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井下作业分公司党委基层党建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7:49  新浪财经

  立足稳产谋发展 肩负使命立新功 努力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井下铁军

  在“解放思想、谋划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井下作业分公司围绕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大局,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思想引领、能力提升、作风培养和品牌创建,努力建设一支勇挑重担、技术精湛、作风顽强、诚信服务的铁军队伍,为实现持续稳产、推进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突出发展主题,坚持使命凝聚,打造一支自觉加压、勇挑重担的铁军队伍

  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必须靠使命凝聚和责任激励。面对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艰巨任务,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油田公司党委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形势,结合分公司重组整合的实际,首先明确了“站在新起点、树立新观念、确定新目标、赢得新发展”的活动主题。按照这一主题,我们以科技、管理、党群三大系统为单元,引导全分公司干部员工,紧紧围绕“井下作业分公司在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我们有何技术优势,潜力在哪里?如何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维护稳定工作,为4000万吨持续稳产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等七个专题进行大学习、大讨论,教育引领干部员工承载使命、勇挑重担,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谋划发展蓝图,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做到强化全员学习,认清发展形势;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发展瓶颈;认清职能责任,明确发展定位;开展专题讨论,制定发展思路,从而使思想向持续稳产聚集,目标向持续稳产定位,措施向持续稳产靠拢。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着眼于“用高科技打好新时期新会战”,我们组织干部员工认真分析井下作业分公司在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分公司的发展定位:一是从工作职能上看,压裂、修井和特种作业等主营业务,直接为采油厂提供技术服务,是油田开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措施增油的主力军作用不可替代;二是从4000万吨的产量构成上看,老区改造挖潜、新区增储上产、难采储量动用、大修井恢复产能,都要靠技术手段来实现,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作用不可替代。

  在找准定位中谋划发展,在承担责任中明确思路,我们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自觉加压,勇挑重担,确定了分公司的发展目标:在保证新井压裂投产、外围勘探增储、天然气开发的基础上,推动大庆长垣老区水驱老井压裂增油、聚驱老井压裂增油、外围老井压裂增油和年修复油水气井1000口以上,推动关停井治理,实现措施增油每年确保20万吨,2008年压裂增油及修井恢复产能达到150万吨。到“十一五”末,实现年措施增油达到200万吨以上。为此,我们加大对形势、目标、任务、责任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干部员工形成了“爱国必须以多出油为本,稳产必须以承担重任为责”的思想共识,分公司人人自觉加压、承接新使命,积极作贡献的氛围逐步形成。

  二、提升发展能力,坚持持续培训,打造一支技术精湛、敢于超越的铁军队伍

  打赢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新会战,必须培养一支技能素质过硬、攻关能力强劲的铁军队伍,发挥井下作业的技术服务优势,为实现持续稳产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认真领会“以高科技打好新时期新会战”的深刻含义,并深入分析实现持续稳产的现状和难度,认识到: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措施增油、增储上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实现4000万吨持续稳产,必须确立科技支撑的核心地位,发挥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保障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技术需求和分公司的整体技术实力,我们明确了发展常规技术、攻克瓶颈技术、研究前瞻技术的技术发展思路,确定了老区挖潜增油技术、聚驱增油技术、外围上产增油技术和油水气井修复技术“四个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大庆长垣老区水驱老井压裂日增油5吨,聚驱老井压裂日增油8吨,外围老井压裂日增油3吨,新井压裂达到产能指标,油水气井年修复1000口以上。

  技术的大突破需要队伍素质的大提升。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每年举办2—3期高新技术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加强与国内兄弟油田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取人之长、补己所短。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现有的50名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作用,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年轻科技人员进行传帮带,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加强操作技能人才培养上,通过总结经验、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制度、完善考核机制等,重点明确了班组长等重要岗位定期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定点培训、一般操作人员有针对性培训的素质提升思路,充分发挥190名技师、助理技师的作用,确定师徒关系,举办技术大赛,促使一批有绝技、善攻关、解疑难的行家里手脱颖而出。

  以全员素质提升为基础,围绕“四个主攻方向”,确立破解技术瓶颈难题和前瞻性技术课题。为此,我们整合科技资源,以学术带头人和研发优势技术获得成果的人才为骨干力量,成立了长垣老区水驱挖潜、聚驱挖潜、外围老井挖潜、套损井修复4个攻关队。每个攻关队由12-20人组成,平均年龄33岁以下。从2008年-2017年,分三个阶段,形成了由24项集成配套技术、15项成熟推广技术、35项创新研发技术、15项瓶颈攻关技术为内容的技术攻关总体方案,并确定了项目攻关时限和负责人。目前,长垣老区水驱挖潜攻关队大力推广应用长垣多薄储层细分控制压裂技术,有效解决了三次加密调整井薄差储层的动用问题,使储层的动用率提高了52.1%,实现了薄差储层的压裂改造技术由“以往压裂全部小层难以达到开发指标要求”到“现在只压裂部分储层就能达到预期产能设计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在水平井的压裂改造上,我们研究应用分段限流法压裂、机械分段压裂、液体胶塞压裂、桥塞分段压裂的系列化改造技术,压后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12.6吨,目前稳定在8.1吨。

