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嘉宾在大巡诊常州站和在座各位企业来宾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 15:00  新浪财经
嘉宾在大巡诊常州站和在座各位企业来宾对话
嘉宾在大巡诊常州站和在座各位企业来宾对话

主题:

  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与创业基金——

  中小企业如何利用风险投资市场有效融资

  

  主持人:

  陈崇钰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对话嘉宾:

  黄泰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吴雪松 江苏九洲投资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

  陈立新 三利精机董事长

  陈永辉 浦发银行南京分行中小客户部总经理

  卢 刚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RICKY SIO IBM资深管理顾问

  

  

  

   主持人:开始我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必答题,上午我们谈了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问题,我们很多企业家都向我们协会提出这个问题,到底这个经济调整周期到底有多长?很多人都用可能大概这些的词汇,有人说V型,有人说L型,我想得到一个相对精确的判断。今天的嘉宾作答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从陈总这里开始。这个调整周期到底多长?

   陈永辉:从近期国外的的指标指数来看,应该说很多的指标都不是很乐观,从一季度我们国内的情况来看,也有很多的争论,尽管我们GDP的增长,应该说有了一个正数的增长,但是跟国家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数据我们上午常发老总也讲了,这个数据有些水分,国外对我们国家一季度的GDP增长,一个我们增长的结构是投资拉动性为主,我们上一季度,我们的出口下降了27%,我们的消费尽管有些很多的拉动措施,应该说也没有完全的统计数据,我们的投资,政府的这期投资,拉动的GDP比例不是很清楚,我们前时间也了很多活动,邀请很多专家探讨周期到底有多长,很多专家都不乐观,一般的估计,按照理论的说法,要好几年,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多穿衣服,我本人意见也比较倾向于这个周期比较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因为前天王岐山副总理在中西部论坛上的讲话,他的数据比较权威,有些数据还可能没有对外透露,包括我们用电的指标每个月都是负增长,有些经济学家研究,用电量除以二就是GDP的增长,这个实际上我们的环比就是负数,尽管这个比例在减少,但是应该是我们的GDP增长可能结构上有些不很协调的部分。这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不很成熟。

   主持人:陈总稍等,您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还强调一下,请您个人估计一下,这个周期几年?

   陈永辉:我个人的判断,估计要起码两三年以后,三年左右时间。

   主持人:从现在往后推算是2012年复苏。好,有请RICKY SIO。

   RICKY SIO:我本人不是一个经济学家,我只是一个执行顾问,我们IBM的专家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研究,短期之内还没有看到有复苏的迹象,因为如果你讲国内的GDP,我们还没有看到欧美的需求有好转的过程,当然我本人也非常乐观,希望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当国外的需求增加,我们国内的企业就可以好转,但是以专家来看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们现在跟以往不一样,希望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加强我们的内部管理,然后在经济方面会尽快好转起来。谢谢。

   主持人:RICKY SIO先生的判断也是两到三年。他说他希望时间能短一点,我想RICKY SIO先生乐观估计一下是两年吗?

   RICKY SIO:两年。

   主持人:也就是到11年的时候大致可以复苏。好的,有请黄教授。

   黄泰岩:我首先说一下,主持人在误导我们,为什么这么说,从目前的数据判断来讲,上午已经讲了,中国可能会比97年我们演化得更加严重,上午我讲的数据,这次不亚于上次的状态,我有一个假定前提条件,就是很多大的政策不变。任何的一个预测,最后的结果可能都是相反的,为什么呢?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谁,不是说大家笨,而是大家根据现在的状况作出预测,预测以后要讲原因,我上午讲了五大点,讲了这五点以后,然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不达到那个状态,应该采取什么什么政策,都讲了,如果我们政府听了,认可了,就会采取这些政策,所以这些政策一改变,所有条件一改变,我们结果就变了,我们国家往往就是这样,开始大家是判断三到五年,甚至最长的人说十年,按照这样做以后,政策一改变,所有的都改变了,最后结果肯定改变,根据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当中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最后都是不实现的,好像很笨,其实不是的,预测是这样的,但是结果应该不是这样的。

   还有上午我讲了一个概念,我们对问题的一定要估计的足一点,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都下调了,目前关于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最高的是7%,世界银行6.5%,摩根是5.5%,英国的皇家银行是5%,这就是相当低的水平,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往下调,中国现在面对的困难我们要充足的估计,希望我们判断的是这样,但是最终结果应该不是这样。

