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设绿色油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8:41  新浪财经

  作为资源型企业,我们把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进入新时期,大庆油田全面启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提出了建设绿色油田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具体目标,即继承发扬大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回收队”精神,广泛动员,自己动手,义务献工,治理环境,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自然环境的明显改善;对北起第六采油厂、南至第五采油厂的长垣主要产能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的统一规划,实行点、线、面“三结合”的集中治理,“点”就是以厂、矿、部分站队所在地和生活居住区为主建设一些中心绿地,“线”就是沿规划区域内的主要交通干道建植绿化带,“面”就是按照“高处植树,低处蓄水,过渡带培植草苇”的思路,分期、分批地治理环境;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营造一个绿树、草苇、碧水连结成片、交相辉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油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在创建过程中,大庆油田坚持用大庆精神治理生态环境、造福大庆人,加强同市政府的沟通协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广大员工的热情,从“因地制宜、平整地貌;扩湖增容、连湖蓄水;培植草苇、植树绿化;资源再生、回收利用”四个方面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碧水、蓝天、集中供热、生态改善四大绿色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大庆油田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蓝天、绿树、碧草,交相辉映,和谐美丽的“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逐渐形成。大庆油田荣获黑龙江省绿色企业标兵称号,为大庆市荣获全国内陆唯一一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魅力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绿色油田建设综述】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庆油田的内涵在不断拓展,不仅与“我为祖国献石油”紧紧相连,更与和谐、文明、绿色紧密关联。集团公司2007年领导干部会议在大庆召开期间,与会代表不禁为大庆油田的生态之美而感叹:没想到大庆会这么美。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蒋洁敏对大庆油田的生态环境作出如此评价:大庆的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新鲜的……

  中国第一大油田在创建百年油田的进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提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履行国有大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认真实践“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逐步改善油田人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广大员工创建百年油田的积极性。

  一组数字 一份责任

  从这样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油田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十一五”开局之年,投入3.8亿元,着力建设了一批水污染防治和应急设施,实施生态恢复项目……

  油田公司是“十五”初期就开展环保专项规划的少数企业之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狠抓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确保项目生态保护措施与主体项目同步进行。通过优化布井与地面建设方案,大面积减少耕地和草原的占用,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油田新钻井均取消了土油池,每年可节约占地30万平方米以上;油水井单井永久占地指标由原来的近2000平方米,缩减为1200平方米;油田每天采出的含油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注油层,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有效地保护了区域水环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油田公司果断采取措施,封闭停产了采油九厂大415区块113口油水井,消除了因井口管线断裂、油水泄漏对嫩江流域构成的重大污染隐患;投入资金4600万元,在采油十厂江心岛区块建设堤岸护坡,防止河道变迁和江岸移位造成现有油水井滚入江中,污染江水。

  目前,“少排一滴水,少落一滴油”,已经成为广大员工的一种理念、一种承诺、一种自觉地行动。

  一片新绿 一份承诺

  近几年,细心的人会发现油田生产区域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少了油污,添了新绿,这主要归功于油田公司实施的生产区域植被恢复及治理工程。

  2002年年初,油田公司编制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规划和油田区域生态植被恢复建设专题规划,实施了喇嘛甸地区北东块等油田腹地的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工作,采取了平整土地、补种新草、围栏封育等养护措施,恢复植被面积2.7万余亩,生产区域逐渐披上绿装。

  2006年,油田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生态保护投入力度,投资1.7亿元进一步推进生态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工程,对转油站土油池进行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转油站土油池事故性排污时的污染问题;对油水井土油池进行治理,有效恢复了地貌和生态植被环境;对站库周边进行地貌恢复,对现有的沟壑平整后,大规模植树,进一步恢复和改善了油田区域生态环境。

  从2007年起,油田公司开始启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对北起采油六厂、南至采油五厂的长垣主要产能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的统一规划,实行点、线、面“三结合”的集中治理。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营造一个绿树、草苇、碧水连结成片、交相辉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油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

  一处美景 一份和谐

  在采油四厂厂区的东部和西部,原来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垃圾场、污水坑,经过治理变成了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生态园。像这样的例子在大庆油田还很多:在采油一厂违章建筑拆除后的“废墟”上种植了两万多株苗木;在采油六厂新建广场;在采油五厂厂区南侧建设了中心绿地,就连过去异味冲鼻的果午泡区域也正在变成美如画的油田生态园。

