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中国CFO年会 > 正文
2009年7月9日-11日,由《首席财务官》杂志举办的2009CFO年会在北京华彬庄园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会议,以上为凯雷投资亚洲成长基金董事总经理赵宁。
赵宁: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对投资的策略,也感谢CFO和长江商学院的田茂永同学的邀请。我主要讲几个话题:第一个是金融危机之后的私募股权PE投资的趋势。第二个是一些在投资的时候经常碰到的比较实用有关财务的问题。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凯雷亚洲基金;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5个我们投资过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PE投资在金融危机之后收缩了很多,基本上只剩下20%、30%的规模,第二季度有一点增长,但还是比较低迷的环境,但最近一两个月突然之间大家可能又对投资有比较大的冲动,所以现在很多项目都在启动或者在完成的过程中。自从金融危机之后PE投资更加偏于理性了,对于行业的选择也不像07年、08年初的时候那么的冲动,选不太适合PE投资的一些行业,我想大家现在谈的比较多或者执行的比较多的项目,是一些抗周期和有一些新概念的行业,比如说健康、医疗、教育、中低端消费品行业,另外是国家鼓励的,比如说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还有我们现在开始看一些价格比较对低估的资源类行业,比如说金融危机之前矿业非常风靡,那时候估值非常高,现在很多企业也被套进去了,而现在低迷时期价格非常合理,所以这也是我们在看的行业之一,另外还包括社会与基础建设,国内的道路、铁路、桥梁等行业。
我们的基金规模比较大,所以我们有比较大的营业规模,看一些抗风险力比较强的行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有一个是环保节能的,还有一个是中低端消费品跟旅游相关的,另外是新材料跟资源、矿类有关的。
另外有一些行业曾经是在金融危机前大家比较追捧的行业现在融资比较困难,包括低附加值制造业行业和加工行业,还有出口导向型没有自己品牌的行业。另外在国家提供巨大的信贷之前有一些重资产企业,大家觉得以后融资有一些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所以基金比较谨慎的投入,因为股权投资进去之后没有租赁、银行、信托公司的财务杠杆,所以风险比较大。另外造船业这种行业,以前业务都是非常好,但现在突然碰到金融危机,我们看到基本上造船业上半年比去年降了70、80%,今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订单。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传统行业,包括一些高科技、软件行业,电信增值业务或者新媒体业务,这些业务竞争也非常激烈,其实并不是说那么高科技,更趋向于传统的业务,所以这种行业大家也不是比较看好,因为就算他上市以后估值也不是特别高。
第二我想谈一下二级市场的问题,这个PPT其实有几个月了,二级市场其实在这几个月内有非常大的改观,首先看一下海外的上市公司的企业,包括纳斯达克或香港的上市公司,PE只有几倍,这个现象非常奇怪,肯定是不能持续的,所以很多PE投资者改变了策略,并不去投没上市的公司了,当时有一个市场的窗口可以做非常好的投资,这些企业在前几个月股价都翻了2、3倍,不幸的是很多基金在操作的时间段上就没赶上,有几个案例投进去了,可是大部分没成交股价就已经很高了,所以就没法做了,所以大家又回到看未上市公司的阶段了。
另外海外公司在将近一年没有什么动静之后现在又变得非常活跃,但海外IPO,机构投资者对IPO的本质还是很有选择性的,比如说非常大的企业或者有概念的企业,包括消费或者快速成长的企业,才能有机会在海外做一个大的、成功的上市。这里有几个案例,五粮液,这个融资额比较大,利润也有5、6个亿;中旺,利润有4亿美金,中旺的老板现在变成了现在中国的首富,因为他做的是中国交通的铝型材;另外一个是霸王,这是消费类的概念,他是中药洗头水最好的;另外是361度;另外还有做水处理设备的;最后是中国做矿渣回收循环的企业。
总体来说,在海外上市利润还是要做到3000万以上才可以,另外说一下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一个是珠海太阳能,两个月前我到这家公司,开盘价1港币,做太阳能薄膜的幕墙,上市以后因为公司业绩比较好,所以股价也很快涨到了4块港币左右,这算是做的比较不错的;另外是一个中国第四大的空调企业志高,我们在跟他谈的时候比较好,他说他前年的利润非常好,3亿,但去年并不是很好,只有1个亿,而今年可能又会回到3个亿的利润,其实他不应该按这个时间来上市,但他现金还是比较充裕的,老板也不想再等了,另外是为了做一些员工的股权激励,估计在现在的情况下还是有人愿意买的。另外是去一些小板上市,作为投资公司不太鼓励企业这样上市,我们还是认为如果公司要上市的话还是要做一个正规的上市,找正规的审计师、律师,不要为了上市而上市,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给公司带来成本和麻烦的一些事情。
