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君:国际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中心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 11:15  新浪财经
王君:国际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中心问题
  2009年7月23日,由《福布斯》中文版携手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渝中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福布斯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渝中区召开。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新浪财经 梁斌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7月23日,由《福布斯》中文版携手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渝中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福布斯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渝中区召开。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

  王君:通过今天上午一系列的发言,尤其是哈继铭博士,后面的演讲,我觉得是我发言的一个起点。因为主办方要求我讲一讲国际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中心问题。

  国际金融背景,我们目前正处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过程当中。虽然目前的情况是各国经济都在恢复,尤其是中国的经济恢复得比较快,但是这里面存在着很多隐忧。一个就是,我认为中国经济在这次的金融危机当中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本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和亚洲的其他很多国家的银行一样,像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等并没有怎么样,受到资产的影响。因为这些国家的银行业务,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主及。收入的85%以上都是来自于贷款的利息,结构性的融资,衍生工具这样一些新兴创新的产品。目前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水平的阶段。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中国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是,受的影响是非常小,微乎其微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实体经济,来自企业和这些随后波及到的银行。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半年的时间里,大量的发放贷款。在1月份、3月份、6月份这个贷款的规模都是非常惊人的,这样的速度,这样的规模发放的贷款,很难保证质量是优良的。因为大家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发放贷款非常困难,如果能够安全的发出去,安全的收回来,那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以这样快的速度发放,这是可以想象这是超过商业银行的能力,也超过了客观规律。那么这样一些贷款,有些现在人们有理由怀疑他们实际上是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这样本来我们所期待看到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比较正常的一个调整,没有完成。现在像哈继铭博士刚才说的,不管是中国还是亚洲的其他国家,在09年的第二季度以后,经济都发生了快速的反弹迹象,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现在价格上升的速度又是一个让人感到非常忧虑的。哈继铭在结束的时候讲到90年代初这个情景,目前在中国和亚洲新兴市场,有可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一个威胁。但是,除了这个以外,我看到的忧虑,还包括了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大家知道虽然说美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受到了重创,但是我很难相信像花旗银行以及其他的一些商业银行他们经过上百年的努力,积累起来的文化、能力、体系这些东西会在一场金融危机当中就消失干净。除非他们像雷曼兄弟那样彻底倒闭了。而且即使是雷曼兄弟倒闭了,他的专业人才也还留在这个体系当中,所以我看到的危险是这样的,就是这场金融危机过后,当他们一旦重新站立起来,那个时候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和国内市场上,所面对的竞争对手会更加强大。还有就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被迫救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表面上看,好象是他们把银行国有化了,好象是在向政府主导的经济靠近,但是正向我们很喜欢于计划经济的这一套,很容易退回到计划经济的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一样。像美国这样的经济体,其实他们更习惯的还是市场经济,他们要搞社会主义,搞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其实并不容易。他们的主流还是市场经济。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像我们本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还在学习,还在探索,但是由于这场危机来得突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失去了参照物,本来认为是先进的一些东西,一夜之间突然显得不那么先进了。在失去了参照物的情况下,我们自己的探索应该说,也不可能这么快的时间就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所以目前的阶段,我能明显的感到还是一个很让人感到困惑的这样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下,其实是存在很多危险,其中包括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些做法,有可能受到挫折,可能原来对于市场经济曾经有疑虑。对于改革开放有一定保守态度的人,他们其实有了更好的理由反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是我的一些担心。还有就是我们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地,在刺激经济率先走出衰退这个过程当中,付出的这些代价是不是能够换来很好的机制,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要提高消费,因为大家熟悉国内经济的一些争论的人都知道,有些人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中国的高储蓄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不管这个争论是怎样的,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确实看到很多努力,政府很多政策都是为了刺激消费,但是在基本的社会保障,养老体系,医疗保险这样一些,能够让人提振信心的情况下,刺激消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同时,如果说美国人在多年的高消费、低储蓄的情况下,现在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逐渐的提高储蓄率,减少浪费行为,过渡的消费。这应该是积极的迹象。但相比之下,如果让我们也像美国人那样过渡的消费,过渡的包装,比如说不必要的包装物等等这样一些过渡的耗费能源,在我看来这对于中国的前景和世界的前景来说,都有可能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一个具有灾难性的倾向。