  近几年,油田公司累计投入1亿多元,重点改善油田员工集中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一处处绿色广场的建成,全面改善和提高了油田员工的生活环境质量,已成为员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油田公司还把推进生态建设作为企业的分内之责和应有之义,多方筹措资金,专门用于城市重点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油田公司以各种方式先后投资5300万元,承担了大庆西城区的西宾路龙岗沿街、世纪大道二期、东环路、会战西街、远望环岛、奔腾环岛、龙十路等数十项城市重点生态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美化了城市环境。

  油田公司还实施了铁西地区、杏树岗油田北部地区等植被恢复工作,绿化面积3万亩。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每年拿出200多万元资金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西北防护林工程,集中治理了沙尘肆虐的西北风口,为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庆油田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十月的松嫩大地遍地金黄,牛羊像白云般在草地上飘动,掩映在草丛中的抽油机频频点头,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大庆油田。

  采访之前,记者眼前曾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茫茫无边的盐碱滩,漫天飞舞的黄沙,肆无忌惮的风雪,高高的钻塔,轰鸣的钻机,满身油污的石油工人战斗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然而,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行走在大庆油田的公路上时,记者却没有看到那样的场景,映入眼帘的只是蓝天、白云、草原……

  从昔日的盐碱滩到如今风景如画的城市,大庆油田在保证为国家贡献石油的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百年油田正充分释放着自己的绿色魅力。

  从“生产原油为国家作贡献”到“节能减排也是为祖国作贡献”,在石油开采保产量做“加法”的同时,能耗物耗却做起“减法”,大庆油田走上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大庆油田是个名副其实的“庞大机器”,整个油田地面上密布着数不清的采油树、各类站(库),还有其他难以计数的油田设施。在地下更是纵横交织着总长达数千公里的管线。这些设备在奉献能源的同时,也是耗能的大户,生产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电能、天然气、水资源。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告诉记者:“当我们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自己时,突然发现大庆油田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当前与长远’、‘产量与效益’、‘产能与节能’、‘增长与环境’等问题,一些人思想上还存在‘重产量、重效益,轻节能、轻减排’的片面认识。”

  在王玉普的建议下,一场关于“贡献观”的大讨论在油田展开。油田员工开始细算小账,大庆油田的原油损耗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2%,若进一步加强脱水油管巡线、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落地油等,可将损耗率降到1.0%,“十一五”期间可降低能耗50万吨标煤;再有,每年油田有近一亿立方米的放空气量,如将其中的一半用来发电,至少能使油田用电量减少1.25亿千瓦时,相当于降低5万吨标煤……

  这一笔笔小细账,让大家明白了,小账不小,节能减排能带来这么大的效益。油田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经营理念:当年为国家生产原油是贡献,今天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也是贡献,如今必须由“高产稳产”向“清洁、节约、可持续发展”转变。

  因此,油田在完成创造巨大财富“加法”的同时,在日常生产中开始细算“减法”。各采油企业突出特色,在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上各有高招儿。

  采油六厂发明了独到的“立体节能”运作模式:油藏工程把控制无效注采循环作为重点,从开发源头上降低能耗;地面工程把布局优化、设计简化作为重点,控制规模降低运行能耗;采油工程把优化举升方式、举升参数和举升设备作为重点,提升机采用能效率,降低能耗;生产管理把实施冬季不加热集输作为重点,改变集输方式减少天然气消耗。

  在钻井二公司作业现场,钻井队特意配备了大小两台柴油发电机,大发电机用于钻井作业,小发电机用于日常照明和做饭,大小发电机分开使用,尽管搬运很麻烦,但带来的却是资源的节约。

  油田还推广使用新的抽油设备,用螺杆泵抽油设备代替传统的“磕头机”。据介绍,和“磕头机”电机功率至少55千瓦相比,一台螺杆泵的最大电机功率只有30千瓦,在采油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单井每年能节电两万多度。目前,这种螺杆泵已经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到了3800多口井上。

