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摩根大通银行联席CEO William Winters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16:27  新浪财经
图文:摩根大通银行联席CEOWilliamWinters
  国际金融协会(IIF)2009春季会员会议6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摩根大通银行联系CEO William Winters。(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国际金融协会(IIF)2009春季会员会议6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视频直播此次活动。以下为摩根大通银行联系CEO William Winters发言实录。

  William Winters:

  谢谢,欢迎大家再回到我们的会场,我们的上午做得非常好,今天下午讨论全球金融市场的新格局。我们几位参演人,有来自政府部门,有来自企业部门,几位专家既有政府部门,又有企业部门的经验,同时几位发言人在国内金融方面也非常有经验,希望今天下午的专家的组成和题目的多元化,使大家更加有趣。首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各位专家。先自己说几句,然后请其他的专家来讲。首先是沈联涛先生,他是中国银监会高级顾问,他一直非常活跃。在国际上非常有经验,他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以前是香港证监会主席,所以是一个多面手,有多方面的经验。

  Deryck C.Maughan是Kohlberg Kravis Rboerts合伙人兼董事长,他负责全球金融服务,后来在英国工作。Terrence Checki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新兴市场和国际事务执行副总裁,他在联邦储备银行一直负责问题的识别,对任何金融危机都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他主要致力于银行的监管和国际运作,他同时也是美中关系委员会的主席。Robert D.Hormats是高盛国际副董事长,以前在美国政府工作,他是经济和事务部助理部长,同时在国家证监会工作,负责经济和国际事务。这是一个背景介绍。大家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各种不同的观点,当然金融危机的解决并没有统一的办法,未来怎么做,有不同的观点。观点对于解决危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历了很多种泡沫,泡沫主要是像那些贫困家庭,贫困贷款所造成的问题,对今后的风险监管提出了警告,为什么会引起泡沫,因为全球金融市场为了避免危机,需要避免泡沫,存贷双方都需要警觉,我们也听到了全球和地方不平衡,我不细讲,但是很清楚贸易的不平衡,货币的不平衡以及限制,再加上美国的财政赤字,都造成了资产的泡沫化。在金融市场方面,金融市场对此,加上管理不善,大多数金融机构,生存下来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有缺陷。尤其是看一看美国的抵押贷款链条,从借款人本人一直到中间人,所有这些人,包括投资者,所有借贷都出现了风险管理的不利,甚至出现了欺诈的行为,这些都导致了资产泡沫。在监管方面,也有差距,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我们需要建立新的监管框架,这反映了危机的规模,也反映了我们监管方面的不利。

  刚才回顾了一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知道危机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是一个信贷危机,资产泡沫、信贷紧缩、人们心态的改变,以导致收缩盈亏,马上就导致资本市场危机,这是有点不寻常的,实际上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首先是资本市场危机,它使我们注意到结构性的产品,我们注意到其他的证券化,因此资本市场危机是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这是第一轮银行破产,他们是最敏感的。后来马上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在信用危机展开之前,流动性危机导致雷曼公司的倒闭,这就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联性问题,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各个主体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风险,长期以来,我们对此关注不够。在这里,我们认识到和政府的行为非常重要,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政府纷纷采取措施,这直接解决流动性问题及部分的信用危机的问题,在整个系统消除对流动性的担忧,完全是政府的作用,政府在整个活动当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流动性的疾病已经解决,信贷的缺乏是资本市场导致的,这种状况现在有所改善,现在在方法上有些问题,但是我们发现资本市场取得比较好的形势,市场的参与者对此如何反映呢,很显然各个银行在进行趋杠杆化,比如美国,第一个要了解的是在整个贷款规模当中,只有75%都是结构性的产品,只有25%是现金。也就是75%的融资都是以其他的形式出现的,银行系统现在已经趋杠杆化,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应有的水平。19个银行根据美联储的规定,已经在平衡表上趋杠杆化,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了重构,大多数的置杠杆化是银行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进行的。特别投资工具以及各种很多形式的衍生产品已经被消灭,不再使用。在风险管理方面对方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被人关注新领域,也成为监管的重要领域,这导致了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我们如何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市场,如何采取结构性的措施,包括建立清算中心,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双边消除对方的风险,把对方的风险在中央机构进行管理,其他的非金融机构他们应当增加自己的流动性,通过政府和其他的机构给他们提供资金,还有市场风险。如果我们看一看监管环境的话,我们现在仍然处于中有阶段,不太清楚最后出现什么格局,但是有些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监管者将会在监管框架下容纳更多的实体。包括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在今后也纳入监管框架之下,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要求,包括注册和披露的要求,这是一个方向,在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受到监管机构的约束。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系统性风险会在金融监管的网络中得到更好的捕捉,这是健康的事情,我们都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会改变一些机构的操作方法。第二个趋势这些受到监管的机构,他们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比如说摩根大通,我在那里工作,以前我们的资本充足率是8%的资本,当时觉得差不多了,我们认为这样的资本充足率能够适应风险,但是现在我们认为这样的资本充足率应该提高11%,这应该是新的标准,或者超过10%是新的标准,监管者在这方面提出要求,市场也会提出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一定时间之后,很多银行还有金融机构有很多的资本充足率。

  我们看资本的整合和衡量的问题,风险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会更高,很明显我们需要把银行的业务加以分开,把更加接近赌博的业务和类似于公用事业比较保险和可靠的业务加以区分,这样的讨论正在进行之中。我并不反对他基本的观点,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存款机构和国家支付机构,全球的支付机构,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必要以更加全面和更加结构化的方式来维持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我们把基本业务,保险稳妥的业务和那些风险性的业务,比如交互性的业务加以区分,比如确定不同的指标,当然这有助于转移金融机构他们的交易风险。还有我们反复讨论,有的机构太大了,就不能让他们破产,有些机构被认为是这种机构,甚至他们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但是会得到政府的援助。对这样的机构,规模太大,如果破产,波及面更大的机构,应该提出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考虑他们的后果。我们要求银行有更多的资本充足率,但是这样做的话,其实银行能够用来发放贷款的钱都会减少,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市场上各方面,他们如果接受更严格的监管,资本充足率更高的话,他们的利润率可能会受到影响,资本成本就会更高,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有一些非银行的机构他们没有受到监管,在银行的资本成本提高的时候,让他们挺身而出,填补这个空缺难度还是很大。国际金融协会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正在研究,不同的资本充足率对最终资本用户的资金成本有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将会进一步影响到更深远的经济进展前景。这就是我这场讨论的开场介绍。看一看全球金融市场新的格局,这个新的格局取决于政府举措,如何从先前的策略中退出来。国际金融协会正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代表,通过代表业界的声音向监管机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使监管机构的决策者了解他们所出的监管政策对业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情况比较好,比较健康的银行,今天上午听到了,有这样的问题,是否有这样类型的银行他们的资产有毒性的资产,需要把这样的银行区别对待和那些健康的银行加以区别对待。总得来说,我们比较有把握的,能够说我们现在正在走向复苏的道路,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刚才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这个复苏的道路会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有把握。一年之后可能情况更加乐观,现在我就把话筒转交给前面的这几位发言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