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江:时间成为居民出游最重要制约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13:2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全球智库峰会“重建平衡——全球储蓄与消费”分论坛于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先生在分论坛上表示,根据研究,现在居民出游当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时间,我们很好地落实休假制度对繁荣旅游市场会起到很好很直接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杜江演讲实录: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很高兴来参加这个论坛。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分论坛的讨论,我想围绕第二主题: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消费的途径谈三个想法。

  第一,从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来看促进中国旅游的国家需要。

  第二,从旅游消费特征演化角度谈旅游消费的产业责任。

  第三,如何促进旅游消费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促进旅游消费是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

  前天晚上论坛开幕的时候,李克强副总理在致词中谈到,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致力于促进家电、住宅、房地产、旅游四个领域的消费,体现我们下一步经济恢复当中把旅游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今年四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海南考察工作的时候,曾经就旅游发表非常有见地,非常有份量的谈话。他说发展旅游和消费意义重大,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多层次消费。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宝总理还谈到,在当前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外部需求造成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加强旅游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国务院和政府领导人有关讲话当中看到,旅游正在上升为国家的需求和发展战略。旅游作为最终消费,对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着直接的作用。200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达到1.16万亿元,国内消费是8749亿,这个数字占到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8%,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当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2007年,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占到消费总额的7.9%和9.1%。

  旅游消费是服务消费,具有广泛吸纳就业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办法,一个旅游直接就业可以带动5个间接就业,这样中国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6500万,这占到就业总人口的7%,这也是不小的数据。旅游当中很多就业岗位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因此对于解决妇女就业,农村人口就业可以提供比较适合的就业岗位。

  旅游消费是一个综合性消费,关联性很强,拉动面很大。旅游消费当中,涉及到的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可以带动110个产业的发展,我刚才谈到家宝总理在海南谈话当中算了一个账,我在这里也报告给大家,家宝总理说到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旅游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由此可看,旅游业不是单一的,会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并对相关产业增长带来很好的贡献。

  旅游消费是发展性的消费,不仅可以拉动内需,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的素质等等,这些都是在经济功能之外一个非常广泛的社会功能。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注意到,最近这些年来,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旅游消费。据我们了解,目前全球已经有23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或者主导、龙头产业,更有河南在今年明确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大战略。

  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促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的情况下,旅游业开始上升为国家的需求和国家战略,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业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促进旅游消费是中国旅游产业的责任。

  中国旅游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旅游的阶段。根据我们的统计,到2007年,我们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出游1.6次,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出游1次,我们已经形成了大概接近16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这样的前提之下,国内旅游开始改变我们旅游业发展初期主要靠入境旅游发展阶段,那时候出于外汇需要,在78年开始旅游的时候,集中利用我们的资源满足入境旅游的需求,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开始产生强烈的旅游需求。到目前为止,国内旅游总收入当中,旅游收入占七成的比例,所以我们形成了国内旅游为主的产业构架。

  中国旅游的需求日趋强劲,08年即使受到很多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旅游收入还增长18.6%,这是非常强劲的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国家旅游局做了居民出游意向的调研,一季度其实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的背景之下,受访的民众当中还有92%的民众还有出游的意愿,反映出居民对旅游需求还是蛮旺盛的。目前由于受到甲流的影响,需求意愿有一些下降,我想更多出于安全和便利的考虑。

  未来角度来看,中国居民旅游需求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旅游消费是一个多层次消费,既可以每次旅游花几百元、几十元,也可以花上万元,可以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它是一个重复性的消费,住房对很多居民来说,一次卖方可能终身受益,买汽车可以几十年不需要考虑,旅游是不断重复消费的产品,一年可以做很多次,既可以做国内,也可以做国际,既可以进程也可以远程。根据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将会有1亿居民做处境旅游,会有28亿公民在国内做旅游,那时候我们每年会有1亿左右的入境者,到2010年中国旅游市场将达到30亿。这样中国未来旅游消费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旅游消费催生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民众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情况下,更好地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变成旅游产业的一个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旅游产业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以便满足我们更加庞大的市场需求。

  促进旅游需求需要广泛参与。

  如果从过去我们从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看待旅游,到今天随着金融危机和未来发展,我们更多把旅游消费作为一种国家需求或者作为国家战略背景之下,可能单单靠过去狭小的旅游行业或旅游局来推动旅游消费的发展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作为国家的需求和战略,旅游需求发展和战略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合作和社会参与。要加强舆论引导,转变社会上传统的旅游观念,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座很多一谈到旅游的时候,都会认为是不务正业,败家子这些传统的落伍观念,现在树立正确科学的旅游观念比较重要。如何推动带薪休假旅游市场制度,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去年休假制度的调整带来休假政策的出台,现在带薪休假还存在很多缺位的东西。根据我们的研究,现在居民出游当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时间,我们很好地落实休假制度对繁荣旅游市场会起到很好很直接的促进作用。

  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投资的引导,优化旅游供给。虽然旅游需求旺盛,供给需要平衡和发展,需要政策方面给予相关的倾斜和支持,以便于吸引更多的投资,注入到旅游行业当中来,推动旅游行业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调动地方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进行制度创新。

  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在旅游领域各地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浙江率先发放旅游消费券,广东推出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海南推出建设国际旅游岛,河南提出旅游立省,云南提出二次创业等等,都是面对危机情况下追求产业变革,产业更高层次的发展,这对各地来讲都是非常积极的探索,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保持的东西。

  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促进旅游消费的合力。

  各个相关部委之间要建立定期沟通制度解决旅游发展当中的制约问题,为旅游发展创造好的环境。旅游当中需要广泛加强国际合作,因为作为中国来讲,我们是国内旅游大国,与此同时,目前我们入境旅游也排在全球第四位,所以我们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

  去年我国处境旅游也在不断增长,去年处境旅游达到400万,作为团队旅游的ADS国家也有130多个,这需要在未来跟相关目的地国加强合作,促进全球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最后概括我今天所谈到的,促进旅游消费不仅仅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社会责任,并将逐步国家需要和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要进一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界广泛参与和广泛的国际合作。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