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见证历史瞬间 我们记录百年油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7:04  新浪财经

  我们所生活的时空,每天都是历史,一个新展开的历史顶替一个过去的历史。

  大庆油田以朴素、厚重而豪放的笔触,书写着光荣的历史,书写着共和国长子的忠诚、担当,书写着几代石油人血汗铸就的辉煌,其精髓浓缩成8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大庆石油人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更辉煌的历史。

  大庆石油人前进的每一步,都坚定地奔向光荣与梦想——百年油田。

  作为记者,我们有幸如实地记录着大庆油田正在创造的历史。

  那些关于百年理想的记忆……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一个人如此,一个优秀的、追求百年成长的企业亦如此。

  百年油田的光荣与梦想,决定了共和国第一大油田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

  有关大庆油田“百年”理想,最早见于朱德总司令1964年视察大庆油田时写下的诗词中。或许,这句“围攻四载荒丘灭,创造百年企业坚”的诗句,寄托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早对大庆油田的“百年”期盼。

  尽管大庆油田在5000万吨以上的台阶上高产稳产了整整27年,创下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但在2004年春天,松辽盆地上空响彻的那一声春雷,依然令世人震撼:大庆油田要通过创建百年油田,来打造“百年企业”,演绎百年不衰的传奇。

  就在之前的2003年,大庆油田首次将原油产量战略性下调到5000万吨以下,外界的种种议论和猜疑随之而起,人们担心大庆油田能否续写光荣传奇,疑虑大庆油田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巴库。

  就在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建百年油田对于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提出百年油田战略目标,本身就体现了中国第一大油田的大胆识、大勇气、大智慧、大担当。这是大庆油田基于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所谋划出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宏篇巨作。

  也是在2004年,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油田公司总经理王玉普时问:大庆油田产量递减会不会形成有规律的递减?

  王玉普微笑着说:大庆油田原油5000万吨以上已经稳产27年,适当减缓产量方面的压力,便于我们下一步有序地调整。我们现在正处于调整期,调整期过去后,我们力争在某一个水平上继续稳定产量。可以说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调整,是为了大庆油田更好地前进。

  这份自信来自大庆油田百年蓝图已经绘就,那天离大庆油田正式提出百年油田战略不到一周时间。

  大庆油田产量递减是客观规律所决定,无法避免。然而,这并不能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百年油田强调油田的百年生产,更强调企业的百年成长。

  记者至今记得2004年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那一幕,座无虚席的会场成了巨大的磁场,另加的40把椅子也坐满了人,文质彬彬的科技人员竟然也“抢椅子”、“占座位”。

  科技人员的兴奋是必然的,创建百年油田为他们和全体大庆石油人树立了共同理想,提供了发展的更大舞台。

  创建百年油田也是一个关于责任与使命的理想,将影响着这一代大庆石油人的生活,也将影响着大庆石油人子孙后代的生活。大庆石油人在为国家继续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于百年油田,大庆石油人从没有停止过深入思考,思考让大庆石油人对于百年油田的认识不断明确,思路逐步清晰,创建百年油田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我们不妨这样畅想:到本世纪中叶,大庆油田开发建设100周年之际,油气当量保持在2000至2500万吨,继续保持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地位,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服务基地和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温家宝总理说:我觉得大庆石油人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

  大庆石油人说: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有能力让梦想成为现实。

  那些关于雨、雪、掌声的记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建百年油田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特别是,由于油田经过长期高速高效开发,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创建百年油田,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以企业有效生产期的延长拓展发展空间,真正实现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对于大庆油田而言,创建百年油田无疑是一次历史机遇,也是一次严峻考验。

  大庆油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有实力、有资格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

  这几年,记者亲历并见证着创建百年油田进程中的一个个重大事件,而那些重大事件也将载入大庆油田发展的史册——

  2004年4月,中油股份公司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记者大胆地将专家“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有望成为中国陆上第5大气区”的预言,作为消息的标题。此后,大庆油田加快深层天然气勘探步伐,记者一直密切关注这一进程。

  2005年夏季,记者数次跋涉在泥泞的徐家围子大型压裂现场进行采访。在因雨致使大型压裂受阻的情况下,大庆油田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采取垫碎石、铺木排、铺钢板、垫毛毡、撒煤渣等办法,推进深层天然气勘探步伐。那一年的12月,记者怀着激动之情,以消息《我国东部目前最大的气田——庆深气田在松辽盆地诞生》,见证了大庆油田天然气快发展的进程。

