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米勒·怀特: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16:3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全球智库峰会“重大经济问题与智库交流”分论坛于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米勒-怀特先生发言实录如下:

  米勒-怀特:

  我想跟各位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对于智库而言进行国际化的交流是很重要的。随着我们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现在我们把它称为中美关系新的流派,新的中美关系的解决,包括共同应对金融危机都是非常重要的,中美关系只有携起手来才能进一步解决金融危机。如何让中美两国都能够加深能力取得成功,在美国有一个现象,叫做“中国威胁论”,有很多人包括媒体的文章,包括各种各样的评论,包括一些智库都有过这样一种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对于中国的崛起,很多人在美国会觉得有或多或少的威胁,或者不习惯,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

  我们来看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只能通过长期的一些协作才能解决,而且金融危机包括中美之间的误解是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像奥巴马总统非常看中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奥巴马也希望能够寻找应对世界和平,包括美国和平新的基石。在5月24日,奥巴马意识到美国长期巨大的赤字是不可持续,只有中国现在不断地购买美国的国债。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双方举行了一系列的会晤,达成了合作伙伴共识,我们双方其实对于这种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制定了新的蓝图。在美国,实际上有许多政治家已经意识到中国与美国之间形成紧密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多么重要。

  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流派,叫做中美关系是共享的蓝图,我们应该让中美关系共享蓝图,包括一些外交的政策,包括美中之间的关系现在都在进行新一步的研究。这里有很多书籍,还有就这个问题重要的论文,大家都能找到,在2009年我们还会推出更多关于中美关系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书籍,在2009年-2010年,我们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有进一步的合作,来共同出版和撰写一些论文、书籍,我们会促进中美之间在空间探索,包括科技,包括人道主义,包括和谐社会的共建方面进行合作。我们也发表了中英双语的《中国与美国新兴合作伙伴关系》的书,这里面涵盖了中美关系方方面面。当然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发展模式,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美国而言,也不会完全走美国的这条路,但双方也有很多分享、共识。

  对于很多外企在中国,双方的经贸往来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的商业往来,随着商业的往来,包括政治高层的交流、互访,其实两国的友谊已经长存了。这是另外一本书,关于《中国成功商业战略指导》的书。书中提到中国和美国企业应该作为国际的或者全球的合作伙伴,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政治合作。比方一些汽车企业,现在在中国开设大量的合资企业,还有很多中国企业走到海外去进行一系列并购,这样一种趋势是两个国家一定有很好的经贸往来,只要双方有利润、利益、互惠,才能真正建立特别好的投资合作伙伴关系,像这样一种合资企业我们看成是中美双方“联姻”爱情的结晶,就像一个小的婴儿不断地长大。当然中国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模式,中国与美国,包括国防、科研,包括外交的政策等等,其实现在越来越突出人文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整个科技也好等等各方面都很看中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是希望各个民族、各个国民之间能和平共处,对于美国也是这样希望的,但是美国现在有一个“新曼哈顿”的项目,主要是利用物理学方式找到一种新的国防防御体系,希望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争端。

  这本书关于中国与美国和平共处的领导力,在1976年华盛顿与邓小平会晤过,还曾经提出过“和平共处”的概念,像林肯、罗斯福总统、肯尼迪总统,这些美国的领袖们在20年内奠定了美国的基础,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新一任领导人继承邓小平的理论,在不断发展和推动中国的现代化。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人民非常支持与中国友好的关系。同时2005年有一个学者提出一个论文,如果美国能了解到林肯、罗斯福、肯尼迪对美国的作用,其实邓小平相对于中国所提出的理论跟美国这几位领袖提出的理论是一致的,也就是“和平共处”的理念、原则。这些政治领导人的建议,由后任总统继承前任总统的理念、意愿。华盛顿总统说过大家都能够在公平、公正和和平的框架下相处。

  这四本白皮书我都听提到了,各位蓝包里面有免费赠送的书,如果你们需要书,给我们电子邮件或者告诉我的助手,可以给你们提供相关的资料,或者提供反馈。我刚才谈到那本绿皮书,解释了金融危机如何把美国和中国绑了起来,提出了新的战略,而这本书解释了邓小平的理念,如果读一下孔子、老子的书,或者邓小平的书,可以看到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可以看到政治倾向、伦理倾向,他们认为人的性质、社会的性质、社会进步的性质是什么。

