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20日,由北京科博会组委会主办的“2009中国金融高峰会”在北京总部基地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王志伟。
王志伟: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媒介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的金融教育》。
今天,我作为十一届科博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再次来到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聆听各位同仁的高见,感到非常荣幸和快乐。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金融教育的专家、学者,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潜在的发展契机,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崇高。我作为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的院长,和大家一样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下面,就中国金融的战略思考和金融教育的问题,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朋友们指教。
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科学实施金融监管,关键还是金融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北京国际金融学院担负着北京市和整个华北地区的金融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院题写了校名,我们仅仅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人才的实力,以及中国科技资金的支持,一跃成为首都专业院校和定向强项单位。多年来,学院始终以培养一线的金融人才,以优秀的教学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和畅通的就业定向保证服务为办学特色,被社会公认为中国金融教育新生代的一面旗帜。先后为我国银行、保险、证券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一线技能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中国和事业金融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我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保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着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全程实施双制化模式、双员制管理、双师型教师、双语型教学、双文凭出路的现代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专业知识,而且操作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在中外各种银行、保险、证券、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工商、税务、商检、海关、信托、期货、风险管理、国际结算、外汇交易、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实际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被社会和行业称之为未来中国金融家的摇篮。
金融产业与金融生态问题是历届金融峰会和论坛所关注的议题,但是他们的核心归根到底都是金融人才的培养问题,任何事物离开了人才都无从谈起。在长达数十载的金融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悟出了金融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服务活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事业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意味着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与深化。世界市场的形成,击打地拓展了金融市场的空间,使得全球金融化的格局逐步形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金融经济的特征,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投机。从而,孕育着深刻的金融矛盾和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此起彼伏,特别是2007年8月,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在绵延、扩散,充分表明了经济全球化下金融机制的复杂性。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金融活动所涌现出的形式之多、规律之复杂,及其他经济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总结。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经济金融理论,是来源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各个国家有不同的特点。甲国适用的理论和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乙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初步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人才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国以人立、财以人治、业以人兴,要建设我国的金融教育,除了要重视全面提高各高校金融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之外,还必须高起点、大力度地选拔优秀学术骨干人才。金融类的院校,要把振兴金融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和造就优秀学术带头人上面,就如同抓住了牛鼻子,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较快地推动我国的金融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
那么,在金融教育领域,怎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学术骨干队伍呢?
第一,要改革现有的金融教育体制,重视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通才教育。知识经济对于从事金融研究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必须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金融学科某一领域的专才。同时,又掌握经济、科学领域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一个学识广博,具备多种学科和知识的通才。惟有掌握多种知识学科的人才,才具有开阔了思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把握和抓住学科建设的前沿,提出有学术价值的独道见解,并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沿。针对我国目前金融领域里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以及专业知识结构单纯的现状,应当贯彻通才教育的方针,改变按金融机构分类设置专业,打破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界限,并尽可能对学生开发其他的学科,特别是文理相通的选修课。要把改变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培养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最新知识结构作为金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通才教育,能使学科带头人,在学生时代就受到多学科、综合知识的良好教育,有助于他们从狭隘的专业中走出来,从总体上考差学科发展趋势,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和造就高知识的学科带头人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营造一个重青年骨干脱颖而出的环境,应该积极营造一些有效的鼓励措施。应该爱护人才、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造成了人才辈出的好气愤。要打破论资主义的旧观念,应该向所在专业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倾斜,对于中青年的学术骨干要加大资金资助力度,要给予特殊的荣誉和奖励,鼓励和支持冒尖。三是要不断地强化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公平竞争,形成优胜劣汰、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成长局面。
第三,形成导师制,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老一辈知识带头人,他们许多人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知识渊博,由他们担任学科导师,以便充分发挥他们对于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播知识的作用。应当对于资深教授实行不占岗位的终身教授制,使他们潜心教学。在这些老教授的教导、关怀和学术熏陶下,有助于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更快地成长,为金融学科某些领域里能承担重任的学科骨干。此外,还要建立各具特色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一门学科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材的出版和相应的学术活动的开展。众多的高校金融类学术论坛举行,有助于中青年学者之间经常接触和交流理论信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能对金融界的研究发挥其组织带头作用。
第四,加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更多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机会出现在国际金融界的学术论坛上,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国际性的学术和教学交流,取长补短,便于提高我国的金融科学理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我国在金融理论界和教育界,不能老是停留在拿来主义,向国外拿来,我们需要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我国金融教育界的中青年学者,也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理论研究水平和外语水平,争取推出一些能被国内外,特别是国外金融界同仁们认可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从而,使自己能有机会更多地出现在国际金融界的学术论坛上,这不仅有助于国际金融界的同行了解中国金融理论的研究状况,而且也能为促进国际金融界的学术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五,要大力倡导潜心做学问的精神。学术研究是一种艰苦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学界少数人中存在急功近利与浮躁的现象,必须在青年和中年骨干中,大力倡导潜心做学问的精神,和为祖国服务的先进精神。鼓励他们以严谨、执著、求实和求进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勤奋耕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对于国家的经济决策的科研成果,涌现出一批对于现代金融学理论有所建树的真正的精品力作,并孕育出一批卓有成就,并享誉海内外的金融界的学术大家。
同志们、朋友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理论体系,需要各界朋友的大力培养和支持,我们相信凭借中国人的智慧,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中国这片土地上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经济金融奇迹,会谱写成一部烙下中国印的金融学理论巨著。我们会有世界级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理论家,有适应于中国国情的金融理论体系。
在无数我们自己培养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金融分析师和金融工程师、理财师,在人民币逐步迈向国际化的今天,我们要稳扎稳打,不能盲目迈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走踏实,把潜在的经济风险估计得充分些。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应科学地制定好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人民币在前进的道路上,在与欧元、美元的世界个博弈中,还会遭遇无数的暗礁、急流、险滩,并伴有无数的地雷,无论怎样,我们必须一步一步迈进,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别无选择。
各位朋友、同仁们请相信,科学金融将回归中国,中华儿女会利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再次引领世界金融潮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为世界金融事业的稳步、稳定、繁荣,为中国金融大学的早日挂牌招生,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