   主持人:黄教授的前半段我非常同意,任何事物都是在动态变化中的,在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以后,因为研究的假设条件是现在的政策,未来肯定会有一些变化,希望这个变化是积极的,但是最近也有人说中国的政策已经出尽,很多经济学家也说,中国的政策已经出尽,如果出尽了,五年的判断可能还真不算太长。后续也可能出台什么政策?这是我们各位企业家最最关心的,这个是决定我们周期有多长的关键因素, 我们暂且不为难黄教授,让他基于目前的,甚至对未来可能出题的政策的判断,得出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是我讲,有时候经济学家要背负更多的东西,我这里不为难黄教授。

   吴总有请。

   吴雪松:谢谢主持人,我们九洲投资我们更多的关心资本运行的规律,刚才听了前面几位专家的点评,我是比较认同的,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几十年来,特别是我们资本市场理解,上百年两最大的一次危机,基本定位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我们资本市场来说,百年的危机同时也是带来了一个百年的机遇,因为我们人生很难超过一百岁,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碰到了这个危机,作为我们资本市场的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机遇,但是刚才主持人提到这个必答题,对于我们资本市场人员理解,特别是在09年以来的资本市场,大家可以看到A股的走势,是相对有些活跃的,比08年是有活跃的,说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在信心上还没有实质性的深入到实体经济,但是在信心上,我们理解,还是起到一些作用的,所以我们这边理解可能相对乐观一点,但也是我们的一个希望,希望在10年的上半年,可以走的相对好一些,在实体经济方面,黄教授可能更有发言权,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吴总的判断非常振奋人心,他的判断是诸位嘉宾中最短的,希望如他所愿。

   陈立新:我们从经济学的常识来说,我们这个周期理论有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长周期更长,五十年七十年了,从这一次的运行来说,这是百年不遇的,作为我们在座的一些企业家来说,我们第一次感受,原来教科书上讲经济危机,从繁荣到衰退到箫条到复苏,只是一个书本上的了解,但是这次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而且我们必须这个准备,我们没有碰到过,特别是我们一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因为中国从建国以后,民营企业刚刚走了二三十年,没有经验,我们没碰过,一下子推到风口浪尖,的确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有人讲L型也好,V型也好,都是一个判断,我感觉中国经济现在是一种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我感觉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我认为是一个信心经济,你说多长周期,我想可能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准确回答,因为不是算命先生,因为我觉得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复苏有几个表现,市场经济关键是信心经济,你整体没有信心,那你这个经济提振不出来,所以你看,所有国家这次空前的团结,都在救市,资本主义经历过不少次的金融危机,他也在努力的救市,他也没有一下子拿出什么灵丹妙方。至于恢复,我认为几点是很重要的,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政府的救市的程度,第三是我们内需,因为如果放到世界经济里面,我可能比较悲观,因为我们出去说是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是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尤其我们长三角,这样的企业特别多,这个是取决于美国、欧洲,我们定不来,中国的内需一下子拉动,拉动不起来,现在我们看回暖,可能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了,我感到这是中央政府在拿钱堆出来的回暖的趋势,国外还在下行,还不一定是见底,可能只是放缓了下行的趋势,如果从以往的经济学家统计的规律来说,可能我们中国的经济,理论来说,应该滞后于欧美十几个月的时间。我想欧美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现在还在下行,只是下行的速度减缓,也没有见底,所以说要预测是非常难的,而且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主持人说复苏,我想说复苏的标准是什么,是金融危机发生时候的标准,还是我们见底回升的拐点,是拐点算复苏,还是回到金融危机之前,如果说,要按回到金融危机发生时候的标准,那么五年也达不到,特别是中国经济,为什么?第一,美国人的消费,特别是我们长三角出口导向型的,这个消费要根据美国人的消费理念开始回到原来,现在他们都是保守,比如他们买衬衫!他们以前都是买一打,洗一遍就扔掉,现在都是洗很多遍,如果要回到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现在我们中国的不少产能是过剩的,不少企业开工不足,你要恢复产能,然后才能往上行,当时我讲这个不是悲观,我们中小企业就等了或者说就算了,不是这个概念。

   主持人:陈总的这个话已经涉及到我们下一个问题了,我从您的话中得出一个观点,中国的经济要等到欧美经济之后,我也是多方求证,商务部他们也是大致这样一个说法,中国的复苏可能要滞后于欧美经济的复苏,因为商务部的官员关注点就是在出口这方面。我提这个问题确实是为难各位嘉宾,我自己心里也知道,但是很多的会员也为难我,到协会就问我,说周期到底多长?我们企业到底怎么办,在判断周期清楚以后,我们好决定企业的发展策略,这个问题交给我们协会说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所以在这儿为难了各位嘉宾,在这里道歉了。我们今天说的参考之,我的判断更中庸一些,我认为四年,国际上一般的调整都是四年,按照97年的计算,我信时间应该在11年左右,我们的会员如果非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通常是这么说的,当然也缺乏全面的依据,就像黄教授说的,对未来的这种形势,未来的投入的新增的政策判断不明朗的情况下,大概一个估计而已。

