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魏加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 11:43  新浪财经
魏加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新浪财经 肖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夏季报告会于2009年6月26-2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会议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图为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魏加宁博士。

  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魏加宁: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问题面比较广,而且最近我们也在做调研,所以我想集中一点,因为后面还有其他专家,我想集中在一点想谈银行贷款的情况,申明一点,我所讲的观点是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管,另外如果媒体要报道的话请经我本人同意,我的发言与股市无关。

  目前信贷发放的速度令一些老同志们担心不已,另外贷款结构合理,贷款额度这么大,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嗷嗷待哺。一部分资金流向票据市场,一部分流向股市,大约有一半资金是在金融市场里面自我循环,形成了金融市场内部的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这是一个情况。另外一半资金虽然是往实体经济走,但大部分是流向地方政府的项目上,流向政府融资平台上。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小企业资金反而非常少。第三个特点,风险在集中。贷款的集中度越高,风险越集中,贷款像那里集中,风险也就向哪里集中,现在担心是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捆绑。这是关于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的特点。

  第二部分想谈一下银行贷款的特点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一种是容易形成新的泡沫。什么是金融泡沫,金融泡沫就是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不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认为这就是金融泡沫,目前快速增长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容易提高股价,形成新的金融泡沫,也推高房地产的价格。目前有四种担心,一种从近期来看,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存在。另外一种担心,信贷货币投放太快,迟早要引发通货膨胀;实际上还有第三种担心,就是经济增长没有上来,但是物价先上来了!这也就是担心所谓中国式的滞胀。这种局面可能会更困难,解决起来更难一些。第四种担心就是一般商品价格没有上来,资产价格先上来了,也就是说形成新的泡沫。从目前来看,许多人认为,第四种可能性好象似乎更大一些,或者说苗头已经出现。这是一个后果。再有一种后果,就是中小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贷款。据业内人士说,中小企业贷款是统计出来了,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贷款,原因之一,是现在各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是不一致的,所以有人说,你要计算多少我就可以给你计算出多少来。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各数比重超过90%,对GDP贡献超过60%,并且提供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农民工就业机会。但是所得到的贷款非常之少,业内一些专家认为不超过10%。所以,这是第二个后果。就是中小企业的不到应有的贷款。第三种后果,就是政府项目吸引了过多资金,刚才我前面提到了,在快速增长的银行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向各级政府的投资项目上,流向各级政府的投资平台上,出现什么情况呢,过去做这点事情,从98年做这种事情是开发银行一家做,其他银行是观而骂之,批评开发银行这么去做,是这种态度。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尤其是去年年底,十一月以后,刺激经济政策以来,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放松以后,各家商业银行都涌入到这个市场上,都涌到政府贷款项目上来,导致这个市场从贷方市场变成借方市场,什么意思呢?过去是各级地方政府求银行给点贷款,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是反过来,由银行都在涌入这个市场,变成了银行求政府,银行来求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的项目好,所谓有信用,有政府财政信用做后盾,所以现在变成了商业银行纷纷来抢地方政府的项目。那么就出现什么情况呢?过去开发银行一家做的时候,它还可以向商业银行提很多要求,比如说财政状况怎么样,财政的经济指标,还可以进行一些测算,到底将来能不能还上。但现在由于各家商业银行都涌入这个市场以后,就变成地方政府反而拿起架子,你爱贷不贷,你不贷别的银行还等着我呢!政府必要信息也不愿意提供了,财政的数据也不愿意提供了,这样的话就使得财政的风险掩盖起来了,隐藏起来。所以这是一个后果。再有一个后果,现在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个悖论,导致企业严重的分化,宏观调控按道理说,宏观调控过热的时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过类的时候采取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上这么讲,但实践上这么做的时候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经济过热的时候,紧缩货币信贷的时候,首先受损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经济过类的时候,我们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搞大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受益的是国有大型企业。这样的话,引起了企业的分化,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越来越壮大,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越来越困难。所以就出现了企业的分化。这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悖论,或者说难以解决的一个困难。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要做的事情,一是整顿票据市场,防止票据市场自我繁殖,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再一个事情,当然跟这个关系好象不是很大但也应当做,就是统一债券市场, 把公司债、企业债,中短期融资券,现在实际上被三个部分分割,被证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三头分管的市场怎么样统一起来。另外再一个是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第二个方面要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现在还没有做的,一个就是要成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发达国家很有意思,他没有为大型项目、大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反而他为中小企业服务,都有这种政策性金融机构,日本、美国都是这样。而且在美国,据我们研究地方债课题发言,地方政府到市场上发债,因为信用度比较高,成本就比较低,他融来资以后转贷给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发债成本比较高,所以他通过政府来发债然后转贷给中小企业,外国各各种手段政策性金融来服务中小企业。但是我国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其中一家是商业化,唯独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在中国非常有必要,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建立一家政策性银行还不行,因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都比较小,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在地方层次上鼓励各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这是我们呼吁多年了,但是迄今为止一直没有见到效果,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我们口头上老是说扶持中小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真正做的时候,这些政府该做的事总是犹豫不决,迟迟不见动作。再有一个为中小企业、为科技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里头,担保公司有政策性也有商业性的,都应该发展。另外,我们在调研政府融资平台的时候发现大量政府融资平台是给基础设施建设,搞大项目,各个别地方正在试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我们浙江杭州有一些区在做这个事情,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再有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再一个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民营中小银行,这方面是有争议,有关部门总是想在大银行里面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我们认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这种做法是不成功的,而真正成功的做法还是建立与中夏企业门当户对的中小银行,可能更符合实际。所以在这些方面,应当做一些事情,比如放宽中小银行设立限制,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民间银行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再一个要发展真正意义上合作金融,近年来,像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纷纷合并起来,合并以后商业化,变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把它重组商业化了,但是真正意义上合作金融出现了空白。而外国来,像日本,据了解都有大量的合作金融,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经济这么发达了,但他合作金融相对的普遍,说明这是有需求的。另外根据国内的调研,我们发现有些地区在应对贷款紧张情况的时候,有些企业就组建了互保的组织,建立类似的合作金融,这也说明国内在这方面也还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主张还是要发展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再有直接金融方面,早日推出创业板,创业板的事情,去年我说过,我们错过了最佳时期,起来A板市场,主板市场泡沫比较大的时候,应当说,我们是非常好的时机发展创业板,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一直没有推出来,现在看来是下定决心了,要更多的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所以创业板的事情看来是下定决心了,这个事情我们认为早一点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大力发展VC、PE。还有一个事情,我认为,可以实行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实验,中夏企业发债规模太小,单个去发有困难,但是能不能进行一些集合发债的尝试,这也可以进行探讨。

