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劲:别从危机中学到错误的一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 15:17  新浪财经

  中国的监管其实很前卫

  《中国会计报》:这次金融危机使全球都在说要加强金融监管,以规避金融风险。您怎么看金融体系风险的监管?

  刘劲:我觉得,谈到现在的金融监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方的问题。其实,中国的金融监管也是有问题的。

  但是,中国的问题和美国的问题是反的。大家都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金融监管出了大问题。其实,原因很复杂。一个是美联储对于流动性基本上没有进行控制,这造成了流动性的过剩、房地产的泡沫破裂。比如说次级贷,美联储在2004年左右也知道了这个问题,但格林斯潘认为市场可以自己调节,就没有管。

  还有一个是金融衍生品。格林斯潘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其实在危机爆发之前,很多人都提过这是一个定时炸弹。但危机肯定不是衍生品的罪过,衍生品只是一个工具。

  好比造了一个自行车,有人骑车的时候被撞倒了,那不是自行车的问题,是骑自行车的人的问题,是交通管制的问题。

  可以说,美国的监管基本滞后于市场。他们的理念就是,你先去创新,如果不垮的话,就不管你。等出了问题以后,监管层再想着下一步要怎么做。美国总是先让市场来试一试。

  《中国会计报》:他们比较鼓励创新。

  刘劲:对。近40年来,创新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金融监管问题完全是不同的。中国的问题在于监管太细,市场的话语权太少。

  监管的人天天盯着。比如公司发行股票,监管人得允许你上市,还得允许你上市多少。这和美国的监管是完全不同的。

  我一直觉得,大家尽量不要在现在的危机下,学到了错误的一课。

  如果中国说,“哎,美国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们要把市场管得更紧,更严”,这样就没有办法发展了。中国目前是缺少市场,而监管,尤其是系统风险的监管,我觉得并不缺少。

  中国要打开锅盖熬粥

  《中国会计报》:那您觉得只让市场调节这样好吗?我们需要去学习美国那种鼓励创新的监管方式吗?

  刘劲:不能走极端,我觉得只是市场调节的话,显然也是不对的。监管这件事情,打一个比方,就像是熬粥。

  美国人基本上是把锅盖揭开来熬粥,让市场调节。但是,他们把火开好之后,就看电视去了,基本上不管粥。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问题,粥开了以后,就自己冒泡,就好像自由的创新,粥也不会出什么事。但是,万一出事,就是大事了。可能是粥溢出来,把火给扑灭了,然后煤气到处都是。美国就是这么回事情。

  咱们中国的厨子是不离开炉灶的,盯着炉灶,而且盖着锅盖熬粥。所以呢,厨子要不停地把盖子揭开,因为粥一会儿就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泡沫,总是担心粥溢出来了。那就要不停地揭盖子,调火候。所以说,局部性的泡沫会有很多。但是,大的事情就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厨子很快就会反应。但这样的监管,费时费工没有效率,这锅粥就熬不大。

  我觉得,现在看来,最佳的监管应该是在这两者之间。一方面得让市场有自己的调节机制。就是说,你不能什么都管,锅盖压得太紧,起码得把锅盖揭开。另一方面,你也不能跑去看电视。你得站在这个地方看着,万一出了什么事情,那会儿你得站出来管。所以,我觉得,美国和中国等于说,都存在自己的问题。但中国和美国的监管问题不一样。

  《中国会计报》:那就是说,我们最好是揭开锅盖,在旁边看着点。

  刘劲:对,基本上是这样子的。这样的监管,一方面,是让市场发挥了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了大的系统风险,因为市场有时候会是错的,尤其是在大家都群情激昂的时候。

  招徕监管人员不能“差钱”

  《中国会计报》:虽然美国鼓励创新做得好,但是,现在的危机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到一些东西,因为我们可能马上也会遇到金融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呢?

  刘劲:重要的是监管的力量应该与创新相匹配。美国的问题出在监管总是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市场出了大事了,管理层才出来收拾烂摊子。

  监管不一定要走在创新的前面,但至少应和创新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出来一个新产品,那产品的规模有多大、对社会有多大影响,监管的人得知道,要有一个预估。但是,这样就要求监管的人和金融创新者的素质起码是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金融监管人员的薪酬制度,不能像一般公务员一样,和华尔街差距太大。比如,你一个月给人家一万块钱,人家到华尔街去,可能是10倍、20倍,人家能不去吗。监管的人员素质可能就难以达到要求。所以,薪酬制度很关键。招揽监管人才是省下了钱,但只要出现了一个金融危机,多少钱都填不满。

  我觉得美国的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这方面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FASB虽然是制定会计准则的,但是,是一个私人机构,工作人员薪酬很高,其理事会成员工资和美国总统差不多,确保了人员的工作质量。但我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一个同事,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请他去做首席经济学家。

  他当时就不愿意去,因为当时SEC给的工资是UCLA的1/3。所以,人才是时时刻刻体现着价值的,薪酬局限着招聘人员的素质。

  比如说最近的麦道夫诈骗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揭发麦道夫,但是SEC的人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来,揭发人就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证监会没有人懂其中的金融原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