   刚才有纸条说请卢总上来,我们常州的纺织业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想请卢总谈谈ERP在纺织业中的应用。

   第二个问题是我最近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国家四万亿大单投下去,大多数是进了国有企业,进了国家的重大项目,那么这个由此而对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甚至增加民营企业在某些竞争性领域准入的门槛,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影响民营企业的大问题,我希望也是向各位嘉宾求证一下,民营企业在四万亿面前怎么做,面前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未来民营企业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我们来常州之前,发改委召集我们开了一个会,请了十大振兴行业的协会一起参加研讨,包括国家怎么扶持,最后的落点都是落在国有的领头企业上,比如钢铁行业的振兴,国家提出来,将来要扶持五大钢铁公司占到钢铁行业总产量的75%,五大企业,这意味着大量的民营企业要退出,民营企业是否会在这场竞争中退出,是不是国家的政策会迫使民营企业退出,增加民营企业的竞争难度,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选答题。

   陈总,请。

   陈立新:这次国家四万亿的投资,我感觉国家是救中国经济,保稳定保就业保增长,四万亿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好象我们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投的都是铁公基项目,我们民营企业家,就有这种敏锐的商业触觉和创新的冒险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有一个原始的动力分享这个蛋糕,我一下子进去拿不到,我可以想别的办法,比如嵌入式,我一个朋友常州的,看到高铁的项目下来以后,那是铁道部的,他就考虑怎么拿到,他就走了一个迂回,通过铁道部投资的央企,下面他去找他配套,我这个朋友原来是跟别人配套的,一个很小的企业,非常小,当时他说,他要拿这个单子,不少我的朋友还不理解,入围不可能,然而现在他在三月份光高铁上面的轨道交通的模具,已经拿了6000多万的定单,他原来一年的销售,最多只做到过两千多万,所以说你怎么抓商机,怎么捕捉,我感觉这是重要的,这是我们一种企业家的天生的性格,他会想办法,我们民营企业钻国家空子也好,钻市场的间隙也好,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像浙江李书福做汽车,汽车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但是他会走各种办法,只要我目标清晰,我一定要拿到,他最终拿到了。经济回暖的时候,我们常州的企业家应该抓住回暖之前,我有什么机会,比如说,繁荣的时候,我居安思危,危机的时候,我居危思机,机会在哪里,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至于管理,至于节流,那么东西,我认为可以由我下面的人,或者专业的人做,但是我要重视,我作为决策者,主要的理念是开源,我怎么样想办法把这个蛋糕切一点过来,我们老是总结前人的经验,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我们不考虑他的背后是怎么做到的。我认为国家的四万亿救市,虽然民营企业直接拿不到,但是我们想办法,希望可以沾上边,这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我们给陈总来点掌声。为什么给他掌声呢,他从侧面,站在一个企业家竞争的角度,阐释了这个问题,四万亿投向了国企,投向了基建项目,但是在这个缝隙中,我们民营企业怎么在他们身上分一杯,这也跟上午黄教授讲的上下产业链中找机会一样的,对处于产业链的企业是有机会的,但是对一些直接竞争性的产业上,可能陈总说的这个问题还不能弥补。其它的嘉宾是不是还有什么补充?

   吴雪松:我补充一下,陈总是从企业来说的,他是资深的中小企业创始人,对于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们资本市场来说,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中小企业在某些方面,特别是一些有志于走向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也要拓宽思路,上午黄院长、陈会长都提到,在这样一个时候,可能是一个机遇,这时候对于我们准备要扩张,准备大张旗鼓发展的企业,可能会遇到一些以前繁荣的时候不容易遇到的机会,这些机会出现的时候,融资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约束,我们要拓展一下思路,不仅是间接融资的方式,更需要一些直接融资,这样的直接融资不是获得企业的一部分分红什么的,而是要跟企业共同成长,在做好企业方面,企业家也可以有一些,在资本市场获得一些融资,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充裕的现金流,目前的企业最关键的是现金流的问题而资本市场就是提供现金流。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企业家也可以在这个方面多打开一些思路,考虑一下这个方面的事宜。谢谢。

   主持人:吴把我们的问题已经过渡了一下,过渡到风险投资的问题上去了,我们就把他的话题跳过去,我们顺着他融资的问题往下走,风险投资据我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投资规模也在下降,但是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可能又存在着一个很好的进入机会,就是市盈率的倍数大幅度降低,这对风险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陈总获得了风险投资,上午各位专家都讲到了直接褥子的问题,我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中小企业如何获得风险投资,让在座的几位给出一到两点,不用展开,给出一到两点有效的建议。

