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银联概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11:03  新浪财经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240多家境内外成员机构。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规则联合制定、业务联合推广、市场联合拓展、秩序联合规范”的产业发展新体制正式形成,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银联成立以来,积极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用卡需要,牢记产业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银行卡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携手商业银行和专业机构等银行卡产业相关各方,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银行卡产业发展之路,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银联与各家商业银行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不断深化,银联网络不仅在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日益普及,更进一步加速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截至2008年12月底,境内联网商户达118万户,联网POS机具达185万台,联网ATM机近17万台,分别是银联成立前2001年的7.8倍、8.4倍和4.5倍,一个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在我国已经形成。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国内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卡交易额呈现快速递进增长。2008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达到4.6万亿元,是银联成立前2001年的50倍。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由2001年的2.7%上升到2008年的24.2%。

  为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境外商务、旅游、学习的用卡需要,以及把境内商业银行的服务通过银联网络延伸到境外,中国银联积极展开国际受理网络建设。截至目前,银联卡已在境外6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与此同时,中国银联还积极推动境外发行银联标准卡,为境外人士到中国工作、旅游、学习提供支付便利,目前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家金融机构正式在境外发行了当地货币的银联标准卡。银联卡不仅得到了中国持卡人的认可,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持卡人的认可。

  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履行国家赋予的产业使命和社会责任,中国银联积极联合商业银行建设中国银行卡自主品牌——银联卡。2003年8月,中国银联正式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高品质、国际化的自主品牌银行卡——银联卡。随着银联卡的普及应用,银联品牌在我国民众中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根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调查显示,银联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高达96%,持续领跑中国银行卡市场。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用卡需求,中国银联大力推进各类基于银行卡的创新支付业务。人民群众不仅可以在ATM自动取款机、商户POS刷卡终端等使用银行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自助终端、数字电视机等各类新兴渠道实现公用事业缴费、机票和酒店预订、信用卡还款、自助转账等多种支付。围绕着满足国人多元化用卡需求,在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等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范围更广、领域更多、渠道更丰富的银行卡受理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银联成立以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视察银联。2007年5月,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国银联时,充分肯定了中国银联在推进联网通用、自主品牌建设、银联国际化发展、银行卡支付创新等方面的成绩,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银行卡工作的八字方针:安全、统一、创新、普及。

  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强大、自主的银行卡产业,一个强大、自主的银行卡产业需要中国银行卡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中国银联将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卡组织职能,联合各商业银行牢牢掌握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银行卡服务,并最终把中国银联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国际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银行卡组织,把银联品牌建设成为不仅服务于中国,而且服务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自主支付品牌。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