市副市长王庆先生,有请青岛国际啤酒节办公室首席顾问林醒愚先生;有请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局副局长郭长青先生。接下来我非常荣幸把这个主持的话筒交给华南理工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戴光全先生。

  (对话——节庆活动与城市发展)

  主持人(戴光全):这个时间很紧张,我们请各位嘉宾就坐吧!根据会议的安排,很荣幸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题目,节庆应该说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因为时间紧张,刚才会议主办方跟我讲压缩时间,压缩到15到20分钟,后来我想我的作用就是控制时间。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我们请各位嘉宾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阐明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这个政府的学界的,从自己的角度,从旅游节庆也好,还是其他方面也好,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必答题,最后我建议留出5到10分钟时间,给我们底下的代表互动,同意的就拍一下掌。请四位嘉宾阐述自己的观点,先请刘先生来。

  刘魁立:表述自己的看法非常困难,因为在这儿之前,没有做好很认真的准备,但是我想这个题目非常重要,节日和城市建设,我想节日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在我的理解,节日是什么,节日是社会、公共时间,节日当然还有其它很多,但是就我个人来理解,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节日不仅仅是单个的彼此不相关联的欢庆的日子,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同时,是我们对于自然界认识的体现。什么是城市?城市大概也不是单一的功能,是我们居住的场所,是一种社会的简易符号,它是历史、它也是我们情感的一种载体。为什么现在说我是大连人或者我是北京人,那就是说这个城市和我们的情感有非常多的关联,当把节日和城市建设联系起来的时候,这个话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王市长。

  王庆:应该说我们今天在座的都是节庆活动的专家,很惭愧的,我本人从事这个工作的时间比较晚,包括在刚才听了我们专家的建议,好的意见和观点以后,也确实很受益,我不敢说我自己观点,我只是说一个体会,大家知道整个都江堰也是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所以我们今年也在考虑,如何把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会展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那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我们的会展业,通过会展来带动整个都江堰的旅游业,来提升和重塑都江堰的发展,我也是带着这个问题参加这个会议,也想通过这个节会的论坛的形式,对这个方面的事情有一个更好的探讨和更好的一个领会,我想简单的表达一个这个观点。

  主持人:下面有请林醒愚。

  林醒愚:节庆即城市,我们想想我们对于一个节庆的认识在多大程度上是通过节庆,我觉得对一个城市一无所知,就像很多人不了解青岛,但是很多人知道青岛啤酒。

  郭长青:参加咱们今天的年会感到很高兴,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刚才那个题目,城市和节庆的发展,我觉得杨道立杨老师,从她的讲话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没有大连的服装节,大连不一定被那么多人知道,我觉得大兴面积很小,通过21年的风风雨雨,通过西瓜节的举办,确实当时最早推出西瓜节的人之一,是咱们国家体育总局的书记,他在大型当区委书记的时候谈到了这么一个理念,现在北京的副市长也是在大兴当过书记,他的理念就是以文化的形象,发展大兴经济,所以大兴在通过西瓜节,慢慢的让大兴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大兴。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我认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像刚才刘先生讲的一样,城市发展带有很强的个性,这个节日,节庆的话应该说有特性在里面,那么节庆在城市发展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觉得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面协调一下两者的关系,早上龙永图就说主题怎么找切入点的东西,我们的节庆也要找准跟城市发展的切入点,能够发展得比较好一点,所以我想就这一点,怎么找切入点,怎么务点实,刚才杨女士谈的开幕式的问题,比如说切入点怎么找?这个不是必答题,谁先讲都可以,大家都可以说的。