  当然,记忆中的雨亦有喜雨。

  2005年的6月15日,就在绵绵细雨中,首车俄罗斯原油运抵大庆,揭开了大庆油田参与对外原油贸易的新开端。

  关于雪的记忆也是深刻而清晰。

  2005年3月27日,一场20年罕见的暴风雪导致大庆油田20045口油井停产。经过79个小时的抗灾抢险,油田全部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英雄的大庆石油人赢了。

  2007年3月10日的暴风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风雪中,大庆油田上万台车辆缓慢行驶在奔赴海塔盆地的公路上,海塔石油大会战的第一步坚定地迈了出去,海塔人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近8万平方公里的海塔盆地上写下了大大的“干”字。

  还有,那么多关于掌声的记忆令人回味。

  2005年4月,大庆油田成功收购了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3个开发区块。热烈的掌声响在数十万大庆石油人心中,大庆油田海外勘探开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6年9月,大庆油田应用三次采油技术累计产油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研发、生产基地。

  来自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掌声是如此热烈,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第三次科学技术大会上,大庆油田摘取两项大奖;2007年12月26日,大庆油田获得我国工业领域的综合性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

  在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实践中,关于雨、雪的记忆还会有,但大庆石油人不怕,他们更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而关于掌声的记忆更不会少,因为大庆油田就是一个创造奇迹、书写传奇的地方。

  那些关于战鼓号角的记忆……

  2008年,大庆油田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擂响了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进军的战鼓。

  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是创建百年油田的阶段性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庆油田提出的政治任务,也是新时期大庆石油人的历史责任。

  对于责任、任务,40多年来大庆石油人从来都敢于担当,未有须臾的松懈。

  这一年,大庆油田承担起与49年前同等重要的历史使命——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

  这一年很快就会过去,并成为历史。而那些关于战鼓号角的记忆,必定铭刻在大庆石油人的脑海中,也必定成为记者生涯中最为丰厚的财富。

  大庆油田要实现的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绝不仅仅是一个产量的概念,必须要真正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如何做好持续稳产规划,是大庆油田的一个重大课题。带着这样一个课题,从2008年3月开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永春深入基层调研“摸家底”,足迹几乎遍及油田所属二级单位。

  这一年,“解放思想、谋划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油田全面展开,思想的大解放带来了思想的高度统一,也必将带来大庆油田新一轮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油田1000多名新老专家和技术骨干亦在紧张忙碌,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论证,编制完成了《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

  2008年7月9日,记者有幸在北京记录并见证了大庆油田历史上的重要时刻:集团公司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并原则通过《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研究》。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蒋洁敏在会上指出,这份规划报告凝聚了大庆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员工的心血,表现出大庆石油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要高举大庆红旗,坚定必胜信心,举集团公司之力,实现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而在一周后举行的高科技新会战誓师大会,必定镌刻在大庆油田发展乃至中国石油工业的丰碑上。王永春代表油田公司党委和油田公司向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及全体干部员工,发出总动员令:全力以赴打好高科技新会战,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进军!

  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群情激昂,数十万新时期大庆人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那一刻,定格成大庆油田发展历史的永恒瞬间。

  年过七旬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担任重大专项攻关项目《新型驱油剂驱油技术》的副项目长,这位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石油之子”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我要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勇挑重担,挑战极限,为油田持续稳产作出新的贡献。”

  这一年,关于百年油田的记忆很多。人们记住了一个普通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的朴凤元。在他身上体现的忠诚爱企、做好本职、脚踏实地、追求价值的朴实本色,也是打赢高科技新会战对大庆石油人的最本质要求。

  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进军,需要千千万万个“朴凤元”,这是油田上下学习朴凤元的意义所在。

  踏上新的征程,未来的道路必定充满艰辛。面对困难,大庆石油人敢于擂响战鼓、发起冲锋,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光荣的大庆石油人。

  当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再回首,这一代大庆石油人不负祖国和人民的厚望,不负脚下这片英雄的土壤,不负自己的铮铮誓言!大庆油田发展的丰碑将记录他们的功绩。

  作为记者,我们只能记录和见证大庆油田正在发生的历史,实现百年油田理想的那一刻,将由大庆石油人的子孙后代来记录和见证。

  没错,光荣与梦想就在前方,大庆石油人的脚步一直坚定地向前,永远不会停留。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