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 15:40  新浪财经
图文: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演讲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南京)研讨会于2009年6月24日在紫金山庄举行,会议主题是:“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演讲。(新浪财经 赵静波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南京)研讨会于2009年6月24日在紫金山庄举行,会议主题是:“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上图为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演讲。

  曹远征:谢谢,非常高兴可以到南京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南京的服务外包是发展非常迅速的,我们在北京早就有所耳闻,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个服务业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一下,一个是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第二个是这个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我这个报告的题目是国际金融危机与亚洲经济发展。大家知道这次金融危机在我们金融部门来看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去杠杆化,是恐慌性的去杠杆化造成的,去杠杆化的程度如何是判断这次金融危机到了什么程度的重要概念,也是讨论这次经济衰退到什么程度,从而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机会的问题。目前去杠杆化还在进行,主要是从去年开始,在三个方面延伸,一个是从传统的投资银行领域转到商业银行领域,我们看到很多国际上大的金融组织全部开始出现问题,第二它是由过去的个人消费问题转到公司贷款。第三是从美国转向欧洲,曾经一度对欧洲非常担心,主要是东欧问题,因为东欧都是小国,而且债务负担很重,如果出现大的问题,可能出现欧洲金融市场的崩溃,这个去杠杆化目前来看还在进行,但是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重大的转变是在4月2日全世界20国金融峰会以后出现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在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已经趋于尾声,主要的表现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已经着手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欧洲也开始讨论修复,开始执行这种剥离有毒资产的计划,这个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在修复,意味着去杠杆化进入了底部。第二个重大的风险点东欧问题趋于稳定,金融危机出现第二波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出现。第三是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在五月份制订了新的措施,这是我们知道,亚洲金融稳定计划,有了这些努力,去杠杆化已经趋于稳定,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可预见的衰退,和过去一段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是恐慌性的,看不到底部,现在是可预见的,全世界来看经过增长可能是负增长,如果是正增长预计不会超过1%,所有的发达国家负增长都在2%以上,从这个趋势来看,如果进入可预见的衰退,那么预计在今年年底美国经济可能会触底,明年中期欧洲经济会触底,日本经济将在明年晚些时间触底,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触底以后回升的问题,从目前来看,这次的金融危机性质可能跟过去的危机不大一样,不是一个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一个结构性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全球化下循环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是美国的负债消费支持发展中国家顺差的形成,而发展中国家的顺差转入美国变成支持他消费的来源,这个循环中断了,因为这个中断,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令人担心的局面,就是去杠杆化会不会导致去全球化,美国私人部门储蓄率已由六年前的负值已经上升为目前的6%,储蓄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全球将减少600到800亿的消费市场,现在还不清楚这个上升是金融危机把这个口袋捂紧了,还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转变,目前美国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5%,失业率接近10%,如果说储蓄率继续上升的话,这个消费将是长期低迷的,这个来看,和过去周期的指标对比都不一样,过去几个周期中都是储蓄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这次储蓄率是有急剧上升的,我们认为这次的调整可能是一个结构性的调整,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循环,换言之,世界经济不大会重现过去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像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恢复增长以后不会超过1%,有个简单的反弹,然后就持续在低迷的状态。这是对全球经济的一个估计,这个估计我想说,对中国的挑战是最大的,因为这是一个不平衡的贸易两极,如果美国经济萎缩的话,那么出口是搞不下去的,不可维持的。这样一个调整是必然的,换言之,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去的大进大出的出口模式不再会显现,如果世界经济是一个结构调整,过去那种结构下的经济增长已经不会重现,那么全球经济会进入低迷状态,中国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出口,我们预计美国储蓄的上升会导致进口的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会由过去的22%下降到10%到12%,换言之中国经济的大进大出时代已经基本结束。第二个,中国出口的下降,将导致产能的过剩,客观要求为出口创造产能的投资业相应下降,理论上,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的投资增长率将由过去的25%回落到10%到15%,中国已开始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不会再出现两位数增长。使中国的经济明显的出现了两个失衡,外需和内需的失衡,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转型升级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事了,以前还可以讨论,而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得不进行的事了。

  在这么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产业内部更加细分,向外包努力,这些都是转变的内容,而且是特别值得关注和鼓励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经济一定是在内需和外需求得平衡的,如果在内需一定的情况下我们看看扩大内需的方向,这次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次的金融危机凸现出亚洲经济和欧美经济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一个是亚洲经济基本以制造业为主,欧美经济是以虚拟经济和服务业为主,还有一点亚洲经济是高储蓄,欧美经济是负储蓄,这就意味着经济泡沫化程度比低,有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仍有经济增长的空间。从中期来讲,中国经济可能率先从低谷反弹,现在的问题是,第一这个反弹能否持续,第二这个反弹是否值得。

  现在看来,再杠杆引起了很多的效果,而且国家统计局也认可,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在转暖回升,但是现在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现有的情况下维持8%的速度看来已经问题不大,再往上走是不是还值得,就有几个问题的判断,一个是现在通货膨胀率在加大,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资产价格上涨,第二是过剩产能加大,潜在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第三是跟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相关的,结构在进一步扭曲,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在经济好转的时候,经济调整应该要关注,保民生、保就业比保增长更重要。向服务业方面的发展,向民生方面的发展可能比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更有意义。如果从全球的情况来看,亚洲国家正在展现这个过程,亚洲国家都在用积极的财政撬动资产负债表,我们曾经想过通过亚洲国家的合作,通过再杠杆化,促使亚洲的制造业,与亚洲的高储蓄内部闭合,从而有可能与世界经济周期相对脱钩,这个努力是在频频发生,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和东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和金砖四国的合作,他们都试图向这个方面努力,这个对我们服务外包提出了一个新的机会,能不能更多的盯住这些国家,而不是单纯的对着欧美和发达国家。这也可能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整外需方面的新的转变,一方面可以延长我们过去的产业寿命期,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我想这对南京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

  在这个过程中间,如果要想这么考虑的话,其中有一点请大家特别留意,就是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得扮演重要角色,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人民币的结算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五个城市两个结算方式,南京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城市加入这两种结算方式中。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