  刘魁立:今天不知道哪一位先生在会上讲,没有多少年龄大一点的人。我就觉得我可能年岁最大了,我75了。正因为这样一个年龄的关系,或许怀旧的这样一种情感,也许就比别的人来得要隆重一点,今天大家对节日做了很多的定义,我自己感觉到,可能正像别人所说的,种类很复杂,那么我更多的是关注与我们传统节日,这些传统的节日,它的文化内涵就特别特别的多,应该这样说,它既是一个休闲,但同时它是我们大家把自己的时间拿出来大家坐在一个社会公共的时间里渡过的,这是一个神圣的时间,当然我们有像政治性的节日,当然还有民族传统节日,当然也还有大家特别强调的西瓜节、啤酒节,诸如此类的节日活动,我想节日可能会有两个功能,一个叫做满足自己,就是我心里的节日,节日会给我什么,那么还有一个就是通过节日我展示了自己,这个就是外相的,我想这两个都是节日功能,可是我们常常会用一个功能,比如说外相的来掩盖我们自己内心的,这种满足感,我想这样的一个比例失衡。我自己关注的是这样一些传统的节日,而不是新兴的所谓节日,或者是商家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组织者打造的,而且是为了某种目的向另外的一些人推销的产品。所以我就觉得在我国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这一种传统的或者是文化内涵丰厚的这样一些节日,可能在城市建设的发展当中会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春节,在1912年开始,就被孙中山先生改立的过程中间,基本上不能过了,1927年的时候,居然有许多的当时所有的行政院已经把节日彻底摸掉了,当然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大家也都知道是不准过节的,可是经过了差不多100年以后,人们在心里面就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马上过节过年的气氛就变得特别特别的浓重,这种节日我想它的生命力是会非常非常强的。假如说我们打造的某一个节日,平常三年五年大家还会过吗,还不要说这样的节日,就像新年这样的节日,大家会认真去过吗,我想对于城市来说,这样的活动应该特别的加以关注。海有其它的一些活动,我想像这样一个活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是大家情感认同的一种载体,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所以我就觉得在城市建设当中,城市是什么?城市难道只是居住的场所吗?假设只是把它看作城市是一个居住的场所,那么我们可以找到另外城市去居住,但那不是我的家,比如说我长期住了,我已经把我的心放在一个城市了,这个城市对于我来说是亲近的,城市建设不仅是居所的建设也是场所的建设。

  主持人:谢谢刘先生,因为时间关系,允许底下的代表向台上的嘉宾提两个问题。

  提问:我想问台上的专家,节庆活动怎么样去吸引年轻人,年轻人如果不参加,这个活动就没有未来,这个问题需要专家帮我们解释一下。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们看看哪个专家回答?

  郭长青:刚才谈到节庆活动怎么吸引年轻人,大兴的西瓜节通过21届的举办,我觉得咱们现在的世界500强的工业企业进入大兴大约有70多家,现在有些像那个比较大的奔驰宝马,还有一些中医药、西药的基地都在大兴建设,我觉得这些就是通过你的文化聚人气,我觉得这些都是起到一定的效果,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办西瓜节有这样的体会。

  林醒愚:谢谢,我觉得可能刚才像这个领导的回答,不能让这位朋友满意。我觉得古今中外的节庆,年轻人都是参加主体,除非是重阳节。那么怎么吸引年轻人这也是所有的节庆的承办者都在考虑的问题。中国传统节庆是出现了一些衰落,我觉得这个是毋庸讳言的事情,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开放了,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外面的节日有的悄然、有的大张旗鼓的走进了我们的节庆市场,这些节日为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吸引这么多年轻人参与?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娱乐化的倾向,它的去政策化去严肃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过于讲究尊卑,比如说春节你吃饺子的时候,你要想这个饺子非同小可,谁来包、谁来调馅,现在年轻人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吗?他也不想这个事,所以我们说他们不懂礼教。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会因此就消亡,就像刘先生说的,这是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怎么可以对西方的节日从根本上剥夺了我们对自身的文化思考和认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节日应该很明晰的分开,什么叫什么传统节庆,什么叫新兴节庆,我觉得在座各位更多的研究操办的对象,一定是传统节日没有赞助商,传统节日不需要专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皇帝也不能主办,没有哪一个皇帝哪一个朝代的人说不行,所以我觉得年轻人需要什么呢,娱乐化的元素的注入,这是最重要的,不能一味的强调精神的文明,因为节庆活动,现代的节庆活动就是返祖。

  主持人:好的,时间关系,谢谢大家。

  (对话完毕)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中国节庆产业年会的召开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著名青年钢笔画家藏金龙先生为本届年会创作了钢笔画一幅,以示支持,有请藏金龙先生,接受赠画的是北京界上传媒集团副总裁王俊颖女士,有请。

  (赠画仪式)

  好、非常精美,非常感谢藏先生,谢谢王俊颖女士。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下面我们颁发2008—2009年度“金海豚”大奖。(颁奖仪式)

  2008—2009年度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金海豚”大奖颁奖仪式。 

  2008—2009年年度中国十大创新节庆活动“金海豚”大奖颁奖仪式。  

  2008—2009年度中国十大结亲服务机构“金海豚”大奖颁奖仪式。

  2008—2009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城市“金海豚”大奖颁奖仪式。

  2008—2009年度中国节庆产业年会金海豚大奖各项奖项已花落名家,并实至名归,再一次恭贺获奖单位。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