   有请。

   吴雪松:我简明扼要的讲一下,我们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已经跟这个风险投资,尤其是陈总,已经和风险投资打过很多次的交道了,但是有几个方面大家要关注,可能有一些误区,第一点,一般的企业家觉得引进了风险投资,首先他的控制权是否可以保持对企业家的强有力控制,这点说明一下,这个不必担心,第二,即便超过了这个比例,我们常州有一个很著名的,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企业,他原始股的股东目前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但是他的领导还是无可替代的,因为你当时的经营理念已经深入到这个企业的每个血管当中,对于企业的控制来说,他还是有非常强的控制力的,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还有的企业家在风险投资谈的时候,有一个更加关注的问题,就是价格,价格高了可能我们作为企业家觉得好像占了一点便宜,低了怕自己吃亏,这个问题大家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高了,为什么会给你高倍的溢价,首先是对你企业未来的预期有很高的预期,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按照国际惯例,他会有一些措施,所以太高的溢价也会带来问题,当初的企业家可能考虑到当时募集一定的资金,他愿意牺牲的股权只有一定的份额,所以给了风险投资过高的预期,到了现在,可能就涉及到当初的承诺没有达到的问题。当然这个也是可以商榷的,因为金融危机是天灾。也有企业担心价格低了,自己吃亏了,风险投资不是投资一家企业,是长期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而且他跟你的合作并不是一时的,三天两天的,至少是三到五年的合作,如果大家刚刚结婚,你就存在这样一个欺诈行为,以后的合作是很难愉快进行的,这肯定是风险投资不愿意看到的,另外风险投资以后还会进行一些其它方面的投资,如果其中一单上存在这方面的欺诈和不恰当的介入,以后的工作会很难开展。这个价格一般来说还是有市场的平均价格的倍数的,有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披露的倍数不一样,有的好一些的,还可以达到十倍以上。

   主持人:吴总是一个非常善意的投资家,马云上风险投资不是父亲也不是母亲,顶多是舅舅,他提示了风险投资的逐利性、残酷性,但是吴总,我们从他的解释和回答里面,还是很亲善的。给吴总来一点掌声,希望吴总多投资我们常州的企业,多从我们在座的中小企业中发现机遇,给他们支持。

   吴雪松:我补充一下,作为投资来说,我也不想展开过多,我们目前的投资,基本上给予的企业不仅是资金,我们很多的企业,包括陈总引进了一些风险投资,未来还会引进更大的风险投资,我想提醒的是,我们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对风险投资的背景有深刻的了解,甚至是一些考察,因为风险投资绝对是逐利的,说一个不好听的话,他就是玩弄资本的,但是作为不同的风险投资,或者不同的企业,它的目的可能并不完全一致的,所以就像我们常州本地的很多知名的,一个有名的纺织企业,他引进了一个国际知名的风险投资,但是这个风险投资是国外的,他不会三天两头过来的,而且他的逐利性是更厉害的,更加残酷的,常州本地的可能做事不会过分到哪里去,我们九洲投资也投资了不少企业,不仅给了企业资金。企业家引进风险投资的时候要对风险投资的背景了解。

   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示,那些有实力融资的企业,不仅只选择资本,还要选择风险投资的整合能力,他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渗透能力,他除了资本之外,能给你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价值。

   请陈总现身说法,从他融资成功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一点提示。

   陈立新:我想提醒想引进风险投资或者私募的,你首先几个事一定想清楚,第一你绝对不能说,为了资本的钱,其实这个钱,你缺资金的话,风险投资不是最佳的,我认为,观念有不同,因为他毕竟不管你讲多少遍,他是你的一个股东,其实你有或的成长性,好的盈利,好的高回报,我可能采取银行贷款等等渠道,跟风险投资接触的时候要掌握几点,第一资本不能说了算,资本只是一个钱,但是他要靠你的载体,从货币的角度来说他是输血,你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资本不能说了算,你要得到风险投资,你的目的是什么,这个一定要想清楚。第二个我认为,资本风险投资就像情人一样的,谈恋爱的时候是非常好的,但是谈的时候一定要理性,他追求你的是什么,你想得到什么。还有风险投资的逐利性要求高回报,他的利益肯定是短期的,就像刚才打比方的,他是你的情人,绝对不是你的太太,他是陪你走一段路,所以你要掌握自己的度,非常重要。再一个,绝对不要跟风险投资前对赌协议,这就相当于保险公司,你是玩不过他的,因为他设计的是他的系数最高,我们做企业,对资本市场不是非常熟悉,就像我们看这个保单,有不少东西你看不明白所以对赌协议我是不签的,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当然不一定正确。谢谢。

