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荷兰戴尔夫特管理学院院长普里莫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16:25  新浪财经
图文:荷兰戴尔夫特管理学院院长普里莫斯
  2009年5月20日-21日,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荷兰戴尔夫特技术、政策及管理学院院长胡戈·普里莫斯。(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5月20日-21日,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荷兰戴尔夫特技术、政策及管理学院院长胡戈·普里莫斯。

  胡戈·普里莫斯: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参加这次的论坛,我也非常高兴来到北京。我今天的演讲是关于能量转化,是关于在中国、欧洲的能量转化的问题,主要是关注基础设施与房地产。中国和欧盟特别是北京和荷兰现在是仅有10个小时的飞机时间能连接起来,虽然这种距离是消失了但是我们的分歧仍然存在,我们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现在也在寻求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科技和创新指出了这条通道,指出了答案。中国和荷兰现在在寻求大规模的拥有新的科学技术,突破来发展他们新的理念,用于交通水管理,在大城市的城市化和可持续的能源、医疗、卫生保健和基础设施等等。

  现在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今后这一势头将会持续。住在城市地区人口的比例现在也在不断地上涨,现在已经程度了整个的50%。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是我们能源需求的两个主要的驱动力,虽然全球衰退而且人们在不断地努力来提高我们的效率,但是对能源的需求仍然是在今后几年会呈上升的趋势。人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事实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将会达到高峰。在短短的几年当中,我们可以预料到化石燃料的生产将会呈稳定的状态,然后再呈下降的状态。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浓度,现在也在不断地增加,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平均的气温在不断地上升,气候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在能源的供应和需求方面的距离在不断地拓宽,还有二氧化碳的排量不断上升以及气候变化越来越让我们觉得要寻找新的能源,最好是可替代的能源,比如说太阳能或者是风能。现在世界每年使用470个EJ,现在这个化石燃料到目前为止是我们能源最大的来源,它分配给石油的数字是164EJ,煤是115EJ,天然气是96EJ,传统的生物的燃料是占40EJ,核能是30EJ,混合电力是10EJ,这些混合的每年是40EJ,他们所汇成的燃料太阳能只占0.06EJ。现在在欧洲我很抱歉地说现在有55%的天然气,40%的石油还有4%核能,这已经在我们面前有很大的挑战。

  看一下下一页幻灯片,现在全球的交通系统释放的排放。我们全球能源系统的未来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第二越来越多的能源消耗现在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源系统现在需要这种转化,但是这就需要我们花数十年的时间,化石燃料将会继续在我们的过渡时期发挥它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是这种把化石燃料和二氧化碳排放,取消它们之间的关联是很有必要的。二氧化碳的存储叫CCS,它们在这里发挥了它们的作用,它们只会提供一些临时短期的解决方案,但是可以帮助我们赢得短期的时间,开发可替代的可持续能源。现在对二氧化碳可存储现在在欧洲各个地方开始应用。

  这是一个全球的,我们在欧洲提到过大学的学生给他们上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我提到了各个大学还有道孚大学之间的合作,那里的专家学者去年来谈到中国荷兰在北京举行的论坛,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发展的话题。我们说欧洲有很大的能源储备,现在欧洲最大的问题是在航空领域,现在欧洲有第五大的机场,所以,对于能源的流量到大陆架,还有连接俄罗斯的石油管道。能源的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的问题。

  我来看一下,我现在接着来讲风能。荷兰是一个多风的国家,极好的有机会利用风能。风能发电在不断地扩大,而且效率在不断提高,现在最大的风力叶片长度达到了61米,2008年的时候风能占到了全荷兰能源消耗的4.5%。现在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计划来开发或者是建立大型的风力发电厂,这是在北海地区,如果说要是实现的话,将会给我们风能的市场份额带来一个极大的提高。这是比我们预想的速度发展得还要快,现在在欧洲利用风能的技术在不断地提高,现在荷兰仍然是站到了前沿,像美国和中国也在这个领域,会慢慢领先,荷兰在这些领域目前来说扮演的角色还不是那么大,虽然说它的位置是非常特殊的。