  而且一个近期的,很现实的一个结果,就是当美国人提高了储蓄率和减少了消费的时候,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实际上来自国外的需求,也在下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回到今天会议的主题上来,关于打造金融中心,我自己在来之前,其实心里面存着几分疑虑,因为我其实不是这个问题,最好的演讲者,我也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不断的听到关于建立金融中心的议论,也特别注意到,上海在关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我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实际上加深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疑虑,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金融中心,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卢森堡,这样一些国际金融中心似乎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对于我们经常讨论的国际金融中心,国内金融中心,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这样一些概念,我到现在并没有看到真正完整的论述,他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能够干什么?他们能够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福利水平,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这个问题仍然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

  第二个是为什么要建立金融中心?这个和金融中心是什么有密切的关系。建立的金融中心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从现在的阐述来看,这些目的有可能也会达到。反过来即使是建立了,现在所陈述的一些指标,所衡量的金融中心,有可能金融根本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什么是金融的根本作用呢?其实无非是能够把储蓄分配到,有生产力的,能够创造回报到行业企业和个人。这是从供给方面来说的,从需求方面来说实际上是让那些有需求,能够创造经济收入的这样的企业和家庭,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获得融资服务。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甚至有一种隐忧,那就是现在有关于金融中心的努力,有可能和这样一个根本的目的,有可能是背道而驰,甚至有可能会抵消的。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在全国几乎是无一例外的,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就是在金融机构,由国家主导的情况下,金融的资源,储蓄的资源还是被大多的分配给那些国有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认为是安全的,大型的民营企业。而那些微型的,小型的企业,城市的和农村的包括在内,以及农户他们仍然在受到融资难的困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理由怀疑建立以城市为核心的,这样的所谓的金融中心,究竟会对农村的金融微小企业的融资产生什么样有利的影响。这点我觉得也是关于金融中心的倡导者们特别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怎么办呢?除了重新审视关于金融中心的战略以外,关于这个战略大家可以想象出来,它面临哪些困难,即使是建立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在两个距离相近的城市像重庆和成都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条件,能够胜出,以及有什么必要大量的投入。有一些非常现实的可以做的事儿,比方说重新的研究和分析,对于金融的需求和供给,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而不是推动金融中心的建立。推动金融中心的建立,还有一个危险,就是使政府成为金融机构的人质,在这点上,从上海开始,全国凡是有志于建立金融中心的这样的城市,我们知道南京、西安、沈阳、深圳、广州、北京,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些省份,即使是在中西部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他们为了吸引来自外地的金融机构和国内的大型的金融机构,到本地落户,不惜出台非常慷慨的财政税收政策。其中包括补贴这些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减免所得税等等这样一些政策。帮助这些金融机构补贴资本金。每当我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心里面都是非常震惊的,因为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些金融机构其实并不需要这样的补贴,在座的就有金融机构的代表他们也许自己就可以证明,给高管人员的所得税的减免,在他们做出到底在哪里落户。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他们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我个人的判断这个作用非常有限的。在浪费了财政资源的情况下,效果有可能是微乎其微的。而同样规模的资源如果用于促进农村和微小企业融资方面,有可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效果。

  还有一个就是地方政府,现在如何能够让现有的金融机构真正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来促进农村金融和小企业融资真正的发挥作用。在这方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各地政府承担的所有者需要重新梳理。现在为了实现目的把本地的金融机构,都视作自己可以支配的金融机构,政府把自己摆在了所有者的角度,对他们发好司令。与此同时,也把风险摆在了自己头上。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政府应该适当退出来,同时适当建立以地方为基础的监管部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