  第三个方面,我们认为应当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防范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捆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这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这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当然有利的方面,有助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落实,有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是地方政府来完成。再有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导致地方财政风险和银行金融风险的捆绑,这种捆绑如果不注意加以防止和化解的话,将来有可能在下一轮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这块出问题,而中国这块出问题,很可能财政、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所以在应对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有目的的,或者说要注意防止中国出现新的金融风险。这是一个分析。

  再有,在具体的想法上宽松货币政策应该适度,而不能过度。刚才我讲了,过渡宽松货币政策容易导致信贷市场形成借方市场,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另外,应当加快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建设,同时积极的加以引导和规范,重点放在增加财政信息推透明度、强化平台的公司治理,强化银行系统性风险。

  最后就不展开了,关于政策取向的反思,一个是我们到底实行凯恩斯主义还是供给学派,是全面理解罗斯福新政,过去单纯把它理解为扩展性财政政策,搞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还有两方面,一个是建立安全循环网,还有按照社会安全网,建立救助制度,这两方也要加以注意。第三全面总结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很多专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经研究是单纯的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方面,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我们还做了另外两个事情,一个是加入WTO,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在开放方面我们做了重要的决策,做一方面我们在改革的方面大力推进改革,改革方面做了许多事情,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当时中央做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国家外经为推出,三年脱困的目标,这是一个;在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出口自主权,当时我跟吴敬琏来浙江出口,民营企业不能自主出口,回到北京以后,就提出建议,应该赋予他们自主权,最后也多少落实。最后国家经贸委也成立重要企业发展司,还有住房制度的改革,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这一轮快速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还要剥离不良资产,为国有企业改制做准备。还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成立了全国社保基金,其实我们当时在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这些往往会被人忽略,2000年讨论经济是否出现拐点时候,吴敬琏先生就指出,我们在改善供给方面做的努力,往往会被人看漏,我们应该全面,总结98年亚洲金融危机应对的经验。

  在一点我想看一下,这次启动经济应当重点放在绿色新政上,外国现在是这样纷纷采取的措施都是绿色新政,在中国我认为也应当推进绿色新政,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这里头简单的讲一点,在能源战略方面,要实行重点的转换,能源消费方面电器化,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这样的话我们交通方式改变以后,能源消费就可以改变依赖石油的方式,这样电力的共赢就可以多样化,火电、水电、风力电等等,另外在供求连接方面,需要改革电价形成机制,普遍充电基础设施,可以做很多事情,启动经济应当有一个灵魂,应当有一个方向,而不是平铺直叙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有在绿色财政方面也可以做很多事。时间关系我就只讲这些,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