  我们开发不同能源的成本是很关键的因素,像我们的核能相对来讲便宜一些,其次是煤炭和天然气。在未来因为现在风能和太阳能还算比较贵,所以可再生的能源可能比化学燃料的成本有所降低,我们在荷兰和中国都有这样的研究项目,想通过研究项目给社会和经济通过风能、太阳能和其它的能源带来一些重大的贡献。所有的这些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比如说核能、清洁煤,革命性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等。

  然后看看电力系统,荷兰的电力网是不错的,它的电网是由石油、天然气或者是核能来驱动,很多的核能是从法国进口,它同时也有一种非常传统的纵向的结构。可以看到我们有电厂,这个电厂首先是高压电网然后通过中压电网再通过低压电网通过变电站来传输,然后将电力送入住户或者是商家。我们也可以想另外的一个办法,也就是一个水平的电力供应系统,也就是说这是从企业出发或者是从家出发,我们用这种太阳能电石板或者是风力发电机等等来作为发电的机构。现在在德国或者是荷兰将这种纵向的或者是横向的体制综合起来,把它变成一种综合的智能网络是有研究的,在这种智能的网络当中石油和天然气的电厂它们也能发电,这样也能产生或者是消耗电能。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在公众的讨论方面,即使我们都是有很大的一个偏好要使用这种混合的电网,最好是用这种智能型的。当然可以看到,不管是以上自上往下,还是自下往上的方式都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我们在欧洲还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的时候,现在平均的欧洲的汽车拥有量,他们将会往大气当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超过130克。来比一下,现在的排放量是200克,荷兰政府希望到2020年的时候能够减少80克。也就是说有10%的交通和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将会由生物燃料来提供,也就是说我们会更多地使用这种生物燃料或者是这种混合燃料,或者是电。这样的结果就是低碳或者是无碳的燃料,我们用生物燃料或者是氢。像这种方式,再加上到2011到2016年在全国实行的一个计划就是道路定价的系统,这两个加起来可能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另外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发展,也就是现在开始启动的在汽车领域,现在如果说我们在欧洲想现在到2050年之间来看一看汽车的新的燃料到底是什么,这点其实是比较现实的。我们来看一下2000年的时候,我们认为到2020年的时候柴油,也就是说最主要的燃料来源应该是汽油,在此之后我们就发现这个燃料会把重心偏到生物型的燃料。到2009年的时候,我们电力网络的供应商他们达成了一些一致,他们认为大约会有1万辆汽车会使用电池驱动。到2030年之后,我们在这些氢动力燃料车方面将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

  首例或者是首辆光伏太阳能电动车有可能在2010年到2020年出现,进入到大规模的生产可能是在2015年。这些汽车他们的销售量在2020年的时候可能会占到所有新车销售量的20%到50%,到2030年的时候有可能会占到50%或者是100%。我觉得在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都在希望交通能够变得越来越绿色,我们也希望包括在美国也希望有更先进的汽车技术,带来更多的变化,让我们的产业呈现出更鲜艳的色彩。

  现在我们的汽车行业最佳关键的时期,这是非常令人理解的。没有人知道事情最后会发生到什么情况,是使用电力车还是充电车,是混合型的还是我们在共同交通和私人的交通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我相信中国和欧洲一定会在关键的创新领域方面发挥他战略性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在我结束今天的演讲之前,我要跟你讲一下阿姆斯特丹的一些计划,也就是我们首都未来的一些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这个市正在把自己打造成一种气候的政策,阿姆斯特丹有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的打算,还有它的气候管理部门。我是气候委员会的一个成员,在2007年,市政府计划要减少排放8%,在2015年减少比例。但是,自此以后,二氧化碳的量从90年代后突然猛增。我们采用革命性的方法,我们希望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增长,把它变成一个急剧下降。因此我们需要基础设施,比如说像交通领域,还有像其它的建筑的设计等等,这些目的都是让我们有一个大规模的可再生的或者是可持续的能源。

  我们也建立起了一个气候基金,这个气候基金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环保和可持续再生能源方面,我们能有这个好的计划。我们市政的服务是希望能够整个到2015年的时候实现二氧化碳碳中立的位置,因为现在交通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实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他们也应该切实地做出努力,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像阿姆斯特丹它就鼓励使用自行车,还有像三轮车,还有公交车、电车、地铁等等,这也是我们具体能希望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另外,我们的电力系统也得到了很好的连接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会议,我觉得这是我们加强中国和欧洲之间合作的时机了,这是让我们的努力来加强或者是转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