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论坛: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13:09  新浪财经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夏季报告会于2009年6月26-2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会议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分论坛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这一节开始。这一节是全球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参加这一节的嘉宾有: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魏加宁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博士,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博士。我们这一节另外还有嘉宾,由于今天上午临时有重要会议,没能来参加,今天这三位嘉宾也是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研究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国内的政策的出台也参与了研究。今天围绕着中国经济的走势和政策取向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美国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的走势,还有中国经济的走势,到现在都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大家可能都知道,自从次贷危机发改以后,转变成美国金融危机以后,这个危机对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也有非常多观点,比如说有人认为,从国际金融危机来看,是L型走势,也有人认为是U型走势,也有人认为是W型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有许许多多的看法,这个影响如何应对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比如中国政策的取向,特别是关于货币政策的问题,也有很多看法,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继续还是转变。所有这些问题,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对企业的朋友来说也是密切相关,所以今天荣幸的请到这三位专家,就这些完成谈他们的看法。

  首先请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魏加宁博士!有请。

  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魏加宁: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问题面比较广,而且最近我们也在做调研,所以我想集中一点,因为后面还有其他专家,我想集中在一点想谈银行贷款的情况,申明一点,我所讲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管,另外如果媒体要报道的话请经我本人同意,我的发言与股市无管。

  目前信贷发放的速度令一些老同志们担心不已,另外贷款结构合理,贷款额度这么大,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嗷嗷呆乳。一部分资金流向票据市场,一部分流向股市,大约有一办资金是在金融市场里面自我循环,形成了金融市场内部的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这是一个情况。另外一半资金虽然是往实体经济走,但大部分是流向地方政府的项目上,流向政府融资平台上。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小企业资金反而非常少。第三个特点,风险在集中。贷款的集中度越高,风险越集中,贷款像那里集中,风险也就向哪里集中,现在担心是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捆绑。这是关于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的特点。

