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洁技术总裁帕克:鼓励市场对清洁技术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14:57  新浪财经

  2009年全球智库峰会平行分论坛“可持续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于7月4日在北京举行,清洁技术总裁尼古拉斯。帕克出席分论坛的分组讨论时表示,全球碳排放上升,除了政府投入来发展新能源,还应该鼓励市场对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

  以下为帕克的发言实录:

  我们很多情况下浪费了50%的能源,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全球的气温上升,现在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是上升,这个对所有的情况都有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对我们粮食、对我们的水都有影响,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技术有哪些创新呢?

  我们全球要做哪些投资,来推进低碳的社会?我们大概要每年投资2500亿美元。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的组织,也就是清洁技术公司,我们一开始公司承办的时候,没有任何资本是投于清洁技术的,但是现在全球有越来越多的资金都投入到我们的清洁能源,清洁技术,当然这不是说建立什么风力发电,其实是来研究新的技术。大家看到,一开始我们的基础是很弱的,2008年我们清洁技术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风投机构,比如说我们有很多软件,还有在医疗方面的创新,现在清洁技术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我们很多行业都对此比较重要。

  我们看到在中国的投入有大量的上升,比如说关于清洁技术的投资方面。如果我们现在对一个国际观众可能会提到说,如果我们把钱投资在中国,会比投资在美国或者欧洲的回报是更高的,所以我们如果投资20亿在中国的话,可能在其他地方就要投到80亿了。所以说在中国投资于清洁技术,相当于在加州的一些投资。这些钱主要是替代能源、新能源、太阳能,特别是太阳能公司。在过去一个季度我们看到很多钱都来到了交通行业,还有很多私募基金,还有绿色。

  我们发现这方面私有市场有很多交易正在发生。不管是说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是什么其他的,市场上都会出现很多交易。还有很多新型的公司已经有很多其他人来进行资助。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就是怎样来支持这些公司,怎样跟他们进行合作,怎样让这些新公司跟大的公司有所合作。

  那么下面我想讲一讲全球的刺激计划。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我们看到大概有4000亿美元都是用于绿色的计划,那也就是说大概每年大概有两亿多都是来建设低碳社会,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消息,就是钱来了。当然在中国我们可以发现整个项目规模,跟其它国家比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在1930年的时候,跟右边的规模相比差了很多,我们来看看所有支出,包括在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然后我们可以看一看可以看一下政府的刺激政策,刺激的钱,那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这一些刺激的政策是什么。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意见。一些组织把资金投到中国、美国,而且这些资金都在研究清洁技术,我们还考虑到效率。我们不知道政府想要往哪个方向走,比如说智能电网,我们需要一个传统的电网,让它稍微有一点智能吗?还是我们需要整个智能的电网的网络,比如说我们有电池、使用电池的汽车等等?所以我们认为,价格的信号可能跟政策并不是匹配。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供求方面的矛盾。

  在美国我们的预测说,政府要用刺激政策来提供一个工作的话,大概是需要25万,而我们跟加州的施瓦辛格州长说,私营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和创业来创造就业机会,每一个工作大概投入3500元。所以说我们觉得应该让私有的市场自己运行。在这里我们看到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投资的机会。如果说我们要让社会比较低碳,那这不只是汽车的方面,如果你想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要进行适应,包括其它的水方面的技术,等等。

  作为从事风投的人来说,我们觉得这个机会是很大的,比如说用于生物燃料或者是其它的新型的燃料,所以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中国来建立一个清洁经济的发展环境,因为中国当然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可以推动我们的领导力,这个就是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组织,比如说我们在中国还是一个小小的组织,我们全球大概有2000个成员。而我们的重点就是放在清洁技术上,我们服务于各个社区,建立很多的关系。比如说建立一些和大家共同合作的,而在我国的重点是放在建立一个社区,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以及美国的合作伙伴。12月的时候我们进行一个论坛,也会跟沃尔玛进行一个合作,关于绿色汽车,我们也跟很多的国际合作进行合作。另外,关于创新,在中国的创新,不管是天津、无锡、广东、香港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集群。

  最后我想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必须要在这里。这个故事就是有一个技术,这是澳大利亚的技术,从来没有被商业化,中国给了无锡一家公司500万,四年以后,这个公司就到了纽约上市。结果这个人就成了中国最有钱的人,好像是非常多钱,但是70%的制造都是卖给德国。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这儿谈论这个话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