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锁成:建设特色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区域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 14:58  新浪财经
董锁成:建设特色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区域发展
  2009年5月23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新华通讯社新闻大厦召开。图为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5月23日,由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和中国名牌等联合主办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新华通讯社新闻大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以下为020、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致辞。

  董锁成: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次高层论坛。我发言题目是建设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体系,打造区域可持续发展。我把最近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城的一些做法和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报告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我想谈一下在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时候,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了,尽管对中国影响相对小一些,但是中国的问题已经非常严格了,就是资源环境危机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前面环保部领导和工信部领导都讲了这个形势,我就不讲了。

  中国的能源,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消费国。到2020年,石油的短缺,进口量大概在50%或以上。40%的铁矿、70%的铜矿还需要进口,跟其他要素来比,资源优势是一个重大问题。

  另外中国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人为破坏,鉴于此,国家做出重大的改变,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有一些误区。有一些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环境保护,我个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三个领域,经济、社会、环境。经济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两型社会。通过两型社会的建设,资源环境领域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循环经济法。沿海地区,新一轮增长靠什么来增长?沿海地区现在缺水,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在转移,几十万个企业倒闭。我们认为要靠高科技支撑的循环经济,高科技支撑的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城市来带动沿海作为新一轮中国宏观经济区域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里面,像前面讲的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像日本的循环经济社会,这个对我们国家是新的挑战,比如说低碳经济,咱们国家尽管像一些部门,像林业总局,都有一些新的计划,但是目前来说,是属于支付阶段。

  因此,我们提出建立中国国情的经济循环体系。中国的国情,人口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增长,技术不具优势。发达国家是技术先进,社会发展阶段远远高于我们,人口比较少,它是在后工业化阶段提出循环经济,他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我们现在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是经济刺激计划,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会研发大规模的资源破坏、生态破坏和新一轮环境污染。我们发现许多地区,都是几千万的人口,我对落后地区给予优惠,我想这个提法是不对的。

  企业层面,生态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推进企业循环体系。产业,就是打造高科技循环经济体系,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型的第三产业。循环型社会,就是建设循环经济社会。这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的全社会生产体系。

  第三个观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打造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一轮局面。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证明,沿海地区,尤其是南部,珠三角、长三角,效益递减规律,资源环境强约束,产业结构强约束,技术进步应该作为新的驱动力,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因此,以高新技术、高新区为重点,建设沿海生态城市带,中国现在有54个国家级的高薪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尤其在沿海率先打造生态城,建设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经济。这样的话会形成一个生态城市带,最近我们跟青岛合作,准备做一个高新区生态城。这是天津的生态城,上海的生态城。

  生态城要建安全之城、便捷之城、循环之城和和谐之城。像生态社区的建设,这是绿色社区,做的都是非常好的,这是清华大学的节能楼,我可以大家可以去参观。这是绿色能源系统,太阳能等等这些都是。还有像日本的太阳能住宅,还有汉口的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水资源短缺形势下,我们可以把雨水集中进行利用,这样会大量节约资源。还有绿化。

  另外从六个方面,一个技术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像广东的废旧垃圾造成很大的污染,5500户企业,因此要创造研发,资源再生,有害物质的基础。节能、节材新型技术,高新实用的技术,新能源勘探和资源开发技术,另外加强学术交叉,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另外还要进行循环经济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人才。最后一个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共建机制。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