  第二部分想谈一下银行贷款的特点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一种是容易形成新的泡沫。什么是金融泡沫,金融泡沫就是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认为这就是金融泡沫,目前快速增长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容易提高股价,形成新的金融泡沫,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目前有四种担心,一种从近期来看,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存在。另外一种担心,信贷货币投放太快,迟早要引发通货膨胀;实际上还有第三种担心,就是经济增长没有神来,但是物价先上来了!这也就是担心所谓中国式的滞胀。这种局面可能会更困难,解决起来更难一些。第四种担心就是一般商品价格没有上来,资产价格先上来了,也就是说形成新的泡沫。从目前来看,许多人认为,第四种可能性好象似乎更大一些,或者说苗头已经出现。这是一个后果。再有一种后果,就是中小企业的不到应有的贷款。据业内人士说,中小企业贷款是统计出来了,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贷款,原因之一,是现在各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是不一致的,所以有人说,你要计算多少我就可以给你计算出多少来。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各数比重超过90%,对GDP贡献超过60%,并且提供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农民工就业机会。但是所得到的贷款非常之少,业内一些专家认为不超过10%。所以,这是第二个后果。就是中小企业的不到应有的贷款。第三种后果,就是政府项目吸引了过多资金,刚才我前面提到了,在快速增长的银行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向各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上,流向各级政府的投资平台上,出现什么情况呢,过去做这点事情,从98年做这种事情是开发银行一家做,其他银行是关而骂之,批评开发银行这么去做,是这种态度。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尤其是去年年底,十一月以后,刺激经济政策以来,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放松以后,各家商业银行都涌入到这个市场上,都涌到政府贷款项目上来,导致这个市场从贷方市场变成借方市场,什么意思呢?过去是各级地方政府求银行给点贷款,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是反过来,由银行都在涌入这个市场,变成了银行求政府,银行来求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的项目好,所谓有信用,有政府财政信用做后盾,所以现在变成了商业银行纷纷来抢地方政府的项目。那么就出现什么情况呢?过去开发银行一家做的时候,它还可以向商业银行提很多要求,比如说财政状况怎么样,财政的经济指标,还可以进行一些测算,到底将来能不能还上。但现在由于各家商业银行都涌入这个市场以后,就变成地方政府反而拿起架子,你爱贷不贷,你不贷别的银行还等着我呢!政府必要信息也不愿意提供了,财政的数据也不愿意提供了,这样的话就使得财政的风险掩盖起来了,隐藏起来。所以这是一个后果。再有一个后果,现在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个悖论,导致企业严重的分华,宏观调控按道理说,宏观调控过热的时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过类的时候采取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上这么讲,但实践上这么做的时候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经济过热的时候,紧缩货币信贷的时候,首先受损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经济过类的时候,我们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搞大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受益的是国有大型企业。这样的话,引起了企业的分化,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越来越壮大,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越来越困难。所以就出现了企业的分化。这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悖论,或者说难以解决的一个困难。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要做的事情,一是整顿票据市场,防止票据市场自我繁殖,不为实体解决服务。再一个事情,当然跟这个关系好象不是很大但也应当做,就是统一债券市场, 把公司债、企业债,中短期融资券,现在实际上被三个部分分割,被证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三头分管的市场怎么样统一起来。另外再一个是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第二个方面要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现在还没有做的,一个就是要成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发达国家很有意思,他没有为大型项目、大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反而他为中小企业服务,都有这种政策性金融机构,日本、美国都是这样。而且在美国,据我们研究地方债课题发言,地方政府到市场上发债,因为信用度比较高,成本就比较低,他融来资以后转贷给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发债成本比较高,所以他通过政府来发债然后转贷给中小企业,外国各各种手段政策性金融来服务中小企业。但是我国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其中一家是商业化,唯独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在中国非常有必要,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建立一家政策性银行还不行,因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都比较小,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在地方层次上鼓励各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这是我们呼吁多年了,但是迄今为止一直没有见到效果,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我们口头上老是说扶持中小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真正做的时候,这些政府该做的事总是犹豫不决,迟迟不见动作。再有一个为中小企业、为科技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里头,担保公司有政策性也有商业性的,都应该发展。另外,我们在调研政府融资平台的时候发现大量政府融资平台是给基础设施建设,搞大项目,各个别地方正在试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我们浙江杭州有一些区在做这个事情,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再有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再一个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民营中小银行,这方面是有争议,有关部门总是想在大银行里面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我们认为从外内外经验来满,这种做法是不成功的,而真正成功的做法还是建立与中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银行,可能更符合实际。所以在这些方面,应当做一些事情,比如放宽中小银行设立限制,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民间银行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再一个要发展真正意义上合作金融,近年来,像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纷纷合并起来,合并以后商业化,变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把它重组商业化了,但是真正意义上合作金融出现了空白。而外国来,像日本,据了解都有大量的合作金融,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经济这么发达了,但他合作金融相对的普遍,说明这是有需求的。另外根据国内的调研,我们发现有些地区在应对贷款紧张情况的时候,有些企业就组建了互保的组织,建立类似的合作金融,这也说明国内在这方面也还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主张还是要发展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再有直接金融方面,早日推出创业板,创业板的事情,去年我说过,我们错过了最佳时期,起来A板市场,主板市场泡沫比较大的时候,应当说,我们是非常好的时机发展创业板,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一直没有推出来,现在看来是下定决心了,要更多的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所以创业板的事情看来是下定决心了,这个事情我们认为早一点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大力发展VC、PE。还有一个事情,我认为,可以实行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实验,中夏企业发债规模太小,单个去发有困难,但是能不能进行一些集合发债的尝试,这也可以进行探讨。

  第三个方面,我们认为应当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防范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捆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这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这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当然有利的方面,有助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落实,有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是地方政府来完成。再有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导致地方财政风险和银行金融风险的捆绑,这种捆绑如果不注意加以防止和化解的话,将来有可能在下一轮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这块出问题,而中国这块出问题,很可能财政、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所以在应对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有目的的,或者说要注意防止中国出现新的金融风险。这是一个分析。

  再有,在具体的想法上宽松货币政策应该适度,而不能过度。刚才我讲了,过渡宽松货币政策容易导致信贷市场形成借方市场,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另外,应当加快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建设,同时积极的加以引导和规范,重点放在增加财政信息推透明度、强化平台的公司治理,强化银行系统性风险。