   主持人:非常好,我从陈总的话里面听出两个字,理性,不要被钱逼迫到失去理性,不是所有的钱都好拿。尤其拿风险投资的钱一定要注意,要理性。

   有一个嘉宾提出来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危机下产学研活动如何深化或者变革?第二个是经济危机下大学工科教授在企业支柱创新过程中的作为是什么?这个提问题的企业可能是一个制造企业,可能处在迫切需要研发的阶段。这个问题先请黄教授指点一下,虽然他不是工科教授,是经济学教授,从同样是学者教授的角度解释一下。

   黄泰岩:我想在危机当中,关于产学研这块,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获取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这是我们企业渡过冬天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往往对政府太关注,我只想讲一点,恰恰是跨国公司到中国来,非常强调本土化,GE到中国来,他讲的很清楚,在中国,对他来说是和政府第一位,第二是和重要客户的关系,通用汽车在中国也是一样,他说在中国的管理理念和在美国的管理理念完全不一样。概括起来就是顾客加政府至上,政府在我们特别困难的时候非常重要,刚才那个问题我没有讲,因为主持人没有点,我就偷懒了,四万亿我们民营企业为什么拿不到,肯定拿不到,很多的民营企业现在掀起的一个大的浪潮,就是国有化的浪潮,这是应对危机的一个办法。从产业的角度讲,企业家之间有合作项目交流,非常重要,彼此之间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如何获取同伴的资源使自己得到发展,这也是很重要的。作为企业家和学者,我们学者有时候是胡扯可能也包括我在内,但是努力不胡扯,我想从学者角度来讲,就是努力为企业家开拓思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非常非常聪明,我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感受到这种智慧,所以虚心的向他们学习,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但是我觉得同时企业家在很聪明的过程中,他们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对整个思路的把握,大的考虑还是有欠缺,我说一个例子大家就可以理解,华为的任正非是非常聪明的,把华为做到这样的位置,在全世界2008年拿到了专利的全世界第一,申请国际专利达到第一,超过松下,这是相当不得了,之所以做到这样,除了他自己特别聪明,还有他聘请了一批学者,比如人民大学就聘请了一帮专门跟他跟踪,最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给我论证,论证的过程肯定是偏向于老总的过程,大家都有一个拍马屁应和的心态,很正常,任正非智慧在于,不给你任何的暗示和方向性的概念,我让你过来,每个月到我这儿一个礼拜,主要的任务就是聊天,说什么也不知道,这样教授们就非常害怕,这样他们要把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讲,聊天的过程中,任总不停的搜集信息,然后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加工,中国的企业家并不是让学者们告诉你们怎么办,告诉你一个方案,告诉你一个解决之策,这是对专家的误读,因为他对你的企业不了解,从来没去过,也没是过,反过来你问他,说这个企业怎么办,他敢跟你讲吗,我们讲的概念是给你提供大量的信息,提供这些信息,不管是经济整理的还是原生态的,希望你企业家根据自己的企业状况,对手状况和行业状况,进行自己的一个加工,形成自己的认识,拿出这个决策才是真的,我总喜欢用中国字,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一面,我们今天的大题目是应对之道,道怎么写的,是一个首,这边是路,首就是脑袋,所以所谓的道是用脑袋想出来的路,不经过自己脑子加工不是胡扯吗,我们专家告诉你的路就是路,古人就不会写一个首,就会写一个口,最后我想用两句话,不是我的话,是我们海尔的话,我用二十年的时间把海尔引领成功,这是真的,但是我给大家讲的海尔得以成功的所有经验,对在座的各位全是假的。谢谢。

   主持人:给黄教授的掌声我认为不够热烈。因为我从黄教授刚才的回答中至少看到一点,一位学者的豁达淡定,这点非常重要,上午的时候谈总从一个企业家的个人经营的角度谈了一些问题,但是我认为没有根本问题上的冲突,实际上如果让他们两个人,私底下两一场对话,绝大多数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我敢做这个担保,只是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经济学家是从宏观上、国家政策上思考问题,企业家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角度看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并不代表这个事物是两样的,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下次有机会,愿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我并不是说两个人的交锋越激烈,这个场面有多热闹,不是这样的,那种热闹有可能会造成一种误解,有可能会误导,我相信达成共识才是最最重要的。还要感谢这位提问者。他很关心黄教授,他说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我国经济学家的意见会起什么作用,我们的领导人会在多大程度上采纳或者听取经济学家的意见?这个也可能是普通的一员经常想问的问题,我们听听黄教授的见解。

