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全球智库峰会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全球智库峰会“金融安全分论坛”于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王华庆表示,本轮金融危机深刻的反映出,没有消除合作、信息方面的壁垒,就不可能实现全球金融的安全与稳定。
发言实录如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王华庆: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全球智库峰会,下面我就全球金融安全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第一,本轮金融危机的思考和启示,本轮金融危机是以简单次级房贷抵押贷款产品,从其影响深度和广度来看,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信贷产品危机,而集中暴露出全球金融体系在过去20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机制缺陷和风险隐患,其教训深刻,影响深远。回顾金融危机全过程,金融行业超越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丧失自我约束,宏观政策失误和监管滞后是构成金融危机的三大核心因素。
宏观层面看,欧美等国长期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奠定了市场流动性过甚的基础,推高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同时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力度,弱化了能力和监管手段,逐渐加大了监管层判断与市场发展的脱节。从中观层面看,金融体系迅速超越脱钩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泡沫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杠杆率加大和规避监管等问题。
从微观层面上看,在过度竞争和盈利双重冲动影响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法身扭曲,追求短期回报,导致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在以上三种原因作用下,导致金融机构投资盈利冲动增强等等,由于套利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越来越多地集中于金融市场,以寻求易得收益,造成部分领域金融产品价格持续单边上涨,金融体系中的泡沫迅速积累,并最终破灭导致连锁性的危机。
基于对本轮金融危机的回顾和分析,展望下一阶段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必要的理性回归国家,实现三个方面的平衡。
一是金融体系发展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平衡,金融不能超越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合理需求。凭空实现自我扩张,过度超前的金融工具往往失去了真实的经济教义背景,容易脱便为价格投机的手段,尤其在容量有限的市场中,金融工具不能成为熨平价格波动的作用,反而会放大波动幅度,增大市场风险。一定条件下,金融市场价格甚至反坐与实体经济,形成对真实经济供求关系的扭曲。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巨幅涨跌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问题。
二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很,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行不悖,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监管作为资本市场重要资本力量,在及时发现投资隐患,校正市场失衡,平衡个体利益和共同利益,防范市场风险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市场活跃程度必须与金融监管协同并进,两者不可偏废。
三是金融机构自身受益于风险的平衡,基础金融理论告诉我们,收益是对风险的定价,超额收益就是风险溢价,金融机构博取高收益往往是以承担更高风险为代价的,本轮金融危机,众多金融机构需要考虑自己在金融投资中的非审慎行为,许多风险并不因金融交而丧失,只是风险转移和咽喉。
二,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国金融安全的前提,一国健全有效的金融安全机制是应对金融风险的有效保障,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也影响了大部分国家
独善其身者甚少,在经济与金融高度联动的状态下,全球金融危机是实现局部地区或国家金融安全的基本前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力量。同时,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全球市场的参与程度仍将不断加深,趋势不可逆转。全球金融稳定也必然是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利益所在。
本轮金融危机深刻地反映出再一个全球化的金融格局中没有相互合作,消除壁垒,信息共享,协助推进的金融架构就不可能实现全球金融的安全与稳定,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G20国峰会,在全球稳定论坛基础上成立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加强了对冲基金、信用屏极机构和离岸金融的关注。6月26日金融稳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中国正式成为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员。中国在全球监管合作体系中正在扮演更为积极和重要的角色,这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也是我们促进全球金融危机应对合作,为本国金融安全构建环境基础所必须具备的合作途径和议事空间。
中国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代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不可改变,中国金融在过去开放过程中获益良多,国内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金融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是明显增强了,而不是削弱了国内金融机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面对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与交流,也将更多直接面对风险和危机。因此,稳健、审慎适合国情的金融步骤是实现中国金融安全的要素。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体系没有受到直接的冲击,金融机构的损失相对有限,这与我们实施稳健的宏观政策和审慎的监管措施是密不可分的。基于这些经验,我国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规划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环境下,中国更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调整。我们也需要认识和总结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成功应对危机方面的有益经验和良好实践。
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看金融安全,在全球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健全的金融安全机制是一国应对外部风险影响的必要基础,重点包括。
1,国家金融安全依赖于金融体系的自身素质,金融体系安全的中心问题是金融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当然,全球进行的监管改革和市场调整必将推动经济和金融行业回顾到基本层面。
作为银行也的监管部门,中国银监会将以一以贯之的遵循,准确分类,提足拨备的思路,对银行业监管机构实行风险监管的审慎监管,把维护金融稳定作为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抵御能力已经实现了持续的提升。截至08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突破60万亿元,银行也防范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交易和管理规则,无论是成熟的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金融市场都是实体经济的需求反映,这已成为各国经历本次金融危机后的共识,以延伸战争为例,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都以活跃的现货市场为基础,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是场外衍生产品推出和发展的诱因,也是衍生产品报价的基础。从交易目的看,衍生产品市场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也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价格风险翟市长参与者必须借助衍生产品对冲金融风险,因此,金融市场交易必须坚持合理交易为原则,不能放任投机性交易的泛滥。
3,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协作机制。金融多元化和复杂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全球金融业跨市场交易和交叉交售行为任意频繁,各金融机构必须实现信息共同,共同建设及时的反应机制,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目前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在金融监管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成效显著。
4,推进全方位深普及的金融公众教育工作,这次全球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在金融消费者诉之于投资产品不相匹配的矛盾,造成金融消费者与投资风险的错配,在全球范围内提升金融消费者的基本知识是金融业发展环境建设的基础一环,中国银监会于07年7月份开展开放了公众教育服务区,2008年接受2000次现场咨询,进行了金融知识讲座,进行风险提示,通过新闻媒体播放内容多样的教育知识,但与公众迫切需求相比,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是金融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细分公众教育受众群体,本次金融危机表明,公众教育需求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和专业投资者以及公司企业也存在各种形式的金融知识缺陷,因此,公众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投资者公众教育,精英投资者公众教育和企业投资者公众教育,应以最广泛的投资者公众教育委基础,兼顾不同群体的投资特征和能力特点,广泛地开放教育活动,以提升公众教育的有效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