  节能节出了可观的绿色效益,减排也一样带来不小的绿色收获。据统计,当“少用一度电、少烧一方气、少落一滴油”理念扩展到全油田10万个岗位、6万多口井后,每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多万吨,能耗成本占整个油气操作成本的比例由42%下降到36%,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当。

  当年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开采石油,如今是用尽量低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采到更多的石油,大庆油田实现了从传统的“资源——生产——污染”到新型“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发展方式的转变

  19世纪后半叶,里海沿岸的荒漠上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滚滚而来的财富使巴库迅速成为俄罗斯里海西岸的著名城市。然而,昙花一现式的繁荣持续了不到半个世纪,掠夺性的疯狂开采就使巴库油区可采储量迅速衰减,随着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减少,巴库的繁荣开始“枯萎”。

  同为资源型企业,大庆油田经过几十年高速高效开采,储采比已严重失衡,后备资源明显不足,全油田综合含水量超过90%。为了让大庆油田彻底远离“第二个巴库”的悲剧,大庆石油人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油田、环保油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过去,高耗水、高污染,始终是油田开采中的一大难题。生产中不仅要产生大量的采油污水,而且石油从地下抽取后,还需要回注大量清水来保持地层压力。这就导致一边是经常因大庆水库缺水而停注,另一边是采出来的大量污水没法“消化”。采油六厂的王宝江临危受命,大胆提出了用污水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驱油的想法。他经过无数次实验,发明了“射流曝氧法”,给污水“杀菌”、“消毒”后,让聚合物乖乖地“喝”下了处理过的污水,又把油乖乖地“赶”出来。这项技术应用后,全油田年均利用污水5400万吨,节省清水费2.2亿元、排污费1.76亿元。大庆油田当之无愧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污水治理示范区。

  2007年11月16日,投资1.71亿元的长垣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站在采油一厂顺利投产,至此大庆油田已建成154座含油污水处理站,年处理能力达4亿立方米。这些处理站把含油污水聚集在一起“清洗干净”后回注地下。这一洗一注的注采总量相当于拯救了8个杭州西湖。

  同样有代表性的还有“低温集油技术”。这项技术使油井最低集油温度降到原油凝固点以下5℃至10℃。这样一来,减少了加热造成的损耗,全油田实行季节性停掺水泵、加热炉1000多台,实施低温集输井近3万口,占油井总数的2/3,年节电1.66亿度、节气1.49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3吨。

  从向大自然索取,到保护自然、回馈自然,大庆油田把生态保护提高到发展战略高度,生态文明成为新的价值观

  大庆油田开发的最初,人们还沉浸在找到大油田的喜悦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采油带来的负面作用,对环境保护也没有深入的理解,哗哗的原油经常直接喷泻到地上,使得大庆油田周围的大草原迅速退化,许多地区的草原植被几年间荡然无存。

  大庆作家宫柯回忆,上世纪70年代,走在大庆油田的街道上,稍不留神就会踩上一脚乌黑黏稠的石油。在人口密度大一点的地方,到了傍晚,居民燃烧原油做饭取暖的黑烟四处弥漫,连天上飞的麻雀都被熏成了黑色,水泡子上漂散的石油覆盖了大片水面。

  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率先推出了“绿色钻井”理念。他们在作业时把防渗布铺在钻井液、水池和设备下面,保证“油污不落地、泥浆不落地”。记者来到这个英雄的钻井队,在高高的钻井塔上,眺望脚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作业区内的泥浆罐、油罐底部全都铺上了五彩布。场地中最显眼的是蓝色防渗布,像一张大毯子,把井场垫得严严实实,废弃物、废液都统一收集处理。作定区的宣传板上面写着这样的话:“少一丝尘埃,多一片清洁,保护环境,共享碧水蓝天。”队长胡志强谦虚地说,大庆油田的所有作业队都是这样做的。

  过去有句顺口溜:“石油工人苦不苦,一天要吃四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而如今,油田员工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采油一厂703作业队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昔日满身油污的作业工站在污油污水中工作的场面已经不见了,井架高耸,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地对管线“刮蜡”后,再输送到地下,身上脚上却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在采油一厂二矿北一二联合站,在窗明几净的控制室内,着装统一的员工神情专注地盯着各种监视器的屏幕及精密电子仪器上的数据。哪口油井或者水井出了问题,值班人员就会立即电话通知有关技术人员前去处理。而这样一个联合站,值班的也仅仅七八个人,生产管理精细化,在成本上减少了消耗。

