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姚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20:03  新浪财经
图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姚洋
  2009年5月11日-12日,由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09”隆重召开。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姚洋。(来源:新浪财经 康亮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5月11日-12日,由上海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09”隆重召开。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姚洋。

  姚洋: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然后会把这个出口经济、增长模式跟人口结构结合起来讲。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调整经济增长的模式?我们把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跟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分析,那么就可以得出非常有建设性的一些结论建议。

  首先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下这篇论文的主要思想。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增长模式跟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特征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一个是农村地区有大量劳动力、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依存率比较低。(需确定)这三个因素就决定了劳动力收入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在过去十年我们看到的确是这样。此外我们看到中国它的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使得中国更多依赖的是出口。此外的话,投资的占比比消费占比要来得高,了解了这个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的问题。

  有人也在争论说中国有没有已经过了这个所谓的罗伊斯(音)的拐点?有的人说是这样。但是工资的增长并不能够完全说明中国已经过了这个拐点。我们回头会来看这个图,也就是工资和劳动力收入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流动性的劳动力其实数量是有剩余的,基本上的情况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有劳动力过剩的情况。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图,这是工资上涨的情况。工资的上涨也是导致了农村地区收入的上涨。我们看到农村地区收入增长的情况。2003年是4.3%,2004年是6.8%,07年的时候,差不多上升了9.5%。这个使得移动劳动力收入大大上升。

  这个图就更清楚了,有一个硕士生,他是质量经济学研究的,这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质量经济学的模型,这是我们的供应线,这是流动劳动力的供应线。然后推倒它的拐点,这条线是需求曲线。是从1998年到2007年的情况,每年的数字在这,我们研究的时候是每年数字都采集了,不过这个图我只采集四年的数据,2001年的数据在这里,我们看到供应线是在2001年之前都是水平的,需求线也是蓝色的,向下倾斜的这个线。供应曲线是平移上升,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就上升了,同时看到需求也向外诱移,离这个拐点就越远了。其实技术水平上升了,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力上升了,实际劳动力剩余现象就更严重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并没有过这个罗伊斯拐点,其实中国还是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城市化的情况,2003年,这个是所有的国家反点图(音),中国在这。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国家分成两组,一个是高收入国家,一个是中低收入国家的话。那么就会有一个拐点的线,我们看到中国是大大低于这条线的。菲律宾,人均收入对于中国,但是菲律宾的城市化为60%左右,中国只有45%。当然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事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够高,另外一个说明我们有很大潜力。

  我们再看一下人口结构的转型。从1950年到1980年,我们看到这个图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不是真的帮助我们降低了人口?因为本来这个出生率就在下降。计划生育也是促进了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我们一般是分成三个阶段,如果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的话,那么你就可以享受很长时间的人口红利,但是中国,我们看到在1979年之前,有文化大革命,然后文化大革命之后,就是1980年,1978年之后,我们整整30年享受了人口红利,接下来的十年、十五年,这个人口红利还可以继续享受。如果看一下英国的情况,实际上人口红利享受了一百五十年。印度比我们好一点,在印度25岁以下的人,占到了人口的一半。

  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口结构对于经济发展会有很大影响的,就是要进行更多的出口。因为我们对于低龄依赖率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工作的人士经常只需要承担0.4个并没有工作人的费用。因此我们会意识到,一个很大的乡村人口和一个依赖率的较低,就意味着我们劳动力有很大供应量,我们工资增长将会非常的慢,而且在我们国家的收入里面,我们劳动力成本在降低。如果说我们的劳动力生产力有提高的话,我们相应国民收入也会有很大增长,最后我们消费率占的比例比较低。当然还会谈到政府税务的问题,我们消费所占的比例会比较低,这些都会联系在一起。

  我们会看一下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出口?我们相应的优势在哪里?在1978年之前和2001年之前,我们看到出口有非常大的增长,2001年我们加入了WTO,我们看到出口的增长是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贸易自由化当中还是获益良多。自从有了开放政策以后,我们可以更大的利用到我们在劳动力方面廉价的优势,从而来减低一些我们作为一个国内市场相对较小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谈投资呢?我们看到出口实际上只是一个储存的方式,你不能说储存再储存,作为只是一个储存方式,这实际上也是目前中国在做的一些事情。所以我们就会把目光看到投资上面。我们实际上也看到,在这个出口当中劳动力收入受到影响的比例很小。在企业和政府,或者说他们的投资会很多,实际上相对富裕人群他们的消费并不大。

  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的利润,被政府进行了投资,我们来看一下利润率的增长。这是由陆风要(音)先生提供的,我们看到在1997年之前,前面这几条曲线都是下降的,在这之后,我们就是有很多项目,所以这些利润有了戏剧化的上升。

  我们看一下国民收入当中劳动力所占的比例,上面这个线是劳动力比例,下面是我们政府的税务收入,以及我们人均的国民产值。我们看到的这个劳动力比例的情况。我们看一下,××对这些数据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做了一些调整。我们看一下蓝色的线,紫色是已经调整过的线,但是下降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超过了0.4,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Wing  Thye  Woo:它对于这样的调整做出什么解释呢?

