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业学大庆”:一面始终高扬的旗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8日 11:21  人民网

  编者的话

  在历史长河中,六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六十年也许是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段。这六十年中,新中国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贫弱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

  六十年中,许多人起伏沉浮,成就精彩人生;六十年中,许多事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工人日报《社会周刊》推出“六十年来人和事”——“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报道”,以飨读者。第一期推出关于大庆油田的报道。

  1964年初,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号召:“工业学大庆”。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这面工业战线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愈加鲜艳。

  大庆油田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传奇。从她诞生开始,就从物质上、精神上给共和国工业不断提供着崛起、振奋的力量:

  ——她的发现,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贫油”的论断;

  ——她的开发,使新中国原油实现自给,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由她的实践而引发的“工业学大庆”运动,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

  ……

  而今,面临世界能源紧张局势,大庆油田展开了“高科技新会战”,向国家承诺年产原油4000万吨稳产10年以上。

  2009年6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大庆考察时再次对大庆油田给以充分肯定:“50年来,以铁人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大庆油田创业者,怀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远大胸怀,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业绩,生产了大量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石油产品;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

  据统计,50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等1.7万亿元,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59年9月26日,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松嫩平原上的“松基三井”首次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诞生。

  当时,在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是贫油国家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勘探发现大庆油田,无疑大长了民族自信心。

  而且,大庆油田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探明了油田面积和储量,而苏联最大的、勘探速度最快的大油田——罗马什金油田用了3年多时间才大致了解了油田面积。

  用“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话说叫“跨过洋人头”。1960年2月,中央决定开发大庆油田。

  由此,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会战之初,4万多由石油工人、科技人员、转业官兵等组成的会战大军,一下子从祖国四面八方涌到“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大庆。

  那时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会战大军生产和生活都遇到极大困难。

  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著名的口号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喊出的。

  在睡觉、过冬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他们自己动手挖土打夯建“干打垒”;

  在每天一个人只有五两粮食的情况下,他们自己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发展农副业生产。

  没有运输设备,他们靠人拉肩扛把60多吨的钻井设备搬到井场;

  没有水无法开钻,他们到河里凿冰取水,用桶拎、用盆端;

  没有搅拌机,为了提高泥浆比重制服井喷,他们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

  他们一心要为新中国“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就这样,仅用3年多时间,就拿下了这个大油田,使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资料显示,1959年底时,我国石油产品销售量为504.9万吨,其中自产的仅205万吨,自给率为40.6%。

  1963年,我国原油年产量达到647.8万吨,其中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为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67.8%。

  1963年12月3日,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告:“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没有大庆油田,国际石油领域就没有中国的位置。”1998年8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大庆视察时曾这么说。

  “工业学大庆”——毛主席亲手树的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庆石油会战就获得了成功,给新中国石油工业乃至基础极其薄弱的新中国工业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鼓舞。

  1964年1月25日,《人民日报》以一版头条通栏刊出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工业学大庆”。

  “工业学大庆”运动便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周恩来总理把大庆经验概括为:大庆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是具体运用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大庆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命和勤俭建国的原则,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

  “那个时侯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大庆是毛主席亲手树起的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现在,上了年纪的人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

  那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了新中国工业企业的价值追求,大庆石油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四个一样”(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等优良作风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等管理经验在我国工业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庆式企业”,从而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1966年,大庆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1976年,大庆原油产量登上了5000万吨台阶,跨入世界十大油田行列。

  此后,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一直稳定了27年,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百年油田”续写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群众运动”式的学大庆局面没有了,但是,大庆油田依然是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诸多领域的典范。

  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大庆人,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决心,攻克了一个个油田开发中的世界级难题,使进入高含水后期的大庆油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持续高产稳产。

  矿产资源开采的客观规律注定了油田产量不可能无期限“居高不下”。

  人们不禁要问“已经开发半个世纪之久的大庆油田还能坚持多久?”、“大庆会不会油尽城衰?”

  对此,大庆人未雨绸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任务,并围绕这一战略任务,制定了全面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工程技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科技创新“五大基地”规划。

  为确保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去年,大庆人再次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展开了“高科技新会战”,在油田原油产量递减的严峻形势下,提出了年产原油4000万吨稳产10年以上的目标。

  “大庆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6月26日在大庆油田考察时强调,“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努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工业学大庆”——旗帜依然鲜艳!

  【背景链接】

  大庆油田:一路辉煌50年

  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50年来,大庆油田支撑起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

  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油田会战,也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有了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工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原油生产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每年原油产量只有几十万吨,2008年,中国原油生产量达到1.89亿吨。

  目前,中国不仅拥有大庆、 胜利、 大港、克拉玛依等大型油气田,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炼化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有大庆油田这一中国石油化工工业“长子”的汗马功劳。大庆油田是中国工业战线的骄敖,“工业学大庆”,也成为中国能源战略和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剂。(郭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