  大庆号称“百湖之城”,很多居民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早晨起来,走出家门,沿湖边散步。蓝天、碧水相互辉映,花鸟、绿地动静相宜。可这在几年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如今大庆的黎明湖、万宝湖、黑鱼湖、龙凤湿地、当奈湿地等众多湖泊、湿地,以及32个集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星罗棋布的休闲广场,已经成为这座石油城的一道绿色生态风景。

  而最令油田人自豪的是“绿色长廊”。它南起杏南油田,中到油田生态园,北至喇嘛甸油田。这里既是大庆油田的主力油田,又是油田人的生活区。在总面积达966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实行“三点”、“六线”、“九面”分期、分批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在建设“绿色长廊”的过程中,王玉普等油田公司领导,都以普通员工身份参加了万人植树会战。在新时期大庆石油人的巧手装扮下,一处处荒芜之地将变成油城的一处处美景,被“绿色长廊”所环绕的大庆油田将更加美丽。

  王玉普的语气坚定:“我们稳产4000万吨,既要贡献大,又要效益好;既要少投入、多产出,又要低消耗、低排放;既要讲企业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因一时的发展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掩映在绿色中的大庆油田,以生态文明为价值观的大庆油田,正以崭新的形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大庆油田解放思想创新安全环保工作纪略】

  6万多口油水气井,遍布6000多平方公里油区的油、气、水各种管线,4万多座(台)各类站所、压力容器、特种设备……面对这样一组数字,作为能源生产型企业,大庆油田所肩负的安全环保工作压力之大、难度之高、责任之巨不言而喻。然而,实践证明,任何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大庆石油人。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大庆油田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坚持构建安全文化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

  从开发建设以来,油田各单位就从规范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台账入手,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仅2000年以来,油田公司就在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体系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为主的考核体系,形成了以工业生产、劳动保护与工业卫生、特种设备和交通安全4个方面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立了460多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了15类1033个操作规程标准,顺利实现了安全环保工作从依靠经验到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的过渡。

  安全文化是大庆油田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以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环保理念,使“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观念在员工心中扎根。采油一厂经过多年的实践,成功实现了由百问不倒到百做不误;采油二厂尽力构建安全可视化管理,让安全成为习惯;采油三厂也提炼了万次操作无失误等理念,让安全入脑入心……各单位努力实现“风险规避可见,隐患管理直观,操作行为规范,安全事故可控”的管理目标。采油二厂南五联、采油四厂杏一联、天然气分公司南压浅冷站等单位顺利实现安全生产1.5万天,截至去年年底,大庆油田共有39个站库实现安全生产一万天。油田公司连续多年荣获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大庆油田作为产能大户,同时也是耗能大户,每年水、电、聚合物等主要物耗达60多亿元。从2000年到2005年,油田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在油水井增加两万多口的情况下,综合能耗却下降了55万吨标准煤,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集团公司的高度认可,总结形成的《大型油气田立体化节能减排管理》管理成果,荣获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改革开放30年来,为了建设绿色大油田,油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境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企业防治环境污染事故能力进一步增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进入普遍实施阶段,体系监督审核与环境保护日常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和可追踪性,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多年来,油田先后投入20多亿元,对高压、易燃易爆场所和商业区、人口密集地区的油田安全隐患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5万多户,面积约240多万平方米。“十五”期间,油田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完成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控制环保工程260余项,先后实施了化工污水治理改造和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对医疗污水、养殖污水和机加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油田大气环境得到改善,先后建设了八百垧等9个集中供热锅炉房和让乘地区以煤代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小锅炉的面源污染,矿区大气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施绿色无污染施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加大污染防治设施配备,钻井作业按标准配全泥浆循环系统,钻井废弃液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井下作业队伍因地制宜配齐配全污水处理设施,作业现场全部取消土油池。大庆油田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理达100%,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和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示范区。目前,大庆油田绿化覆盖率达19.8%,荣获省绿色企业标兵称号,为大庆市荣获全国内陆惟一一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魅力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30年,见证了大庆油田干部工人为安全环保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和收获。如今,油田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产更安全。面向未来,大庆油田的安全环保工作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