  最后就不展开了,关于政策取向的反思,一个是我们到底实行凯恩斯主义还是供给学派,是全面理解罗斯福新政,过去单纯把它理解为扩展性财政政策,搞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还有两方面,一个是建立安全循环网,还有按照社会安全网,建立救助制度,这两方也要加以注意。第三全面总结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很多专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经研究是单纯的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方面,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我们还做了另外两个事情,一个是加入WTO,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在开放方面我们做了重要的决策,做一方面我们在改革的方面大力推进改革,改革方面做了许多事情,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当时中央做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国家外经为推出,三年脱困的目标,这是一个;在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出口自主权,当时我跟吴景濂来浙江出口,民营企业不能自主出口,回到北京以后,就提出建议,应该赋予他们自主权,最后也多少落实。最后国家经贸委也成立重要企业发展司,还有住房制度的改革,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这一轮快速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要剥离不良资产,为国有企业改制做准备。还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成立了全国社保基金,其实我们当时在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这些往往会被人忽略,2000年讨论经济是否出现拐点,时候,吴景濂先生就指出,我们在改善供给方面做的努力,往往会被人看漏,我们应该全面,总结98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的经验。

  在一点我想看一下,这次启动经济应当重点放在绿色新政上,外国现在是这样纷纷采取的措施都是绿色新政,在中国我认为也应当推进绿色新政,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这里头简单的讲一点,在能源战略方面,要实行重点的转换,能源消费方面电器化,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这样的话我们交通方式改变以后,能源消费就可以改变依赖石油的方式,这样电力的共赢就可以多样化,火电、水电、风力电等等,另外在供求连接方面,需要改革电价形成机制,普遍充电基础设施,可以做很多事情,启动经济应当有一个灵魂,应当有一个方向,而不是平铺直叙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有在绿色财政方面也可以做很多事。时间关系我就只讲这些,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加宁博士,他的发言内容非常的丰富,他的这些思路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因为在月份底到六月份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加宁博士在长三角调查的一个月,回到北京又去重庆、贵州,昨天从贵州到这里来,这段时间一直在做调查,所以他给我们介绍的内容,我猜想都是他调查的结果。非常重要的是,尽管现在在各界讨论经济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有许多人在不断的描述走势,刚才我提到的,又是L型、又是W型,是U型,我觉得我们加宁博士已经跳出空谈走势的圈子,因为他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银行贷款的流向做了深入的调查,他提出了贷款的后果,他提出四种后果,第一种新泡沫的问题,四种担心,这都是我们高高度关注的问题。他提到中小企业贷款少的问题,有许多资金流入政府机构,还有企业严重分化,这些问题恐都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加宁博士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的思路,比如说积极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整顿票据市场,统一债券市场,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管,我想这可能对银监会的蒋主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他提出指导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他提出解决的思路,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真正意义上合作金融,还有直接金融,我觉得这些思路都是综合的药方地我们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要解决的话不可能靠单一的政策,需要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我想,加宁博士刚才提的问题恐怕也是今后在政策方面要出台的一些内容。他还特别提到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实验,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性思路。提到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平台的建议,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记得十年前就参加过加宁国务院发展中心有关地方债的讨论,这十年一直没有解决,今年以来,已经开始动作,融资平台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他也提到注意风险的问题。还有他最后几点建议,我觉得都是非常的有针对性,比如经济理论的看法,供给学派的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适度而不是过度,还提到绿色新政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在下一轮解决发展中需要关注的,我个人推算这些建议可能会变成未来的政策出台。非常感谢加宁博士给我们提了这样宝贵的意见和思路,特别是从企业的角度,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再次感谢加宁博士精彩的演讲。

  下面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博士做演讲。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中午好!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宁波市跟大家就宏观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一些交流,今天上午听了成思危主席和其他几位专机特别是发展中心加宁博士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政策的讨论,感觉到很受启发。

  我的发言题目是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下宏观经济走势和相关政策思考。主要想谈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趋势做一个介绍。第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做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三对相关政策问题做一些评论。重点放在第三个方面,前面两个给大家介绍一些数据,可能对大家有一些参考。

