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丹: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人文海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11:13  新浪财经
于丹: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人文海淀
  2009年6月22日,2009海淀国际文化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6月22日,由中共北京海淀区委、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09海淀国际文化论坛”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

  谢谢鲁湘兄,谢谢海淀区的邀请。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其实我今天站到这里来,我没法承接鲁湘兄刚才说得这么大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中现代价值,这个文化很专业,我想先说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作为一个海淀区的居民,我心里的向往和我渴望的生活方式。

  我的工作单位是北师大,归海淀管,我家住在马甸,也归海淀管,可以说我从生活到工作都在海淀区,我希望文化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这个区有一种生活方式能够让我来识别。刚才在谭书记讲得主题词里,被鲁湘兄特别强调一个词叫高雅。高雅给我的印象,我只要参加这种最高级的论坛,毫无疑问在北京市比较集中的是在海淀区,比如说昨天的下午,我就站在这里,也是这个台子在做一个论坛,我大概一个星期之内要参加两三次海淀这边的文化论坛、大学的讲座就是高雅,但是要说生活呢?我如果找朋友,外地的朋友说,到北京去泡泡吧,聊聊天,不是到三里屯就是到后还,我刚才看到了孟导,对孟导的戏我看了好多好多年,应该说太熟了,从一开始,从看《思凡》,看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意外死亡》,最早看《恋爱的犀牛》,看郭涛了五月挤在兵马司中戏的剧院一直到现在看《空中花园谋杀案》、《爱比死更冷酷》,转移到国家大剧院,开始到东直门,出了地铁蜂巢小剧场,但是还都在东区。久而久之北京人有了一个词叫东区生活,一约朋友吃饭,去梧桐吧,在东四环。我总在讲,海淀的高雅仅仅是论坛吗?我们能够为海淀建立一种鲜活的生活方式吗?作为一个海淀人,我的概念要工作,要讨论什么古典文化价值在现代发挥,这个事肯定在海淀,看一个戏,找朋友聊天吃饭,这个地方要往东走。这是我今天作为一个居民,也是一个爱海淀的人开始要提出来的质疑?什么是我们的海淀文化,究竟是一个名片,一个坐标还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文化呢?周易给文化有一个界定,叫做关乎人文,亦化成天下。所以我理解文化文化文化,是文而化之。关乎人文,就是观察世间百态,提炼凝聚一种思想和理念,而化成天下,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上,在我们的行为判断上,在我们举手投足之中能够流露,能够化入人心。所以我想文化文化,不是文而不化,而是文而化之。我们过去习惯典雅文化,往往藏在发黄的册页里,但是今天的文化是什么呢?刚才在谭书记讲话里边特别提到一个词就是多元化,多元的文化一定是丰富的,多元的文化一定是生态的,真正的文化应该是有化生能力的。

  海淀的文化我们真正期待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文化,也是品牌化的文化。首先来说多元化今天这个时代什么样的文化是健康的?它一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谋,一定是精英文化与百姓文化的融合,一定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所有这些文化能够让我们碰撞出来一种生态。其实我现在到很多地方都有人跟我说,给我们讲一讲论语,论语中儒家文化回答了什么问题。其实坦率地说,中国古代的文化也是融会贯通集而大成,中国哲学的源头应该儒道释这三家共融共通,绝不单纯是一个儒家,我们怎么样看待儒家文化?从汉武帝国土疆域政治实力强大那一天地,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儒家文化变得真正强大,变得真正不健康了。罢黜百家,把人家乌纱帽拿走,一个行政免冠的手段,思想能被罢黜吗?万马齐喑,百家被罢黜,唯我独尊,一个文化体系被确立起来,它是强大了,但是还健康吗?我们的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中,一直有简单的一元化思维方式,怎么样打破它?新文化新价值坐标和新生活方式的建立,必须要让我们能够触及、感知。

  刚才说到这个题目,古典文化在今天有什么样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简单论坛上的价值,而是老百姓举手投足让他触摸得到。

  我们都在说中国处于一种民主化的进程中,民主我的理解不简单是一个政治概念,更重要的是文化权力的分享。也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以中国人的名义,难道不能够懂一点典籍吗,人际交往的规则,中国人血液中所积淀文化基因,不能被它唤醒吗?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迷盲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信仰的时代,但是我们信什么呢?在大家都在追寻的时候,我的同学或者统领或者再年轻的朋友里面,很多人是信任宗教的,有人信天主教,有人信基督教,他去倾诉和寻求一种支撑,有的时候我和他们聊天,你想一想,总在希望一个外在的神去救赎你、支撑你,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吗?我们从小是没有这种方式的,我们是习惯于伦理的支撑。外国人不小心打翻一个杯子,本能就喊我的主啊,这是从小的方式,中国人喊什么,唉哟我的妈呀,这就是中国的伦理。在中国的人本能的反映中,这个妈是可以替代神的,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讲孝敬。我们提倡好多思想,不是说在恢复一种旧的思想,而是从骨子里、血液里的唤醒,我们要揣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把这一切嫁接在现代,嫁接在一个区域文化上,海淀需要什么。海淀是大学最集中的地方,海淀是科研单位和网站最集中的地方,海淀是一个文化发射地,但是我们最后能够生成在这里吗?说一个不好听的比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灯下黑,就灯罩这一块下面是黑的,周围都是很亮的。我作为一个海淀人,我当然不希望海淀的文化只是一个巨大的发射器,我们把那么多精英思想、高科技的含量,包括网络所有这些发布都都发射出去,我们自己建立的文化生态是什么呢?首先我希望有这样一些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也有海淀剧院,在中国各个地方,国家大剧院远远没有起来的时候,海淀演出机构、单位、场所应该是不弱的,我们也有很多休闲的地区,包括现在正在打造的中关村。

