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候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01:25  新浪财经

  一、候选理论名称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主要贡献人

  于光远、于祖尧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要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间的理论问题,就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相互外在的,而是同一的东西。市场经济主体论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适用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目标应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体制。

  五、推荐理由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共出现过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一种是市场经济,即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另一种是计划经济,即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经济思想史告诉我们,长期以来,无论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尽管立场各异,体系对立,但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职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就是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破除了公有制跟市场经济“水火不相容”的信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既是史无前例的制度创新,更是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成为制定我国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多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卓炯、顾准、于光远、于祖尧等是最早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经济学家,他们以非凡的胆略和理论勇气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起挑战,倡导并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形成了一些有相当影响力的远见卓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始终坚持勇于探索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致力于理论创新,为我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由此设计的新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保证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由于邓小平、卓炯、顾准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或经济学家已经逝世,因此我们推荐于光远、于祖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原创者。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于光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经济研究》,1959年第7期。

  2。于祖尧,《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79年3月第50期。

  3。于祖尧,《尊重价值规律的客观性质》,《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0日。

  4。于光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研究》,1980年第12期。

  5。于祖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经济研究》,1984年第11期。

  6。于祖尧,《论商品经济一般的基本规定》,《经济问题》,1984年第12期。

  7。于光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计划规律论纲》,《学术研究》,1987年第5、6期。

  8。于光远,《计划经济与计划规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四),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9。于光远,《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四),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10。于光远,《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能不能成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四),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11。于光远,《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四),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12。于祖尧,《论市场约束》,《财贸经济》,1991年第4期。

  13。于祖尧,《坚持市场取向,硬化市场约束》,《经济研究》,1992年第3期。

  14。于光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