  一、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家知道,全球金融危机从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在去年的夏天特别是九月份之后,由美国次贷危机明显的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场危机发生以后,大家对全球经济的走势变得非常悲观,国际组织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不断调低对世界经济增长趋势的预测,最新预测是四月份IMF在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估计是这样,09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发生负1.3的增长,发达国家负3.8,美国是负2.8,欧洲是负4.2,日本是负6.2,新兴市场国家可以达到1.6,是正的,刚才成思危主席也提到了,新型国家可能是在0左右,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1.6,对中国预测也在不断的调低,四月份预测是6.5。应该说四月份,我感觉到从各个渠道的预测来看,可能是最悲观预测的时期,四月份以后,有一些迹象表明经济在出现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比如说美国商务部对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最新的修正是下降5.5,比一两个月之前提出的6.6有明显改善,比去年年底的6.1要明显的改善,所以美国经济出现了下跌回稳的迹象。经济学家还估计,美国经济可能在二季度有更好的改善,经合组织对美国经济有更好的预测,四月份的时候,IMF对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判断是0增长,说刚刚摆脱负增长,但是经合组织的估计会达到0.9,将近有一个点的改善。这是对美国经济的,我个人估计至少下滑的速度明显放缓,经济有可能触底,经济有可能提前回稳,这比几个月估计明显乐观。

  第二,金融危机应该是已经触底,美国现在的金融危机不存在第二波,第三波的问题,可能已经见底,但实体经济困难还比较严重,不排除有更多大企业集团陷入困境和倒闭,但是金融危机这一块应该可能触底,但是市场信心完全的恢复还有一个国家,目前市场上信贷利差还是历史性高位,信贷款主要发生在政府部门,私营部门贷款增长相当减缓,这说明企业投资、个人消费仍然缺乏信心。不过,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美国的股市在过去两三个月里面也出现了非常乐观的增长,从两三月份6700点,在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上升到目前8400多点,上升了25%,而美国实体经济,尽管现在有一些复苏的迹象,至少是止跌回升的迹象,但是过去几个月是很糟糕的,这种情况下股市却在快速的增长,上涨25%,所以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股市的增长脱离实体经济,存在泡沫。这些一是担心。

  第三我想提到的判断,当前流入新兴市场的外国资本处于历史性低位,很多过程资本净流入是负的,估计未来几年也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美国经济何时能走出衰退,如果美国经济比预期好,新兴市场国家也会好一些,至少他们的出口遭遇到困难会少一些,另外一个去杠杆化对他们冲击也小一点,这方面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这是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这么几点判断和分析。

  二、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提出达到8%的增长目标,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和IMF提出6.5%左右的估测,显然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显得更加悲观一点,但是我们也同样注意到,有些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非常的乐观,比如说野村证券他始终是看好中国经济,他始终认为中国保8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到8.5或者是9,明年他说可能要到10%,当然这种推测跟算命差不多需要不断的调整。但是最起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各方还是分歧的。这是一点。

  第二点,给大家介绍一些新的复苏迹象,应该是比较积极的,有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比如说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过去六个月里面在稳步上升,而且四月份开始已经超过50,这说明情况很好。另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五月份达到了同比增长32.9%,这比年初的27%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继续快速扩张,明显过来的投资前景非常好。再有一个,实际工业增加值增数从四月份年同比7.3,加快到五月份的8.9,比预期好。银行贷款增长,这个刚才已经说了很多,大家也很清楚,一到五月份实际上我们已经把全年计划的新增贷款指标用完了,达到了5.8万亿,全年有人估计会达到8万亿,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总理报告中就说我们要按需供应,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应该说新增贷款,我稍微还会讲有些风险和问题,但是从推动经济的角度,反映银行对未来信心的角度,还是一个积极的指标。最后企业盈利水平出现了较大改善,国家统计局在日前公布一份报告中,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下跌速度已经从一季度年同比37.1,放慢到第二季度的15.4,也就是说工业企业利润下滑的势头已经得到明显的遏制,或者说是减缓。

  应该说在这一系列积极的指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容乐观的发展,这些发展可能对经济进一步的复苏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通货紧缩仍在发生。五月份CIP通缩,从四月份年同比负1.5,减缓至负1.4,我们已经CPI负增长是三个月前才开始发生。与此同时,PPI生产价格指数这块下跌幅度更加令人感觉到不安,四月份下降6.6,五月份下降7.2,如果这种势头继续发展的话,对未来存货调整以及去库存化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分析过去大半年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其中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存货调整,去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七八月份又回落,为了消化上半年的存货,同时也是出于对未来产品价格下跌得预期,所以企业大量减少库存,如果PPI继续下降的话,对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还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最后一个不确定性我想是出口的增长确实令人担忧,五月份同比下降26.4%,跌幅超过预期,贸易顺差达到133.9亿美元,同期进口也有减少,所以贸易顺差还是相当大。这是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估计,总体来说有复苏的迹象,但还是有一些因素,特别是通货紧缩这把剑悬着,还有不确定性。

