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郑超愚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19:55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郑超愚演讲
  2009年7月4日,2009中国经济论坛“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与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对话”在北京金茂威斯汀酒店举行。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郑超愚。(资料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7月4日,2009中国经济论坛“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与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对话”在北京金茂威斯汀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郑超愚。

  郑超愚:

  能得奖非常激动,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搞研究的,好好读书,好好教书,将来好好做研究,也感谢各位长辈和经济学家鼓励。

  获奖的这些人非常荣幸生在这个时代,非常荣幸研究中国经济学,如果自己能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的一分子也是我们将来努力所在。

  按照论坛安排,结合应自己的论文做一个发言。我的论文是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经验与理论基础,这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和改革开放30年以后做的一些思考。具体内容分几个问题,一是中国宏观经济碰到的问题,二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性质,三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四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展望,将来次贷危机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我讲更多的是理论假设。

  第一个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

  一是中国经济30年持续增长10%。

  二是中国经济的稳定性。08年咱们国家发生次贷危机,中国宏观经济是非均衡的,不可持续的,不可稳定的,需要政策出手,避免恶性的循环。

  三是中国经济和外国经济耦合性,06年之后美国经济走下坡路,世界经济不怎么样,但是中国经济没有受什么影响。这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有关系的。中国宏观经济自由的发展下去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所以希望宏观经济的政策介入。

  具体的内容是中国宏观经济可持续性,07年13%,08年是8%,今年是确保9%。我接触经济学比较晚,85年才开始,80年代初期的时候,邓小平提出未来20年翻两番目标的时候,大家有些怀疑,90年代的时候受到治理整顿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掉到3.9%,大家也会有怀疑,98年的时候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又到8%、7%,增长速度上去了,这时候又有怀疑,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结束了?日本20年,韩国20年,从78年到98年的时候,中国可能就是20年。到了2007年经济危机萧条的时候,又开始判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国外也好,国际机构也好,还是投资银行也好,判断都是非常乐观,也是对未来的,这些预测是有误差的。未来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可能是三十年,别人是二十年。07年的时候CPI高速增长,基础产品价格很高,这时候就认为是通货膨胀时代来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不是转变为高通货膨胀,这是当时的问题。

  第二个,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性质方面,温总理说中国经济增长不持续,不协调、不稳定。

  第一个判断,是中国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增长率是20%、30%,这个和历史比不是高的,跟国外相比不是高的,长期来讲是判断投资膨胀,中国有投资膨胀形成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过剩,国内消化不了,向国外出口,又重新推动了投资的膨胀,这就形成了正反馈。在这种判断的过程中,既然形成正反馈,这就是稳定的。所以我们得出了只有政府的介入,投资才能恢复均衡。

  第二个判断,就是人民币低估,假如没有政府控制,汇率会不会保持在6.8,05年的时候世界人民币持续升值,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得到了人民币低估。低估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个正反馈,由于人民币低估,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大,又形成投资膨胀。

  最终整体上判断,不管来自投资膨胀,还是从汇率低估,中国经济05年、06年高速增长,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这需要宏观调控,不可能自我均衡。

  第三个判断,02年、03年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美国一直下滑,这就出现了一个世界经济不同步的困难,所以国际上就说是不是世界经济增长只有一个引擎了,中国国内也在讨论,中国是不是能够引领世界,我们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引擎就能推动国际经济增长。

  有这三个问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不能持续,中国经济有没有自我均衡能力,次贷危机影响对中国是可以预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是经济学家都在关心的问题。

  我自己认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还没有结束,高速经济增长不是说国外3%、4%,而中国就是8%、9%,中国经济未来恢复正常增长的时候,一定在9%以上,在这个地方判断的时候,我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但是大家说的工业化国家、现代化国家,这些绝对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07年、08年的时候这些没有大的差异,就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05年、06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出现民工荒,民工工资增长,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发展以后,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这可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障碍。现在没有这个困难了,民工转向城市的现象出现以后,就没有了。既然是现在是二元结构,有剩余劳动力,为什么农民工的工资长的那么快,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就是农民工的工资上涨的速度。农民工工资增长的水平实际上是赶不上经济增长的水平。农民工由于各方面生活水平的上涨,要求工资补偿性的增长。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只有垄断才能把成本转移,农民能够把成本转移,高成本、高工资,这也就判断为劳动力转移了。弹簧压到最低的时候,所有成本上升,就转变为工资的上涨。中国经济增长还是一种资本驱动型的东西,因为劳动力没有转移完,所以能够保证资本的边际收益没有完,这回到了经济模型,IQ模型,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后面一个是涉及到论文里面的滞后效应,当经济危机的时候,扩大经济的时候,所有的投资都转向基础设施投资,大家意识到一个生产能力的过程,投资怎么形成单一的生产能力,这个不是问题。这个投资不形成生产能力,太不可思议了。在高速经济增长的时候,要求投资不能  浪费,形成生产能力,这就形成一个滞后概念。80欧洲经济波动的时候,我们理解经济波动就是消费由劳动、资本决定的,长期是一个水平的概念,在80年代欧洲经济波动的时候,失业率很高,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很大,潜在经济力也很高,投资短期就是扩张需求,投资长期就是扩张生产能力,这容易引起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能力的扩张就是造成了潜在经济能力的增长。高投资将来可能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的能力。拿这个核算的时候,就是如果理解了前几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高投资的时候,实际上提高了中国潜在的GDP,那时候经济增长速度那么高,为什么通货膨胀没有那么严重。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供给跟上来了,如果拿这个判断,中国05年、06年GDP都是正常的东西,07年高速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缺口也只有2%。如果能改变生产能力的时候,经济缺口没有那么大,经济过热也没有那么大。