  三、传承优良传统,坚持教育激励,打造一支作风顽强、攻坚啃硬的铁军队伍

  打造铁的队伍必须锤炼铁的作风,当好主力军必须培养顽强的斗志。围绕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我们从大庆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发挥持续稳产主力军作用的实践中锤炼队伍。

  在深入讨论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艰巨的稳产任务、艰苦的工作环境必须有一支能吃苦、打硬仗的队伍做保证。井下作业工作是油田最艰苦的行业之一,“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环保责任大;汗流浃背迎酷暑,身穿冰甲战严寒”。针对艰苦的行业特点和员工队伍的思想实际,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传统作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企业要求与员工需求相结合,先后组织了干部员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使员工从历史的再现中学习精神、积蓄力量。深入开展“与先进队对标”活动,组织基层小队干部到5个先进小队参观学习、查找差距,制定赶超措施。举行“先优模”事迹报告会、座谈会,讲传统、忆队史、鼓干劲,对员工进行榜样感召。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奉献激励模式、使命激励模式、责任激励模式和典型激励模式,使“身穿冰结凌,风雪吹不进”、“宁可车等井,不能井等车”、“敢立生死状、勇闯火山口”等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攻坚啃硬、善打敢拼的英勇作风持续发扬。

  今年以来,为了适应压裂施工任务繁重的需要,我们对压裂设备进行优化,把大型压裂车组最高额定工作压力由105 兆帕提高到140兆帕,积极修复并恢复CO2施工设备的生产能力,确保油田稳产的需要。6月份,分公司在敖南、萨北、朝阳沟、葡萄花、杏树岗、喇嘛甸等七个区块摆开压裂战场,由于工作量成倍增长,战线长、任务重,干部员工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压裂会战。作业队伍与压裂队伍紧密配合,起早贪晚、联合作业,顶着30多度的持续高温,创出了当天完成22口井的日压裂施工最高纪录。

  6月初,作业303队接到采油五厂14号平台3口油井的压裂任务,时间要求紧,施工任务重。由于连续阴雨天作业,井场泥泞,吊车、平板车等重型车辆无法靠近,给搬家准备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这个队由党员干部带领员工,硬是靠人拉肩扛把120多根油管、30多个桥座和防喷器、压裂管汇等工用具搬进井场,确保了整个平台压裂施工顺利进行,提前3天完成了压裂施工任务,受到了采油厂的赞许。截止6月底,分公司压裂作业1810口井,大型压裂48层,修井469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 529口、35层和79口。

  四、塑造崭新形象,坚持品牌引领,打造一支质量至上、诚信服务的铁军队伍

  我们深刻认识到,井下作业分公司是一支技术服务型队伍,其施工质量、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的实现。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提高施工质量,树立品牌形象,作为打造铁军队伍的重点来谋划。

  培育服务文化,塑造诚信形象。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凝聚员工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培育竞争实力、打造品牌形象的文化建设思路。从企业定位着眼,从比较优势入手,从稳产需求着力,从前进方向把握,对已有的服务、质量理念等进行了再次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只有在诚信服务中拼搏,才能在稳产大局中作为”,“按工序,不图简省时;求效益,不减料削工”,“给我一口井,还你一个满意”、“施工一口井、营造一片绿”、“精心施工每口井,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等服务和质量理念,并大力宣贯,教育引导干部员工信守每一个承诺,重视每一道工序,自觉树立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意识。在采油五厂进行限流法压裂施工时,初期成功率相对较低,经过对20口已施工井进行完井分析,我们确定了产生这一问题的症结是萨Ⅲ组难以压开。为此,在审核施工方案时,我们积极与采油厂沟通,主动提出增加压前挤酸工序,虽然延长了施工时间,加大了工作量,但是却保证了施工效果,后续施工的150多口井的压裂成功率由初期的75%提高到目前的99%。

  完善制度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质量和增油效果。为了确保压裂、特种作业、大修井的成功率,在分别确定目标值的基础上,我们还对各种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一是强化施工过程的自我控制,做到严把四关:严把施工方案审核关,工程地质技术大队严格审核每口井施工方案,预测措施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严把下井工具和原材料关,按照标准组织下井工具和原材料,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严把施工前技术交底关,技术交底率达到100%,保证施工队伍事先对井况和措施全面了解;严把施工工序关,对每道施工工序,严格坚持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二是强化施工过程自我监督。分公司强化了三级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分公司抓重点、盯关键,质检率50%以上;大队对施工井全面监督,质检率达到100%;基层队坚持“三检制”,干部顶岗率100%,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今年以来,作业施工一次成功率99.9%,大修井修复率89.3%,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使我们深深感到,增油的物质潜力就在人的思想潜力之中,我们要按照油田公司党委和油田公司的要求,在不断对油水气井压裂的同时,还要进行人的思想“压裂”,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逐步释放出来,以井下铁军的崭新形象,站在新起点、树立新观念,为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再做新贡献。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