  最后我想谈一下几个政策问题,一点思考,值得关注的几个政策问题。首先,如何看待外需的作用。以及如何盘带目前陆陆续续出台的一些鼓励出口的政策。为了鼓励出口,为了防止出口的过渡下滑,最近几个月有关方面出台了很多鼓励出口的政策,保证提高出口退税率,有的已经恢复到17%,有的降低出口关税,初级产品出口关税,包括粮食出口关税,实际上停止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政策调整,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理由可以表明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去依靠外需即使在危机是时期也不应该过渡依靠外需,出口减少不是GDP下滑的主要因素,却是就业困难主要原因之一。过去大半年里面,我们认为,GDP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还是内需的下降,特别是库存的调整,而不是出口的下降。因为我们的分析发现,出口下跌仅仅减少工业增加值增长中3.1个百分点的跌幅,还有10.9个百分点是由于内需供应的下降而造成,经济增长从9%到一季度的6.1%主要因素不是出口下滑,而是内需的下降,特别是投资的下降,投资中又特别是库存调整。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出口下滑并不等于净出口的下滑,刚才我说了,我们贸易顺差其实并没有减少,这几个月一直在增长,因为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下降更多,所以对GDP的增长贡献力讲,其实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是没有变化,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当然,出口下滑对就影响确实比较大,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第三,出口刺激政策作用是有限的,我认为是这样,如果外国经济没有恢复,发达国家经济不走出衰退,这些刺激政策基本上不会有实质性作用,去年八九月份,我们出口订单下降60—70%,这60、70是能靠这些政策缓解吗?显然不是。最后一点,可能是深层次的思考,我觉得短期的稳定,宏观经济短期稳定,应该避免以牺牲长期结构调整为代价,或者说宏观经济调整不能以放慢长远结构调整为代价,这个意思可能不需要太多解释。其实我们从三四年前已经开始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我们也实施了很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包括人民币升值在内,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陆陆续续都停下来了,有的甚至逆转。很显然,现在鼓励出口的政策与我们长期结构调整目标是相反的,我们要更多依靠内需,摆脱对外需的依赖,这是不可改变的基本方向,要注意到这一点。

  第二,关于信贷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至五月份,新增贷款5.8万亿,全年预计达到8万亿,信贷快速增长在当前应该说有其合理性,但也潜在的风险,这个风险包括通货膨胀、不良贷款率的回升,甚至是资产泡沫,刚才前面专家也提到了,有些信贷资金可能流入了股市和楼市,这些风险都在悄悄的上升,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目前因为经济还没有完全回稳还没有对货币政策做出调整,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对未来的影响,准备在必要的时候退出这样一种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是我的关于货币政策的看法。

  在谈到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也想提一下财政政策,我认为财政政策的扩张可以成为中期的政策选择,因为财政政策的扩张空间还很大,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只有3%,这是09年的计划,其实在09年以前我们只有0.6%,这运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我们公共负债只有20%,这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们财政政策许多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这些结构性问题的改革,对内需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些结构性的调整,其实都依靠财政政策来保驾护航,财政政策对这些问题的改革作用远远超过信贷作用。同时在新能源政策方面,新能源战略方面,财政政策也有很大作用空间。