  至于说通货膨胀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9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了低通货膨胀,对低通货膨胀核算以后,80的高通货膨胀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抑制通货膨胀的释放。9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转移,来自于个人的工资高速增长。到了2000年以后  低通货膨胀来自于竞争,来自于市场经济,这个和美国没有差别。美国在这次次贷危机之前有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涨的那么高,但是最终的结果,CPI指数没有太大的改变。03年、04年中国PPI、CPI指数都涨的那么高,大家都担心一个传导的滞后,上游产品价格总有时候传导到下游产品价格。中国有这种能力,能够消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十个环节,每个环节消化1%,最终产品价格没有什么大的通货膨胀。未来长期还会遇到这个问题,包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复苏的时候,还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地方唯一的理解不能从传导的实质上理解,更多的还是理解为企业的技术进步。

  这个地方通货膨胀未来的危险可能是粮食价格。原来的模型上劳动力转移不影响粮食价格,现在来看,对中国来说,劳动力转移的都是精壮劳动力,粮食产量就会减少。美国就是这样的,劳动力转移,粮食供应跟不上去,粮食需求满足不了,这就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原因。英国是发达国家,它的粮食靠进口,它通过自由的贸易把粮食价格降下来,把工资降下来,工业才能持续发展下来。苏联是集体制度,都是靠非机械式的强制,逼着你生产,现在粮食价格上涨了很多。中国劳动力转移是无序了,过度了,粮食价格就回不去了。中国农民在原始积累过程当中都是贡献的。再就是美国经济,它在殖民地初期的时候,美国工人非常高,开始的时候靠把罪犯流放到美国,它靠土地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消耗掉,推动工业化。现在对中国来说,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可能是威胁。日本的粮价非常高,没有先发优势,没有土地,它就靠自己的劳动工资成本高,单位劳动成本低,这个还是保证模式的成功。我自己判断,如果货币政策技术动作不成问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和美国经济没有脱钩,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非常大,我拿中国经济的内部缺口和外部缺口来看,90年代以前这两个东西是反的,这表现中国那时候传统计划经济  体制,短缺是一个基本的特征,经济缺口来自于供给,每次高速经济增长都带动了经济缺口的增长。到了90年代后期,看的非常明显,中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个对经济驱动力从供给转向需求,这时候就出现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驱动越来越大。97、98年随着加入WTO,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主要是需求驱动的经济,而且是外部需求驱动,美国就不是,老是保持内部缺口。美国不怕竞争,只要竞争是公平的,甚至有人民币汇率低估的问题,但是美国经济是内部需求的经济,这是一个贸易顺差改变,07年贸易顺差改变过程当中,贸易逆差的减少只是美国经济危机了,萧条了,下滑了,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美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内部需求驱动的,一定会增长进口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反过来就是中国的出口需求,对中国出口增长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耦合的机制,在短期之内还是会存在的。经济扩张的时候,中国会不会超前,或者同步,还是滞后?这也有启示意义。

  再一个是经济结构的问题,高速经济增长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的GDP增长差异比较多。05年、06年追求的重工业太高了,正好面临的是高速经济增长的时候。现在高速经济增长速度掉下来的时候,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上去了,这代表经济萧条的表现。国外有一个飞利浦曲线,老觉得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有相互置换的关系。为了调结构,就要低速度,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经济结构的升级、产业的优化,只有通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不等式的增长才能实现,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经济结构差异更大,这个你很难说经济结构均衡不均衡。中国的飞利浦曲线宏观调控就是为了调结构,但是反映在这里面可能看不到东西,中国飞利浦曲线没有经济趋势。

  下面就是我讲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现在的GDP不是人口、资本的东西就能决定的,这要划出两个图,有点像我判断中国经济增长8%,就压速度,在8%的基础达到这种均衡,看上去很均衡,经济增长速度就是8%,是一种均衡。但是返过来你经济增长速度定的非常高,实际需求把供给拉上去了,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了,可以在一个更高的速度上实现一种均衡,8%的时候,中国经济没有通货膨胀,可能10%的时候,中国经济也没有通货膨胀,中国经济是一个多重均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增长到底是多少也不知道,8%、9%、13%,如果原来那种判断对,怎么能理解持续多少年10%,连续30年超过10%,中国经济早就崩溃了,一定就有恶性的通货膨胀,但这些都没有发生。我自己想一个东西,就说能不能这样,它以前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有一个微调,但是微调的东西是知道标准,比如说93.7兆赫,你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合适的点不知道,我们现在唯一做的东西就是扩张看看有没有通货膨胀,没有通货膨胀继续扩张,03年、04年、05年就是这么过来了,宏观调控对地方的高速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让你不断往前走,慢慢创造高速度增长。07年出现问题的时候,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判断没判断清楚,但是还有对微撞的模式没有继续下来,碰到墙壁了,不能往前走,但是不是让你往前退,我们不能马上转向全面的紧缩。未来的经济用微撞的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在这个基础上只有慢慢往前推。