下面谈一下最近的A股市场,因为大家知道海外的这些私募基金,包括像凯雷、黑石等,基本上是两头的模式,资金在海外,上市也在海外,这个模式是从私募行业到中国开始一直到06、07年的比较普遍的模式,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第一在海外上市便利,周期短、企业的再融资比较方便,另外外汇和税收不是一个问题,中国A股市场当时也不是很正规,不是很市场化的一个市场,但最近情况也有些改变,有些是因为政策原因、有些是因为市场原因,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在中国A股上市或者做退出,因为中国A股的市盈率比较高,海外的市盈率10倍、20倍就很了不得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大的压缩,可是在国内市盈率可能达到30多倍,估值高、又能融到资金,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大家也知道很多企业不能通过正规的审计方法到海外上市,比如说OTCB借壳上市的公司通过一些代持方法来做,可是作为正规的IPO,这种方法是很难拿到大律师行的投资意见书的,所以我们公司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如果重组不出去的话,就鼓励他在A股上市。
在公司创始人方面,国内很多企业是做消费品的,他希望他的股民也用他的产品,所以如果到海外上市会导致中国消费者没法购买他的股票,所以一些做餐饮的都希望在中国上市,这样又可以由消费者又可以由追捧他的股民。所以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后又把这个架构拆散回到中国上市。
下面谈一些投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第一是看公司财务方面,好象一些比较大、比较成规模的公司还是比较很好的财务预算系统,营业目标和预算都是老板一拍脑袋做的,这一类现象我们见到的还是有不少。然后一般的公司对销售和成本预估基本上看的还是太乐观了。另外税金这方面都没怎么交足,我们在做审计的时候总是会发现这个那个,最普遍漏缺的,就算公司的营业税、增值税都交足了,一般公司的比如说社保基金这类都没有交足,这样的话在海外上市是通不过的。
另外比如我们投资一些连锁餐饮企业,他们原来是做个体户形式,然后通过贷款给员工开店这种形式,这样的形式如果做成正规的公司、做直营店,如果房子是通过小业主租的,肯定没有发票,这样对房租成本评估无辜的会增加17%税。另外我们还看到有一些做假账的公司,做假账的方法大家作为CFO我想大家都比较了解,比如说有些通过增加应收帐款增加营业额了,然后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有些资金就流出了,还有一些干脆在帐上包括银行的存款单都是假的,这些情况在某一些地区是很普遍的,包括很多上市公司都被暴露出来是假账,作为PE投资公司对这方面也是非常小心的。
有的对助协议是一年或者两年的情况,这样会有一些压力,因为有些广告不会产生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公司做预算的时候一定要把长期的投资充分考虑进去,这样大家又能把交易完成,又能使公司长期发展。
对于公司的管理层和老总必须对财务指标有一定的了解,不能以拍脑袋的方式去做,对公司的财务模型和预算一定要有很细的了解,这样公司的报表才能通过审计和考验。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企业和我们企业投资的案例,我想凯雷应该是做私募基金是全球做的最大的,有900亿美金,也是最全球化的一个私募投资基金,在过去20多年来基本上关注几个投资的方向,在欧美主要是做的大额控股型的和战略性投资,第二个是创业增长基金,第三个是房地产,最后还有杠杆融资。然后亚洲这边基本上有4个基金,第一个是我工作的基金,属于亚洲增长基金,这个基金在中国做了差不多也有10年了,上个月刚刚交出了我们10.4亿美金,希望这新的10.4亿美金有新的机会。还有一个基金是亚洲基金,他们是做一些比较大的收购或者比较大的少数股权投资,他们的投资额基本上是1亿美金以上的项目。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日本基金和房地产基金在亚洲。