  第三,关于资产泡沫。这里我想简单说一下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在07年年底达到6000多点,但是在短短的时间里调整到1600多点,而最近半年又从1600点回升到2900点,涨幅80%,中国的股市应该说非常的波动,就最近半年来看,涨幅非常大,这种大的涨幅应该有一定合理性,有一定回归,实际有一种价值回归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也需要开始担心它的泡沫成分,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在一次节目中谈到今年可以看到2500点,但现在显然已经超过2500点,我现在要说的是要注意风险,企业的盈利毕竟在过去大半年、一年里面有大幅下降,不可能回到六千点。我想现在的4000点就相当于当时的6000点。另外对楼市,我们更要担心他的泡沫,房市至今没有发像样的调整,但是我们房价是很高的,很多地方月供超过了房租,这就意味着很多投资者是期待价差来获利。我基本上认为,房价还是有很大的泡沫,高房价不利于刺激内需,所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依靠老百姓收入的提高,需要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他的消费能力,但如果说房价那么高,老百姓是不可能有足够的意愿去消费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最后一点,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面几位专家都说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战略思考和选择,问题是如何促进,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是我们需要在一些政策上给予保证。我提一个观点,不展开,我觉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不断的升级,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加以借鉴,也就是说在政府提供税收基础设施支持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现代服务业也同样可以借鉴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此同时,我想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应该同样对民营资本开放,不能造成内外资不平等的格局。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博士,他是国家著名经济学家,这次开会来他刚刚从欧美考察回来,从金融危机第一线,庆幸的是他隔离期刚刚过,他今天讲的内容也是实地考察的判断,他特别对中国经济的判断里面提到了已经有明显复苏的迹象,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我认为这个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他的政策建议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比如如何看待外需的问题,不能过多依赖外需,因为时间关系,他精彩的观点我就不一一评价了,让我们再次感谢张博士德精彩演讲。

  最后一位是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博士,他在经济预测部,大家可能注意到,他们经常有些预测报告提供给决策者,今天有幸请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请!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交流,但我来的时候大家也该走了,因为到时间了,但我还是想珍惜一下给我的机会,尽量讲快一点,给自己的观点讲出来供大家参考一点。另外,前面有几位领导讲了宏观经济政策和分析,有些观点是可以相互验证的,所以我有些地方可以讲得少一些。

  我的题目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说我们都在谈在金融危机下,全世界经济该由谁来带领,在金融危机下谁会占最大的便宜。大家对中国都看好,实际上我自己也看好,我认为确实中国未来有潜力。作为一个大国从危机中复苏,我们也认为二十年之内超过美国,可能性也是非常大。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出现大的失误,我们可增长的潜力都有,但是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出大问题,但恰恰是这些年我们宏观调控政策让别人非常不好理解,或者说变化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还是谈谈,现在的政策是未来有一些什么看法,当然主要是自己的判断,供大家参考。

  最近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做的非常及时,尽管出政策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理解,那么高密度、高强度,甚至很多政策没有做好可行论证的时候,没有清晰可行论证的时候就推出,很多人觉得不是很严谨,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通常情况下,危机的出现有三个阶段,一是危机爆发,第二是出现恐慌,第三出现崩溃。所以在美国出现崩溃的阶段,我们看到次贷危机崩溃了,大量金融企业开始破产的时候,他才开始救市,所以救市的效果非常差,但是从我国来看,实际上在第二个阶段刚刚冒头的时候,我们就大力度出台政策,所以在时间段把握得非常好。就像救火一样,早一秒和晚一秒效果就不好,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出手比较快,力度比较大。在三个月前,尤其是年初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想到我们经济走势会这么好,当然这是一个相对的好,我曾经说已经达到我们想要最好的结果,投资达到的历史得高位,从五个月实际的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五月份我们可以看到,实际增长速度达到45,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没有这么高的投资增长的话,我们的工业、GDP是很难上来的,当然单从这个指标来看是很高,但是要消化很多库存,要把危机中经济拖起来,这个指标不仅是不多于,而且是非常必要。二季度以后,大量的行业库存消化完了,直接投资带动的工业的增长开始同步前行。第三消费,这一点最让人惊讶,危机的时候最缺乏信心,没有信心的时候消费就起不来,我们消费这段时间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加速的增长,这一点可以说世界上可能绝无仅有,其中很大一块是政策的效果所导致的。这里面我们发现两点,第一为什么消费这么快,第一是汽车增长非常快,连续五个月是全世界汽车销量最大,而且很多人认为,汽车大量的增长是受政策鼓励的小排量汽车。第二是房地产,简单的说应该是价量齐升,首先是量上去了,最近个月环比的价格也开始上去了,这一点更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房地产很多问题,一直受到抨击,没有想到这么短时间出现反弹。概括的讲,我们能控制,直接影响我们都做得很好,比如说投资、消费,但是出口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对他进行大的影响,出口继续下降,那是我们没办法的事。从政策角度来讲我们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现在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我们的救市是带病救市的方案,在两难方案里面选择一个矛盾比较轻的方案,现在来看带来的问题,从救急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现在四万亿投资过程中,消费投资比例,过去都说消费很低,只有美国居民消费一半,我们生产的东西让美国消化,现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我们投资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产业过能的问题会体现在国内。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变得更严重了。