  姚洋:因为这个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处于计划经济当中,我们的工资数量就比较低。

  Wing  Thye  Woo:您是不是说计划经济是0.4,放到这个里面就可以达到1.2呢?你是不是想说计划经济当中工资较低,市场经济当中工资较高呢?

  姚洋:我想他说的是这个数据本身有一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会计方面的问题,完全只是会计计算方面的问题。

  但是谁知道呢?没人能够确定说这个数字到现在会继续下降还是会往上。最后我们看一下另外一个证据,这个数据实际上也并不是完整的,我只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看一下年末银行储存的构成,企业存款和政府存款,我们看到私人存款实际上仍然是目前最大的比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是有一点微微下降趋势,获取十年里面,总体来讲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我们看到政府存款实际上是在慢慢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有了越来越多的钱。

  而这是一个2007年的数据,我们这里单位是以万亿为单位,这里有40万亿,这是非常大的数字。我们来看一下企业的存款,是36.1,就是占的百分点。

  提问:(没有翻译)

  姚洋:我对于到底有多少赤字并不是最清楚,我想我们赤字实际上超过了我们政府国债的数字。但是这个只是年末的一个数据,所以我并不是太清楚其中的一个确定性,或者说具体上在银行里面还有多少的存款。

  我们下面看一下消费的分配,我们看一下这个是我们净出口的曲线,我们看到从这个开始,我们消费的下降是比较明显的,即使1982年开始,我们看到这个消费,从那个时候起就慢慢的在下降,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不是短期的。当然从中国加入WTO开始,这个趋势实际上是加速了。

  我们怎么样把这些数据跟中国的人口结构联系起来呢?我想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我们看一下年龄依赖率和存款以及投资率来讲,1960年中国和印度的情况几乎是相似的。印度是77.8个百分点,中国是79,几乎是非常相近,实际上中国更高一点。但是这方面印度是逐渐慢慢下降了,随着他们收入的增长,他们年龄依赖率有下降,或者趋向缓和。

  可是看看中国,从79%到43.6%,如果我们看这一点,我们计划生育实际上在中国还是起了效果,形成了人口结构的趋势。我们看一下存款率,印度是慢慢的上升,中国也是上升的,从25.6%,随着年龄依赖率的下降。我们看到投资的趋势,这是每个美元的算法,在这之前中国和印度是相近的,但是这一年开始两个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我们看一下GDP,以GDP作为比例的投资趋势,几乎所有的年份里面中国都比印度要高很多。看一下我们消费的比例,开始中国比印度要低,这是1991年之前,1991年之后中国开始有了迅速的发展。

  最有趣的可能是这一副图表,给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我们来看一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消费为基础的经济,而中国是一个投资为基础的经济。我想这个实际上也是受到了不同人口结构所驱动的。我们看到随着中国依赖率下降,中国消费率也随之下降了。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率有了非常大的下降,我们看看印度会发现他们下降比中国更加明显。实际上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也相应的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甚至比中国的情况要更明显。

  这上面并不是说中国采取了一个不同的制度,实际上只是说明中国和印度相比目前处于不同结构人口的转化期。我还有另外一个图表会显示一下中国,就是人口结构在出口和年龄依赖率上面的一些影响。这个角度来讲,可能印度只是在跟随着中国的情况。

  我们看一下工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人家很多人说印度以服务为主,或者说中国以制造为主的,这个当然是正确的。如果你看一下这个图表的话,你会看到中国制造占到了47%,而印度它的服务占了55%,它的服务业占了30%,农业占了20%。

  Wing  Thye  Woo:请问是GDP数字还是工业化的数字?在计划经济里面,它的工业价值应该是比平均的价值要高,所以我觉得这个图表当中上升和下降似乎有一些奇怪。

  姚洋:

  您说得对。对印度来说,为了能够有一个增长,所以印度必须也要注重到它的制造业,对于印度这么大的国家,如果只是完全依赖于服务业,这是会有问题的。因为总是要有一些人来让你提供服务。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是中国必须的选择,这并不是说能够取决于您想改变它,或者您应该改变它。对我来讲,这个答案肯定是不。中国必须要仍然保持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都是这样子。当然我们也会考虑一下这个增长模式的另外一面,从政策角度来讲,实际上刺激国内需求、消费,这种政策其实未必是可行的。这方面我们已经努力过了,从非典开始我们就这样,差不多十年,现在看起来,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从短期来讲,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怎么样来增加进口为基础的投资。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主要还是靠投资,我们还要加大投资,更多的在进口领域,在70年代的时候,我们从国外一下子进口了很多机械设备,所以我们可能从这个阶段也是继续来增加我们的投资。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