   黄泰岩:感谢,从我们国家的决策程序来讲,越来越听取经济学工作者的一件,从学者角度来讲,大家也不要把经济学家们完全的神话,第一他们也是人,第二他们现在的分化也是存在的,各个方面也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不管合理不合理的,他们可能被不同的利益集团代言,等等都有,所以我说,中国也有真正独立性的研究,但是也有这样的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当然也有胡说八道的,我想这种现象都有,我们对经济学家的语言,还是那句话,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和思考,政府也是这样的考虑。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现象有人觉得是混乱是错误,是不对的,正是有这样的争论,大家吵的越厉害越好,是各个利益集团可以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观点恰恰是我们国家得以决策科学化的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如果只是一种声音,从政府决策来讲,只听一个人的声音,可能会给你的决策带来灾难。

   主持人:黄教授的意思是说,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或者是我们的政府,至少目前没有全面听取各路经济学家的意见。我从我对经济学家的认知角度多说两句,我认识的多数经济学家是有良心的,只有一小部分成为代言,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第二我们的领导多大程度上采信经济学家,我们黄教授说了,是越来越多的采信,但是我相信黄教授说的是对的,采信的渠道和信息来源不全面,经济学家对我们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多大,我想说的是不够大,远远不够大,我们经济学家有赖于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百家争鸣是好事,但是是在人格认同的基础上,绝对不是我们网上出新的谩骂侮辱,这个出发点和立场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就回答到这儿。

   刚才那个朋友提出来的,关于工科教授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是什么?我还依据我们协会的经验,现在企业和大学的交流,全是自发性的,如果指望政府行为,通过大规模的运动式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希望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我大学是学工科的,我的那些教授和企业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产业化的愿望,他们还是更想在学校里面混一个安稳。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企业家在自发的做努力,凡是那些想在研发上投入,想引入新技术的,都主动和院校合作,我们这些学者教授非常善良,也特别单纯,你去请教他们,他们不是官员,没有什么架子,我们的企业家可以直接找他们,如果不行,可以找我们协会,我们可以替你们引见,至少我们带有一点联通桥梁的作用,刚才提问的这个朋友,如果想解决自身企业的研发问题,你要当个案解决,不要希望通过政策行为,那个太漫长了,可能等到黄花菜凉了也对接不上。

   这个问题是提给卢总的,前几个问题全是有关信息化的问题,我特别高兴的一点,如果我们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话,这个地区的管理水平应该是比较先进的。这个问题是,我们的企业有信息化的需求,在目前危机的条件下,我们如何选择,我想可能是信息化的策略,同时如何控制风险?这也是很多企业家所关注的,我投进去以后会不会打了水漂,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是中小企业,产值一千万左右,信息化的预算有限,如何进行信息化的投入,如何掌握原则?

   卢刚:今天学到不少东西,这个问题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这样的企业一定要找对顾问,找对合作伙伴。顾问很重要,我打个比方,刚才那些圈,黑色的部分是癌症,要扩散的,必须拿掉的,如果刚才说到融资,我们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企业救死扶伤,你要用一个资金控制更多的业务就不一样了,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要看这个系统表单还在出,数据还打,这不是成功的,这是表面的,真正成功的项目是什么呢,以销定产,以产定销。

   主持人: 刚才提问题的那位朋友,我想你的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提的更具体,可以下来以后和卢总进行具体的交流,他会给你专门性的指导意见。我们国家的咨询顾问使用起来成本是非常低的,我们知道IBM顾问是按照小时计算的,我们国内的咨询专家,为人师表的老师们,是很有诚意的解决你的问题的,而且往往不收费的。当然我们很多的软件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转化,你们如果愿意跟他们建立这种私人交往,顶多请他们吃顿饭,他们就原原本本把他们的指导意见表达给你们,有赖于你们下面跟他们多交流沟通。

   卢总的问题我们有延伸到性外一个问题,沟通的问题,我们每次都创造了银企对接的机会,但是每次企业家都拿了名片就走了,等到有需求的时候才想到,那时候就迟了,所以让银行早一点了解你,这是一个很好途径,另外管理上还可以得到专家的求证,还是那个方法,你请他们吃个饭,中国人是讲感情的,感情上的投资是事半功倍,投资少,见效快。

   在座的企业提的问题基本是这样,我呢还有一个问题想提一下还有一个问题还是提给吴总的,这个企业是一个纺织企业,想请教一下ERP在纺织业中的应用有什么建议?

