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苗立杰:再创新前提是企业需要有一定研究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 14:53  新浪财经
苗立杰:再创新前提是企业需要有一定研究能力
  2009年7月11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论坛。以上为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副总苗立杰。(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7月11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论坛。以上为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副总苗立杰。

  苗立杰:

  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评委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很高兴今天上午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听到了从危机谈到了机遇,上午谈到了新能源,也感谢辜主席刚才介绍了三峡模式,我们想借这个机会,把我们集团半个世纪历程说一下,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发电设备的历史,实际上也是创新发展的过程。

  从51年到60年建立哈尔滨三大动力,引进前苏联的技术,最开始就是引进技术。156项当中的6项建成哈电集团。十年建设,我们一直搞了十万千瓦的火电,水电第一个北京官厅八千千瓦的水电开始起步。从61年到80年,20年迫于当时的情况就是自力更生发展期,这时候的技术在前苏联技术之上,搞了20年的火电,搞了刘家峡30万的火电等。

  在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改革开放了,我们走出国门一看,国外已经是30万、60万吨机组,我们还是20万,所以说我们又一次引进技术,当然这次转向了西方,我们从美国引进了两大技术,又经过20年,81年到2000年,我们管它叫做引进技术,当时不叫再创新,当时我们叫做优化提高期,进行了提高,60改成50,进行了很多很好的改进。到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很自豪地说,我们博采众长,优化之后,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已经完全占领了中国市场。作为中国主力机组主要电站都是我们的设备,哈尔滨占了三分之一多。外国公司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不是说是一种保护,已经是国际化的市场,全世界的公司都来中国,都是国际招标的,招到这个时候,外国人已经不来了,我们和你们已经没法竞争了,因为大家都掌握技术的前提情况下,我们没有说我们比人家高明什么,都掌握的情况下,我们的成本就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在这么好的情况下,很遗憾的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环保上来了,资源短缺上来了,必须要有更环保的、更高效的机组,我们不得不又一次引进国外的技术。所以说这里面有一部分隐含了大家都在讲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有一部分是这样,在这里我们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不足的地方,都把它说一下,让大家借鉴。这个时候我们又一次引进技术,现在已经搞到了更高参数到60万,搞了单机容量一百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但是这一次我们痛定思痛,因为在2000年以前的引进都是国家技术经济,国家花得钱,后面就变成我们企业自己花钱,我们痛定思痛就总结经验,我们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地方。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刚才讲到三峡,最主要的就是引进技术销售技术再创新,要想做好这几种创新,上午也讲到制度、管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分成三种,作为企业来讲,我们不敢谈原始创新,我们更多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有一定的集成的创新,我们集团的发展的技术路线,我们就叫做引进消化、自主研发,这是两条腿,博采众长创新跨越,跨越指的是后发优势。今天下来之后,我们现在稍微有了一点变化,把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换了一下位置,因为我们二十一世纪这次引进之后,我们企业发展过程到现在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壮年成熟发展期,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三峡成功了,实际上从58年开始搞三峡,搞了许多前期的研究,等到九十年代上三峡的时候,应该说自己也是有相当的实力的,当然在当时的国际来说,我们承认还是有差距的,当时和国外谈的时候,最后真正要核心技术的时候都不给,他怕我们真正拿到核心技术,比如说像燃气轮机的技术,如果中国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市场他们就没了,30、60万他们已经吃过这个亏了,后来怎么给的呢?我们谈下来之后,到了我们厂,看了我们的设计,看了我们的工作之后,最后他们同意,如果我们合作起来,继续生产三峡的机组,生产完了之后,这套核心技术哈电人完全能够自己搞出来,还不如现在给了。当我们引进技术的时候,我们和国外谈判的时候,一定不能是一个小学生,谈不下来,价格也不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前提,一定是自己也有一定研究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基础,这样才能做得更好,事实也是这样子,后来我们合作了之后,我们派了我们最好的队伍,三峡当时有一个问题,机组能够达到,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个机组到了某一个速度会有一定的震动,国外人讲不会的,我们保证没问题,我们没办法就同意了。结果最后在试验的时候,在试验台恰恰出现了这个问题,外国人也没能解决。我们后来的技术,三峡右岸再招标的时候,我们完全用我们的技术拿出一套,我们告诉他,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外国人后来也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他们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三峡最后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同台对比,为了搞国际公平,不是在中国,在国际上第三方,我们拿到了洛桑工学院在洛桑同台对比,对比的结果,我们和他们的非常接近,某些方面还要好一些,比原来三峡左岸的技术要好得多,这是试验阶段。最后装上之后,三峡26台机组,现在运行最好的机组是哈电自主创新第26台机组,这么大的机组,转起来,把硬币放上去之后立起来不倒,这一个故事也说明了自主创新我们已经到了这个程度。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水电上来了,今天也讲到了新能源,我们觉得创新有很多的方面,有一般的创新,也有顶尖的创新,我们认为在工作当中所有的工作,只要你是和以前不一样的,比以前有进步的,都应该是创新,应该是全员,全过程的,全流程的创新,但是你真正要搞一个绝对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创新是很难很难的。另外也选一选方向,也许我们在这个领域,这个方向和国外,比如大家都在谈新能源,我们集团交换了一下位置,到现在我们可以做一定的集成创新,除了三峡的过程之外,我想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大家很感兴趣新能源里边的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很多,目前真正能够一两年大规模生产还是风电在前面,风电走在集成创新甚至某种程度上原创创新在里面。为什么?并不是哈电积累的时间,人家也是百年老店,在这个领域世界风电的高手都不是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高手,GE公司和西门子公司这个行业的高手他们刚刚重视风电,以前大家都不重视,真正搞风电应该说是二流的公司。我们和他们在这个领域相比,应该说在同样的条件下,而在这个领域里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并不落后。所以说,选创新的时候,这是一点。