  后面就是中国经济增长软着陆、硬着陆的问题,89年以后硬着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掉到3.9%,96年、98年是软着陆,下来到10%,这是一个成功的东西。能不能有另外一个东西,软着陆有一个正向软着陆和和反向软着陆,就像飞机的跑道一样。04年、05年的时候,把需求拉上来,短期内供给好多产业,比如说钢铁不够了,煤碳不够了,但是我保持这种需求的张力,来创造更多的利润,就考验市场的反应。生产能力的增长,把超额利润消化掉了,把原来高价格回落了,这时候就像软着陆,飞机找跑道。反向软道路是跑到找飞机了。这个理论上是可以设想的。我想04年、05年中国成功了,成功了也有两个条件,需求拉起来,有通货膨胀的缺口,这时候两条跑,到底是供给反应的快,还是通货膨胀反应的快,如果社会上说恶性通货膨胀已经结束了,中国进入了低通货膨胀,这时候通货膨胀反应的不是太快,对中国来说,经济的活力有这种可能。大规模的投资短期进入,产量比价格反应的快,这时候就可以出现软着陆。关于价格回落的时候,这就有超额利润,经济就会增长。这是一个正常的东西。不能说价格回落就说经济过软,有段时间生产能力扩张很快,恢复常态,价格下降了,我们认为价格下降也是常态,假如没有产能过剩,怎么会有价格下降。07年、08年非常明显,成功软着陆,这是典型的软着陆,这是低水平的均衡。经济的困难,大家的失业,这个对企业来说,对个人也说,都有感受。

  还有一个短期的东西,中国经济有没有自我稳定的能力,我看昨天论坛很多专家讲,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以后,储蓄率过高,从生命周期来说,中国就是高储蓄率,在高储蓄倾向的时候,就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经济迅速增长,拿国民收入判断以后,就这么多年的贸易顺差,这有能力低估的原因,也有特殊的贸易形态,但也有中国储蓄过剩因素,投资不足,中国投资消化不良,逼着很多东西向国外投资,这个东西如果不是  投资膨胀,是判断中国历史起点有投资的缺口,虽然有那么多投资,但是储蓄率还是低的,这时候就不一样了,有了投资之后,国内消化的少,形成贸易顺差,推动了国内的信贷扩张,推动了投资规模的扩大。如果你的判断标准是投资膨胀,就是政策反馈,如果投资缺口,自己循环有助于消化投资缺口。对中国的投资能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控制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严了。

  货币低估造成货币顺差,最后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跟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原来历史的起点是人民币汇率低估了,这是一个历史起点,货币低估,人民币升值,一是靠通货膨胀,一是靠民意汇率提高,这种高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人民币的升值,代表着人民币自我均衡的调整。家畜人民币都得升值,都有不可避免的升值。民意汇率的调整和通货膨胀,我自己倾向于通货膨胀,民意汇率的升值把责任都放到出口部门,如果靠通货膨胀,实际上那个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外向向内向转移,均衡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过货币的测算,不知道对不对,马上时间就到了,当时人民币低估了,低估20%,中国通货膨胀是4%,美国和别的国家定的目标是2%,中间有两个百分点,将来这样的话,民意汇率调整4%,通货膨胀两个百分点,完成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过程,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东西。

  对于未来经济展望,中国经济复苏,有人说没有问题,但是有三个过程。

  第一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再下滑。

  第二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赶上潜在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暖。只有实际经济增长达到均衡的时候,缺口才会缩小。

  第三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靠高速增长,这个只能代表经济增长速度能恢复到9%的增长,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这对中国宏观经济长期的看法。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是这样的,劳动力不足,资本不足,但是周期性、短期性回到工业部门,有可能在这两个阶段交错,现在劳动力失业、资本也在失业,将来到了繁荣的阶段,消费不足阶段可能就来了,这表现为产品市场供过于求,觉得这个消费不足可能在理论上没有,没有哪个国家产品供不应求,在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开放经济是可以的。由于中国是开放经济,供求不足,相对于国内来说是供过于求,但是国际还是供不应求。至于说劳动力的问题,别的国家可能是出现消费不足的时候,劳动力供不应求,有可能出现失业率下降,在中国表现就是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增长。这是别的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理论上思想不出来。中国04年、05年经济繁荣的时候,根据那时候的发展,中国是可以设想这些问题的。

  我就讲这些东西,不成熟,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