   卢刚:纺织业有一个国家政策的问题,我们解答不了,但是我们在企业里面经常看,我们南方有一个做拉链的企业,他三分之二的设备都没开工,以前不是这样的,这说明什么呢,其它的箱包行业、服装行业都有问题了。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纺织业应该在这种应对变化的过程中,更加强调信息化的灵活性,真能帮你判断问题解决问题,整合你的产业链。把信息化深度的做下去,做到点上。

   主持人:现在我们的软件结构都是面向需求的架构,不是新过去那种模块化,移植一下就可以的,现在一定要跟具体的业务甚至是客户做对接的,这个对接意味着你这个平台要开放,可能要向你的同行开放,产能可能转移,另外如果要实施电子商务,你的定单都要通过这个信息化的系统运行。

   主持人:尤其现在的金融危机情况之下,我们是否还要花钱买土地,建厂房,用这种累计固定资产的方式增加产能,是否还要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产能是过剩的,如果你的客户需求足够大,你可以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别人的产能,这样的思路可以用信息化很好的解决,这点对大家会有很好的启示。

   下面这个问题提的是浦发银行的陈总,浦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哪些产品是有亮点有特色,和其它银行不一样的。

   陈永辉:我们谈到风险投资,一般客户会想到风险投资的公司,实际上我们银行都有风险投资的业务,我们的银行跟国内的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基金公司私募公司有广泛的研究,我们在风险投资或者股权投资的过程中,我们选择银行,可能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最合适你的基金公司,另外我们向这个客户,向这个基金公司,推荐我们的客户的时候,我们会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我们这样的话如果你有心想找私募或者风险投资,成本会最低,一方面获得了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获得资金的过程中,你的股权会出让的最少,我感觉在目前这个阶段,如果说要选择一些私募基金,或者说风险投资,我们的企业家们也可以选择银行,推荐我们的一些基金公司,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我们浦发银行开发了一个中小企业集资信托的业务,这个业务我们浦发银行也是一个亮点项目,我们在天津已经取得了成功,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是跟中小企业局,或者是我们的科研机构,由他们推荐一些客户,我们根据客户的状况给予一定的授信,在我们这个授信的金额里面,我们可以四个五个,选择一个信托公司,来做一个信托产品,卖给投资者,这个就是少了企业的担保环节,另外银行等于是帮中小企业托了一个底,这个信托公司卖给投资者以后,到期了以后,你企业如果还不出的话,那银行贷款会跟上,因为他已经纳入了我们银行的授信,这个也起到了节约成本的效果,因为现在中小企业的信托业务,只要在当地的银监部门审批就可以了,我们这个一个是流程短,另外成本比较低,一般来说,我们的利率按照年划的话,我们是5%到5.2%左右,你如果通过正常的银行融资,你一般都要上浮20%到30%,一般会划到10%左右,这个成本会减少一半,作为投资者来说,他也划算,因为他会得到一个5%的收益,所以我想,我们如果常州的一些中小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也可以跟我们常州行,或者我们浦发银行南京分行取得联系,我们根据您企业的需要定制一些适合你的产品,取得我们双赢的效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总,他的问和答确实是直接融资的。

   我们看到RICKY SIO先生比较闲,我有一个问题问给他,IBM是不是很贵?我们的印象就是IBM很贵,用不起,到底是不是贵,是否符合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RICKY SIO给的答案。

   RICKY SIO:其实IBM一点也不贵,IBM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一个部门,而且是每个行业都有一组的销售人员和专家,对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研究,刚才说到IBM是提供一个全面方案的公司,从平台到软件到咨询服务,硬件上的价格大家是差不多,咨询服务方面,我们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下,我演说的时候也讲了,不仅仅是跟你的供应商和客户要重新调整,这方面我们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整体方案,在价格方面是把这个硬件软件跟咨询服务,尤其是对ERP,我们和用友公司也进行了交流,对中小企业,就按照他们的规模,他们的需求,跟这些软件公司合作,设计了一个套装,这方面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帮助。谢谢。

   主持人:据我对IBM的了解,大家很直观的看到IBM的软件硬件,其实他们是一个大公司,他们会渗透,渗透我们当地的软件厂商,通过他们向我们的中小企业渗透,用友公司的伟库平台就是IBM的云计算中心提供托管服务,他的解答还不足以表达IBM在中小企业的投入,IBM的成功有他的道理,我相信他在中国的耕耘非常值得我们国内的公司学习和借鉴,一百年的公司还是有他的道理,感谢RICKY SIO先生。

   我还有最后两个问题,如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请赶快提,如果没有问题,这两个问题提完,我们的活动就结束了。我的倒数第二个问题是希望各位给劳动密集的企业一点应对的紧要措施。如何给目前仍旧是劳动密集的企业一点点建议,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点点建议。拣紧要的一两条阐述一下。