亚洲增长基金是在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做投资,有6个办事处和专业投资团队,关注的包括中国的城市化和有消费能力消费群体的出现,包括具有国际地位的企业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扩展,另外包括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包括医疗、新能源等企业。我们目标的公司一般都是在行业里比较领先的,公司营业额一般都是几个亿,利润超过比如说8000万1个亿以上的。目标行业包括消费、服务、产品、零售、传媒、制造业、能源、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医疗保健、娱乐、媒体等等。
我们投资的案例,这是到目前为止部分的一些投资企业,包括做服装的,包括做餐饮连锁的,包括教育的、新能源的、环保的、医疗的、品牌教育、服装、媒体、机械装备,这类企业比较多。
其实一些国际化的基金对公司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并不光只是提供一些资金,可以提供给企业在资本市场或者消费市场上的一些认知度,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或者消费者,或者甚至一些高管人才,都会因为某家民营企业吸引了一个比较著名的私募基金,他们会迎风而来,对这个企业产生很大的兴趣。包括上市,也是我们比较专业的一些技能。包括企业董事会和高管团队,还有一些管理水平、效率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能给大家的帮助。另外我们还要关注长期价值,我们并不是投了一两年就退出,很多公司上市以后,包括金融危机之后股价跌了很多,我们没有去抛售,我们反而又在市场上收购了他们的股份,现在股价上涨了很多,这就是我们长期投资的理念。
下面跟大家分享5个投资的案例:
第一个是四川红华,红华在全球已经是第二大石油钻机的生产商,我们是在06、07年初做的一个投资,投资之后我们对红华做了很大的帮助,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改为民营企业,因为一些体制不是很完善,我们也把自己的经验应用到这家公司做了一些改善,当时他跟自己的一个客户有一些矛盾,在瑞士的客户,这个客户老板是72岁的犹太人,非常难打交道,我们和他做了很多沟通,把这个事情解决了,最后的解决办法使这个公司变成了红华18%的策略投资者,一起把这家公司做上市,这家公司是08年3月份上的。
第二个是特步,大家知道特步是福建这边做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的企业,我们在他上市之前投了3000万美金,不管从上市还是对海外的拓展都对公司有比较大的帮助,这家公司在去年4月份成功在香港上市。
第三个项目,当时我们作为唯一的国际化的投资商也给公司带来了一些价值,包括介绍一些投资对象、包括跟房地产基金的互动,其中我们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上市时帮他们请了经销商,最后在上市之前的两星期和分众做了一个合并,大家知道这个已经很清楚了,分众在最鼎盛的时候,市值有几十亿美金,包括所有的投资商、所有公司的高管和创始人在这两个公司中都赚了很多钱。
第四个项目是关于教育的,是日语的培训,在中国做的最大的一个机构,他现在也多元化发展,包括对外界的汉语培训和少儿的教育,我们基本上跟这家公司做了很多PR,包括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和招生,另外我们也在全国20几个城市拓展了新的学校,因为这家公司帐目很麻烦,之前因为他都是现金帐,在国外上市要做成美国会计准则非常非常麻烦,我们也帮他找了三任的首席财务官,只是最近才把帐搞定,我想如果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民营企业公司可能不会有动力或者有能力把这个公司做成这么正规的企业。另外我们也帮他开拓了很多海外市场,包括我们跟自己日本的团队做了一些日本的公关工作和客户的拓展。
还有一个案例是携程,这是我们很早时投的一个企业,这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投的一个公司,当时给他投了800万美金,成为他最大的股东,到03年上市这三年是非常艰苦的时代,那时他们一直在亏钱,然后我们帮公司一起做长期的投资战略,以提升技术为重点转向以重视客户为重点,现在在上海2000多个客户中心都是我们一起帮他规划的。现在公司市值我估计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20亿美金,现在估值应该是现在市盈率的40倍,这是现在非常受投资者追捧的一个企业。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我的联系方式在上面(PPT),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