  第二除了长期结构性问题,还出现了泡沫经济显现的问题,泡沫经济我这里特意说一下,首先泡沫经济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所以我也不敢下结论,也不想下结论,我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泡沫经济的迹象存在这么一个迹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除了前面讲的第一是房地产的泡沫,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根本就没有调到位的情况下,为什么价量齐升,成交量大有很多理由,总体来说我认为是政策效益,但是价格不断反弹,这已经不是政策的鼓励了,显然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政策鼓励价格反弹,我认为很多情况下,这种价格的反弹是一个反常的行为,是房地产商自己做的事,它的理由就是未来要通货膨胀,你要持有实物资产,这样就使价格不断上升,还有消费心里的问题,还有假购买,找一些熟人、关系户来购买,通过银行融资给企业,雇一些农民工来排队,使得价格上去了,我认为这不正常,当然也带来很多风险。有的已经开始形成泡沫,泡沫可能会破灭。今年即使销售量已经很快了,但是库存依然比较大,从过去一般的行业来讲,库存没有消化完,行业景气不会上升,库存没有消化完,可能会上去,更不用说价格暴涨了,就说明这个市场本身不正常。第二价格,无论是学者、还是中央领导,都认为现在的房价依然偏高,这是毫无疑问。第三,我们看到未来中央要下力气建保障性住房,建廉租房,这些房子地段差不多,质量也不会差特别远,但价格会差很远,这么房子一旦推上市,这些高高在上的商品房会往下掉,如果其他环境再不好,会跌的非常凶,这样会可能使房地产出现新的调整。房地产商说,现在因为有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要买房子保值,我为了这个查了一下历史,基本上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第一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美国的房子还是在不断的下跌,而且还会认为,最少跌到明年底,为什么美国不保值,中国就要保值,而且中国房地产价格比美国还要高,你还保一个价格高的房地产,这不成立。美国在七十年代,那时候黄金价格涨得非常高,但是房地产价格基本上是平稳的,扣除物价以后基本上没有涨,从这个理由来看,之所以房地产价格这么大幅度涨价,这里面可能存在投机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存在泡沫。这值得我们关注。

  另外股市,我认为存在泡沫,第一是资金流动,很多是信贷资金;第二,我们可以看到,GDP保8、9问题不大,但是要知道是产能过剩的时候,GDP保持8%,上市公司的业绩可不会同步增长,上市公司业绩一定是像过去是保持平淡的增长,不亏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提高价格卖出去,以后股市会出现宏观热,微观冷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可能跟GDP同步升,这个股市不断的涨会非常的风险,这次把股市翘起的力量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是散户,现在各种迹象更多是来自银行信贷直接或间接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股市一旦暴跌,风险就不会给分散分担,更多集中在银行,这对社会的杀伤力非常大。

  第三是新能源,我这里要提稍微有点不太一样的看法,第一新能源确实很重要,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在发展新能源,但是对中国来说,不能高估他的力量,新能源从将来的高度在提高低碳经济竞争力,要保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对当前经济内需有拉动作用,这个作用非常大,值得鼓励发展新能源,这是毫无疑问。但问题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能是过度了,有些应该是适度,而不是过度。为什么说过度。现在新能源有点不知道为什么而发展,我感觉到有一点是为发展而发展,到处抢地盘,都不谈经济效益了。数据表明,这些年全世界新能源各个,很大一块就是中国因素导致,以核电为基础,如果没有中国核电,全世界核电发展速度没有这么快,但是因为中国这么快速的发展,市值全世界浪潮特别的高。但是这里面的风险在什么地方?很多行为是不经济的,不是市场行为,举一个例子,发展新能源,在我们电力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呢?他能带来什么利益,首先成本也很高,投资的成本高,回收成本也高,为什么还要做?!某种意义上就是国有发电厂,为了在重组的时候,能把他当龙头,而不是兼并的对象,我就现在把他做大,以后兼并重组的时候占优势这已经不是市场行为。第二,新能源有很多数据表现,成本高,容量小,企业大量的亏损,投资效益低,同样的投资用在其他方面效益会非常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对新能源这种热潮我们要理性思考,要从过度变成适度。首先对中国来讲,发展新能源,既然是为了提高低碳经济的竞争力,既然是为了刺激内需,为了提高竞争力,完全可以用更经济、更有效的手段去做,刺激内需,新能源拉动经济增长,跟十大产业振兴无法比,我们不能跟西方比,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块,西方没有制造业,或者是制造业比重非常小。另外也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也能得到低碳节能的目标,循环经济节能效果比新能源效果更大。

