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由新浪财经和《新沪商》主办的“新浪金麒麟主题沙龙-激活后世博商机”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
孙元欣: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感谢新浪金麒麟论坛,还有感谢海派沙龙给了我这次发言机会。我工作于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成立于04年10月份,近5年来我们对世博会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研究的是世博会怎么运营运作,第二个阶段研究世博会展期的环境和服务,现在研究后世博。今天和大家讨论的是世博会的长期效应,围绕这个问题分三个部分,一个什么是世博会的长期效应,第二历届世博会长期效应的主要特点,第三上海世博会的长期效应。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首先什么是世博会的长期效应。世博会的长期效应是指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展期和展后各个阶段对于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以及国际形象提升的长期综合效应。
以上海为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2000年开始申办,到2010年10月底世博会展期结束,历时达7年之久。汪道涵先生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举办世博会6个月,将影响上海发展60年”。这句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世博会对上海的长期效应。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认识世博会的长期效应,使我们能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第二部分我想说历届世博会长期效应的主要特点。自1851年英国伦敦首次举办,世博会的长期应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后续效应大于投资效应和需求效应。历届世博会表明,世博会的后续小异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效应和展期的需求效应。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世博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发挥,因为世博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是赶在展期前结束,为了世博会服务。实际上这些基础设施还可以长期地发挥作用。二是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三是世博园区的二次开发,使高科技、旅游、会展、商贸等产业获得持久动力。世博会后期效应的作用,使得世博会结束之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回落幅度比较小,而后续效应的时间周期很长,至少有10到15年,之后还将影响很长时间。1992年西班牙赛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投资100亿美元兴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新机场客流接待能力从1百万人上升到4百万人,旅游业成为世博会以后的获益最大的行业。世博会之后该城市还对世博园区进行了第二次开发,兴建了赛维利亚科技园区。到2004年这个园区的产值占了整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12%。德国汉诺威办过两次世博会,该城市拥有世界最大的展览馆,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业、贸易、金融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整体效应大于局部效应。世博会频繁的外交活动,高强度的新闻报道,有效提升了国家和举办城市的形象地位。当经济处于大转折期,世博会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整体效应,远远大于某个行业或城市的局部效应。经历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幸福的一个世纪,为美国人带来了近百年的企盼,以及全国经济的整形。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和和谐。对于日本关系经济区,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振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个特点,精神遗产大于物质地产。世博会是一个国际型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将留下无形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其意义将远远大于国际遗产,比如说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广泛的国际交流,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为时尚产业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元素。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提高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促进当地居民的国际化交流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果。
特点之四,世博会长期效应的发挥的前提是要办好世博会,分析历届世博会的资料,成功举办世博会,与世博会长期效应两者之间成明显正向关系。表上列出了十分成功的世博会,比较成功的世博会,失败的世博会,十分成功的世博会1970恩年日本大阪世博会,92年西班牙赛维利亚世博会。例如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唯一一次宣布破产的世博会。我曾经在新奥尔良工作过一年时间没有人谈论过曾经失败的世博会。
下面我想讲第三个问题,上海世博会的长期效应。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从中可以梳理出后世博长期收益的行业和领域。第一,世博会对中国城镇化方式的长期效应。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两张图,第一张图上有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平均城镇化水平,还有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我们国家的城镇水平从下面慢慢上升。在1980年以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属于世界上不发达地区,从1980年到2025年我国将长达45年的城镇化成长水平,198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大概是20%,到2025年将达到60%,今后每年大概有1500万人口从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08年我国总人口是13.28亿人,而城镇人口是6亿人,城镇人口占比重是45.7%。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而且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城镇人口就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污染排放、节约能源和资源等等,世博会正好是提供了这么一次讨论。围绕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开全球交流,新技术倡导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法国馆,是一个脱离地面的漂浮城市。还可以看到英国馆,英国馆是会发光的盒子。芬兰馆是一个冰湖。还有日本馆,日本馆是太空堡垒。德国馆是开放型号飘逸感。还有瑞士管未来城市,还有西班牙馆。从这些国际展馆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从宏观层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和古城保护,到微观层面的建筑形态建筑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城市交通阻滞等等,这无疑对我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提供了国际借鉴,以及升级换代的可能,这是最大的一个长期效应。
第二个长期效应,世博会对上海城市转型的长期效应。上海世博会的投入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世博会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大体是356亿人民币,第二个是参观者和参展者的费用,约550亿到340亿。第三部分是关联公共事业投入,估计超过2千亿元。三折合计应该是达到2900亿到3100亿元。我们品市讲的乘数效应,累计最终产生诱发额达到12000亿元到15000亿元,其中有30%是放在世博展期之后。此外世博展期前完成的42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将持续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和住宅选择,进而改变城市零售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布局。举办世博会将其大大锻炼上海城市的整体服务能力,包括综合服务、文化娱乐、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等行业。世博的广泛交流将极大地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持续推动高科技创意时尚产业的发展。在世博期间已经建成的红桥交通综合枢纽开发区、林港新城。
下面谈第三个长期效应,世博会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崛起的长期效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强了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比如说杭州湾大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初步实现了3小时经济圈,这使得城市之间的交通更为便捷,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和南京等城市将脱颖而出。举办世博会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进而成为全球6大城市群之一。我们还高兴地看到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经具备了成功举办的诸多要素,比如说有2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有望超过7千万人次,展馆建设稳步有序,园区设计考虑了后期利用的问题,只要在今后能够认真地面对各种挑战,落实细节管理,上海必定能够实现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预期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上海世博会的长期效应也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存在的。我相信上海将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将充分发挥世博会的长期效应,在后世博期间将有效促进上海社会经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整个中国的城市化持续健康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