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维隆:建立监管框架促进银行间跨国境整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13:5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全球智库峰会“重大经济问题与智库交流”分论坛于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来自欧盟布鲁盖尔中心的维隆先生表示,对于很多跨国境银行之间的整合也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监管框架来监管银行,促进银行间的整合。

  发言实录如下:

  维隆:

  谢谢,我有几张幻灯片,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够看见。

  首先我非常高兴在这里做一个发言,在智囊峰会上做发言,布鲁盖尔是非常年轻的机构,2005年成立,我看到一篇文章涉及到今天的会议,有一个成员指出智囊机构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意思是说中国的智囊机构是政府出资的,希望中国的智囊多样化,同时指出美国智囊机构被别的利益团体俘获,没有更大的独立性。布鲁盖尔是混合的模式,有一半资金来自政府,另外一半来自大的企业,因此我们采取一种中间道路,就像大多数中国和美国智囊机构一样。同时我们非常高兴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很自豪,在欧洲4年能做到的事情,在中国18个月就可以做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中国智囊机构的未来发展感到非常乐观,对全球和中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简单谈一谈银行业的发展,上一个单元萨克斯谈到银行问题,现在银行业出现很多问题,日本银行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导致过去十年经济出现很大问题。萨克斯刚才讲到很多问题我都同意。从这张幻灯片可以看到,外部资金在不同国家的来源,在欧洲对银行的依赖更大一些,我是指贷款。对中国也是一样,中国是亚洲重要的国家,中国跟其它国家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张幻灯片告诉大家,银行的来源和市场的来源是两个重要的来源。我为什么说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呢?美国银行业、金融业是相对比较强大的,欧洲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欧洲的融资、资本市场非常重要,日本也是如此,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对每个国家造成的影响都不一样,如果来看欧盟各个国家和美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美国有的时候会强调金融占到整个国家经济的份量不是那么重,别的国家就承认金融所占的份量很重,尤其是银行业界占的份量很重。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跨国境银行之间的整合,对于很多跨国境银行之间的整合也是未来的趋势。左边是整合度的百分比,这个整合率越来越高。对于顶尖级银行而言,尤其是全球的大银行而言,现在跨境经营业务、跨境之间的整合越来越多,比方说有四家欧洲银行,深绿色是西欧,浅绿色是世界其它国家。中国银行(4.63,-0.03,-0.64%)目前经营范围主要在中国,中国现在还没有出现在别的国家做业务非常频繁的银行,日本原来也是如此,但日本银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瑞士银行主要是做海外业务,只有很少一部分国内业务,而中国银行正好大部分是海外业务。我们看到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现在有海外业务和国内业务相结合。英国银行中,像汇丰银行,我们经常的各个机场看到汇丰银行的广告,他慢慢把业务范围遍及到世界各地,包括东亚。日本、美国或者欧洲对银行业的影响,包括对各个国家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并不能够仅仅从一个国家内部角度来看待危机,非常重要的是,很多一些大的银行已经是国际化的趋势和角度非常明显。欧洲的问题会稍微严重一点,欧洲本身国与国之间相互的交往,包括金融上的往来非常频繁,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受到拖累下行,必然会影响另一个国家。中部的欧洲包括东欧等等,相对于欧洲而言,它的发展水平是稍微落后一些,这一次金融危机对他们影响也是最大。但西欧一些银行也受到了很大的一些冲击,中欧、东欧恢复情况不会像西欧那么快,但西欧还是有很大问题,从短期来看,我们要把欧洲的这些银行甄别出来,哪些情况良好,哪些岌岌可危,银行之间并购整合不可避免,这个过程正在进行,我们称之为“疗伤”或者“治疗”的过程。

  另外,我们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监管框架来监管欧洲银行,以提高未来银行的效率,比如说银行在进行募资和做投资活动时应该规范化。昨天在《财经时报》上登出来评论员的文章,支出要加强银行业的监管,我们知道银行业对很多经济体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对欧洲也是如此,跨境银行之间的整合也是有可能的。我们应该促进银行之间的一些整合,在欧洲银行之间的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尤其在欧盟层面,因为我们有一个统一的整合了的法律体系,这样所有的银行都要遵循欧盟法律,都要遵循《国际法》的要求。在欧盟层面,我们有欧洲议会,由中央的机构来监管,但如果在全球层面来看情况不太一样,还有一些区域并没有像欧盟这样的区域性机构进行监管,银行间整合遇到的问题和欧盟不一样。欧盟间的银行整合还在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跨境银行间的整合法律法规达到完美的程度,在这方面整合度比较高一些,对其它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就可想而知,尤其是在东亚地区,东亚地区也需要建立一个行政体系,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