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辜胜阻:企业创新是应对危机的战略基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 14:22  新浪财经
辜胜阻:企业创新是应对危机的战略基点
  2009年7月11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论坛。以上为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7月11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论坛。以上为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

  辜胜阻: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企业创新是应对危机的战略基点。

  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次TOP100评价主要是针对自主创新战略进行的。自主创新战略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克服当前经济危机,上午有很多专家都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自主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很多学者都提出,新能源产业会不会是继蒸汽、电力以及计算机之后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主创新对新兴产业的推动。自主创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技术创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例如,上个世纪石油危机爆发之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迫使很多国家进行节能技术的创新,力争使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主创新对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要素推动、投资驱动阶段,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进而真正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此外,自主创新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从克服经济危机的具体途径来看,技术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调查显示,美国的绿色技术岗位招聘人数从2007年以来已经增加了31%。虽然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造成大量失业,但是绿色产业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预计到2010年,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将提供580万个就业岗位,到2020年将提供近七百万个岗位。研究表明,美国的宽带基础设施每投入50亿美元,短期内就能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从长期来看,美国宽带网普及率每提高10%,就会创造两百多万个就业机会。所以,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和IT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勃兴,这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两千美元的时候,是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日本、韩国和芬兰在跨过这个门槛后都是通过创新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的,相反拉丁美洲的国家、亚洲一些国家,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创新,所以GDP达到了两千美元以后,就一直维持在两千至三千美元。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三千美元,在进入重要转型期以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转危为机的关键也是发展模式转型。我国内需与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2008年出口依存度为32.5%,外贸依存度接近60%。研究表明,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革开放以来至本世纪初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7%-20%,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很大。我国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企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全球价值链受制于人,利润微薄。例如,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而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三资”企业实现的。同时,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数控机床的70%,医疗装备的95%依赖进口。此外,很多产业出现“空芯心化”,例如计算机售价的30%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平均利润率只有5%,如果芯片和操作系统自己能够开发,利润率将达到40%。由于自主开发能力弱,生产的每部手机售价的20%,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每生产一台DVD需要交纳外国专利费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只能赚到1美元的利润。我国每年出口大约150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产品,被外商贴牌销售后,其销售额估计至少3万亿美元。当前“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高速增长要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转变,由“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和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要向“资源利用高效、创新能力强盛、生态环境友好、质量安全可靠、劳动关系融洽和回报社会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关键要靠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

  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五次长波周期,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呈正相关。第一次长波是纺织和蒸汽机时代,第二次长波是蒸汽机和钢铁时代,第三次长波是电力化学和重化工业时代,第四次长波是汽车和电子计算机,第五次是美国人发动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时代,而次贷危机宣告了第五次经济长波周期进入了衰退。所以,短期救经济要靠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复苏甚至繁荣则要期待技术创新。历史上,发达国家往往利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复苏。1992年美国经济见底以后,克林顿政府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于1993年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使军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民用化和产业化,从而产生了第五次长波。美国即将走完的第五次技术革命以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宣告终结。1929年大危机后,美国经济倒退了近30年,但是后来通过技术创新,只用了八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恢复。所以创新是使经济摆脱危机最重要的举措。

  从政策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往往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加强创新的战略地位来应对危机。例如,美国在大萧条以后,于40年代制定“曼哈顿计划”,70年代在石油危机后提出“星球大战计划”,90年代经济危机后制定“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盟在石油危机后,制定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在石油危机后确立“技术立国”,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后又提出“科学技术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韩国更是在90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将“出口立国”战略转变为“科技立国”战略。

  回顾历史,危机倒逼企业创新进而摆脱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杜邦公司,在上世纪经济危机中,通过创新占据全球化学工业的领军地位。三星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痛定思痛,将10个非核心事业全部出售,全力研发自主数字技术产品,并在2003年一举超过索尼,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信息公司。日本在石油危机以后,大力开发具有节油功能的新型汽车,结果成功占领全球市场,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危机是机遇,其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不仅会推动企业通过创新摆脱危机,而且也会推动国家通过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美国当前经济刺激方案当中,奥巴马为应对危机,将1200亿美元投向科技领域,美国GDP的3%投资于科学研究和企业创新,成倍增加科研机构经费,并鼓励民间参与科技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强度和力度,试图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培育领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以继续保持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的地位。新能源能不能引导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学界有很多的讨论。

