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英丽:内部结构调整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 09:53  新浪财经
潘英丽:内部结构调整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2009年6月12日,由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安泰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潘英丽。(来源:新浪财经 元平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6月12日,由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安泰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视频直播此次会议。图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潘英丽。

  潘英丽:

  这是反映了一个问题,经济实力和美国提供全球安全的。在大宗商品的交易标价、定价方面以及交易当中运用的美元来讲都占了60%、70%,甚至有可能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包括了高收入阶层都要以美元资产来持有,那美国的金融市场将无法承受,市场将会被压跨。

  我们现在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提出了SDR可不可以替代,只不过是一个帐面结算货币,没有办法用于流通和交易,所以也是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了一种全球的经济不平衡和金融的不平衡,我们最近看美国的一些学者研究,除了以前他们提出来全球经济的不平衡,说亚洲地区的高储蓄,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顺差对美国的回来带来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健全的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的估计不准。亚洲地区本身缺乏了统一的健全的资本市场,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多以来美国的金融市场,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

  这样不平衡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种强制性的调整,但是我们会发现金融危机作为过渡不平衡的代价已经导致了全球化收益的递减。我们会发现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保持了多年的高成长,大部分地区都保持了高成长,但是危机发生之后使得经济倒退很多年。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框架下全球收益出现递减,金融资本的国际套利导致了财富的跨国转移和危机的频繁发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学者和国际社会有广泛的讨论,要不要对热线进行限制,后来因为这个问题可能发达国家不会有兴趣,所以发展中国家没办法,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大家拼命进行外汇储备,这个也是克鲁格曼最近提出的问题。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好,包括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都是很不对等的。我们原来没有这样的意识,在这次危机中吃了很大的会,作为全球的大国我们现在处于这样被动的格局,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得不包括本土金融中心的建设。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大国的责任,大国不应该受制于人,首先也即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今年有可能GDP超过日本,我感觉有点太乐观,但是在几年内超过日本的可能性非常大,应该为亚洲形成稳定的资本市场做出贡献,为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再平衡做出贡献。而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建成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

  简单提一下,经济必须具有和持续发展的,这一条有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后者以本土为市场的拓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为主要特征。第二,具有健全的以保护私有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营基础性制度。第三,建立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本土规模巨大,流动性充分,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体系。第四,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第五是软实力得到强化,包括文化,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

  外部条件主要涉及到两块,一个是中日关系和中英关系的走向。第二个正因为中国和日本、和印度的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在亚洲人民币能不能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亚洲战略。最后结论就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内外兼修的长期过程,急不得,特别在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上不可过于激进。日元的国际化为什么失败呢?当时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巨大的失衡,日元和马克升值是必然的趋势,在《广场协议》之前美国和日本通过双边战略对话推出了全面的日本金融市场的开放,包括在日元离岸市场的设立,亿就使得美国的资本可以全部介入日本的市场,通过大幅度升值来分享或者取决日本高成长的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的失败在哪里呢?因为日本从政治上、军事上都是美国的富荣,不可能指望亚洲国家从盯住美元转到日元,日本不可能有所推进,所以从国际储备货币开始做起。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了日元的泡沫的膨胀,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人认为日元国际化失败的两个教训:一个就是过快开放了资本市场;第二个就是在日元升值过程中采取了过度膨胀的货币政策,最后发展的进程也由此中断。

  我们要总结日本的教训,要注重内部的调整以及经济的转型才有可能真正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