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毛其智: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6日 10:47  新浪财经
毛其智: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2009年6月16日,城市中国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毛其智。(来源:新浪财经 橘梗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6月16日,由中国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CPN)、麻省理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联合主办的“城市中国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博士生导师毛其智。

  毛其智:大家好,我今天题目是《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我看到我的一个很简单的讲义的PPT已经发给大家了,很抱歉没有完全的中英文对照,我在下面20分钟里面,也就中国城市发展非常简单的来说一些我相关的观点,有很多可能是跟王院长的观点是连续的,或者是有类似的,我就会把它作一些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我们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里面,中国的城镇化速度非常快,而且发生了许许多多重大的事件,就像图片上显示的,像在去年我们经历的很多像南方的冰雪事件、5月份四川大地震、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我们目前也在准备着新的,在明年上海举办的博览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讨论。大约是分四个段落,我简单来表达我自己思考的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说我们讲到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刚才的发言人已经讲了很多了,从各种预测来看,大概会在2012,到2013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就将达到并超过50%,这个意味着在下一个中国的5年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会出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半数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50%的数字可能仅仅是一个数学的表达,但是在城镇化历史进程中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达国家都走过这个转折点,而全球的城镇化也在前两年达到了转折点。我想中国的城镇化的进程会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加快,中国城镇人口会继续的增多。

  这里我们看到了三条曲线,这三条曲线有一条是大家看到的最多的,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的这一条曲线,这都是在过去60年里面发生的情况,而我们要说这三条曲线里面变动最大的是第一条中国城市数量的变化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城市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一般来说可以说在200个城市以下,这个是早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在组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和城镇化的一种认识反映在这个上面。之后在过去30年里面城市数量发展变化可以从1978年到1982年是一个较快发展阶段,有193个,涨到了245个,平均每年增长13个,这个还不是很快的阶段。第二个是极具发展的阶段,1987年到1996年,96年达到了166个,平均每年增长30个,第三个是平稳增长阶段,96年之后城市的总数虽然又增加过两个,但之后到2007年末全国城市降到了655个,不是继续增加,而是有所降低,主要是部分地级以上的进行了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

  我们在学术界有很多讨论,我们不赞成国家统计局所标志的设施行政区化内的人口标志的城市,而是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把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都分别加以调整。500万以上的城市包括了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和天津这样五个,同时还有18个2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和35个100万到200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就包括了我们主要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范围,其余城市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但是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由于量大面广,中小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虽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经济的能力上它的比重会高于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目前一个发展进程,就是地方中心城市继续希望做大做强,有这么一个强烈的愿望,同时由高一层次的行政单位统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还在继续,所以我们讲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面,虽然我们并没有特别的和民政部门讨论,但是进程仍在进行中。

  北京大学的周一兴教授给出的三张图纸行政辖区在1982年,1995年和2002年行政辖区所覆盖的范围,可以说到2007年我们行政辖区的范围已经接近占了全国土地面积的50%,人口在行政辖区里面占了全国人口的52%,如果以这样的规模认识城市的话,实际上是以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城市的发展变成一回事了。以去年为例一产固定投资仅仅占到1.5%,虽然还有50%多的农业人口,但二产占到了差不多44%,三产更占到了差不多55%,在这样的比重下,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城镇建设的趋势还是在持续加速,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危机和矛盾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更要认真加以考虑和对待的。

  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受关注的城镇就业和老百姓收入的情况,应该说是持续增长的,但是由于我们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地区,和各个社会阶层分化的差异性是越来越大。这里面的曲线来自国家统计局,而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研究从城乡之间的差距可能从1:3,到1:10之间都可以看到相类似的研究,而这样一副图表是讲的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两条线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平均水平,和农民纯收入的水平线。到了中部就已经很少有城市是超过平均值,而整个的西部都是落在水平线之下的,这个就是中国目前主要发展差异的这么一个表达。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房屋的建设,目前中国房屋建设的速度是非常快,这里的图表反映了过去10几年中,全国总的建设量,总的房屋住宅量,城镇的总的住宅量,和城镇住房的建设量,可以说在目前的建设趋势中会继续在城市中保持每年10到12,甚至13亿平方里总的建设量的发展水平,而人均的居住水平应该在今后几年就很快突破了人均30平方米的指标。