  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也是俯拾即是,为应对当前危机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比如说,哈电集团对三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被誉为“三峡模式”。三峡水电站建设初期,所有设备都依靠进口,但同时合同也附加了三个条件,即外国投标者必须同中国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人员;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中国制造。哈电集团便充分抓住这次机会,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到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到企业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从分包商向承包商转变,从幕后走向前台的身份转变,也完全实现了我国大型发电机组国产化的梦想。“三峡模式”是引进消化再创新最经典的模式。另外,海尔集团通过集成创新模式,先后推出市场有影响力的设计是两百余项,累积实现专利八千多项,还有1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参与,在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再如,太爱肽集团是典型的原始创新模式。原始创新是“高风险,高难度,高成本”。成本比较低比较快的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建三峡的时候如果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进行国产化是不可以想像,可能今天都建不了三峡。TOP100中的研祥是深圳的企业,今年累积增长达到150%以上,科研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科研投入占营业额的12%,也有170多项专利。浙江民营企业有一个“四千精神”,过去是靠勤劳打拼,“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从而创造了浙商历史上的辉煌。今天,他们在应对危机过程当中,“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提出了“以科技保生存,以创新促发展”的自救良策。

  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尽管整个国家的创新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一些局部地区还是有非常典型的案例,比如说深圳,高技术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工业产值的50%,半壁河山,排在全国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全市高技术产值的57%,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是3.67%,超过了发达国家。深圳自主创新的经验是:市场主导自主创新的方向,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高技术产业成为自主创新的载体,政府当好自主创新的场地维护员,移民文化催生自主创新的氛围,良好的体制成为自主创新活力之源。硅谷之所以成为创新的经典模式,关键在于不同移民文化的相互交融,深圳同样如此。区别于其他地区科技资源与企业相隔离的现象,深圳自主创新在体制上是非常好的,四个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研发来自企业,90%专利由企业申请。

  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不同的创新瓶颈。具体来讲,国企存在的问题是动力不足,技术创新体制不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强;而民企存在的问题是资源不够、员工素质不高、融资渠道狭窄、自身研发力量弱,主要以机会和低廉劳动力成本为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讲,整个创新体系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企业本应是创新的主体,但现实中存在乏力的现象;政府本应是自主创新的主导,但现实中存在缺位的现象;大学和科研院所本应是自主创新的源头,但是现实中存在错位的现象,社会中介组织本应是自主创新的桥梁,但现实中存在断层的局面。所以,在推进创新战略过程当中,要切实防止几种误区:创新不是完全排斥引进,不是一切从头再来,也不是全靠自己自力更生,更不是一概反对模仿。

  在企业创新问题方面,我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有四种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二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三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四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要解决这四个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六项对策: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愿意创新。二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让企业敢于创新。三是健全创新合作机制,让企业善于创新。四是重构金融服务体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五是实施国家区域创新战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六是坚持“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的方针,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美国硅谷的成功离不开纳斯达克创业板的贡献,当前我们有大量储蓄存款和两万亿的外汇储备,要把大量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我们现在也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发展创业板和风险投资,特别是天使投资。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让有“闲钱”的富人参与高科技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因为这种闲钱抗风险的能力是最强的,可以适应高技术产业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离开金融体制的创新,我们企业创新是很难的。现在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怎么变成“企业行为”,需求我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最后我对今天的演讲做一个小结并谈一点自己的思考。一是经济繁荣周期与技术创新的周期呈正相关,实现经济繁荣要期待技术创新。举国上下都在思考怎么样应对危机,而应对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有效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二是谁把握科技发展方向,谁就能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新能源能否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这是值得理论界关注的课题。三是经济危机会倒逼企业通过创新走出危机。危机能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进而迫使企业创新,很多国际上的例子说明这一点。四是政府要营造环境,使企业想创新、会创新、敢创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环境是融资环境。要重视鼓励人民创业。创业和创新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例如硅谷人员为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而创业,创业过程中为提高产品竞争力而努力创新。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政府需要在金融方面给创业和创新以大力的支持。五是创新是一种习惯,比如航天集团因为无法引进只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从而形成了今天航天集团自主创新的优良习惯。相反,当引进成为一种习惯后,自主创新就很难。最后我们在技术上能否摆脱高度依赖引进的状况,也需要一种文化,创新需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