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候选理论:整体改革理论(协调改革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01:24  新浪财经

  一、候选理论名称

  整体改革理论(协调改革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

  吴敬琏、郭树清、楼继伟、刘吉瑞、周小川、李剑阁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传统体制的根本特征是采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存在两大缺陷,即信息不全和动力缺乏,因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仅凭“放权让利”或“强化刺激”等措施是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的。必须采用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才能克服传统体制在信息机制和动力机制上的缺陷,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该体系由三大要素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故经济体制改革也必须三方整体推进、配套进行。同时,重点进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税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五、推荐理由

  从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中央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央对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并没有形成什么方案。经济改革基本上是局部的、零敲碎打的和自发式的。1985年前后,鉴于单项突进的改革的严重缺陷,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动。国内经济学家针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过热和需求膨胀等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探索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以吴敬琏为代表的部分经济学家对是否应该继续沿着“放权让利”方向前景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在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出矛盾,或者说因其改革上的不协调、不配套而出现的某些消极后果,与改革不系统、不配套有关。救治之策在于推进配套改革,在搞活企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转换等方面相互协调,从而使新经济体制的主要支柱较快地建立起来。他们主张政府进行价税财联动的改革,在商品流通上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并参加了1986年国务院领导提出的“价、税、财配套改革”的方案设计工作,成为与“企业改革主线论”主张不同的“整体改革论” (或“协调改革论”)的主要代表。“整体改革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理论讨论和方案设计中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以吴敬琏为代表的“整体改革论”的意见被“七五”计划建议所吸取,从而有了国务院领导在1986年初对“七五”前期的配套改革所作的相关部署。尽管后来终因这种主要靠政府自己推动的改革各部门阻力太大而搁浅,但是该理论不仅自成学派,而且确实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郭树清、刘吉瑞和邱树芳,《全面改革亟需总体规划——事关我国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5年第1期。

  2。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和李剑阁,《以改善宏观控制为目标,进行三个基本环节的配套改革》,《<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特刊•经济形势与改革对策专辑》,1986年2月。

  3。吴敬琏,《经济机制和配套改革》,《红旗》,1986年第5期。

  4。郭树清、楼继伟、刘吉瑞,《关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研究》,《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6年第35期。

  5。吴敬琏,《经济改革问题探索》,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

  6。周小川、冯艾玲,《避免循环往复,争取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经济研究》,1987年第5期。

  7。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争取尽快地走出相持阶段,开创改革的新局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整体设想》,《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1987年第16号。

  8。吴敬琏、周小川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局势与选择——整体协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几种实施构想》,1987年12月在国家经体制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一次改革思路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9。吴敬琏、周小川,《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吴敬琏,《市场取向•整体设计•发展与改革协调——关于加快改革的几点思考》,《科技导报》,1992年第6期。

  11。吴敬琏、周小川,《对近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整体性设计》,《改革》,1993年第6期。

  12。吴敬琏(1985),《单项推进,还是配套改革》,《吴敬琏自选集》,书海出版社,2004年4月。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