  今天举了很多好的例子,下一个很好的案例可能是比亚迪,这种危机,这种新能源,这种电动汽车可能是给了他一个机遇。包括三峡模式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这种机遇的抓住,都是由于前几年一定是做了一定的工作现在才能抓住的,要不然这种机遇也不会落到你头上,无论是从58年开始搞三峡,还是比亚迪已经搞了几年电动车了,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集团是这样子,建体系、换机制、投资金、揽人才、出成果。体系,从制度创新、发展创新来说,但是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我们是不健全的,哈电集团和国外大集团相比,一是制造技术层,它是面向产品的,另外就是研发层,它是需要搞五年以上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基础技术层。它要承担着十年以后的产品。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东西,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我们最缺陷实际上最上面这一层基础研究,中国的公司多少年来的体制和国外不一样,国外GE公司,R&D和中科院和高校的水平没什么水平,甚至可能还要高一点,中国的企业不具备。企业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还不够或者还乏力,现在确实是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中央提出来的产学研的结合,我们是把更基础、更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利用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共同弥补不足,这样才能把体系建上去。特别是在科技人员上,必须要有机制。投资金就是研发经费的事情,没有钱,机制变了,才能把钱投进去,研发经费已经超过5%了,5%并不多,不是的,我们是一个装备制造业,特别是电气、机械装备制造业,我们投15、6亿的研发经费,确实是很难很难的事情,现在已经到了,这样才能真正揽来人才,我们企业技术中心统领有国家的发电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我们有博士后工作站,我们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国家的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体系促成我们保住人才,不容易,在北京不一样,在哈尔滨怎么样留住人都是一个问题。由于这些连起来,最后才能保证出成果出效益,这几年国家的拉动,形势很好,现在又遇上这么一个事情,而且我们电力也在趋缓,怎么办,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今天的主题,抓住另外一个机遇自主创新,要不然我们实际上也是很难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