  下面简单看一下中国的城市发展与世界的进程,这张图是前几年美国一个机构,对世界快速增长城市的表达,在这个表达里面可以看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始终在世界视野中认为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来看,2007年在中国只还有上海、北京城市列为世界主要的大城市之内,在今后中国的南方,这个列出来的广州和深圳也是会迅速加入这个行列,当然珠江三角洲在其他地区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世界的发展,这个是联合国去年的报告可以看到,特别是亚洲的城市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还有成倍的增长,从14亿会增长到33亿,我想中国的城镇化在此也会做出重大的贡献。面对这些挑战,世界各方面对城市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大家知道去年的11月,我们在中国南京举办了第四次城市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和谐的城市化》,而今年09年的时候,城市论坛的主题和城市世界人均日的主题将改变为规划我们的未来,以及为所有人的城市,缩小城市的鸿沟,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在为到2015年减少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下,各国政府同意将结合优质的城市规划,以及良好的城市治理,把这两点作为建设更好城市未来的最佳途径,这个趋势应该说从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从全国的发展,从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来说,应该说最有效的两点,就是优质的规划,以及良好的城市的政府的管理。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地方都在积极的努力,在中国比较时髦的语言就是要避免城市的边缘化,希望在下一个国家五年计划,或者中长期计划里面,这些新的城镇都能够拥有更加中心的位置,这个就是刚刚正在讨论的,河南省的中部城镇局,郑州到开封郑汴一体化的变化,而这样的研究在整个中国各个地区都在政府的推动下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就特别反映在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的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增长极,等等一系列的号召,应该说在快速的推动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而我们前面王院长讲到的中国的城镇群的话,已经有了不同的这种研究,我在这儿找到的一个研究的认识,认为全国处有30个左右的城镇群,这些有比较,已经发育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有相应的发展,更多的地区都在继续这个方向的努力。第三个我想表达一下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以讨论三规合一的看法。

  这个是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对于人居环境适应性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大约二分之一的地区是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二分之一还存在人类居住的困难,我们主要的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居住在东部的二分之一,在国家一个层面,各个政府部门都在积极进行全面的规划,这个是国土资源部编部的,新的一版规划国务院已经批准到2020年要保留18.18亿亩耕地,以及有更合理的城乡土地使用的分配,多次编制了城市体制规划,这个就是城镇体制规划中空间布局结构,在这样的布局结构和发展轴的情况下,各个地区都利用机会,甚至利用本次经济危机国家大量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个机会来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规划的构思。

  这张图是综合交通规划,目前仅仅在交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国务院给了4万亿的指标,而在交通领域中各种设想就有二万亿到六万亿,从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管道运输等等一系列重大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对于下一步快速推动城镇化应该是起重要作用的,但是对于全国性的规划来看,我们实际上还是面对着责任、权利和利益,对于建设部来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国土资源部来说利用怎样的利用规划,对于大的发改委的主管的部门来说,现在在提出的区域规划、国土规划还有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等等一系列,到底怎么把它调整在一起,还是注重发展多个积极性,各个方面协调来进行中央和地方大中小城市,东部和西部共同的努力,各自编制各自的规划,寻找共同的这种发展的思路。

  我在小结里面讲,什么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主要倾向,中国人口会继续增多,也许很快就会从6亿到10亿城市人口的快速的进程,另外城市建设的规模可能不会低于现在的规模,而更多的大城市,更多的汽车交通,更多的交通拥堵,普遍难以快速扭转城市的环境,等等这一些都是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面临挑战、面临机遇,我想最后一页是用我们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来的:用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进程,第一是以学术上的共识,推进政府决策,自上而下的开展区域协调行动。第二以学术上的共识推进社会共识,自下而上的推动区域协调行动。第三就是我们对目前的认识可能是从一个模糊的共识,达到科学的共识,最后到决策的共识,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各位。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