   陈总开始。

   陈立新:劳动密集企业,我所处的行业不是劳动密集企业,但是我感觉,现在这次的金融危机潮退下去以后,就可以看到谁还着游泳裤的,现在我们寨作的企业是等待时机的,我们原来做的产品,现在受到定单影响或者产能不足,我们能不能在现有的产能上,我们放下身段,做一些相关联的一些,哪怕是小的单,或者其它的小项目,我们原来看不上的,我们现在人他健康稳定的生产,等待一个时机不断的寻找时机,这是我想说的。

   吴雪松:我举个例子,我们以前投过一个企业,他以前算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为什么08年引进将近8000万的风投,他以前是做塑胶发泡的,大家用的鼠标垫这样的产品,他为什么在08年的时候,他获得了接近8000万的资金,而且他牺牲的股权并不是很多,为什么?就是在于他这样一个团队,或者说创始人对,他们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跟他行业相关的一个行业,他当时跟一个美国的教授咨询的过程中,对方也是无意中提示到,风能的叶片里面是需要这样一些材料的,而他这两个行业是属于一个大的行业之内的,他完全可以通过引进技术什么的过渡到这个产业,这个企业通过互联网,通过杂志搜集了这个方面的资料,最终到美国捞到了一些教授过来,风投看中了他管理的能力,也对风力发电的行业比较热衷,这样就使这个企业08年获得了融资,现在作为券商他已经进入到了上市阶段,至少目前这个时候,他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虽然我们也是一个传统密集型的企业,但是还是要打开思路,怎么样在不经意间,通过自己的同行之间,上下游之间挖掘,找到一些机会,美好的生活下去。

   卢刚:因为自信是不断成功的积累,我们建议,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企业你的激励要准备,而且不要张冠李戴,每个员工都自信的企业,企业就自信,企业因此就发展,员工取得更好的回报,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很多内耗,我们看到是来自于不满足,不满足有两种,合理得不满足来自于最初的不公正,不合理的不满足是贪婪。谢谢。

   黄泰岩:我想说四句话,第一个,中国从未来的世界当中,劳动密集型是必然存在的,所以就业问题逼迫中国必须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大凛的劳动密集型取消,转到海外,政府会采取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第二,现在危机当中的生存问题,现在不管各个行业,都是产能过剩,危机结束以后,有的企业会死掉,这样供求状况会改善,这样通过危机创造一个条件,现在中国的鞋子企业死了一大批以后,现在的价格上涨了。第三,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唯一可以动的就是价格,价格就谈到一个品牌的问题,通过品牌的建造为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获取利润空间。第四句话,当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成本所以降低成本,如果通过降低成本的方法得到自己的利润,加强内部管理的问题,包括产业集群的问题,最后就是产业转移,中国因为东部地区的人工、土地方方面面成本大幅度提升,而中西部地区还没有这样的提高,所以中国的地区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空间,但是转移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几乎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构造,所以要转都是成集群的转,单个的转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RICKY SIO:金融危机下的劳动密集企业,我们认为一定要做转型,从低附加值转到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有就是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制造一些新的劳动力的机会,这也会碰到企业资源方面的问题,在产品的转型方面要做好。

   陈永辉:最后一个讲是最难讲的,我基本上同意主持人的观点,就是在我们国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会长期的存在,我们讲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要转型和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有当地的市场情况,有企业的产品情况,和我们区域经济的情况决定的,我想,首先如果你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目前我个人认为,你的生产规模肯定不合适扩大,尽管你手上有定单,但是我个人认为,是维持目前的生产规模,不宜再扩大。另外我感觉要分析一下你这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在的行业有没有被替代的可能,或者说被集约化的可能,如果你从长期的发展方向来看,你这个行业是有被替代的可能,那确实是要重新考虑企业的定位,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我来总结一下各位嘉宾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第一可以在上下产业链中发掘机会,降低到以前不做的,第二敏锐的发现升级的机会,第三,要全员创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第四我们相信政府会管,危机淘汰中也会产生机遇,降低成本,考虑实施产业转移,第五是转型,第六是努力维系,同时进行行业观察,行业新动向的把握。这六点是对六位嘉宾的总结。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希望他们各位用一句话给我们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打气。

   陈立新:大危机有大机遇,透过现象抓机遇

   吴雪松:我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我最后一句话是2010年希望大家活的更美好。谢谢大家。

   卢刚:希望我们活的更健康。提升综合竞争力。

   黄泰岩:还是上午的话,为了我们的吉祥。穿好衣服。

   RICKY SIO:我相信大家会有信心面对这次的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陈永辉:中小企业有政府的支持,有银行的支持,明天会更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我想送给大家四个词作为我对这场的结束语。自信、理性、学习、整合资源。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