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碚:中国一切重大问题解决都依赖于工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 10:22  新浪财经
金碚:中国一切重大问题解决都依赖于工业发展
  2009年7月3日,2009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威斯汀酒店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来源:新浪财经 橘梗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7月3日,2009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威斯汀酒店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

  金碚:

  我今天在这里交流的一个题目是叫国际金融危机和工业化。刚才约翰·拉特里奇先生用了一些生物学、物理学的比喻经济问题。我想进一步说中国面临这样一个情况下,世界面临这样一个情况下,到底金融危机和中国现实工业化进程是什么样的关系。

  金融危机好象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现象。一个长期的现象和一个短期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看一看现在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大家讨论的金融危机大多数都是从金融制度本身的缺陷或者金融行为的非理性所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其实金融危机之所以说它是百年一遇,它和经济长期发展的状况很有联系。

  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现在世界实体经济层面发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次金融危机这么深刻,而且难以恢复。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世界上的产业发展有三方面的机制,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一个,目前这个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前景不明。就是说到底这个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技术进步突破性、革命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刚才约翰·拉特里奇讲的很有趣,讲到能源归根到底从太阳来,太阳形成了植物,植物埋在地底下变成化石能源,然后挖出来。下一步产业突破的前景到底是不是直接用太阳能转化的方式,由人为的方式直接转化太阳能,这样一种技术突破的前景,就是创新的机制没有导致这样一个过程迅速的实现。在这个领域之间表现出创新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又看到在金融领域中间大量的金融创新,使得这个虚拟的经济吸纳了大量的投资资源,并且积累了比较高的风险。总而言之就是全世界产业技术突破的前景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导致了投资人信心的不强。

  第二个,目前由于这个体制机制上面趋向于缺乏弹性,所以现在的企业,特别是巨大型的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它的成本控制能力遇到了障碍,就是说刚刚约翰·拉特里奇用的是一种物理学或者化学来说,它有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在运行当中不仅说运行机制是什么,而且也是对一个成本有效控制的问题,成本控制和盈利关系上如果出现了问题,企业在成本控制机制上出现了障碍,就会导致盈利的能力到底来源于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盈利能力高度依赖于金融经济,以及以此所支撑的资本的运作。比如通过兼并、收购、剥离、重组、证券化等各种方法使得这些大型企业能够保持成本控制和盈利。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整个经济体就可能发生严重的系统风险,因为你的成本控制和盈利机制高度依赖金融体系,这是当前产业层面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目前技术发展方向遇到的障碍,特别是现代社会财富结构发生了变化,刚才约翰·拉特里奇说实体经济财富是三分之一,虚拟经济财富是三分之二,有的学者说虚拟资产份额还要大。当社会和居民财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实体产业的市场拓展怎么样符合消费者的偏好,这样一种机制遇到了障碍。所以很多市场开拓就变成越多越依赖于信贷的拓张,这样才能保证这个产业有充足的市场发展空间。

  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不仅反映了发达国家产业根基存在深刻的矛盾和问题,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经济现象,必须要解决产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有一个成本有效控制和盈利的机制,保障投资人有充足的信心,而且回答到底市场在哪里。这次金融危机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金融层面短期经济现象问题,而是有很深刻的产业根基。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中国,为什么大家对中国保有很强的希望,刚才约翰·拉特里奇用一个图说在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时候,发达国家高位,中国、印度是低位,就产生从高位到低位流。表示在中国的现实生活当中,就是工业化过程。发达国家工业化已经完成,机制上也存在了刚刚描述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情况和发达国家有一个产业发展的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的过程中间,中国就会有一个工业化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刚才约翰·拉特里奇那个图上说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差,就是产业发展的巨大的空间,它也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有比较乐观的前景。

  我们可以看到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30年来工业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最大的,最彻底的领域。目前为止中国工业国际竞争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讲是最强的,我们可以看到它扩张能力比较强。但是中国工业化的过程远远没有完成。尽管我们从经济产出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工业已经占有很高的比重,似乎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好象我们认为工业化的进程差不多就要走到一个发现空间比较饱和的状况。其实中国工业化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如果从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角度来看,农业仍然占很高的比重,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远远没有完成。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一个巨大发展中国家,它正在面临和将要面临一切重大和长远的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高度依赖于工业的发展。只有发达的工业,才能解决城市交通、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国土治理以及国家安全等各样的问题。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时候,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工业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回答刚才的问题,到底产业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

  我们还可以看到工业化过程当中工业增长也是解决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就业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现在还找不到哪一个更好的方法,比保持增长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更多人就业的问题。中国现在工业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国家强盛,而是一个中国最大的民生工程。

  我们要客观的认识中国工业化的性质和进程,就可以看到中国工业化的广阔空间,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前景,只要科学的认识和可行的路径,就获得了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

  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工业化的路径要解决什么样的关键问题。我在这里提出三个关键问题,也许还有重要的问题,我只是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保持工业持续增长是经济顺畅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工业的增长,那么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如果是处于一个工业化增长中间,经济和社会矛盾都会出现,比如说就业、市场问题、财政问题都会发生困难。

  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保增长是第一位的发展目标。经济增长是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之一。

  第二,在金融危机过程当中,在观察中国工业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我们始终讲一个问题,就是希望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这次金融危机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究竟走什么样的路径,回想一下约翰·拉特里奇描绘的图,这个过程当中从世界范围来讲是发达国家的一种工业产业发展的能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中。所以对于中国来讲,面对中国的现实,中国有13亿人口要就业,这就需要我们有全方位产业发展的战略,我们现在产业升级的含义不仅仅表现为我们需要经济发展的替代过程,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讲还不是现实问题。中国的现实是我们各个产业链层面都要全方位的发展,中国现在没有夕阳产业,这是一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还没有向更落后的国家转移产业能力的现实需求。所以我们的产业升级过程是一个全方位产业的发展。

  对中国产业升级来讲,不仅有低端向高端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产业都要实现产业内的升级,这种升级是意味着中国需要有更精制的产业,更精制的中国制造,产业的工艺和产业的价值链,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等等方面的升级也是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内容。

  最后,我们现在需要解决一个非常实在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要有一种技术创新和机制优化来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化国家,我们进入工业化时期以后,资源和环境问题表现的特别尖锐,这和早期的发达国家已经很不一样了。当时他们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空间容忍度比较高,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大国,13亿人口的国家,尤其是后发的国家,尽管我们收入水平还很低,我们发展阶段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时候,我们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中国没有条件说不发展工业,不发展制造业,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条是走不通的。我们中国只有以更好的一种创新机制,来推进节约资源,有更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更好的维护和优化环境的一种方式来解决中国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中国一切问题都解决不了,包括中国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而且我们看到中国工业化过程当中,工业技术水平越高,实际上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多。地球上的物质并不天生的分为资源和废物两种,什么东西是资源,什么东西是废物,什么样的物质是资源,什么样的物质不是资源,实际上只取决于你工业技术的水平和工业技术的需求,只要你有发达的工业,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包括太空中的物质都可以变为资源。

  无论是从短期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长期工业化进程来看,当前唯一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的路径就是需要进一步的增强我们的产业,特别是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们的技术创新水平,以此来解决约束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各样的因素,特别是资源和环境的因素,所以我们可以看,金融危机是具有深刻产业根源,中国具有广阔的工业化空间是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是中国摆脱金融危机重新走向强劲经济增长的关键。

  中国经济经历了市场风浪的抨击,在危机当中会更具有生命力和能力。中国工业不仅可能成为抵御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还可以发展成为经济的中坚体系。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能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