  但是这一切我想在今天还需要一个概念整合就是品牌化,品牌在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品牌非常简单,BRADN原意是烙印,西部的游牧民族把自己的牛群马群觉得多收不回来,在上面打上不同的烙印,最后都收回来了,文化也是一样的。对于一个区域来讲,一定是有烙印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说到东区生活?因为大家会想到时尚、小资、现代化都在东区,海淀呢?也可能我们现在提出来说,提到西城的文化,会觉得诚实,老北京的城区,都有几个概念。海淀大家觉得典雅,典雅的确是海淀不可替代的标志,但是典雅怎么样能够变为一种方式被认知,要在它的品牌化上再进一步推进,也许我们什么都不缺,从设施上到我们的场所上都不缺少,可是怎么样变成一个产业链被大家所熟知呢?我之所以经常去东边,是因为东边有很多节,不管是宝利打造爵士节,还有很多的文化节,生活方式的东西,能够形成一个持续时间的关注。对于海淀来讲,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主题的打造,我自己专业并不是教国学,我自己教媒介,也教品牌,在我们的大众传媒概念里边有一个词叫议程设置,你要主动设置一个议程,让大家来关注。大家可能会觉得,各个单位有一些什么样的大事追着媒体,你给我做一个报道吧,给我做一个宣传吧,偶尔策划一件事,你要追着媒体,如果你把十件事做成一个系列,就是媒体追着你,这就是你自己设置了议程,让媒体把你当作一个新闻线索。海淀当然不缺少宣传的途径,但是我们能够自己成为一个新闻中心的亮点吗?特别是我们怎么样打造一种有机的生活方式?

  海淀拥有这么多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我们大概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气,人气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概念,而是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出现一批个人化的生活方式吗?在各个层面上让大家去识别?现在的北京很包罗万象,一到后还做人力车,胡同游就觉得这叫老北京,一到故宫筒子河前就知道这叫皇家文化,到颐和园、圆明园有遗留的园林,到了三里屯朝阳公园那一带就觉得这是使馆区,这是外来文化的融合。每个地方的生活方式非常鲜明。既然海淀是大家的海淀,是生活的海淀,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思想的起动机,同时先建立起来生活方式的识别体系,这就是品牌。在品牌这个概念上,不求面面俱到,单求唯一,求记忆的独特与深刻。什么是深刻?大家看那时候战国央视,为什么孟尝君连鸡鸣狗盗之徒都养,虽然说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平时特别嘲笑这些人,真到国家有难的时候,就是鸡鸣之士能够叫开城门,主人就逃生了,狗盗之士更厉害,从狗洞进去,偷出重要的文件发兵救国,鸡鸣狗盗也是核心竞争力,在今天如果求品牌化生存,就要求唯一性突破,什么是我们的唯一性,我们现在看到大概从各个区,包括各个市,包括各个省,我们的工作报告中都会说,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还能够做多少,如果换一个思路呢?就是有所不为,我们不做什么,什么不是我们的标志。区域文化的建设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个层级,规定动作是职业化是保底的,北京市要求做到的文化的事情我们都得做到,这是规定动作。而自选动作是唯一的,我们可以在这个层面上说有所不为。对一个人来讲,不管在哪个行业中也有这两条线,最低一条叫职业化,最高一条叫个性化。不管你是当老师当大夫,当工人的,做各行各业都有一个职业化,必须保底,但是你看谁有个性化,谁能够提升,做一个有个性人和有个性的区域文化是能够凝聚注意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怎么样能够在规定动作之外打造海淀品牌烙印,体现鲜明的个性识别,集合这些人气与大脑,有这么多爱海淀的人在这里,有这么多人的智慧,每一个人集结在一起就是新生活方式的引领,海淀是不缺人的,但是这些人淹没在群体中,什么时候让这些人以非常个性化方式凸现出来。

  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有的时候是两码事,现在一介绍我,我要讲国学,讲中国传统文化,我自己个人生活方式,我热爱先锋戏剧,我热爱爵士乐,我热爱昆曲,我热爱各式各样活跃,能够生活化的文化,很多元,有矛盾,有碰撞,也有反差,我希望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各个角落找到它的投射,能够让我们提取的成本更便捷一点。北京多塞车,我要是从北师大去到朝阳公园路上不打出一个半小时是到不了,如果我向西到中关村要方便得多,我更期待在品牌化的烙印上,我们能够做得更突出,更鲜明,我们有一条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最终的目标不是单一而是多元,怎么样让大家把海淀从思想的光芒落实到活跃而充满热情的生活方式,既保持着思想的典雅,同时保持着生活充沛的活力。在今天思想不能解决一切,思想必须嫁接在行动上,在执行力的层面上建构这个社会的新价值。我想我今天没有做什么很带理论化的发言,我只是很珍惜这个机会,我作为一个海淀人,我在这里讲出我的渴望,同时我也做出我的承诺,因为我的工作单位和我的家会一直都在海淀这边,所以如果说真有一天打造我们的海淀文化,我愿意尽我的所能,来做我能做到的事情,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