  这本书是12月份出的,这是我们在奥巴马七个月的执政过程中,我们对对中美关系的梳理。1月份出的两本书,社科院王平院长要求我们总结一下新的中美关系学派,这是我们在3月20日出的论文,这个论文提出建立两国的现代框架,提出三项建议:第一,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应该审查白皮书,看看是不是对有关概念认同。然后按照白皮书和新的理论进行谈判。第二,中美智囊机构的交流,在北京和华盛顿每年有两次交流,共同来确定新的时代应该做什么事。第三,需要建立全球的电视网络,通过因特网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前十个节目是关于中美文明的,因为中国三年来一直致力于扶贫公助。这是其中一个节目。

  我们在美国需要新的战略,我们在美元贬值之前需要建立大的战略,否则美元贬值对两个国家都会有很坏影响,中国也需要很大的战略,需要一个蓝图。这些书以及白皮书都旨在为两位领导人提出的蓝图,我们总统在11月份做出重大的决策,也需要两国在这方面做出努力。胡主席会问奥巴马,白皮书的总原则是什么,我想奥巴马会说,逻辑上很严密。胡锦涛主席会说,对中国人来说里面讲到普通的道理。所有的中国朋友都可能认为这本书讲的都是普通的道理,那么希望美国人认识到这些道理。在我们发布白皮书之后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是在3月28日在社科院举行的,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邀请我到此次会议上进行发言。所以我在里告诉大家,这六本书都是关于能源、环境以及其它领域的书,其它领域的书我们会很快出版。其中有一位作者写了前六本书。我们制作了十个节目,就是通过这些摄像设备跟踪来做的。

  这个节目是两个人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建立一个智囊机构,写了几本书,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到了社科院。社科院说,这本书里面包含的是中美关系新的学派。第一本书叫《中国和美国在人类未来当中的作用》,第二本书叫《中国和美国在和平共处当中的领导地位》。

  这个节目是肯尼迪60年代说的话,我们非常认真对待他所说过的话。中国的经济和安全与美国息息相关。毛泽东在1949年告诉美国的一个记者,说愿意与美国联盟,但美国没有伸出友谊之手,如果美国的新学派说美国的经济要和中国一致,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把这书送给现代环境保护先驱者,我们问他怎么想?然后我们找中国驻美国大使,他说这本书对于中美关系来说非常重要,是中美这间的桥梁。我们双方可以解决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刚才的白皮书当中,中国采取了更加有效的资本主义模式,比美国的资本主义的模式有效得多,解决了这么多人口吃饭问题。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利益密切相关。在2008年12月份,中国社科院读了前两本书,说这两本书是中美关系的新阶段,他们希望我们写第三本书,提出相关的战略,要求我们为中美在21世纪的成功提出新的战略模式,中美两国的学者能够共同合作。

  这是《纽约时报》的编辑,他说,12月份我们讨论了这本书,他说外交委员会的任何人都写不了这本书,因为我们都来自同样的背景,都是同一种传统的思维,在2008年外交委员会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报告,21个参与者有两个不同报告的内容,这两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2006年找到Tom Lantos,他是人权的倡导者,他用不同的方法向中国介绍美国的情况,向美国介绍中国的情况。

  中美之间并不是一种联合游戏,我们在发表这本书之后,被要求写白皮书,中国也有一本书,三天卖了很多本,美国政府花了很多钱购买这些书。在2005年Benjamin提出中国引起了金融危机,财政部长也说了类似的话。奥巴马在哪方面做的不对呢?首先是全球化,我们解释的方法是提出十个问题给奥巴马总统,最主要的问题是美国人是不是支持他,但这些决定,在10月份他就告诉胡主席,很多人认为中美关系是一种联合游戏。奥巴马认为给美国经济和国家利益来说,是不是要有一场战争,如果可以,他就可以进行决战,中国军事的开支增加,美国的军事开支也增加,但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对中国发生战争,美国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他可以决定美国传统的战略思维是不是危害美国的经济安全或者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两个图显示美国和中国加起来消费的东西要超过他们生产的东西,这两个国家因此必须进行合作,才能控制价格,不至于油从47美元上升到147美元,要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与中国开展关系。那么美国不能期望不与他人沟通,只希望全世界接受美国的价值观,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国也要求同存异。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