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马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20:56  新浪财经
图文: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马涛
  2009年5月11日-12日,由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09”隆重召开。图为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马涛。(来源:新浪财经 康亮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5月11日-12日,由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09”隆重召开。图为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马涛。

  马涛:

  请允许我用中文发表我的演讲,我这个题目是讨论关于经济增长和文化传统之间的一个关系。第一,有一点可以看到,20世纪中后期,东亚这一块发展非常快,比如说有一个数字,比如以日本为例,49年的时候,日本人均GDP不到100,但是我们发现到50年到70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15.2,到了79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88年的时候人均国民收入基本上有一度和美国持平。这是日本的情况。

  还有我们大家知道,韩国、台湾、新加坡这一块,在这个时期他们自然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是发展得也都非常的快。我这里有一个数字,65年到80年(需确认),他们的增长率,新加坡是10.1,台湾9.8,韩国9.5,香港8.6,我们知道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增长速度平均也在10%左右。这些国家他们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处于东亚地理环境,东亚模式增长最早提出和文化的关系,有一位日本学者山岛通夫(音)写一个书“日本为什么会成功”,它提出一个经济增长模式背后会有一个文化传统的问题。我也注意到美国很多学家,卡恩,也是最早提出东亚奇迹的学者,也提到增长模式的背后有一个文化传统的约束。另外我觉得很多学者,也有人提出市场经济增长模式可以有一种西方型的、企业家型,也有一种叫东亚型,有人叫做儒家型的,有这样的提法。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觉得东亚这一块,我做过一些思考,我发现这一块经济增长确实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从宏观方面来发现,从文化传统这一块,大家都知道都属于儒家文化圈,我发现一个,宏观方面,东亚模式有一个特点就是国家导向色彩比较浓厚。就是在美国一般企业家不喜欢政府的干预,我发现在东亚,包括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大家知道这个地区国家导向色彩非常明显,这里面有一个文化问题。

  企业,像在美国,政府的干预,可能会拒绝。但是东亚这些国家,大家是接受的,接受这种调控,接受这种导向。这样就为一个地区的高增长,我的看法,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保证,因为政府支持它。这和儒家文化的这个,国家作用的强调,和这个体制、文化观念是有关系的。另外我发现东亚增长还有一个特点,储蓄率非常高,因为储蓄率非常高,所以它的投资就可以做得非常好。国民储蓄率很高,国家导向,形成经济发展。中国发展也走了这样一个路,这个和儒家文化价值观有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

  从微观层面来分析,我也觉得非常明显,大家觉得东亚这一块,比如日本很多企业,松下、索尼、丰田,包括韩国的现代,甚至包括台湾的台塑(音),甚至包括香港的李嘉诚,包括大陆一些成功企业,我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就是管理理念上面,儒家理念非常强调价值观的观念,四书五经,那个开篇说的就是那个,最好的管理就是价值观的管理,这个管理是最高明的。我发现东亚这些,正是因为突出了文化的观念,我发现企业的成本可以控制得非常的低。

  第二个比如说我一直研究台塑王永庆先生,他成功秘诀在哪里?他自己说他的观念受中国儒学影响非常深。因为孔子有一个观念叫立人者人恒立之(音),你首先让别人赚钱,别人才能让你赚钱。王永庆经营就是这样的文化理念,我通过节俭,成本可以控制得比竞争对手、同行低20%。然后它的这个20%成本控制下来以后,他可以降价10%让利给下游企业。这样他的意思是说我把利润挤出来,我让利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跟我合作,赚钱以后,他们收入更多,需要我更多的产品,我就可以做得更大。

  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否保持成功和可持续性,健康与否,关键在于企业,企业是不是有更好的竞争力?我觉得文化的管理、成本的控制和东方文化的这种立人者(音)双赢的局面,实际上为东亚企业家提供非常好的竞争活力。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觉得现在大家对东亚模式有很多批评,因为出口导向大家认为很难维持,还有政府对企业介入也比较多。我再讲一点,比如说美国企业,我发现非常看中股票价格,不可能做出太长远的规划。日本模式,那个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企业就可以看中长远,而不在当前,以长期为导向。这也一个很重要方面。

  我的结论,我今天演讲结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只要文化背景不发生改变的话,那么东亚模式恐怕还会存在下去,因为一个经济增长模式和它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我觉得今后经增长模式也会是,文化是多元的,那么增长模式恐怕也会是多元的,我非常希望在座各位对我的看法提出批评。谢谢各位。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