  第四是地方政府债务可能会问题,四万亿下来以后,地方政府要求配套这么多,但他地方收益又这么少,可能未来财政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叫泡沫的迹象,第一我觉得不正常,第二我也不敢说是泡沫,所以说出现了迹象。从未来的角度来讲,未来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我也提出自己的思考,第一我觉得,前期的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既然是非常政策就不能长期,救急任务完成以后,就应该功成名就,开始淡出,在目前情况下,不转也不行,因为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大规模的发债是不可持续的。财政部现在总是在想办法,有些地方要加税,这至少说明他的财政很困难了。第二,未来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这么宽松,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肯定是不行的,无论是国际上保值的概念,使得国际资源价格高涨,国内货币大规模的发行,一旦通货膨胀出现苗头的时候我们必须得改变政策,当然更好的方法是苗头还没有出现就改变政策。无论是房地产、或者是股市很多程度都是积极政策支撑起来,一旦政策一改,支撑面没有了,一下子就下来了。所谓二次探底对经济伤害非常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钱没有出来,炒房地产,炒股市,最后迫于无奈,一紧缩,就完了。我们应该警惕一下。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政策要转型,应该往哪些方面转型,前面几位专家已经提到了,我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东西,经济危机的时候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的危也是体制改革的机,我们必须在体制上做大量的动作,撤离玻璃墙,阻碍民营企业进入的墙,我必须把这个破除掉。前面说到金融危机的时候,走出金融危机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在那时候,发动民间资本来接收政府的资本,政府资本是很难持续,我把民间资本接收来,但是在金融危机按现有的模式,民间资本起不来,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打破墙,给他新的领域,给他新的条件,给他新的环境,他才可能创造出活力,换句话说通过体制改革释放生产力。除了投融资体制还有收入分配体制,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转型内需型经济增长,内需关键是在居民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没有第二个理由,只有一条路,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所以我们建议,要学六十年代日本的方式,在十年之内老百姓收入比GDP还要快,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老百姓有钱,拉动消费,才不至于我生产的东西没有人买,只能是出口。还有一个,我始终要强调,要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我认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最快,能够激活农民消费的方式,有九亿农民,这些人的消费一旦激活了,过去出口消费完全可以对冲掉。一般来说,解决农民首先要变成市民,大城市化,但是城市化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很难做,一个城市要成长起来要有工业基础、有市场规律起作用,在市场危机的时候推成长化很可能会带来负面的作用,在短期内不实现,第二给农民社保,完成他负担,上学、看病养老负担都解决掉,如果说你把这些后顾之忧都解决掉,在农民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他们每年可以增加三千块的支出,对全社会的消费需求拉动非常大,最大需求是农民建房,为什么家电下乡不是特别的明显,没有人因为这个多买家电,比例非常小,如果你能给他买得起的房子,在小城镇里,不要在农村,农村他住不下,他愿意在小城镇住,你给他建房子,都愿意买,不仅给自己买,还给每一个孩子买,这样消费需求就不得了!

  主持人:谢谢高部长!他的发言一向都是真知灼见,今天从他的发言来看,的确有许多是非常的独到的看法,时间关系,我也不再点评了。再次感谢高博士的精彩演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有趣再提两个问题,因为机会难得,如果有问题仅限两个问题,短一点。

  提问:中国经济有没有滞胀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魏加宁:你说有没有滞胀的风险,一是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大家共识是通货膨胀,如果是通货膨胀相对还好一点,最怕的是增长还没有上来,生产还没有上来,结果物价先上来了,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的滞胀。但眼前看苗头更明显一般商品价格没有上来,资产价格先上来了,也就是新的泡沫,这种情况现在看更明显,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我们这一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谢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